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

書城自編碼: 267822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李德超,束霞平,卢海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4495311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6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NT$ 437.0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NT$ 1669.0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花路
《 花路 》

售價:NT$ 493.0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NT$ 493.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NT$ 437.0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NT$ 4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8
《 书籍设计.第15辑 》
+

NT$ 495
《 包装设计(全彩)(国际最新设计案例专业解读,揭示最佳包装设计的秘密 ) 》
+

NT$ 448
《 手绘POP实用字典——8种创意字体集 》
+

NT$ 335
《 创意版式素材模板1000例(版式设计轻松上手,1分钟提升你的设计力!设计师、编辑、宣传员、报道负责人、商务人士……所有人都需要的创意素材集!)(中青雄狮出品) 》
+

NT$ 960
《 白(精装)(原研哉引设计界翘首瞩目之作) 》
+

NT$ 361
《 看图学艺·服装篇--图解服装裁剪100例 》
編輯推薦:
《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是针对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的研究著作,内容涉及若干设计门类,将中国设计正面对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反思并有所探索,适合设计学理论研究者和从业设计师阅读。
內容簡介:
 “话语权”一词本系社会学概念,是关于话语和社会权利关系的理论,先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提出。福柯1970年在其《话语的秩序》中谈到“话语就是权力”的观点:“话语并非仅是斗争或控制系统的记录,亦存在为了话语及用话语而进行的斗争”。所谓的话语权,指的潜藏在话语背后权力关系,而不仅仅是说话的权力。之后“话语权”被广泛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以“话语权”代称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设计的文化立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中所说的设计话语权,即是以世界各国各区域的设计为对象,从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角度所探讨的设计话语权。“中国设计话语权”,可以理解为中国设计在国际设计界的话语权力。浅层涵义是指中国设计师以及中国设计产品在国际上地位和影响力,更深的涵义则包括设计行为选择权、设计思想主导权与设计审美自由权。确立设计话语权既是中国设计实践活动的风向标,更是中国设计意识领域的一场革命。
關於作者:
李超德,男,1961年出生,曾经长期担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科设计学博士点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著名艺术与设计理论家、画家。长期从事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与教学。出版专著《设计美学》《服装评论》《体验视觉》《马里兰的夏天》《迁想妙得》,参与大型学术著作《中国衣经》《文明的轮回》编委和撰写工作。先后在《装饰》《美术观察》《美术研究》、大学学报以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艺术与设计评论70余篇。2005年度被《中国纺织报》评为对中国服装设计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十位教授之一。多次应邀担任CCTV以及其他国际国内服装设计大赛评委。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坚持绘画创作,近三年来,先后在北京、安徽、江苏、山西等地举办了五次个人画展。
目錄
总 序·艺以载道 001

序·设计的文化立场 012

绪 论 018

第一章.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提出的理由 030

第一节 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语义辨析 030

第二节 设计思潮的全球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背景 043

第三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大理论问题 054

第二章.现代设计美学研究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的理论内涵 056

第一节 设计美学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设计本质 057

第二节 设计美的本质与话语权 064

第三节 设计美所具有的特征 072

第三章.中国古代设计观念追溯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所蕴含的理论深度 077

第一节 熠熠生辉的中国古代设计与文化影响力 079

第二节 古代设计美学思想是未来中国设计话语权表达的理论根基 088

第四章.西方设计潮流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面临的碰撞 108

第一节 现代西方设计话语的文化根基 109

第二节 西方设计话语的教育根基 113

第三节 西方设计教育的特征 123

第五章.设计文化立场表达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的紧迫性 126

第一节 从设计思潮化的浪潮中看设计文化立场 126

第二节 文化立场与设计责任 129

第三节 中国设计身份再确立 136

第四节 上海世博会的启示—设计的未来 145

第六章.设计文化价值确立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的思想基础 152

第一节 从中西文化的差别比较看设计话语权表达 152

第二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表达的核心是“文化影响力” 162

第三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表达的思想基础 165

第七章.文化的多样性呈现与中国设计话语权的探索 174

第一节 中国设计的话语表达与现代主义的呈现方式 174

第二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的实践与探索 178

第三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与设计流行趋势的预测 189

第四节 中国设计话语权的表达还仰仗于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改革 200

第八章.设计文化自觉与中国当代设计竞争力 215

第一节 自觉—中国当代设计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基础 216

第二节 吸纳—中国当代设计竞争力持续增强的有效手段 218

第三节 共生—中国当代设计竞争力的未来趋向 220

结语 222

参考文献 224

附录一.关于构建东方设计学美学品格的思考 225

附录二.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设计学 235

附录三.设计的目的是人还是自然?—— 关于生态设计观念视野下设计目的的再思考 241

后记 251
內容試閱
 绪论

一、“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既是全球经济的灾难,也为中国经济的复兴提供了契机。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态,中国的企业和设计工作者关注着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设计,进而在设计思潮全球化的态势中研究中国设计的文化影响力和对新经济的影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我们身处在设计的时代,设计在当下是媒体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所谓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1)一种造物手段,利用现有的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2)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在批量化生产中实现了设计,将美学因素寓于日用产品中,并加以其特有的方式,多方面对人施加影响。(3)设计是一种新的创造性审美活动,设计者作为创造者在愉快的实践中获得美的提炼和享受,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参与审美,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得到精神愉悦。(4)设计最终的成果必将成为物化的形态。

许多大型城市以创意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希望跻身于“设计之都”之列。其实,设计之都的评选只不过是“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一个评审活动。参加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评选的城市可以被分别授予7种称号:“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和“烹饪美食之都”。其中,“设计之都”的竞争最为激烈。在已经加入和正在申请加入该网络的城市中,有13是指向这一称号的。目前已经命名的8个“设计之都”分别是: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名古屋、神户、深圳、上海和北京。

已经被命名的“设计之都”城市中,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特利尔为第一批,名古屋和神户为第二批,深圳为第三批,上海为第四批。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2008年11月深圳及2010年2月上海分别被立为“设计之都”①,到2009年10月“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②在北京召开,从2007年2月1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③到2010年7月22日国家11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④的文件出台,近几年来,“设计”一词在中国备受关注,对于“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设计”一词,由西方传入中国,在国内经过十几年的辨析和讨论后,以其作英文“Design”的汉译,渐成共识。按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活动,都可以囊括到设计行为的范畴当中,造物历史也是一部设计史,设计历史涵盖工艺史。中国化的“设计”概念,外延和内涵相对于西方都作了一定拓展,西方观点一般认为“设计”的产生以工业化为前提,机器生产的批量化和标准化是其主要特征。所以他们的设计史往往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设计历史,而工业革命之前的工艺史则归入传统艺术史⑤。虽然国人对“设计”有意改良,但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无奈与尴尬。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大程度开放引发了设计明显的西方倾向。第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在战争中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中国开始学习和参照西方发展现代设计。第二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让西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在中国的土壤上蔓延,并逐渐由建筑设计波及其他设计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近现代设计史即是在对西方设计体系的模仿和革新中前行。所以以往谈到中国设计,辉煌的古代手工艺常常是头牌,相对较弱的中国现代设计则显得不那么抢眼,设计学界厚古薄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诚然,对传统经典的学术考据与研究必不可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设计艺术的巨大财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民族要想前进,就不能停留在对于传统成就的满足与自喜中,引领设计前沿、提升设计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是创新型国家的出路。

中国的现代设计正在崛起。然而当我们为此振臂欢呼时,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梳理。譬如中国现代设计力量逐渐强大的同时,一种民族文化自觉的设计审美评价体系是否应当建立?我们可不可以不再用西方的设计理论规则来解释中国设计?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就一直坚称根本没有所谓世界性的设计,他的设计永远就是日本的。①中国的设计话语应当为自己所主导。此外,中国设计如何实现对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对接、传承与捍卫?囫囵吞枣和拿来主义式的处理都难以获得深远的影响力,全球文化共享背景下他国优势的创意开发也使得我们在相关设计话语问题上遭遇窘境。如美国以我国“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卡通动画创意制作成动画片《花木兰》,在投放世界市场后得到认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各国对“花木兰”文化归属的模糊。再则,中国现代设计任重而道远,设计已经无处不在,但设计的责任和身份是否真正明确?其与艺术、科技现今的社会分工如何?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是何角色?设计不是万能的,而且不是神秘的。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创意时代即将到来,设计正被极力追捧的中国,以充分自省的方式来反思和深化我们的设计意识应是更为清醒和明智的。这些问题是对当下设计活动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宏观思考,而具体说来,即是在中国设计进入国际舞台,进入国家层面,进入大众视野后如何确立中国设计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的切实探索。已有专家着眼于设计对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中国设计领域的发展瓶颈,即中国设计行业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产品认可度较西方而言处于弱势,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产品充斥着中国市场,中国的出口商品集中于加工工业;同时中国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设计文化层次还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对于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归属,话语权不能为中国设计师所主导;国内设计产业和设计人才培养,仍然不断追求西方化;流行文化不断以西方潮流为参照等,直指中国设计话语权缺失的现状。同时,更是立足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敏锐观察和科学预见,阐明创意产业发展将成为新经济引擎,创意设计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从而提出“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的命题。

本研究即是通过厘清中国设计话语权提出的宏观背景,把握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分析西方设计话语权强势地位的成因,来论述中国设计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等相关理论问题。

二、设计话语权的概念与诠释

“话语权”一词本系社会学概念,是关于话语和社会权利关系的理论,最先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20世纪70年代福柯在其《话语的秩序》中谈到“话语就是权力”的观点:“话语并非仅是斗争或控制系统的记录,亦存在为了话语及用话语而进行的斗争”。①所谓的话语权,指的是潜藏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而不仅仅是说话的权力。之后“话语权”被广泛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以“话语权”代称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本书中所说的设计话语权,即是以世界各国各区域的设计为对象,从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角度所探讨的设计话语权。“中国设计话语权”,可以理解为中国设计在国际设计界的话语权力,浅层涵义是指中国设计师以及中国设计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更深层的涵义则包括设计行为选择权、设计思想主导权与设计审美自由权。确立设计话语权既是中国设计实践活动的风向标,更是中国设计意识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设计体系在长时间的西化过程中,设计法则与设计价值判断的西方权威意识深重,中国话语权不仅要破除西方设计的世界性神话,更要重建民族设计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另外,随着中国设计的复苏,虽然关于提升设计国际话语地位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距离中国设计引导世界新基准还有很远距离,设计话语背后的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成果尚需完善,缺乏可与西方抗衡的建立在中国自身文化和经济根基之上的强势话语,中国要掌握设计话语权还需在关注设计潮流的同时潜心再造成熟文化。

人类活动创造的事物总和即是文化。西方的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本意是“对土地的耕耘和植物的栽培,后来引申为对人身心的教养”①,中国自古有“人文化成”的说法,含有文治教化之意。可见文化的涵义结合了改造自然和修养自身,这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和目的地。根据《文化学辞典》的阐释,文化影响力是指“文化体系或生活方式加于或可能加之于人类行为许多方面的一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②常被称为“文化决定论”或“文化制约”,文化的影响决定了社会所呈现的某些现象,同时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某种文化因素也能制约另外的文化因素,并且牵系到相关的行为。

设计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紧密,设计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息息相关。设计话语权不会简单地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所操控,设计也并不只是制造的技术,设计不是发现新规律,而是掌握已有的科学技术,并给予完善的重新组合。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物质文化,进而上升到精神文化,设计作为造物手段贯穿其中。设计样式、风格的背后,是科学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文化彰显。设计话语号召力的实现,前提是要保障设计话语的质量,文化“软实力”的注入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环。西方许多企业在设计产品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消费者的设计,即如何推动产品的销售,强势的设计话语权通过广告或者其他载体在这时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表现出来就是其文化影响力的渗透。可以看出,不管是方方面面的整体设计,还是立足本土的民族设计,都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中国设计话语权的提升,也是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力、加强中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文化,不止于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重新认识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标准下的设计文化。

关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影响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和相关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是建立在物质力量之上的集体精神意志,是民族文明进步和强盛繁荣的标志。而正如我们所知,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一个文化现象是不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在经济增长中实现文化输出和文化引领当是普遍规律。西方世界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中,向来注重本国价值观念的传播。早在鸦片战争前期,西洋传教士们就曾将他们的文化带入中国;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诸多思潮影响到世界各地;而现今随着创意产业的萌兴,西方国家有强大的经济作支撑,欧美文化占领了世界性文化的主流前沿,西方创意产业以文化与生活产品为载体和媒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与丰富多彩,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见,设计的文化影响力已经容不得我们忽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一个涉及文化艺术创意和商业产品生产相结合的,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电脑游戏软件开发、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装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等等行业的创意产业群已经初步形成。从宏观政策研究方面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不断举办“创意产业论坛”、研讨会,以及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时尚大会”等,都对什么是创意产业、文化力与产业促进、创意产业对新经济的推动作了广泛研讨,为创意产业与设计理论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以及相关机构发布的“文化发展前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等一批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调研报告和论文相继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研究成果发布,创意产业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从实践领域看,以APEC首脑会议各国首脑穿着的“唐装”,奥运标志“中国印”、每年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中国动画产业对传统故事重新创作的新尝试、2006年9月商务部组团参加“米兰时装周”设计师作品发布,以及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晚年蕴涵东方文化意念的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活动,都是对东方文化和中国设计话语权的积极探索和有力尝试,在创意设计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明了自己的设计立场、设计态度和设计样式,逐渐为世人所崇仰与尊重。从设计文化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以张道一、常沙娜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著名学者,从民艺学的角度对中国设计文化传承给予了方向性的研究与指导;诸葛铠、张朋川、杭间、尚刚、李砚祖、李超德、李立新、赵农等学者则从设计理论、设计史、设计美学、设计文化等角度对中国设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理论探讨,以及对相关设计门类的话语权问题作出了理论阐述。

虽然上述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但是,我们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真正意义上研究国际创意产业背景下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的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从全国各地的“蓝皮书”“研讨会文集”看,这类研究主要停留在创意产业概念解释、总体概况、政策支撑、产业规划的层面,缺少在世界性文化中如何解读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围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如何以设计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伦理学、民艺学、经济学、设计美学、审美心理学等理论对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索,如何在新技术条件下带动传统工艺设计产业的升级换代,构筑与完善符合现代流行趋势、又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创意设计体系,探索属于中国的视觉符号和设计文化,从而推动创意产业的快速生长。

关于本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设计历史、设计美学、设计文化、中西设计比较等,已有许多相关著作,如:《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中国工艺美学史》(杭间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艺术设计美学》(陈望衡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设计美学》(李超德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文化篇》(王琥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设计文化十讲》(陆家桂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赵克理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中西设计艺术比较》(倪建林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等。关于设计基本问题的探讨,则有《设计艺术学十讲》(诸葛铠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设计之维》(李砚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设计道——中国当代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杭间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09),《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著、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设计真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等著作中都给出过许多前沿的见解。

有关设计话语权所体现的设计公共关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的许多研究成果很有参考价值,如《穿越时空的对话——关于“非物质主义”设计与东方人文传统》《世界各国设计政策研究资料汇编》等。此外,集中探讨设计产业与设计政策、设计与经济的关系等的有《设计创造财富》(朱焘主编、王晓红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5)。此外学界就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方面的研究文献甚为丰富,涉及文化影响力的有《设计的“民族化”与全球化视野》(李砚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设计艺术与民族文化的自觉》(邓政,《文化视野》2008年第10期),《迈向中国设计》(柴文静,《21世纪商业评论》2009年第5期),《设计竞争力》(陈文龙,《Design:产品设计》2005年第8期)等。

国际政治关系领域“话语权”的研究,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江涌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志洲为主要代表,他们在一系列文章中从政治学社会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说明。

关于“设计话语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潘鲁生教授曾在《为“工艺美术”正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中从工艺美术范畴展开了一定的论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李砚祖教授在《设计中的文史哲——对设计的解读》(《饰》2009年第2期)和《打造自主品牌 提升原创能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中对这一概念有过经济市场和消费视野的讨论。

中国设计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成果主要集中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超德教授的相关课题,其关于“中国设计话语权”的若干论文和观点给该项研究很大的启发。早在2007年,李超德就在深圳设计论坛中提出了“探讨中国设计话语权问题的核心是文化影响力”的观点;并在各类高层论坛中作相关报告,撰有《中国设计话语权与设计教育》《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中国设计》《中国设计话语权的核心是文化影响力》《流行色趋势研究与设计话语权》《服装设计的话语权与创意产业》等相关论文。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