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左右手--百年中国的东西潮痕

書城自編碼: 266637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肖伊绯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69269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14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NT$ 386.0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NT$ 252.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NT$ 386.0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NT$ 381.0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售價:NT$ 325.0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售價:NT$ 274.0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4
《 近楼书话(开卷书坊第六辑) 》
+

NT$ 274
《 人在字里行间(开卷书坊第六辑) 》
+

NT$ 274
《 夜航船上(开卷书坊第六辑) 》
+

NT$ 302
《 书痴旧梦 》
+

NT$ 346
《 躺着读书 》
+

NT$ 281
《 钱杨摭拾:钱钟书、杨绛及其他 》
編輯推薦:
《左右手:百年中国的东西潮痕》作者肖伊绯,系现代学术文化史方面的著名独立学者。本书钩沉佚文旧事,加以还原叙说,让不少尘封的史料呈现于今人目前,有益文史研究,也饶有趣味,是难得的好书。
內容簡介:
本书分四辑,共由20篇独立文章构成,作者通过对民国时刊载在《世界日报》《图画时报》等民国公众人物资料的查阅、考证,由点及面地加以评析,为读者展现了胡适、梁漱溟、林语堂、蔡元培、冯友兰、朱自清等民国公众人物的思想轨迹的另一面,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文化怀旧口味,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看人看世的新视角。
目錄
◎民国讲演

1、胡适:痛诫国人要反省

2、梁漱溟:中国怎样才能好

3、蔡元培:推行“国历”之难

4、冯友兰:新闻真假鉴别法

5、朱自清:文学考证与批评


◎民国访谈

1、陈寅恪:关于清华入学试题

2、钱玄同:“书呆子”要取消汉字

3、梁实秋:变形的普罗文学

4、沈从文:“封笔”前的最后陈辞

5、徐悲鸿:求新求真,直至革命


◎民国图书

1、严复:佚诗与墓志铭

2、梁启超:四存学校与颜李学派

3、马叙伦:柳如是与读书笔记

4、程天放:“抗战刻本”发现记

5、陈孝威:《太平洋鼓吹集》始末


◎民国传媒

1、林语堂:致中国主人翁的连环信

2、李劼人:马丹波娃利及其它

3、林徽因:香闺里的封面女郎

4、阮玲玉:“人言可畏”之前

5、康同璧:我是“支那第一人”
內容試閱
林徽因:香闺里的封面女郎



1925年9月20日,上海。《图画时报》第268号出刊,头版的封面女郎,是20岁左右的林徽因(1904—1955)。头版组照,一张是她的家居照片,一张是其戏装照片,正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照片加有附注,称“林徽音女士为林长民先生之女公子,明慧妙丽,誉满京国。精通中英文,富美术思想。平居无事,辄喜讲求家庭布置之方。小至一花一木之微,亦复使之点缀有致。前在北京,曾就培华女校习英文音乐各科。民九远航间,留学英京,入圣瑁丽学院。逾年内渡,转学北美,专习建筑图案,尤注意于戏台构置。首往纽约省之漪瑟城,入康宾山大学,继往飞飞城,入宾省大学。诚以欧美诸邦专才辈出,剧场建筑不独以工程坚固,陈设华丽见称。举凡美术兴趣、历史观感,随处流露,无往不足引人入胜,以视我国剧场,洵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语也。将来女士学成归来,必可以贡献于国人者。”


显然,这并不是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而应是一年前的旧照了。因为早在1924年6月,林徽因就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直到1928年8月,二人完婚并在欧洲渡完蜜月之后,方才回国。《图画时报》第268号的出刊时间,恰在林出国后一年多的时间段里,此时,是不可能拍摄得到她的家居照片的。刊载的家居照片,应为林1924年6月赴美留学之前所摄。那么,另外一张戏装照片又摄于何时呢?


这张戏装照片的拍摄时间,应当比较明确,时为1924年5月8日。据所附图注称,“女士于戏曲一门,亦有研究。每饰曲中人物,惟妙惟肖。描摹适当,具有天才。左图为女士饰印度文豪所著戏曲中之一角色……”实际上,林徽因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应为齐德拉公主,而剧本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齐德拉》。


原来,1924年5月8日,是泰戈尔的64岁寿辰,正值其访华期间,北京文化圈遂筹备为他举办祝寿会。祝寿会的压轴戏,是观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作《齐德拉》。《齐德拉》,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一段古印度的爱情故事。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张歆海饰王子阿顺那,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担任舞台布景设计。《图画时报》上刊布的照片,应为此时所摄。


一份上海的时尚画报,将关注焦点放在北平,且将一位北平女性作为封面女郎,实为不易。一般而言,报社就坐守摩登上海,本就是时尚前沿,有的是名媛淑女,封面女郎的人选,又何须舍近求远,向北搜寻?毕竟南北间隔千里,采访编辑的难度与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图画时报》愿意为之破例,即便未能采用到最新的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也不妨将一年前的旧存照给印上了封面头版。显然,这与林的“誉满京国”有关,也与这份画报的宗旨有关。


纵观1920年代的报纸附刊,摄影图片使用普遍,读图时代已俨然揭幕。《图画时报》,原本是《时报》的一个周刊,也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由上海时报社出版印制;至1924年2月17日的186期,更名为《图画时报》。初为周刊,自358期改为三日刊至1935年10月13日停刊,共出刊1072期。主编戈公振在画报创刊号的《导言》称:“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籍图画以明之。夫象有鼎,由风有图。彰善阐恶,由来已久。今国民敝锢,政教未及清明,本刊将继文学之未逮,一一揭而出之,尽画穷形,俾举世有所观感,此其本旨也。若夫提倡美术,增进阅者之兴趣,又其余事耳。”这就清楚的阐明了戈公振创办摄影附刊的目的,他强调摄影图片应起到“彰善阐恶”的作用——进步的即是善,当然要大力表彰;落后的即是恶,也要充分阐明。


林徽因的聪慧才智,以及在学业上的进取追求,在《图画时报》看来,是理应作为“进步典范”予以表彰出来的,但又并不是将其如流行明星一样来追捧的。《图画时报》每期必有一位或多位“进步典范”的人物照片刊发出来,林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只是因为这第一次登报,又上了封面,才让人颇觉“惊艳”。事实上,林并不是《图画时报》的“常客”;她的照片,再次登上《图画时报》,已在近三年之后。这是在其与梁思成完婚之后,作为已婚妇女“进步典范”才再次出现的。同时,这也是她的照片,最后一次出现在《图画时报》之上,时为1928年3月。



这是一张林徽因于1928年3月所摄的签名照片,可能是应报社之请求,特意从欧洲寄回国内的。这张照片刊发于《图画时报》之上时,加有图注称“梁思成夫人林徽音女士,文思焕发,富有天才。早年试演西剧,曾充太谷翁名作《姬珈玳》一幕之主角。卓于舞台布景以及导演,无所不能。近毕业于合众之国之“耶尔大学演艺院”,方偕梁思成君作蜜月之旅行,兼事考察宫室之制及演艺之作风,联袂抵欧。巧值世界戏曲大家易卜生百年纪念盛典,诚我东方古国学术前途之福音也”。这里提到的“姬珈玳”,就是泰戈尔的剧作《齐德拉》,只是音译不同而已。可想而知,林在出国之前的那场演出,其影响力三年间亦未衰减,已成为这位“榜样妇女”的一个老掌故了。而这张照片的签名时间,恰逢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百年诞辰纪念(1828—1906)之际,更让编者不由得产生联想与感慨,他认为,此时尚在欧洲与梁思成作蜜月旅行的林徽因,归国后一定会成为“东方古国学术前途之福音”。


此外,有必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图画时报》上的报道,还是林徽因自己的签名,此时都还明确的写作“林徽音”,而不是后来我们熟知并已习用的“林徽因”这一名字。事实上,至少要等到1931年之后,“林徽因”这一名字,才会正式出现在各大报刊之上。


林徽音之所以改名“林徽因”,起因是与上海作家林微音(1899—1982)的名字太过接近,为避免引起误会与张冠李戴,才最终改“音”为“因”,以示区别。1931年10月,林在《诗刊》第3期上发表诗作,徐志摩在《诗刊叙言》中附带声明一则:“本刊的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声色》与以前的《绿》的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他们二位的名字是太容易相混了,常常有人错认,排印亦常有错误,例如上期林徽音即被刊如‘林薇音’所以特为声明,免得彼此有掠美或冒牌的嫌疑!”从此,林徽音才摇身一变,成为“林徽因”。《图画时报》上的林徽因早期照片与签名,报道与图注,都还写着其本名“林徽音”,或可作这改名事件之前的“原型”存照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