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自由的代价:二战中美国大兵在法国干了什么

書城自編碼: 26651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罗伯茨 著,陈科芳,丁欣如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096704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7/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NT$ 364.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NT$ 381.0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NT$ 549.0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售價:NT$ 503.0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售價:NT$ 1305.0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NT$ 330.0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NT$ 325.0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NT$ 5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3
《 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 》
+

NT$ 374
《 日本陆军与中国 》
+

NT$ 564
《 地理发现史(插图版) 》
+

NT$ 432
《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
+

NT$ 1959
《 光荣与梦想(精装套装) 》
編輯推薦:
你会如何说服男人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在地雷密布的海滩上冲锋陷阵,在致命的硝烟战火中浴血奋战?是靠激发他们的战友情谊,爱国之心,以及推翻暴政、终结屠杀的愿望渴望?这当然是需要的——但如果你是1944年的美国军方,也许你会另辟蹊径:你放出鱼线,鱼线的另一端是漂亮的法国女郎,这些诱饵随时准备着竭尽所能地回馈她们的解放者。

玛丽·路易丝·罗伯茨在本书描绘出来的这幅令人震惊的画面,与我们平素熟悉的“美国*伟大的一代”截然不同。作者在广泛查阅了大量卷宗的基础上,包括当地警局记录,宣传、培训资料,官方计划文件,战地日记与回忆录等等,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错综复杂的故事,即美国军方如何有序地鼓吹,并大肆利用法国妇女性经验丰富且容易上手的传说。其带来的结果是一片混乱,大兵们不仅与法国妓女当众宣淫,更有公然强奸事件,致使性病肆虐蔓延。这让饱受战乱、士气低落的法国人民惶惶不得终日。时值美法两国试图解决对解放区的长期控制和法国主权重建问题,这种肉体上的侵占,加上美国军方领导人对此事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使得两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升级。

虽然我们从未否认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性,也从未质疑参战士兵的英勇,但本书也
內容簡介:
诺曼底之役也并非摆在命运面前的一部史诗:它是一场英勇的战斗,但同时参加战斗的士兵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犯了不少错误。从跨国界的研究视角也可以发现,盟军并非孤军奋战,法国人民并非期待着免费的午餐,坐等盟军去解放他们。跨国界的视角也揭示出,法国人不愿成为戴高乐的那套陈词滥调中所说的伟大的神话—每个法国人都要起来反抗。法国各地的百姓们,以大大小小的各种方式为战斗作贡献,虽然他们承受着惨痛损失。
如果说美国大兵们确实学会了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对待世界这一课,那法国的妓院就是他们的学校。卖淫嫖娼行为造成了法美两国关系中权力的极度不对称。妓女献出自己,取悦大兵,她们以最亲密的肉体接触教会了大兵什么是支配他人。在美军的斑斑劣迹中,对法国妇女的性剥削成为了美军检验其全球权力的试金石。
關於作者:
玛丽·路易丝·罗伯茨(Mary Louise
Roberts),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作者多年致力于二战、法国、女人与性别三个专门领域的研究,曾于1994年和2005年分别出版Civilization
without Sexes :Reconstructing Gender in Postwar France,1917-1927和Disruptive
Acts :The News Woman in Fin-de-siecle France 。
目錄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两性亲密

第一章 战士·解放者·游客

解救和死亡交错的超现实情景

充满危险又断断续续的战争低语

死亡的气味

法语的地盘

法国妞很容易上手

第二章 刚毅果敢的美国大兵神话

我们为此而战

爱荷华州的姑娘们不喜欢巴黎妞乱飞的香吻

我们得把女人藏好了

明日的景象

第三章 一家之主

解放之殇

懦夫与流氓

曾为真汉子

我欲重生

对法国主权不可容忍的侵犯

第二部分 肉体交易

第四章 美国多兵与法国妓女

与农民“争蛋”

你们难道不欠我们什么吗?

法国人已将自己贱卖

丫鬟的时代

第五章 银色战壕

纳粹体系下的皮肉生意

暗娼的春天

新生代流莺

皮加勒大街上的危险

寻欢地图

死神在头顶盘旋而产生的性饥渴

第六章 举止轻率引危险

健康就是胜利

性爱行为无法阻挡

别和人生过不去

在法国这样的地方打仗

羞耻难挡的公开交欢

军队的欢场

无休止的混乱挥之不去

第三部分 强奸罪行

第七章 无辜的受害者

强奸的种族化

身份确认成难题

证人的可信度问题

沟通障碍

绞刑的传统

诺曼底的“机密”

巴黎孤儿

第八章 波卡基村的黑色恐怖

1944年的大恐慌

被美国军队染黑了

重审黑色危机

专为黑人而设的监狱

结语

两个胜利的日子
內容試閱
1944年6月6日凌晨,家住圣梅尔埃格利斯的六十岁女教师安吉拉·勒夫罗忽然从睡梦中惊醒。她起身下床,打开后门走向室外厕所。她听到了一阵奇怪的震颤声。而她随即在自家后院所看到的景象则更为奇怪:一名脸上涂着一道道迷彩的伞兵降落在她院子里,正竭力挣脱身上的降落伞。穿着睡袍的勒夫罗女士不由怔住了,与那名男子四目对视。男子将手指放在唇上,示意她不要出声,然后就消失在夜色之中。当时的勒夫罗女士全然不知,她所遇见的正是第八十二空降师的列兵罗伯特·墨菲,他是在诺曼底登陆日当天率先登陆法国的美国大兵之一。而就在他们的“后院偶遇”几小时之后,几千名墨菲的同胞将在奥马哈海滩和犹他海滩上,迈出他们在法国土地上的第一步。而另有几千名美国大兵,则在这片沙滩上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如果他们真能迈出这一步的话。就在6月6号当日,2499名美国士兵在诺曼底海滩上丧生。他们虽然到达了法国的海岸边,但在遇到法国人之前,就已命丧黄泉。当然,他们中也有一些人,在海滩上逃过一劫,一路披荆斩棘挺进法国北部。那些挺进法国北部的美国士兵,就是本书要描述的对象。
诺曼底登陆完全有理由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事件。历史学家、政客、电影制作人,无不把这一事件描述成二战历史中值得称颂的一笔。毫无疑问,他们是对的。但他们所描述的内容,至少是由美国历史学家所描述的,仅局限于军事策略。正如最近的军事历史中所诠释的,战争无法脱离价值观以及为这些价值观而奋斗的人们。因此,要思考美国士兵与法国百姓之间的关系,我们就需拓宽分析视角,这点非常重要。美国士兵与法国百姓间的关系,始于类似6月6日凌晨在安吉拉·勒夫罗家院子里的偶遇,止于大约两年后最后一名美国大兵在勒阿弗尔登上归家的航船之时。
由于历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关注点放在美国大兵日复一日的英勇战绩上,而忽略了法国人,因此他们的故事只讲了一半。法国百姓只出现在这些历史场景中的边缘,他们的角色也仅限于毫无生气的路人或是欢庆解放的歌颂者。简而言之,他们无非就是盟军为自由而战时的场景罢了。史蒂芬·安布罗斯所著的关于诺曼底战役的历史畅销书,就是将法国人边缘化的典型。在《公民战士》中,史蒂芬记述了一支军队由诺曼底出发奔赴阿登之战,其中他只提到诺曼底人一次,且意指他们为通敌叛国者:“登陆对诺曼底的人来说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他们似乎已经完全习惯了德国人的占领。”在安布罗斯所写的三本关于诺曼底战役的历史书中,他只描述了一次诺曼底人帮助同盟军的情况,却记叙了好几桩诺曼底人出卖美国大兵的事件。在安布罗斯的其他有关描述中,诺曼底人要不就像是孩童,急于亲吻美国人的解救之手,为自己被解放兴奋不已,要不就是麻木不仁,被动消极。总而言之,安布罗斯再现的是在他看来美国大兵眼中的法国百姓—“不知感恩,沉默寡言,懒惰肮脏”。
本章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透过法国人的视角,来修正对诺曼底战争的上述看法。对诺曼底人而言,登陆日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房子、田地、农场成为战场时,他们又如何反应呢?诺曼底的百姓们用日记、书信、回忆录所记录下的这次入侵行动,生动鲜活地向我们展现了诺曼底登陆前后数月的情况。如果真如安布罗斯所信,诺曼底人对美国大兵“不知感恩”或是“沉默寡言”,那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做。对他们来说,登陆日并不是1944年6月6日,早在1943年秋天,盟军就在法国北部为入侵作准备,投放了大量炸弹。诺曼底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铁路、桥梁、工作场所和安身之地被夷为平地。正因为如此,他们既等待登陆的到来,也害怕登陆的到来。一开始战争像远处隆隆的天雷,接着像一场骤风暴雨般从天而降。战争爆发时,带来的是触目惊心的景象和令人恐惧的恶臭—腐烂的动物和人肉,阵阵恶臭的死尸。诺曼底人把他们面对死亡的遭遇,描写成是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可怕综合体。据统计,大约有19890位法国平民在诺曼底战役中丧生。仅在战役打响后的两天时间里,就有3000人丧命—这几乎与同期盟军牺牲的人数一样多。
无论如何,诺曼底人对盟军帮助他们重回自由之身,还是充满感激的。无论战争的咆哮有多骇人,它到底还是为法国人民带来了美国大兵,他们开着样子古怪的吉普车,穿着拉风的军靴,抽着闻起来有蜜糖味的香烟。所有诺曼底人都对他们见到第一个美国大兵的那一刻记忆犹新。“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雅克·佩雷回忆道,“在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占领、剥夺、警报和轰炸之后,我们居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解放者,‘我们的美国兵’。”雅克·阿兰·塞杜伊当时还是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他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美国大兵是这样的:“他就是个从天而降的火星人,我们无比惊奇地打量他。他从那么大老远的地方跑来解放法国,我无法将我的视线移开。”
从法国人的角度来审视这场战争,不仅能让我们对这场战争有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视角,而且也从三方面修正了安布罗斯笔下的法国百姓形象。首先,诺曼底的百姓们绝不是卖国贼,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很乐意与同盟军队一道抵抗德国人。当地百姓除了自己披坚执锐、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之外,也为同盟军队提供重要的地形与敌方情报。他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伞兵,收留被困步兵,照顾伤员。除极少数分子之外,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爱国者和战士。其次,虽然法国百姓心怀惊奇和感激地欢迎他们的解放者,但若把他们描绘成彻头彻尾欢庆自身解放,则过分简单了。尽管德国军队最终离开,诺曼底人确实感到大大松了口气,但他们不得不忍受这发生在自家后院里的战争。同盟军队的诺曼底之役,在本质上具有双重特点:美国大兵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破坏者又是重建者。一位记者提到卡昂的百姓时,如此描述:“他们的解放者也是他们的毁灭者”。在法国北部,愤怒、恐惧和失落的情绪,生生地夺走了重获自由的喜悦。在这里,解放是一种令人伤心的经历,因为心中高兴与悲伤同存。把法美关系作为这段历史的核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诺曼底战役的代价。并非只有美国人遭受苦难,他们也并非孤军作战。
最后,一个横跨大西洋的视角,可以改变我们对美军在欧洲那段经历的看法。通过探索美国大兵与法国百姓的关系,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大兵们在欧洲战场上所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处境。那时的他们不仅是奋力保住自身姓名的战士,也是身处异国他乡的外乡人。步兵约翰·巴布斯克讲述的一次遭遇,让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真是外乡人。某天上午,巴布斯克所在的部队随车队经过一个小村子。一位法国农民站在路边看着他们。“我们在十字路口停了一小会儿,我们当中有一个来自阿肯色州的士兵,叫马蒂斯。他探出车外,跟那位老农民打招呼。‘嘿,先生!’他大声叫道,‘这里离阿肯色州的欧卡洛那有多远?’整个车队爆发出一阵大笑。”马蒂斯这个笑话,不仅体现出这位法国老人对欧卡洛那的无知,也折射出美国大兵作为游客的身份。这个笑话里的美国大兵是一位迷路的游客,寻找着回家的路。与真正到法国游览的游客不同,同盟军队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游客,他们并不期待在奥马哈海滩受到热烈欢迎。不过这也不是坏事,因为德国人可不会对他们客气。但与其他游客一样,他们来到了陌生的地方,不得不在未知的大街小巷穿行,体验陌生的异域风情,听当地人讲他们听不懂的语言。
要全盘理解美国在欧洲此役的复杂性,必须把诺曼底战役既看作是两个盟国之间的交流,也当作是两个对手之间的交锋。对于美国大兵来说,法国固然是一个战场,但那也是一片陌生的土壤。因此他们在这个地方的经历,跟游客不无相似。但此类文化冲撞历来被军事历史家忽视,他们眼中只盯着战场。可是对于几百万美国大兵而言,在泽西海岸,或是说在旧金山湾之外,居然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感觉贯穿了他们的战时体验。美国大兵必须面对的这种无法避免的文化差异,这令他们感到震惊,甚至会改变他们的命运。步兵阿拉迈·霍夫塞皮安在给他弟弟的信中写道:“我们一踏上岸,就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甚至连空气闻起来都不一样!”“英国倒还有几分家乡的味道,可法国真是个不一样的国家。”这是简·贾尔斯写在日记里的原话。大兵奥瓦尔·福布斯将自己的法国回忆录起名为《遥远的国度》。一旦意识到文化差异,身处异国他乡的兴奋之情也油然而生。查尔斯·弗罗曼是来自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的士兵,一到诺曼底,他所在的连队中就有人发现了法文路牌。“于是,大家都开始忘乎所以地‘哦’、‘啊’地叫。”福布斯回忆道,“这是我们所见到的第一样法国标志的东西。看着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东西,不像真的。”跟许多到法国的游客一样,美国大兵们时不时地看着地图,嘟囔着高中里学的半吊子法语,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二楼却要说成是一楼,一脸迷茫地看着法国人的坐浴盆。
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以及种种教训之后的包容与谦让,成为这场战争留给一代美国人的宝贵财富,也值得更多历史学家关注。将美国大兵看作是法国的游客,也能更好地解释他们在法国人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趾高气扬。作为战士,美国大兵全副武装,实力强劲。而作为游客,他们不得不通过当地百姓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语言和风俗。由此,美国大兵的角色总是在掌权者与依赖者间变换,在强势与脆弱间徘徊。正如许多其他游客,由于身处异国他乡的无助感,美国大兵往往将法国人一概而论(大部分这种结论毫无依据)。一旦感到不安,美国人就陷入惯性思维,条件反射地进行一概而论,因此,他们把性作为法国文明的区别性特征。
无数美国大兵抵达诺曼底之前,就想着法国是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乐土。踏上法国土地后,他们给孩子们分糖果,与年轻人握手,向农民打听附近的森林,还救了老婆婆们的性命。换言之,他们与百姓的交流形式复杂多样。而与此同时,当遭遇一种不同文化时,美国大兵依旧固守着自己对法国人的偏见。他们尤其关注法国人跟身体有关的行为,包括在公共场合裸露、亲吻、做爱。1944年夏末,法国整个民族,在他们眼里就是原始粗鄙又欢情纵欲的民族。高卢民族是个野蛮落后的民族,这一观点与美国人过去的帝国霸权思考不谋而合。而今,这一观点也贬低了法国人为重建自治政府而付出的努力,并为美国军方在健康、卫生、交通方面进行管理提供了充分理由。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