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读懂中国制造2025

書城自編碼: 266416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吴晓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5519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20/250千字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NT$ 386.0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NT$ 717.0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NT$ 493.0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NT$ 538.0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NT$ 28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NT$ 381.0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NT$ 437.0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4
《 一带一路 》
+

NT$ 481
《 读懂“一带一路” 》
+

NT$ 291
《 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
+

NT$ 398
《 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德国模式的中国借鉴 》
+

NT$ 291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
+

NT$ 42
《 中国制造2025 》
編輯推薦:
全面解读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行动纲领
深刻剖析“中国制造”的问题在哪里
冷静提出“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策略
內容簡介: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加快谋划布局,我国制造业面临 “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七章,从背景介绍到未来展望,从困局到救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引领“互联网+”到赶超“工业4.0”,全方位多角度地收录了来自经济学家、权威媒体、工程院院士、各领域专家,以及相关领域高级官员的剖析和解读之作。内容扎实、数据丰富,更具深度和前瞻性;既有宏观之策,也有微观之见,是读懂“中国制造2025”权威和必备之作。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专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朱克力
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其担纲主编的著作获选“中国好书”并被中宣部、中组部推荐。
【编者简介】
新经济导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刊物,以“洞悉经济变革与商业机会”为办刊宗旨。现任社长李明、总编姜浩端。
目錄
【上篇 背景篇】
第一章 中国制造的困局
“价廉物美”的时代可以结束了
一个从杭州到法国的马桶套
摆脱中国制造浮噪症 
中国制造仍处价值链低端
中国制造亟需重整价值
中国的制造业阵痛
第二章 救赎中国制造
“中国梦”仍需商业救赎
制造业的春天并未远离
用精益方法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提升“中国制造”的关键
中国制造*可怕的对手
中国制造的用工成本思考
第三章 中国制造2025,助圆中国梦
中国制造2025,破题工业强国
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的转型前景
中国制造2025,拉开三十年磨剑序幕
全球制造业革命下的中国战略追赶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下篇 展望篇】
第四章 智造为锋,寻找中国制造之“心”
中国制造2025:“智”造蜕变
大国崛起,“中国智造”大有可为
从制造到智造,路该怎么走
中国智造的大趋势
中国智造的使命
“智造”化的未来工厂
中国制造2025:“智”造蜕变
大国崛起,“中国智造”大有可为
从制造到智造,路该怎么走
中国智造的大趋势
中国智造的使命
“智造”化的未来工厂
第五章 剑指未来,开启机器人时代
工业机器人夯实“中国智造”基础
机器换人:静悄悄的变革
机器换人是大趋势
机器换人,把人换到何处
迎接“机器人革命”,中国任重道远
“机器换人”浙江样本调查
第六章 网络为翼,引领“互联网+”潮流
互联网+,制造强国的新引擎
互联网+工业,重塑制造业“微笑曲线”
“互联网+”战略指引中国制造走向2025
工业互联网推动万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
“互联网+”助力“中国制造2025”
第七章 中国制造2025,赶超工业4.0
工业4.0对中国制造2025的启示
中国版“工业4.0”意义重大
中国制造应抓住机遇迈向“工业4.0”
工业4.0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中国制造”须向“德国制造”学什么
中国发展工业4.0大有机会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中国制造的困局
“价廉物美”的时代可以结束了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到温州调研打火机产业,一位温州老板把十多个零配件摊在桌子上,一个一个捏起来,告诉我温州造与日本造的价格差:电子点火器,日本成本1.1元,温州0.2元;密封圈,日本成本0.2元,温州0.01元;塑料配件,日本成本0.6元,温州0.08元,再算上温州工人月薪比日本工人低20倍。
一溜儿成本账算下来,年轻的温州老板很豪气地一拍桌子:“一只打火机,日本造的市场零售价是1美元,温州造是1元人民币,小日本**干不过我们!”他大声讲出这段话的时候,温州有3 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打火机工厂,年产20亿只,俨然全球**。
在过往的中国企业崛起史上,这样的景象从来就不陌生。同样的一个商品,我们的企业家们以令人惊讶的成本控制能力—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工艺成本、劳工成本、土地成本、税务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成本、营销成本等等,硬生生地打垮了一个又一个领域的国际竞争对手,造就了“Made in China”的神话。
曾经是中国**的彩电工厂四川长虹的董事长倪润峰更是总结过一个“30%生死线”的竞争规律:在同等功能的前提下,长虹彩电必须比日本和欧洲品牌便宜30%,这是必须守住的“生死线”。
这条“生死线”,我们守了30年。
这条“生死线”还守不守得住?到了今天,我们似乎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我们还应不应该去守这条“生死线”?
再回头说那只打火机。
就在那位年轻的温州老板豪气万丈地拍桌子的时候,我拿起他的打火机,连打了三次才打出火,而那块薄薄的钢片却差点掉下来。他很坦然地对我解释说:“这是一次性打火机,很多人用几回就丢了,没必要像日本人做得那么结实。”
这个细节里隐含着一个事实,即温州打火机的巨大价格优势,除了来自各项成本的落差之外,其实也来自配件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刻意下降。此外,作为产业的模仿和后进者,不必在技术迭代上进行投入。
因此,所谓的“价廉物美”,“价廉”是硬邦邦的,“物美”则其实未必。
从2003年前后开始,随着国内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轮番上涨,温州打火机工厂的压力越来越大,行业平均利润率跌到2%的可怜水平,大量工厂倒闭转产,
3 000多家企业缩水至百余家,且全数苟延残喘,而在这些年里,温州人对打火机产业的技术迭代进步的贡献几乎为零。
小小的打火机,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从中可以读出一代人的野心、付出与局限。
制造业可谓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它的可持续成长取决于量与质的均衡递进。30多年来,我们的制造产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从纽扣、家电到汽车、手机,无一不列全球**,可是,赖以制胜的成本优势却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因此,“价廉物美”的空间其实已经被**地压扁。
更重要的是,当今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层人士,他们开始认真地关注商品的质量与性能,这一族群有四个显著的消费特性。
**,他们是典型的性能偏好者。即便是去买一双运动鞋,他们也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慢跑鞋,还是休闲鞋,或是登山鞋。而拉开他们的衣柜,一打清清爽爽的衬衫,春秋两季各有不同,正式休闲必须分别。细分意味着品位,品位诉求于品质,品质指向品牌。
第二,他们是精明的广告辨识者。粗鄙的、脑白金式的洗脑广告在他们看来是对智商的侮辱,他们迷信体验,更愿意相信来自同一审美水平的口碑传播。他们很难认同一个品牌,不过一旦入得法眼,却会成为持续的消费者和慷慨的分享者。
第三,他们愿意为高品质埋单。他们相信好的商品就应该有相匹配的价格,这既是对商品提供者的尊重与犒劳,也是对自我品位的一次认可。消费行为的必需性让位于审美性,他们愿意为服务埋单,为设计埋单,为技术埋单,为流行元素埋单,商品提供者的每一份用心都值得用更多的金钱予以肯定。
第四,商品的定价与成本无关,而取决于消费者心理的价值认同。一只小坤包是用真皮还是人造革制成的,与它的标价是3万元还是1 000元无关,那些订购12万元一只苹果智能手表的尝鲜者,对手表配件的制造成本毫无兴趣。
这些新的消费特性,是物质充沛时代的标志,意味着新的主流消费理念的变革,而它们无一不是对“价廉物美”观念的扬弃。
“价廉物美”的时代可以结束了。让人稍稍感到失望的是,当今国内的绝大多数制造商并没有察觉这一潮流的改变,甚至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里,我们仍然目睹的是陈旧的“价廉物美”战略的延续。
我们看到一些新锐的企业家,穿着乔布斯式的牛仔裤,站在硕大的LED(发光二极管)屏前,非常细致地告诉台下的听众,他们即将面世的衬衫,用了全世界**的棉线、**的印染工艺、**的免烫技术,无论从质量到品相,还是从舒适度到体面,都堪比新光百货所有售价几千元的衬衫,而价格却只需129元。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总不由自主地遥想起当年的温州老板和倪润峰。
我相信他的真诚,但我真的不相信他的未来。
我宁愿相信,好的商品就应该有好的价格,有了好的价格才可能有好的利润,有了好的利润才可能有好的研发,有了好的研发,才可能有更好的商品。
所谓的“价廉物美”,作为广告概念是可以存在的,甚至作为阶段性的促销攻击策略,也是值得尝试的,但它不应再是中国制造的绝杀神技,更不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一个新的层次。
我宁愿相信,已经粉墨登场的中产族群愿意为好的商品支付好的价格,他们愿意自己信赖的公司蒸蒸日上,有更高的利润和市盈率,用更多的投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商品。
斗转星移,万物蝶变。今日中国市场,“30%生死线”不但守不住了,而且已经完全不必再守。在这个意义上,“价廉物美”的时代真的可以结束了。
一个从杭州到法国的马桶套
郝倩?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打开邮箱,惊喜地看到半个月前在亚马逊欧洲网站上买的一个马桶套终于送到。意料之外,这个递送时间旷日持久的马桶套居然是从中国杭州的一个库房直接送到我在法国的家里的。
虽然淘宝已经成功进入欧洲,并以其超级低价和五光十色的货品雷翻了一波又一波英国人。但在亚马逊欧洲网站上买到中国直邮来的商品,还是十分罕见的。
这个由中国邮政发出的国际包裹,因为要减少成本,所以没有盒子,只有一个十分简陋的塑料袋。我打开了那层轻薄的塑料纸,看到一个目测在中国超市售价绝不会超过20元人民币的马桶套,其质量和包装同等粗劣。和亚马逊卖出货品的惯例不同,这个塑料袋里没有任何收据、商家介绍,或是产品说明。所有的信息都在中国邮政贴在塑料袋上的一张凭条上。
很有趣,在这个凭条上,“邮件品类”一栏标注的是“礼品”,“价值”则是0.7美元。我翻看了一下当天的购买记录,是8.97欧元,另加4欧元的递送费用。
不用想,又是一个中国商家打擦边球的例子。
我在淘宝上搜索了一下同类货品,大概价格为10元人民币,还包邮。虽然欧元跌得很凶,一个在亚马逊欧洲网站售价9欧元的马桶套,实际价格相当于60元人民币,依然是淘宝的6倍。即便是这样的“高价”,在亚马逊欧洲网站的同品类商品中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价格竞争力。
在亚马逊欧洲网站上直接销售中国的马桶套,中国商家可以赚翻了。
全球性的价格厮杀并没有结束,低价品永远有它们的生存角落。电子商务和通信科技的发达,让低价商品重新焕发了第二春。只是我们不知道中国制造的这轮青春期可以持续多久。
电子商务如何解救中国制造
这让我联想到财经作家吴晓波引出的“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时代可以结束了”这个话题。我眼前这个地摊货一般的马桶套,**的竞争力就是低价。就像温州的打火机,可能粗劣到只能是一次性的,可市场上还是永远都有1元钱打火机的需求。在**低价面前,是不是“物美”可以妥协。
如果是吴晓波口中那个劣质的打火机,质量不变,利润却想提升,怎么办?
以前,1元一只的打火机可能也出口,但赚钱的是渠道商和零售商。如果厂家通过互联网将1元一只的打火机直接卖到欧洲,标价2元人民币,在欧洲依然价格优势明显,且渠道扁平后,厂家利润大涨。
多年以来,无论是亚马逊还是沃尔玛,都是中国制造廉价货品的**中转站。现在淘宝也在抢食这块市场。以前,中国制造的小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都是靠贸易商完成的。在欧洲的网购平台直接从中国工厂购货,的确不常见。可随着电子商务的蒸蒸日上,一件货品从中国的一间仓库直接递送到英国消费者的家门口,已经成为可能。
上述那个从杭州库房直接发来法国的马桶套,就是由杭州一家互联网物流仓储服务公司直接操作的。他们踢开了烦琐的中间商和贸易商,*终将一个市场售价10元人民币的劣质马桶套卖出6倍的价格。
理论上来说,制造商在不通过任何产业转型的前提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出口,利润可以实现增长。当然,渠道本身解决不了中国制造*根本的症结问题,解决症结问题需要的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
跨境交易的价格红利
在亚马逊上卖货仅是一个*初级的尝试,有中国商家走得更远,事实证明电子商务跨境交易市场前景不错。以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为例。我是通过一位热衷网购的法国朋友知道的这个网站,查了背景才知道,这其实是目前国内排名**的外贸销售网站,于2013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后开始真正引起欧美社会的关注。
它的起家源于向美国人销售中国制造的婚纱,其中的价格差是这样的:中国婚纱出厂价格不到100美元,兰亭集势通过电子商务直接卖给美国消费者,要价200美元还热销—一年可以卖出超过40万件婚纱。美国市场的婚纱价格动辄几千美元,价格落差太疯狂。
在此基础上,兰亭销售的商品品类逐月增多,也卖40欧元一顶的假发、10欧元一条的蕾丝短裙、2欧元一个的仿钻吊坠,甚至20欧元一个的范思哲皮包。大量的货品可以免费递送,并保证3~4天送货上门。这是目前在亚马逊上直销中国商品的大小商家们还远没有做到的。
可以说,在欧美,绝大多数兰亭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这家网站实际上是专做中国制造的外贸出口的。因为网站介绍本身没有任何“中国”或是“中国制造”的字样。它甚至强大到可以提供26种语言的服务页面(除了中文),而且在当地聘请了说当地语言、可以“在家办公”的客户服务代表。
电子商务和国际物流彻底打破国界屏障后,带来低价红利。
我在亚马逊的论坛上看到之前美国一些亚马逊的卖家对这些中国厂家颇有微词,主要的抱怨还是这些中国货的价格低到离谱,让他们觉得很不公平。但随即就会有其他的卖家上来反驳,称这就是市场经济,如果他们无法通过价格和中国商人竞争,那么就想些别的法子。很多欧美的卖家卖本地的产品,依然生意兴隆,所以价格并不是**要素。
之前,物流公司UPS曾经预计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价值大概有8 500亿美元,其中跨境交易可以达到700亿美元。同时,UPS预计跨境交易本身还将快速增长,现在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理论上来说,人们是完全可以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看到全世界所有货品的。
不论是兰亭集势,还是在亚马逊上开商铺卖中国货的杭州上城某家仓储服务公司,它们也许规模不同,但都是在打通国界线对渠道的阻隔。
关于中国制造的问题有很多热烈的讨论。欧洲的生产技术革新,德国人的工业4.0概念,让中国一些制造商有些惶惶。转型是必然的,但技术和质量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这样看起来,电子商务上手快些。
我在之前与一位中国的零售商私下聊天时,他也对我坦言,中国几百万家小型企业,资金实力一般,人力资源欠缺,你让它们去做技术革新,是不现实的,但转型将同样的货品销售到电子平台,还是可以实现的。你可以说它们在走捷径,但暂时看来是可行的。
摆脱中国制造浮躁症
陈志龙?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吴晓波掀起的马桶盖风波成为今春*热闹的话题,动静挺大。有正部级高官出场呼应,历数国产马桶盖如何“不照谈”。人民日报从品位和尊严的高度予以反驳。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出来护犊,说国产马桶盖“好得很”,抢购的马桶盖“Made in China”就是例证。企业界杨元庆和董明珠也加入了马桶盖的“口水战”,元庆结合电子行业这些年的血拼厮杀认为是山寨版道路的“宿命”,董明珠认为是中国制造业在还历史的欠账。我认为他俩离中心和主题近了。
中国游客到日本去排着长队买电饭煲、电吹风机、马桶盖,不是因为它们便宜,而是因为它们更贴心、更智能。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晓波的文章揭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囚徒困境。
差距在哪儿,究竟有多大?一位日本学者说,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无论是电器还是汽车领域,如果日本的技术水平是100的话,那时中国的技术水平恐怕只有10或者15,经过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是赶上来了,已经追到90∶100,“但对于高科技这种东西来说,从0开始追到90固然不易,要想从90追到100,那绝不是一步之遥,而是难于上青天。”
这就是差距—一公里并不远,从开头到现在,都不远,但万里长征的*后一公里却非常遥远。这就应了古人一句话“望山跑死马”。用那位日本学者的话说:“这*后10%的差距正是日本制造国际化存在的意义,它是**的高科技的化身和代表。”
正是不懈地追求技术进步,日本科技界与产业界紧密合作,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几乎每年都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008年居然囊括4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而过去40年间,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只有一位—1986年,中国台湾的李远哲博士凭借其对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突破性成果而获得诺奖。
这些年,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中国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但真正在高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应用并不出彩,相反,科研经费不断曝出“腐败门事件”,让中国科学界蒙羞。
当然,日本人也很清醒,日本学者近滕大介的一本书说,如果在距今2 000多年前就评诺贝尔奖,那么估计中国人年年都会得奖—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和发现都与中国人有关,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都由中国人发明。
在日本人还是掘穴而居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创立了包括天文学在内的科学知识,在战争中使用铁器和集团战术,建立了涉及6 000万人的国民户籍体系及完善的法制体系。他感叹说:“即便一个伟大的国家,也常常通过它的缺点和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话是话中有话,耐人寻味。
再看另一个制造业强国德国。此轮欧债危机中,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至今余音绕梁。但德国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什么“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强大的制造业是其抵御危机的铜墙铁壁。德国制造的产品,小到钟表、水果刀,大到汽车、火车、轮船、桥梁,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质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此桥建成80周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实际上,与处在当下“90%阶段”的中国制造一样,“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历史地看,“德国制造”也经历了“灰姑娘”式的蜕变。德国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手法,不断学习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商标法》条款,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从那时起,德国人开始警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品质。
于是德国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建立高质量的制造业体系,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推动德国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严谨、细腻、精密的专业主义精神成就了它们,哪怕是一只马桶盖,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
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文化是: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都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相比之下,中国语言中的高频词汇“差不多”,则显示了一种消极负面不求精确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从挖掘机到马桶盖,中国制造普遍存在质量和精度不高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制造业潜意识里“差不多”和“赚快钱”的浮躁症。是到了痛下决心摆脱还债式的“宿命论”的时候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