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精装纪念版)

書城自編碼: 26598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沈嘉柯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986364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16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人物与视角:小说创作的要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30.0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海上帝国-现代航运世界的故事 》

售價:NT$ 549.0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狞厉与肃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样 》

售價:NT$ 1221.0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古代中医养生典籍精选 》

售價:NT$ 946.0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今天的我们如何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

售價:NT$ 437.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经卷佛画 》

售價:NT$ 3808.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石窟壁画 》

售價:NT$ 3080.0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佛教绘画部·绢帛佛画 》

售價:NT$ 22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3
《 《犀牛字典》rhino 》
+

NT$ 299
《 这么慢,那么美 》
+

NT$ 305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悦读纪·) 》
+

NT$ 298
《 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谁的青春不迷茫,让假装很好、心中有痛的女人流泪及改变) 》
編輯推薦:
上市半年,畅销30万册。新增16篇**成长励志故事,唯美布艺精装。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沈嘉柯作为80后代表性作家,他的文字温暖治愈,书写了这一代青年心中的怕和爱,也深深地感动了这一代人。这些年来,《读者》《青年文摘》一直在转载他的随笔,《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在发表他的评论和美文。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撷取温暖心灵治愈师沈嘉柯十年来发表在《读者》《青年文摘》《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里关于人生、成长、梦想、爱情、亲情的文章,77篇暖心故事,77份成长感悟。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你长大。没有在深夜对着咬过一口的卷饼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如果整个世界都不为你转身,你还是要自己转身,你要在自己的故事里,成为勇者。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人生的逆袭,是因为我们只有这一次的人生,唯有勇敢,才能成全自己。 能在历尽苦难饥饿后,将有限的生命,引回宁静本来的样子,是莫大的信仰。你要相信,一切都是**的安排。
让温暖大叔沈嘉柯带你心灵短暂逃离兵荒马乱,有勇气和力量,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若美好,世界便好。
內容簡介: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内容简介
你想要过一种理想的生活,不想上班,不想结婚,不想悲伤,不想成功,不理睬社会,不关心人类,你只想听从自己的心,说走就走,奋不顾身。 然而,你想当个人生的逃跑者,也需要充分的条件。
把伤害太当一回事的人,都不会过得很好。软弱和悲伤谁都有,承认真相,然后在平静中得到勇气,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只有非长大不可的人生。心灵短暂逃离,还得回来接着过兵荒马乱的生活。
江湖飘零,独自打拼,谁没有倦了寂寞了累了的时候?人生和自我是用来放开的,而不是放弃。我们绕了全世界一大圈,还是想要过得更加自由自在,更加快乐。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沈嘉柯看来,脚步的笨拙,是另一种灵魂的轻松。归根结底,对待我们自己,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柔软坚韧。
柔软是为了不让灵魂定型,内心变得僵硬。
坚韧是为了越过悲伤,有勇气,也有力量,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關於作者:
沈嘉柯,80后代表性作家。他的文字温暖治愈,书写了这一代青年心中的怕和爱,也深深地感动了这一代人。这些年来,《读者》《青年文摘》一直在转载他的随笔,《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在发表他的评论和美文。
凭借写字,笨拙地慢慢长大。做过杂志主编,跑过报纸新闻,开过淘宝店,现在是彻底的自由职业者。北京、广州、武汉……这一路上在这个城市飘零过,在那个城市落脚。辞职后一个背包天南地北独自跋涉。
读者口中的温暖大叔,朋友眼里的无业游民,自己心中的老男孩。希望做一个灵魂永远柔软的人,不让生命固执定型,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目錄
序言 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章:一路匆忙向前,别忘记回头看看最初的你
只有一个我
这是最好的你,这是最坏的你
面目全非的故乡
宠物之于我们
从前慢,过日子是一蔬一饭
何必哀伤
我们需要“打回原形”
快乐是自找的
城市那么大,我们要跟孤独和平共处
小时候
秋刀鱼会过期
玩是天经地义的事
黑暗料理
有趣人人爱
第二章:把伤害太当一回事的人,都活得不好
人生不是用来比惨的
坐飞机不再担心掉下去
人生的逆袭
把伤害太当一回事的人,都活得不好
我的幸福不会交给你
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都不要去寄生
你能感觉到体温的力量吗
有多少颜色就有多少回忆
为你自己而活
穿越时空的呼唤
村上春树的直面,JK罗琳的搞笑
成为大人
第三章:就这样笨拙地慢慢长大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得到
念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当我在跑步时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
总有人能让你瞬间长大
赤裸裸的灵魂闯荡江湖
生于70、生于80和生于90年代
作家的怕和爱
你如此需要慰藉
人生里永远都会有再见
最重要的仪式
写作时我们在想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
第四章:再不好好地用心爱,我们就在时光里变老了
得到恋人之前,得到恋人以后
双城记
以沉默以眼泪
喜欢一个人的方程式
为什么就你孤单单
很多人执迷长发飘飘,只是为了及腰
那双老实安静的手
变苦的糖
“过去”让它过去
我们与之结婚的
恋爱中的达尔文
李安和林太
上个世纪的爱情
明天好好继续——说说唐唐和张国荣
第五章:梦想和生活,都应该更接地气
你还想开一间咖啡馆吗?
文青是一种病,得治
不必讨好,但也没必要让人讨厌
房子与幸福
吃素的两种人
直奔目标的插画家
民国外貌党
上帝说,要有微博
中国人取名字
舌尖上的反击
手工背后的热爱
低级趣味的意义
林黛玉是个大生活家
自恋宗师
逃跑者
第六章:生命中那些温暖的人,让我们走再远也不会累
在一起
食物里藏着永不衰减的爱
加热的药水
一个城市的温度
子女如风,父母是树
你若美好,世界便好
陌生人的礼物
绵绵不尽的思念
像理发师需要树洞
內容試閱
序言 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十几岁的时候,谁没想过未来呢?
中学那年,我特别爱好文学,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崇拜作家,看各种文学杂志。我很喜欢看《小小说选刊》,末尾附带一些闲杂逸事。其中呢,就有一篇文章里写,应该是林斤澜回忆汪曾祺说的那样,“动动手指就来钱”。那时物价低,汪老随便一笔稿费,就足够大伙去味道不错的馆子搓一顿。
得,那一刻,我心中顿时升腾起了作家梦。我的作家梦一点也不神圣崇高,完全基于这么一个朴素的想法。写写就有稿费,可以吃好的,也没有风吹日晒雨打。我开始琢磨起投稿,很快,在武汉的一份小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歌。
回家后我才发现,报社寄给我的样报,被我妈拿去擦桌子了。她以为是垃圾广告。我哭笑不得。好在信封还在,里面还有一张纸,上面解释说,副刊为读者园地,没有稿费。
好吧,我就不生我妈的气了。虽然没有钱,但总算发表处女作了,增加了几分信心。整个高中生涯,我都在文史哲科目上用功,基本上全校第一。数学凑合,英语垫底。
高考后填志愿,我选中文,我爹一口否决,“读什么中文系呀,将来不好找工作。”
“那选什么专业?”我不乐意了,中文在我心里是神圣的专业,是通往作家之路。
我爹笑着说:“法律好,现在的大热门。再说到了大学,课外时间还是可以弄你的文学。”
我有些委屈,但也辩驳不了我爹,我又不知道大学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就这样莫名其妙随波逐流去念法律系了。然后我发现,读法律也是可以发表文章的,大二投给《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几篇法律文章,一两个星期后就发表了。样报和稿费寄到系里,收到时我高兴坏了,好几百呢。
我去校外餐馆把炸鸡腿、水煮肉片、酸菜鱼和雪碧、可乐点齐了,请上要好的同学一起大吃。这导致此后只要看见我的名字出现在图书馆的报刊上,他们就主动出现在我面前约饭。
我爹没骗我,大学是自由的,学法律不耽误文学,参加学校的玫瑰园诗社,拿了个省共青团的一二?九诗赛特等奖。在杂志发表散文小说,稿费也不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动动手指就来钱的日子,没毕业就买了电脑,提前迈向经济独立。
2002年的年底,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我提前去了一个心理学刊物求职。老总招聘时直接要了我,理由也很搞笑,法律专业理性,你又能写感性的文学,招你很划算。
那时我已经不偏执了。法律也好,心理学也罢,不管什么专业职业,消化了,不妨碍文学,还有益处。
这个经验,对我的三观改变很大。
你说是感性好还是理性好?你说了不管用。对于他人来说,你能兼顾最好。因为性价比最高。
每到我看到突然就辞职,说走就走去旅行,突然换一种生活的故事,心里都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的故事,只讲了一半,不完整。
人生如逆旅,很多人在某一刻,会涌起一种逃跑的冲动。
那一刻,你不想上班,不想结婚,不想愁苦,不想成功,不想拼搏,不想努力,不理睬社会不关心人类,不要求鲜花赞美不在乎诋毁,放弃一切,只想听从自己的心,说走就走,奋不顾身。
谁不想做自己呢?
可是做自己,也是一件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事。社会没有义务惯着你养活你,哪怕你文艺得飞上天,你总有回到地面上吃喝拉撒的时候。
所以我特别喜欢李宗盛的演唱会主题“感性与理性”。
为了获得靠谱的自由,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用了八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我开始买房,开始储蓄。我从一个对经济对理财一窍不通的人,渐渐变成一个略有了解的人。从拿到转正后的工资后第二年开始,我就每个月按时零存整取。
我在各种报纸上,在网络上,看各种关于房子的研究和争吵。可是,他们吵他们的,我想的是,我要有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房子。当你拥有了,你就不必再去浪费心力为这个东西烦恼了。
哪怕当时的房价,是本市人均收入的三四倍。隔了近十年看,本市现在的房价还是三倍左右。
2005年,我在自己二十三岁时,买房了。
既然我有住所了,只需要按时还贷就可以了,为什么不换工作呢?我已经对当时的那本杂志工作,厌倦了。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很反对买房,她觉得完全可以一直租房。后来她被房东驱赶,一气之下决定买房时,房价已经变成了天价,真的成为巨大的负担。她很不开心。
我一点都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那种“看吧,当时不听我劝告”的想法。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为之付出的代价。遗憾的是,她原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豁达,可以承受改变规划的压力。
其实人生肯定充满了意料之外的事,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完美计划,但是最起码,我可以做好自己该有的准备。
我问自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好像一下子无法具体形容。但是,我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勾勒那种生活的轮廓。对,我很清楚,我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想朝九晚五,我不想每天都花两个小时以上,堵在这个城市的马路上。我不想工作日起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上班不要迟到,打了卡别被扣钱。
我不想坐吃山空,花光了这个月的,就没钱用了。如果生病了,都没保障。
我不想完全为了稿费,去写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多多少少要写一些及格线上交差的文章,但大多数时候,我想写让自己高兴舒服的文字。
我不想出去玩还要缩手缩脚,太精打细算,把攻略研究个没完没了,反复比较,找最便宜的旅馆,以至于到了目的地以后,没有真正的惊喜可言。
2007年的时候,我辞职了。说来很好笑,跟头儿在办公室递辞职信时,居然开始叙旧。说起往日的种种相处合作,我居然洒了几滴热泪。
当我有了人生里第一个二十万块的时候,我就在想,假如我完全不工作了,能不能不依赖他人,完全靠自己吃饭呢?显然二十万完全不算什么,在如今的年代,并不能坐在家里吃很多年。
我又想要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东西,又不愁温饱,怎么办呢?
我心想,这附近都是大学,再不济,七八百块钱的租金,可以有吧。我又不算那么贪心的人。我只想比银行利息多点,把它当一个母鸡,一个月生一个蛋,可以长久吃下去。
再怎么样也不会穷到没饭吃,要去借钱或者蹭亲戚朋友。
2008年的时候,我又开始看房了,下手了一套小公寓,用来收租。
那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在售楼部,我缴纳了全额房款,结果,那个销售主管偷偷跟我说,你们胆子可真大啊,现在都没几个人还敢买了。
可是别人敢不敢,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确信,这是吻合我的人生之路就好。我笑笑,也没什么话回答那个销售主管。
我给自己买社保医保。
我在死宅的日子里,一年中,大半的时间自由散漫,但还有一小半,会和圈内朋友约个饭局。了解下当下的行业情况,随便跟上风气潮流。
2010年的时候,我开始收租了。
一个背包,一个人,天南地北独自跋涉,自由自在。我不必跟父母交代什么,因为我完全养得起自己,而且照样在沿途写稿赚钱。我给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给我自由。除了叮嘱注意安全,别无他话。
2011年的时候,我又去了一趟厦门,在大家都很想去的那个岛屿上,轻轻松松,认认真真地玩。中间和陌生人聊嗨了,变成朋友,几个人直接约定去下一个地方溜达。
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梦想可以照进现实,因为我心甘情愿付出了代价,然后收获。
到今天,我并没有像那些特别有钱的人那样,物质丰盈。
不过,我知道我的那些享受了父母福荫的好处的朋友,动不动就被念叨,被插手人生。当然啦,得到了上一辈的好处,多多少少总得听他们的话。你的自我和自由,必然大打折扣。
这又有什么好羡慕嫉妒恨的呢?我情愿自己年轻时候多累一点,心安理得过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前提是,你真心为自己去活。
第一章:一路匆忙向前,别忘记回头看看最初的你
只有一个我
有一种宇宙观是许多人常常使用到的心灵药水。人生失意,诸般失落,因此去攀登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因此仰观天文,看看星空。
就说看星空吧!在宇宙中大约有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大约由4500多亿颗恒星、星云等星际物质和各种射线组成。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个中等恒星,而地球,只是太阳管辖的一颗小小的行星。
看着看着,宇宙多么浩瀚,星空多么辽阔,世界太过广大,因此,个人的一点点烦恼又算什么呢!因此,感觉到内心平静了。
但是,很快,真的是没有多久,一旦返回到喧嚣城市里,返回复杂人际关系,返回到膨胀欲望的追求里,就继续重复开始痛苦。
因为离开了那个“对比”的环境。
原先觉得大的宇宙,顿时消失不见,被忽略,被遗忘在脑后。
比较之下非常狭小的个人烦恼,顿时扩大,被放大镜照了又照,烦恼痛苦卷土重来。嗯,看来最好在此计划一次对比旅行或对比观看。
这种宇宙观,不是不奏效,只是,好像总透露着治标不治本的味道。
而另一种宇宙观。便是:地球只有一个我。
朱德庸漫画《绝对小孩》里其中一章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披头想了想,举手就说,老师,地球只有一个我,所以你要好好爱护我。
只有一个我,也只有一个你,在这个蔚蓝色星球上。
所以,你、我,都是最重要的。需要彼此好好爱护,需要自己好好爱护自己。限定涵义是:爱护身体,保持健康,被爱护心灵,被好好爱。
而爱护自己的宽广涵义,还包括,我们必须良好完成一整段的人生。在完成的这个过程中,体验是最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好好活着,其次我们要尽量不要去伤害别人。在此两个人类基本的伦理道德之外,我们应该,去体验所有的快乐,去体验所有的悲伤,去体验考试失败,去体验工作落后,去体验夜半观星,去体验雨中接恋人,去体验等待放学,去体验用功投入,去体验失恋憔悴,去体验斗志高昂。去尽可能多地体验那些人世间的事情。
与此同时,不要被这些体验所局限,沉湎其中,像活水那样,流淌不歇,直到永别。
在种种体验里,我们的人生获得最大意义的完满。每一种经历,都被赋予意义。
这样的宇宙观,是不是更加贴近我们的灵魂?这种宇宙观压根就丢开了治标和治本。
不必治标,因为痛苦是生命必要构成部分,与快乐相互映照。
不必治本,因为我之为我,独一无二,生命只此一次。即便地球在宇宙里连恒河一沙都不到,但地球只有一个我,宇宙也只有一个我。必须爱护这唯一的有时限的存在。本着推己及人和人类社会互惠互利原则,因此应该彼此爱护。
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必须好好完成我自己的人生。
你不是为了微笑而微笑,为了学业而学业,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工作而工作,由始至终,你是为了成为一个能够感知沉静与快乐,希望与美好的人。
在世界上做自己
很久以前看过李碧华写一个女孩子的奋斗故事,很是叫我感叹。这个女孩子她很喜欢音乐,在十五六岁时,就开始为了音乐而努力,同时放弃了很多东西。
原来可以拿去买新衣服和新裙子的钱,她用来缴了学声乐的学费。原来可以去爬山游泳的时间,她把它变成了每天十小时的声乐练习。原来可以去交往的很多朋友,也因为学习的忙碌,而慢慢疏远了。
那么多年,她不断地努力,那样多的清晨和夜晚就那样过去。那样多的付出,那样多的舍弃,一切的最后,只为了能在台上唱好一首只有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短歌。要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都是完美而没有瑕疵的,她才能够释怀,才能够站在万人瞩目的台上,优雅鞠躬并且微笑。
她终于成功了。成为著名的歌唱家。她在一家著名的剧院唱了一年,鲜花和掌声多得不可计算。一切都向着她生命的巅峰发展。可是,她却不肯再续约了。
亲人苦苦地追问她,甚至哀求她,要她答应人家的聘约再唱下去,放弃掉了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可是她却说:“开始的时候是很兴奋的,可是慢慢地觉得,日复一日,在别人的安排之下,每个月拿着薪水唱着同样的歌时,心里的感觉就不对了,我学音乐的目的原来并不是这样的。”
是啊,我们为之坚持的东西,在生命里会不断地被附加上另外的东西,直到最初的目的面目全非。
在很多个晚上,我们无法不追问自己,那曾经想要的,到底在哪里呢?比如那自由而纯粹、精致与绝美的歌声?
比坚持更难的,其实是放弃。尤其在我们已经付出了那么漫长的努力之后。但是,没有什么比我们内心的声音,更加值得服从。
外国诗人安娜的一首短诗说得非常好:我生来只为,而且长大只为,在世上做安娜。
这个女孩做到了,在世界上做自己。而你我?又是否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是最好的你,这是最坏的你
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吧。有生之初,每个孩子是橡皮泥,被这个捏一下,那个捏一下,最后灵魂成型,奇形怪状。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民间传说,有的孩子从小被遗弃了,丢在原野和森林里,被狼收养了,结果变成了狼孩。虽然是人类的孩子,但却有狼的习性。后来回到人类世界,就被当成了怪物。我就忍不住想,这个狼孩,面临自我认知判断时,心底该有多么困惑。我是谁?我从何来?到何去?
据说这个问题很终极,无数聪明人脑袋都倒霉,想来想去神经兮兮了。
可是呢,一个人一生中,如果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那怎么算人生呢!
2010年美国奥斯卡电影奖,有个人的发言很有意思。桑德拉布拉克,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也得到了金酸莓奖,一个搞笑的评选最烂的奖。她说经过了大喜大悲,想起妈妈曾经告诉她,别听他们的,做你自己就好。
你看,成为影后之前,她也获得了这样的认识结论。有人说你最烂,也有人说你最佳。
最烂与最佳,居然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不会怀疑吗?
这个世界上,太多东西真伪不定,取决于外界的游戏规则。
人只能认可自己。
最差最烂,如果喜欢成为一个演员,还是要演,并且把最烂奖杯摆在架子上,不必逃避。最佳,更要好好演。
我有时候会想象,如果我是那个传说中的狼孩,心路会有什么历程——有一天我明白了,我来自我自己的命运,与其他人不同,不会拿餐具进食,不懂天文地理,那么,我必定会惶恐。
这份惶恐,只因为你不是别人认为的那个你。
你要听话,你要顺从,你要老实,你要勇敢,你要自信,你要强大,你要成功,你要门门一百分,你要吃得苦中苦,你要做得人上人,你要精明,你要会做人,你要杰出,你要……
你是好的,你是坏的,你是笨的,你是傻的,你很自卑,你好弱,你太失败了,你……
这些“你要”,这些“你是”,会一直存在,永远存在,就像这个世界上永不磨灭的噪音。
重要的不是我是什么构成,重要的不是你要。
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做什么样的自己。
而这,需要你一点点剔除,剔除这个人施加给你的偏见,剔除那个人施加给你的强迫。尽管这些施加的人当中,包括我们所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自己也并不高明。
尽管我们要经历过痛苦和怀疑。
但最终,我们会遇到只拥有我们自己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只有自己独自面对一切的时候。
我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成为一个作家的自己。这当中我仍然被劝告,要上班,要有社会保障,要有人际关系网,要……我也会恐惧,一个脱离体制的人,老了怎么办呢?
然而,发现自己的灵魂最初是被捏造的我,不再是从前的我了。自己赚钱给自己买保险吧!
我们不应该为了背负起别人的期望和意识而选择做什么,也不应该被过去的自己束缚住。我们是为了成为什么样的自己,而去背负起我们要付出的代价。
没有什么最好,也没有什么最坏。
只有你自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