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

書城自編碼: 26056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者: 刘绍贵 著作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786821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5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26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NT$ 279.0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NT$ 386.0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35
《 中草药高清大图谱(典藏版) 》
+

NT$ 735
《 新编中草药彩色图谱(第二版) 》
+

NT$ 2150
《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第二册 》
+

NT$ 291
《 小郎中学医记.药性赋白话讲记1 》
+

NT$ 349
《 毛德西方药心悟 》
+

NT$ 522
《 临床实用药物手册(第3版) 》
編輯推薦:
本书图文并茂,使您一看就懂,一查就知。
◎由中药专家主编。
◎集常用中草药正品850余种,并记混淆品850余种,总计1700余种,配置彩色药图800余幅。
◎展现了800余幅形状逼真的原创中草药彩图,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大众辨识中草药的真伪优劣,提供了真实的判断依据,
◎每味药既标注正名,又记常用别名或俗名,且重点记叙了刘绍贵老师的性状辨识经验及目前公认的品规、质量标示,有利于中医药工作者识药、选药。
內容簡介:
本书集药典、地方标准或以进入成方制剂的常用中草药正品850余种,并记混淆品850余种,总计1700余种,配置彩色药图800余幅,并一改传统习用的按入药部位或笔画分列药物的方法,按药物功效分为21章,以方便临床医务人员使用。每味药既标注正名,又记常用别名或俗名,分别介绍本草记载、品种来源、入药部位、应用演变,且重点记叙传统的和刘绍贵老师的性状辨识经验及目前公认的品规、质量标示,并列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药、附记。既有传统野生品的形状描述,又有重点栽培变异品的简介。在使用注意中,既肯定常规用药的安全性,又详记相关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已见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有别于其他的图谱鉴别之作,是一本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關於作者:
刘绍贵,主任中药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在中药药学教育和医院药学领域执业已50余年;并兼任过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医院中药管理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委员、第三和第四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南药学》、《中医药导报》、《湖南中医杂志》、《中国药房》等10余种专业期刊的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省市及全国多个评审与鉴定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调剂学》、《制剂学》、《药事管理学》、《医院中西药学管理》等6个学科教学;是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以及硕士研究生和师承教育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准成立“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老主持和参与完成过多项科研课题,已撰写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科普及养生文章200余篇,主编出版了《简明中西药物手册》、《中医处方手册》、《中草药中成药选用指南》、《中药处方手册》、《现代中医院药事管理学》等专著20余部;主审了《常用中药饮片质量检验》、《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原色图谱》、《中药调剂手册》等7部专著;参编或审定《湖南省中药炮制规范》著作等15部,
目錄
第一章 解表药
一、 辛温解表药002
麻黄002
桂枝003
荆芥(附: 荆芥穗)003
防风004
白芷005
羌活006
藁本007
细辛008
生姜(附: 姜皮)009
紫苏(附: 紫苏叶、 紫苏梗、 全紫苏、
紫苏蔸)010
苍耳子(附:苍耳虫)010
香薷011
辛夷012
鹅不食草013
葱白013
胡荽(附: 胡荽子)014
芸香草015
罗勒015

二、 辛凉解表药016
薄荷016
牛蒡子(附: 牛蒡子根)017
柴胡017
葛根(附: 葛花)019
升麻020
桑叶021
菊花021
蝉蜕023
蔓荆子023
木贼024
西河柳025
浮萍026
淡豆豉026
蕤仁 027
一枝黄花027
落新妇028
大头陈028
桉叶029

第二章 清热药
一、 清热泻火药032
石膏(附: 熟石膏)032
寒水石033
知母033
栀子034
芦根035
天花粉036
淡竹叶(附: 竹叶)037
夏枯草037
决明子038
青葙子039
密蒙花040
谷精草(附: 谷精珠)040
茺蔚子041
夜明沙042
望月沙042
西瓜霜(附: 西瓜、 西瓜皮)043
鸭跖草043
竹叶卷心044
熊胆044
蛇胆045
王瓜根046

二、 清热燥湿药047
黄芩047
黄连048
黄柏049
龙胆050
苦参052
三颗针052
功劳木053
白鲜皮053
苦豆子(附: 苦豆草、 苦豆根)054
积雪草055
水飞蓟055
菊苣056

三、 清热凉血药056
水牛角056
地黄057
玄参058
牡丹皮058
赤芍060
紫草061
肿节风062
大青盐062

四、 清热解毒药063
金银花063
连翘(附: 连翘心)064
板蓝根(附: 南板蓝根)064
大青叶065
青黛066
蒲公英067
鱼腥草067
野菊花068
紫花地丁069
败酱草070
半枝莲070
半边莲071
白花蛇舌草072
千里光073
穿心莲073
大血藤074
白英075
龙葵075
冬凌草076
山豆根076
北豆根077
射干078
马勃079
木蝴蝶080
青果081
猫爪草081
天葵子(附: 紫背天葵)082
土茯苓083
山慈菇083
金果榄084
金荞麦085
荞麦七085
大青根086
岗梅086
重楼087
拳参088
白头翁089
委陵菜090
秦皮090
马齿苋091
鸦胆子092
马蔺子093
紫荆皮093
鸡骨草094
凤尾草094
地锦草095
辣蓼草096
六月雪096
黄药子097
白药子098
红药子098
白蔹099
三叉苦099
四季青100
杠板归101
漏芦101
羊蹄102
青叶胆103
水杨梅103
火炭母104
翻白草104
朱砂根105
罗锅底105
土牛膝106
臭牡丹106
牛至107
马兰108
百两金108
荠菜109
苦木109
胆木110
了哥王110
鬼针草111
大驳骨丹111
大飞扬草112
小飞扬草112
爵床113
虎耳草113
仙人掌114
长春花115
金莲花115
石上柏116
葫芦茶116
石龙芮117
酢浆草117
苎麻根118
白背叶119
黄藤119
菥蓂119
救必应120
蓍草120
吕宋果121
金丝桃121
贯叶金丝桃122
翼首草122
金盏银盘 123
扶桑叶123
泡桐花124
水翁花124
乌蔹莓125
千屈菜125
树舌126
山香圆叶126
八角莲127
当药127
土贝母128
人中黄128

五、 清退虚热药129
青蒿129
地骨皮130
白薇130
银柴胡131
胡黄连132
枸骨叶133

第三章 泻下药
一、 润下药136
火麻仁136
郁李仁136
亚麻子137

二、 攻下药138
大黄138
芒硝140
番泻叶141
芦荟(附: 芦荟叶、 芦荟花)142
蓖麻子143

三、 峻下逐水药143
甘遂143
京大戟144
红大戟145
芫花145
牵牛子146
千金子147
巴豆147
商陆148
蝼蛄149
石龙子150
蟋蟀150
內容試閱
样 章

麻黄,亦名龙沙、卑相、麻王、麻青根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草质茎。主产山西、甘肃、河北等地。
【性状鉴别】药材呈细长圆柱形,茎节明显,节上有细小膜质鳞叶,茎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多粗糙,有细纵棱节。有的带少量木质茎。质脆,易折断。饮片多切寸段或咀段,切面外层淡绿色或黄绿色,髓部红棕色,粉性,直径多为1~2mm。气微香,味微苦涩。但草麻黄少分枝,木质茎少,有细长脊棱,节明显;中麻黄分枝较多,常带较多木质茎,直径略粗,可达3.5mm,细纵纹粗糙,触之糙手;木贼麻黄茎多分枝,常带灰棕黑色的长木质茎,触之多无糙手感。多切为寸段,或制成绒,或蜜炙入药。(图1-1)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茎色淡绿、手拉不脱节、折断时有细粉飞出、内心充实有朱砂点、味苦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及鞣质、挥发油等。具有发汗、止咳、平喘、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利尿、中枢兴奋等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肌肉收缩与代谢的影响。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喘咳证、皮肤瘙痒证、风水证、寒邪凝滞经脉诸证。黄疸、小儿遗尿、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常可辨证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发汗解表,散寒通滞,利水消肿多用生麻黄;平喘止咳多用蜜炙品;小儿、老人及体虚之人多用麻黄绒或蜜炙麻黄。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①本品可致不良反应,并涉及心脑血管、神经、消化、泌尿等多个系统,如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血压升高、胸闷、心悸、气促、烦躁不安、汗出、头痛、失眠等,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和心室纤颤而死亡。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高血压、失眠、烦躁易怒者慎用或忌用。老人及体虚者慎用。③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g。④本品与强心苷类药、肾上腺素类药、吩噻嗪类药、氨茶碱、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抗生素、部分降压药等化学药物有配伍禁忌。⑤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附记】混伪品包括以下几种。①丽江麻黄:主产云南、贵州等地,为同科植物丽江麻黄的茎枝,呈长圆柱形,较粗壮,有较粗深的明显纵沟纹,节间较长,达2~6cm,节上具膜质鞘状叶。②膜果麻黄:为同科植物膜果麻黄的茎枝,茎表面棱脊不甚明显,较浅细,节间较长,可达6cm,鳞叶二裂,有时茎卷曲。③藏麻黄、单子麻黄、矮麻黄等同科植物的茎枝,在少数地区亦当习用品用。④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干燥全草,在个别地区伪充麻黄入药,应注意鉴别。



桂枝,亦名柳桂、桂咀、桂尖、嫩桂枝。载《神农本草经》。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主产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鉴别】枝条圆柱形,有分枝,最细枝略呈四棱形,直径2~9m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叶痕、芽痕及细点状皮孔,较粗枝皮部作环状横裂,细枝皮部易剥落而露出红棕色木部,髓部略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辛,皮部味较浓。饮片多横切成厚薄不一的片或小咀段,皮部棕红色,可见一条浅色环带,木部较宽,淡黄色,中心髓部棕红色。(图1-2)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枝条嫩细均匀、色棕红、气香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莰烯、苯甲醛,β-榄香烯,β-荜澄茄等。具有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等作用。
【功效主治】散寒解表,温经通阳,祛风除湿。用于风寒表证、胸痹心痛、风寒湿痹证、脾肾阳虚所致的痰饮水肿。即风寒感冒见汗出、恶风或无汗者;冠心病见胸闷、胸痛、心悸者;风寒湿所致关节炎、肢节酸痛者;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属寒凝经脉者;痰饮、水肿因阳虚、气化不足所致者均可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入汤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用量过大,可出现汗多、疲倦、四肢乏力、心慌心悸、头晕眼胀、咽干口渴、尿少或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或慎用。有咯血、吐血、衄血等出血倾向者忌用。③处方用量一般应控制在10g以内,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荆芥,古名假苏、姜芥,亦名鼠蓂、稳齿菜、郑芥、四棱杆蒿等。载《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当代多数本草著作均将其归入辛温解表药,但有少数著作将其归入辛凉解表药。
【性状鉴别】全长可至100cm,茎上部有分枝,方柱形,直径2~4mm。表面多为淡黄绿色或淡紫色,部分较嫩的新货上部为浅绿褐色,被短柔毛,下部为浅紫色。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茎多中空,叶对生,多已脱落。气香特异,味微涩而辛凉。多切为咀段,或经炒炭后入药。(图1-3)
【品规与质量标示】传统商品规格有荆芥全草、荆芥梗与荆芥穗3种,均为统货,一般认为江苏太仓及江西吉安所产品质为良。出口商品每1~1.5kg扎成小把,分装成包,外套麻布,每件净重50kg,质量辨识多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味凉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胡薄荷酮、薄荷酮等,以及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尚含黄酮类。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皮肤过敏等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消疮止痒,止血,祛风解痉。可用于风寒与风热表证、头痛头晕、眼科疾患、咽喉疾病、痘疹、疮疡及皮肤病,还可用于多种出血、鼻渊疾患。外感风邪所致的痉证,以及带下、小便不通等病证。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荨麻疹、疮疡疖肿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亦可入丸﹑散。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外用适量,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胸闷、烦躁、全身瘙痒、皮肤潮红及轻度腹痛等过敏反应。有的在服用荆芥后进食鱼虾类食物或猪血,引起上吐下泻、口唇青紫等反应。久服可致口渴。②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表虚有汗者忌用。③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鱼类和驴肉等食物同用。
【附药】荆芥穗:即荆芥的花穗。在北方地区常将其老的花穗单独采摘后晒干,称荆芥穗,其轻宣疏散之力较荆芥大。(图1-4)

【附记】主产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同科植物多裂叶荆芥S.muleifida (L.) Brig的地上部分,个别地区亦将其入药用。



防风,有屏风、铜芸、关防风等名。《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主产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稍弯曲,长15~30cm,直径1cm。表面灰棕色,皱缩而粗糙,有横长皮孔及须根痕,根头部具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顶头簇生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浅黄色,粗者木射线有裂隙,射纹呈放射状。气清香,味微甘。多切为咀段入药。(图1-5)
栽培变异品,颜色变深,质地变重。
【品规与质量标示】正品防风分一等、二等。以条粗壮、有蚯蚓头、外皮细而紧、质松而柔软、断面有裂隙、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气清香、味微甘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色酮类、香豆素成分及酸性多糖、挥发油等。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并对胃肠运动,凝血功能有影响。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尚多用于风疹瘙痒、风寒湿痹疼痛、破伤风与惊风、泄泻,以及药物中毒解救,对慢性砷中毒有一定效果。感冒、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可辨证用之。
【使用注意】①个别患者用药后可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心烦、出冷汗及皮肤瘙痒、灼热、红斑等过敏反应。用量过大可致出汗过多、口渴等伤津耗气症状。②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用。
【附记】(1)市售主流品种应为质优的关防风。栽培品质量变异较大。
(2)习用品、混伪品较多:据《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载有同科植物云防风、宽萼岩风、陕西水防风、竹节防风、马英子防风、狗英、硬阿魏等7种;《中国药材学》载同科植物川防风、云防风、小防风3种;《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载地区习惯购销的为竹节防风、松叶防风、水防风3种;《中药鉴别大全》载川防风、云防风、水防风、岩防风4种,并将松叶防风、细叶防风、贡蒿、硬阿魏4种列为混伪品。①川防风:又名竹节防风,主产四川,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Ligusticum brachybum Franch.的根。呈细长圆锥形,较短,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栓皮脱落处显黄棕色斑,根头部环纹不明显。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致密。②云防风:主产云南,为伞形科植物竹节防风Seseli delauayi Franch.的根。根头部有时膨大或缩小,顶端中央有明显下凹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质坚实,断面不平坦,中央为黄色木质部,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白色。③水防风:为伞形科植物Ligusrlcum divaricata(TurczHiroe的根。主产河南等地,根细长条形,顶端有短芦,质柔软。



白芷,有芷、白茞、泽芬、符蓠等名。《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主产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四川产者称川白芷,河南禹县产者称禹白芷,河北安国产者称祁白芷,浙江产者称杭白芷,尚有安徽产亳白芷。
【性状鉴别】①川白芷:根类圆锥形,无明显棱脊,长7~24cm,直径1.5~2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多数同心形环状纹理。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有支根痕,散生皮孔样横向突起,质坚硬而较轻,断面呈粉质,皮部有多数棕色小点,形成层环状,棕色,气微香,味辛、微苦。②杭白芷:根圆锥形而具四棱,长10~20cm,直径1.5~2.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较少的纵皱及横长皮孔突起,多排成四纵行,故呈四棱形,断面粉质,类白色,形成层环类方形。但现已有变异,形成层环类方形已不突出。川白芷根头多为圆形,不具四棱,断面形成层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均切为圆形厚片入药。(图1-6)

【品规与质量标示】商品分一等、二等、三等(包括禹白芷、祁白芷及亳白芷),一等干货每千克36支以内,二等每千克60支以内,三等每千克60支以上。以独支条,粗壮体重、质硬、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香豆素类成分及挥发油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病原微生物、中枢兴奋、抑制平滑肌及抗肿瘤等作用。【功效主治】发散风寒,燥湿止痒,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用于风寒表证及头痛、牙痛、胃脘痛、眉棱骨痛、风湿痹痛等多种疼痛,并可用治湿浊带下,痈肿疮疡、湿盛久泻及皮肤病变。功能性头痛、鼻窦炎、鼻旁窦炎、盆腔炎、白癜风、银屑病、面部色斑、带状疱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美容方、香囊中常用。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亦可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①偶见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心慌、大汗淋漓、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强直性或间歇性痉挛和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并有死于呼吸中枢麻痹的报道。另可致红斑、水疱、丘疹等接触性皮炎。②热证、阴虚有热及阴虚阳亢引起的眩晕头痛,胃热呕吐者禁用。崩漏、带下属阴虚血热者不宜用。③不可超量,久服。
【附记】混伪品主要有:伞形科粗糙叶独活的根,称香白芷,以及竹叶西风芹的根,称岩白芷,二者形与白芷类似,应注意辨识。



羌活,亦名羌青、羌滑、胡王使者。载《神农本草经》独活条下。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de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羌活主产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宽叶羌活主产四川、青海、陕西等地。产于四川者称“川羌活”,产于青海、甘肃者称“西羌活”。
【性状鉴别】①羌活:根茎圆柱形,少数分叉,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有密集隆起的环节,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延长,形似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圆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茎顶端残留圆形茎痕。质松,折断面不平整,皮部、髓部黄棕色,多裂隙,有油点散在,木部淡黄色,木射线亦多破裂。气特异,味微辛。②宽叶羌活:全体为根茎及根。根茎类圆形,顶端有茎及叶鞘残基,下面根类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根茎节密集,有突起的细根痕或残存细根,根有纵纹及细根痕,近根茎处横纹较密,尚见皮孔及支根痕,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有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较松,断面较平坦,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油点不甚明显。气香,味微苦而辛。多切成横片及斜片入药。(图1-7)
【品规与质量标示】商品分川羌活一等、二等,西羌活一等、二等、三等,并依性状不同,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疙瘩头、大头羌。出口商品分蚕羌、羌王、副羌王等。一般认为蚕羌质优,条羌和竹节羌次之,大头羌、疙瘩头最差。以产地分则以川羌活质最佳,西羌活次之。总之,应以根条肥壮、有横节纹、表面棕褐色、断面有菊花心、香气纯正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香豆素类、酚性成分,尚含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表证兼有头身疼痛者,尤适于风寒挟湿的感冒和风寒湿痹见于上半身的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青光眼、破伤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调敷。
【使用注意】①因气味浓烈,易引起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如用量过大可致胃肠道痉挛、疼痛。②外感温热燥邪之证及内有实热的病证忌用。阴血亏虚及脾胃虚弱者不宜用。③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2g。
【附记】《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在羌活混伪品中尚记载有云南羌活(龙头羌、蛇头羌)、新疆羌活等,应注意辨识。



藁本,亦名西芎、蔚香、山芎、地新、蒿茇、算芎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和根。藁本主产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称西藁本;辽藁本主产辽宁、河北,又称北藁本。
【性状鉴别】①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不规则纵沟纹及环节,有的似“算盘串珠”状。根大部已除去而留有多数根痕,上端有数个圆孔状茎基,其基部常具膨大的圆柱状环节,体轻,质较硬。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气芳香,味苦辛,微麻舌。②北藁本: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或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端有数个丛生的叶基及突起的节,下端有多数细长而弯曲的根,根茎及根均有点状须根痕。质轻,切断面皮部宽,有裂隙,木部较结实。有似芹菜样香气,味辛,微苦。多切为厚片入药。(图1-8)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外表面棕褐色、切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苯酞类、有机酸类、阿魏酸及萜类、烯丙基苯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提高耐缺氧、止泻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尤多用于颠顶头痛、齿痛。尚可用于寒湿阻遏脾胃、脾失运化引起的泄泻腹痛,以及色斑、皮肤瘙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鼻炎、鼻窦炎、神经性皮炎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亦可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调涂。
【使用注意】①有引起头面及全身奇痒,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块等过敏性荨麻疹的报道。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引起的头痛、产后血虚引起的头晕头痛忌用。孕妇慎用。
【附记】混伪品均为同科植物。①新疆藁本(或鞘山芎):主产新疆,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麻色,有明显环节,节间不明显,每节上有一个圆形的凹窝,凹窝内有淡黄色纵纹茎基,凹窝周围和下侧有多数突起的黄棕色残基或根痕。节间有纵皱,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气香,味苦微麻。②水藁本:呈团块状,无分枝,有的有较长的节间,表面灰棕色,断面土黄色,体较重,质硬。香气弱而重浊,味甘而麻。③另有骨缘当归(山藁本)、黄藁本(云藁本)、蕨叶藁本(黑藁本)、细叶藁本等混充。



细辛,在《居延汉简方》及《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即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根细具有辛辣味而得名。对其入药部位多有变异,有时界定根和根茎入药,有时又界定全草入药。今依《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认定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者习称“辽细辛”,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后者为“华细辛”,主产陕西。
【性状鉴别】①北细辛:呈卷曲团状,根茎多节,须根细,须毛多,土黄色或灰褐色,叶片心形,先端急尖,小而薄,灰绿色,叶柄细长。有浓香气,味辛辣略有麻舌感,易折断,闻之嚏鼻。但栽培品须根较粗长均匀,须毛少,叶较大而肥厚,黄绿色,叶柄粗短。②汉城细辛:外形近似北细辛,但叶背面的毛较密,叶柄有毛,气味较弱。③华细辛:根状茎较长,节间密,叶通常2枚,叶片较薄,气味较北细辛弱。均切为咀段或寸段入药。(图1-9)
【品规与质量标示】其品规分北细辛、华细辛。北细辛下又有野生、家种之分,均为统货。以根长、色土黄或灰黄、叶色绿、香气浓、味麻辣嚏鼻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木脂素类成分、挥发油及痕量马兜铃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增加心肌收缩力、松弛气管平滑肌、镇静、抗病原微生物及免疫抑制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通利血脉。用于风寒表证见有头身疼痛、痰饮喘咳、鼻塞不通,以及因风寒阻滞经络血脉所致的各种疼痛。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牙痛、心绞痛、心动过缓、梅尼埃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1~3g(后下),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酒浸涂搽,或研粉调敷,或鼻饲(用于通关开窍)。
【使用注意】①本品有小毒。不良反应可见烦躁不安、汗出、面色红赤、脉洪数、颈项强直、瞳孔散大,或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动、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闷,或见口渴、恶心、呕吐、肝大及脂肪变性、肝细胞瘤,或见小便闭塞、少腹膨隆、急性肾衰竭等。②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及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阴虚咳嗽及肺热咳喘、肾功能不全者均忌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③用量以不超过3g为宜。
【附记】①本品多列入辛温解表药,亦有文献将其列入温里药。②本品混伪品较多,主要可见同科植物杜衡(马蹄细辛)、双叶细辛、单叶细辛(苕叶细辛、水细辛、毛细辛)、小叶马蹄香、大叶马蹄香、尾花细辛等。其根较粗而质脆,味辛而不麻舌。另有金粟兰科植物及己、银线草;败酱科植物心叶缬;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全草等伪品混充,其叶形多不相同,气味各异。



生姜,亦名鲜姜、火姜、肉姜,即姜之鲜用者,古字写为薑或疆。始载《名医别录》,但实出自《神农本草经》干姜条下。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新鲜根茎。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皮部内侧有一明显的环状纹理,“筋脉”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图1-10)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块大、色正、新鲜、无腐烂、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姜烯及多种姜辣素、姜酚、姜醇等成分,尚含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抑制、止吐、保护胃黏膜、镇静、抗惊厥、抗氧化及耐缺氧、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腹痛、泄泻、肺寒咳嗽,痰饮、喘咳以及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头痛、肢体疼痛等。还可用于面部褐斑、斑秃、解药物和食物中毒、风寒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性肠梗阻、急性睾丸炎、血吸虫病等。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晕厥急救或捣汁冲服可用15~30g。外用适量,切片或捣汁涂搽或炒热熨敷。
【使用注意】①大量内服生姜,可致口干、咽痛、肾脏损害及眼结膜炎。可使血压升高。并有散气、生热、使正气受损与少智之说。②热邪内盛所致发热、口渴、尿赤、便秘等实热证,以及阴虚火旺证忌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多用。阴虚咳嗽、盗汗、表虚自汗、胃热呕吐者忌用。③痔疮、痈疽疮疡者不可多食,尤不宜与酒同食。
【附药】姜皮:即生姜的表皮。功能和胃、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入汤剂用量3~5g。(图1-11)



紫苏,原名“苏”,亦名鸡苏、紫菜。《名医别录》最先载其功用。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叶和茎枝。其叶称紫苏叶,茎称紫苏梗,茎、叶合用称紫苏或全紫苏。主产江苏、浙江、河北、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鉴别】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卵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两面紫色或下面紫色,被有灰白色稀毛,以下面叶脉处为多,于放大镜下可见多数凹下小点(腺鳞),叶柄紫色至紫绿色。带嫩茎者,细茎四方形,紫绿色,断面有白色疏松的髓。气清香,味微辛。其老茎多梗直,下圆上方,表面色红棕或紫褐,断面白色,有疏松的髓。多切为咀段入药。(图1-12)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叶色绿紫、香气浓、碎屑少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酮、苏烯酮、薄荷酮、薄荷醇、丁香酚等。具有解热、抗炎、抑菌、降血脂、保肝及抗氧化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行气宽中,止呕安胎,解鱼蟹毒。用于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以及鱼蟹中毒等证。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急性肾炎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9g,可用至15g;鲜品可捣汁服。外用适量。解鱼蟹毒可单用紫苏叶,或配伍生姜煎服。入汤剂应后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超量使用,可致汗出过多,引起乏力。另有升高血糖的报道。②风热感冒,或因温毒湿热所致的高热性疾病,或胃热火升所致的呕吐、呃逆者不宜用。气弱表虚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③除解鱼蟹中毒时可用至30g外,其他病症一般均不宜超量。
【附药】(1)紫苏叶:偏于发散风寒。
(2)紫苏梗:偏于行气宽中、安胎。
(3)全紫苏(或称紫苏):兼具紫苏叶和紫苏梗二者的功用。
(4)紫苏蔸:主要用于安胎。



苍耳子,原名枲耳实,亦名牛虱子、胡寝子、苍郎种、苍子、胡苍子。载《神农本草经》。苍耳子一名出自《千金要方食治》,至清代以来才普遍用为正名。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主产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鉴别】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密生1~1.5mm的钩刺,顶端两枚的刺多合并,总苞坚韧,横切面中央有横隔,分成两室,各有卵形瘦果1个,种子卵形,表面有明显纵纹。质坚体泡。气微,味微苦。多经炒制后入药。(图1-13)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粒大、饱满、色灰绿或黄绿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苍耳苷、苍耳醇、异苍耳醇及脂肪类成分。具有镇痛、免疫抑制、抗病原微生物及抗氧化作用。

【功效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止痛。用于鼻渊、伤风鼻塞等多种鼻科疾病,或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等。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腰腿痛、牙痛、荨麻疹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须炒制、打破入煎;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①苍耳子种仁和子叶含有毒蛋白和毒苷,能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引起浊肿出血及坏死,其中肝损害最严重。此外,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广泛出血,有的可致眼睛突然失明。有的可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疼痛、腹泻、黄疸及消化道出血、肝大有压痛、中毒性肝炎,或见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口鼻出血、面色苍白、唇绀、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反应。②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头痛忌用。鼻科疾病、皮肤病等属热证的不宜单用。孕妇、儿童慎用。③本品有毒,不可超量使用。入药必须炒制,严禁生品入药。
【附药】苍耳虫(苍耳囊虫):为寄居在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亦可入药,多用治疔疮、痔疮等。一般多焙干研粉,用香油调后外用涂敷,不作内服。
【附记】混伪品有3种。①东北苍耳:系同科植物东北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的干燥带总苞的果实。主要不同点是:个大,长1.5~3cm,刺钩长。②刺苍耳:系同科植物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带总苞的果实。呈椭圆形,长0.9~1.1cm,亦生多数钩状刺,基部稍膨大。质坚硬而韧。③刺果甘草:系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干燥果实。呈类扁纺锤形,顶端具一个锥状花柱基,荚果常沿背、腹缝线开裂为二。纯系充伪品。



香薷,亦名香葇、蜜蜂草、半边苏、石苏、蚊子草、石艾。载《名医别录》。其来源原仅定石香薷一种,并认为以江西产者质量较优,称江香薷,但《中国药典》2010年版界定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主产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①石香薷: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疏浅锯齿。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②江香薷: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个疏浅锯齿。气香,味微辛。多切为咀段入药。(图1-14)
【品规与质量标示】多为统装,传统认为江香薷质优。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麝香草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聚伞花素等,以及黄酮类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化湿和胃,利水消肿。多用于夏季外感风寒和饮冷伤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舌苔浊腻以及水肿小便不利。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肾炎水肿、脚气水肿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用于发表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利尿消肿宜浓煎,用量可稍大。
【使用注意】①用量过大可致汗出过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产生乏力、心慌、气促、肢冷等症状。②表虚多汗者,或暑热证发热较重、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者忌用。孕妇、儿童慎用。③用量不宜过大。
【附记】①《中国药典》1990年版记载香薷来源为海州香薷,但据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多年研究,香薷商品中从未发现有海州香薷,故1995年版药典已作更正。《中药鉴别大全》称:海州香薷应是石香薷家种的延续品。②尚有同科植物大叶香薷,其茎稍粗、叶卵圆形而大、香气略淡;石荠苧,呈假总状花序;岩生香薷,香气浊,具薄荷样味而不辣;牛至,有的称“土香薷”,又名“白花茵陈”,气香,味微苦。

辛夷,亦名木笔花、望春花、迎春花、会春花、玉堂春、木莲花。《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 的干燥花蕾。主产河南、四川、陕西、湖北、安徽等地,以河南、四川产量最大,质量最佳。
【性状鉴别】①望春花:花蕾呈长卵形,似毛笔头,有的基部具短梗,花蕾长1.8~2.5cm,直径1~1.5cm,苞片2~3层,每层2片,苞片之间可见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银白色或淡黄绿色有光泽的茸毛,内表面紫棕色,无毛。剥去苞片后,可见短小线形萼片3片及花瓣6片。均为紫棕色,除去花瓣,内有多数雄蕊和雌蕊,呈螺旋状排列。体轻,质脆。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辣。②玉兰:花蕾大小与望春花相似。主要区别为苞片外表面色较深,密被黄绿色稍具光泽的茸毛,有的茸毛脱落处呈褐黑色皱缩状。除去苞片可见花被9片,萼片与花瓣大小相似。气清香,味辛,微苦辣。③武当玉兰:花蕾较前两者大,长2~5cm,直径1.2~1.8cm。苞片外表与玉兰相似,但内表面呈黄棕色,除去苞片可见花被10~15片,萼片花瓣大小相似。气清香,味辛、微辣。(图1-15)
【品规与质量标示】商品均按产地及大小分为一等、二等,按来源和性状分为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3种,均以完整未开花蕾、内瓣紧密、色灰绿鲜艳光泽、无枝梗、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降压及兴奋子宫等作用。
【功效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表证和鼻科疾病,尤善治鼻渊头痛,亦用于头风头痛、齿痛、面黯、肌肤瘙痒。鼻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等可辨证用之。亦常用于护肤美容,香发止痒。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剂3~10g,入煎剂熏鼻10~30g,均须布包入煎。鼻腔黏膜给药,可根据剂型不同而定。尚可用水浸液,蒸馏液滴鼻。
【使用注意】①可见头晕、心慌、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全身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见目赤、口渴、鼻腔干燥等。②鼻部疾患属实热内盛、阴虚火旺及气虚者,虽偶感风寒致诸窍不通时不宜用。血虚、阴虚头痛者忌用。③因有兴奋子宫作用,故孕妇忌用。④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5g。
【附记】①望春花、玉兰两种销用较广,系主流品种。武当玉兰销用稍窄。②本品类似品、混伪品较多,且多为同科植物,如淡紫玉兰、紫玉兰、大花玉兰、椭叶木兰、滇藏玉兰、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凹叶玉兰、罗田玉兰等。

鹅不食草,亦名石胡荽、野园荽、鸡肠草。载《食疗本草》,在唐代使用较普遍。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 的干燥全草。主产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等地。
【性状鉴别】全体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无毛或稍被细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气微香,有刺激感,味苦、微辛。(图1-16)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色灰绿、刺激性强者质量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甾醇类成分,如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棕榈树脂、菜油甾醇等;尚含愈创木内酯类、三萜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等。具有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及保肝等作用。
【功效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痰,止咳,止痛。用于外感风寒致鼻塞不通、头痛、流涕、寒痰咳喘与百日咳、鼻渊、疟疾、疥癣等。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疟疾、面神经麻痹、软组织损伤、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入散剂1~2g。外用适量,研粉放少许于鼻内,或取鲜品揉搓后塞入鼻内,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①本品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刺激性,并可加强胃壁收缩,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急性腹痛、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②血虚、实热火盛者忌用。胃溃疡及胃炎患者慎用。孕妇忌用。小儿不宜用。③不可超量用。宜餐后1小时用药,以减轻不良反应。
【附记】有的著作中曾以石胡荽为名,但石胡荽实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葱白,亦名芤、葱白头、葱茎白。最早记载本品功用的是《名医别录》,但《神农本草经》葱实条下已有其名。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近根部的鳞茎。全国各地均产,以东北、华北等地产者为佳。
【性状鉴别】药用鲜品,鳞茎柱形,有的几不膨大,一至数枚簇生,鳞茎外皮白色或淡红褐色,薄革质。味辛,有葱的特异气味。折断后流出辛味黏液。(图1-17)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新鲜的近根部鳞茎、肥壮色白、味辛辣明显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痕量维生素A类物质、黏液质及草酸钙等。挥发油中主要有蒜素,二烯丙基硫醚;脂肪油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等。具有抑制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属、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及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并有发汗、解热、利尿、健胃、祛痰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窍,温中行气,解毒消肿。用于外感表证,鼻窍不通、疹出不透、阳气闭郁、二便不利、泄泻、痢疾,以及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等病症。感冒、小儿麻疹、支气管炎、肠炎、痢疾、蛲虫病、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慢性湿疹等可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10~15g,亦可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汁搽或捣烂敷。
【使用注意】①有文献记载,久食令人多忘,可诱发或加重狐臭者的病情;多食可加重发热者的病情,或使发热初愈者再次发生热性病。②表虚易出汗者不宜食,病已得汗者不宜再服。
【附记】入药所用为四季葱(亦名香葱),不用北方俗称的“大葱”或“洋葱”。



胡荽,亦名荽、蒝荽、芫荽、莚荽菜、香菜。载《食疗本草》。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带根全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多卷缩成团状,茎、叶枯绿色,干燥茎直径约1mm,叶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具浓烈的特殊香气,味淡、微涩。(图1-18)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枝叶完整、较粗壮、色枯绿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胡荽油),油中含葵醛、芳樟醇等。并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苹果酸钾、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黄酮苷等。具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抗体增加的作用,并能调整妇女体内性激素,促进排卵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表透疹,开胃消食,止痛解毒。用于风寒感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开胃、调味、饮食积滞、纳食不香、脘腹胀满等。风疹、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痔疮、脱肛、胆道蛔虫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鲜品可用30~40g,或绞汁服。外用适量,煎汁熏洗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①多食可致眼睛昏蒙,耗气乏力。②麻疹已透,或热毒壅滞,非风寒外袭者忌用。气虚者不宜用。孕妇一般不宜用。③不宜多食、久服。
【附药】胡荽子:入药早于胡荽,其功效为健胃消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



芸香草,亦名韭叶芸香草、诸葛草、小香茅草、射香草、细叶茅草。《本草纲目》及《滇南本草》有载。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W.Wats的干燥全草。主产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鉴别】全草长40~110cm,茎秆丛生,细弱,外表灰绿色至深绿色,有时带紫色,节部膨大。叶片狭条形,边缘有时外卷,两面均无毛,被白粉。叶鞘无毛,基部常破碎而内卷,内面浅红色。叶舌钝圆,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破裂。具特异香气,味辛辣,嚼时有清凉麻舌感。(图1-19)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茎粗壮、色灰绿、叶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胡椒酮、牻牛儿醇、牻牛儿酸乙酯、牻牛儿醛、柠檬烯、茴香醛、松油醇等。具有平喘、镇咳及中枢兴奋等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平喘止咳。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以及暑热感寒挟湿、恶心呕吐、腹胀满闷、风寒湿痹、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入汤剂6~15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芸香草油内服每次0.5~1mL。
【使用注意】①口服芸香油,可见恶心、呕吐、胃部灼热不适、腹胀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见牙龈肿痛、鼻出血。②风热感冒、热痰咳嗽者不宜用。孕妇、儿童慎用。



罗勒,亦名熏草、蕙草。载《嘉祐本草》。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全草。主产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