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西部考古(第8辑)

書城自編碼: 26005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570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4/47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NT$ 325.0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NT$ 2229.0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售價:NT$ 437.0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48
《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4卷(2.1)(精) 》
+

NT$ 304
《 中原考古大发现--龙门佛光 》
+

NT$ 551
《 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研究 》
編輯推薦:
《西部考古 .第8辑》适合于从事我国西部地区历史考古、文化遗产研究和文物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內容簡介: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 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图书。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 18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规划、环境与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
目錄
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南缘考古调查简报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
沈阳沈北洋什东岗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器研究 付永平陈全家万晨晨(33)
河套地区“前长城地带”形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张宏彦(42)
半坡遗址仰韶早期的埋葬方式研究 钱耀鹏王叶(56)
宗日墓地陶明器研究 郭昕陈洪海(82)
陇山东侧商周方国考略 梁云(100)
华南秦汉越人“窄坑墓” 刘瑞(118)
汉阳陵出土封泥研究 杨武站(133)
说“胜” 冉万里(144)
新见唐高句丽遗民《南单德墓志铭》考释 楼正豪(185)
八连城出土文字瓦研究 梁会丽(194)
明代秦王府“典膳所”青花瓷蓝彩研究 张鋆温睿王文轩崔梦鹤贾麦明(205)
聚氨酯及其改性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王博王丽琴(213)
文物保护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述略 何静凌雪薄颖悦(221)
汉阳陵外藏坑遗址环境监测系统布置方案 李库邓宏姚雪程蓓段晓彤(230)
基于微观结构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起甲成因及修复研究 陆继财刘虎(237)
元上都穆清阁、大安阁、御天门建筑工艺研究 孙满利姚雪郭青林杨善龙(243)
龙岗寺遗址展示利用策略研究 刘军民惠昭(254)
《西部考古》征稿通知 (263)
CONTENTS
Archeological Survey at the Steppe Zone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Samarkand Basin, Uzbekistan 201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ilk Roa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chaeology Research Center
  Coordination-innovation Lenter of Archareology on Chinese Culture Identity and Frontier Area Studies Archeological Institute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 of Uzbekistan(32)
Research on Paleolithic Artifacts Discovered in Yangshidonggang, Shenbei, Shenyang Fu Yongping, Chen Quanjia, Wan Chenchen(41)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ocal Observation of the “pre-Great Wall Zone” in the Hetao Area Zhang Hongyan(55)
Study on the Burial Ways of Early Yangshao Banpo Site Qian Yaopeng, Wang Ye(80)
The Study of Burial Object in Zongri Cemetery Guo Xin, Chen Honghai(99)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eigneur States East of the Longshan Mountain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Liang Yun(117)
The Research on Yue People’ s Narrow Pit Grave of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ies in South China Area Liu Rui(132)
Research on Sealing Clay Unearthed from the Yangling Mausoleum of the Han Dynasty Yang Wuzhan(143)
Talk of“Sheng” Ran Wanli(184)
Goguryeo Exiles in Tang China: Nam Dandeok Lou Zhenghao(193)
Researches of Scripted Tiles Excavated from Baliancheng City Site Liang Huili(204)
The Research of Blue Patterns of The Blue-and-white in Qin’s Mansion Zhang Jun, Wen Rui, Wang Wenxuan, Cui Menghe, Jia Maiming(212)
The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and Modified Polyurethane in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Wang Bo, Wang Liqin(220)
Review of Microbial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He Jing, Ling Xue, Bo Yingyue(229)
The Layout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at the Relic of Hanyangling Outer Burial Pits Li Ku, Deng Hong, Yao Xue, Cheng Bei, Duan Xiaotong(236)
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auses and Repair of Flaking Murals at Bezeklik Thousand Buddha Caves Lu Jicai, Liu Hu(241)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of Muqing Ge, Da’an Ge and Yutian Men in Site of Xanadu Sun Manli, Yao Xue, Guo Qinglin, Yang Shanlong(253)
Strategy Research of the Exhibition of the Longgangsi Site Liu Junmin, Hui Zhao(262)
內容試閱
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南缘
考古调查简报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位于西天山西端区域的撒马尔罕盆地周缘水草丰茂,从青铜时代以来曾有塞种、萨尔马提亚、大月氏、
哒等多个游牧民族在此活动、驻牧。2014年4—5月,中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撒马尔罕盆地南缘的古代游牧民族遗存开展了考古调查,确认并重点调查了萨扎干、兹纳克两处大型游牧聚落遗址,发现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墓葬、居住、道路等遗迹。结合以往的考古研究成果,尝试探讨了两处遗址的年代、文物属性、聚落形态与等级问题。
关键词:萨扎干;兹纳克;游牧;聚落
2014年4月10日—5月21日,中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以下简称:中乌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西天山西端区域开展了考古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范围是撒马尔罕州南部的西天山北麓山前地带(图一)。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萨扎干(Sazagan)和兹纳克(Zinak)两处古代游牧聚落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了不同类型的居住遗迹、墓葬等遗迹,取得了一些新收获。现将主要收获简报如下:
一、概况
撒马尔罕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北面西天山(WesternTienShan)余脉努拉塔山(NurataMountains)、突厥斯坦山(TurkestanRange)与南面帕米尔-昆仑(Pamir-Alay)山余脉泽拉夫善山(ZeravshanMountains)环抱之中,为东西向狭长的山间盆地。盆地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10—60千米,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泽拉夫善河经塔吉克斯坦境内的片治肯特(Penjikent)谷地,自东向西流入撒马尔罕盆地后,散流引渠,成为该地区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
撒马尔罕盆地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类似,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夏季降水稀少(图二)。降水分布受到地形影响,整体上年均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植被呈显著的垂直带分布特征。
2西部考古(第8辑)
图一撒马尔罕盆地地形及遗址位置图
1.萨扎干遗址2.兹纳克遗址
图二撒马尔罕盆地降水分布图(海拔725米)
撒马尔罕盆地中部地势平缓、海拔280—1000米,为低海拔平原地区和山麓平原地区,年均温度15℃,年降水量100—540毫米,主要植被为荒漠灌木和干旱草原。20世纪70年代苏联学者在片治肯特谷地发现的萨拉兹姆(Sarazm)遗址,经多年发掘的资料表明,泽拉夫善河中游地区至迟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就已开始出现农业经济[1]。公元前1500年,青铜时代晚期的安德罗诺沃-塔扎巴格亚布(Andronovo-Tazabagyab)文化遗存出现在撒马尔罕盆地,该文化人群仍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业,并兼营部分畜牧业[2]。这些早期遗存通常被掩盖在距地表数米的洪积层下,难以被发现。撒马尔罕盆地农业的迅速发展始于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时期,当地居民开始在泽拉夫善河南北两侧修建达尔贡(Dargom)、布伦古尔(Bulungur)等人工水渠,形成网状水利灌溉系统,大量土地被开垦为农田[3]。撒马尔罕盆地周缘的山麓为亚高山山地,海拔1000—2600米,年均温度12℃,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主要植被为草甸草原。高山融雪形成的溪谷和冲积扇水源充足,牧草丰茂,适宜畜牧业的发展。这里也曾零星发现过安德罗诺沃-塔扎巴格亚布文化遗存,它们同样是被洪积层深埋于地下。撒马尔罕盆地周缘山麓地表调查所见的大部分遗存属于铁器时代游牧民族遗存,遗迹以规模大小不等、土、石堆筑的坟冢居多。20世纪6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在泽拉夫善河中游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发现并发掘了一批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最具代表性的有撒马尔罕盆地南缘阿尕里克(Agalik)墓地[4]、米兰库勒(Mirankul)墓地和萨扎干墓地[5]和撒马尔罕盆地北缘的阿克加尔特佩(Akjar-tepa)墓地[6]。这些墓葬的年代大部分集中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学者们试图将他们与塞种、萨尔马提亚、大月氏、
哒等文献记载的民族联系起来。
1999年起,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以下简称:意乌考古队)对撒马尔罕盆地中部、南部各个时期的古代遗迹开展了大规模区域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调查中运用卫星影像分析、地表遗物采集、遗迹全站仪、RTK测绘、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等手段,对遗迹的形制特征、体量、保存状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结合遗物形制特征观察与科学分析对遗迹的年代作出判断。截止2012年,意乌考古队共调查遗迹近1400处,考古队将调查的遗迹分为人工土丘(tepa)、坟冢(kurgan)、矮堆(low-mound)、遗址外(off-sites)、古代人工水渠等类。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调查的遗迹绝大多数属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8世纪,即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至阿拉伯人入侵中亚以前[7]。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4—5月中乌考古队对撒马尔罕盆地南缘遗迹分布集中、数量、类型丰富的萨扎干、兹纳克等两处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进行了重点考古调查。
二、萨扎干遗址
萨扎干遗址位于撒马尔罕市西南约20千米处的萨扎干村以南和东西两侧的山前地带。20世纪60年代苏联考古学家对遗址区古代游牧民族墓葬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小规模发掘。2002年起,意乌考古队在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2014年中乌考古队共调查了萨扎干遗址区域内的5个地点(图三)。1号地点位于萨扎干村东侧山坡上,地表覆盖牧草,为大中型墓葬集中分布区域。2号地点位于萨扎干村南山前台地上,分布有大中型墓葬(图四)。2003年开始,意乌考古队在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公元前4—前2世纪希腊化城塞上叠压着公元前1—公元1世纪的游牧民墓
4西部考古(第8辑)
图三萨扎干遗址遗迹分布图
图四萨扎干遗址1号地点远景,南向北
葬[8]。3号地点位于萨扎干村南河谷西岸的一级台地上,集中分布着多个时期的石围基址和墓葬。4号地点位于萨扎干村北侧平缓的坡地上,因现代居民大规模占地修建院落,地表遗迹已被破坏殆尽,调查仅发现数座小型墓葬。5号地点位于萨扎干村西侧山坡上,为中小型墓葬集中分布的区域。本次调查主要对1号地点进行了复查,并对3号地点、5号地点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1号地点
共发现墓葬23座。分为圆形石堆墓和圆形土堆墓两类。圆形石堆墓5座,其中封堆直径11—20米的大型墓葬1座,封堆直径小于5米的小型墓葬4座。圆形土堆墓18座,其中封堆直径大于20米的超大型墓葬4座,大型墓葬7座,封堆直径6—10米的中型墓葬2座,小型墓葬5座。超大型、大型墓葬封堆的顶部或周缘多有盗扰的痕迹,村民取土筑房也对一些墓葬的封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小型墓葬保存状况稍好。墓葬分布上看1号、10号、11号、12号、13号等超大型、大型土堆墓沿东南—西北方向呈链状分布;15号、16号、17号、18号、21号、22号等大型、中型土堆墓沿东西方向
图五萨扎干遗址1号地点遗址分布图
呈链状分布;小型土堆墓分布在大中型墓葬周围。除了14号墓之外,其余4座小型石堆墓主要分布在1号墓葬西、南侧(图五)。典型墓葬举例。
1.墓葬
(1)圆形土堆墓
1号墓,超大型圆形土堆墓。西距萨扎干村440米,北距M39公路76米。地理坐标:东经66°45′28.464″、北纬39°32′15.488″、海拔790米。封堆保存较完整,直径54、高10米,由黄土堆筑而成,表面覆盖牧草。封堆周缘有环壕,宽4.5、深0.3米。封堆顶部有三处盗坑(图六)。
11号墓,超大型圆形土堆墓。位于萨扎干村东北角住户后院,南距M39公路355米。地理坐标:东经66°45′11.507″、北纬39°32′28.715″、海拔769米。封堆北、西、南三面被当地村民取土破坏,直径残长37、高3.7米。据残余部分估算,封堆原始直径应在40米左右(图七)。封堆周围采集到1片人头骨片(编号:USS1∶2)、1块陶片(编号:USS1∶3)。
15号墓,大型圆形土堆墓。位于萨扎干村西面山坡上,北距M39公路547米。地理坐标:东经66°45′24.217″、北纬39°31′59.335″、海拔790米。封堆保存较完好,直径10、高0.5米,由黄土堆筑而成,中部有扰坑,表面覆盖牧草。
9号墓,小型圆形土堆墓。南距1号墓22米。地理坐标:东经66°45′27.58″、北纬39°32′16.638″、海拔782米。封堆保存完好,直径4、高0.2米,由黄土堆筑而成,表面覆盖牧草(图八)。
6西部考古(第8辑)
图六萨扎干遗址1号地点1号墓,东南向西北
图七萨扎干遗址1号地点11号墓,西南向东北
(2)圆形石堆墓
14号墓,大型圆形石堆墓。位于萨扎干村东面,东距15号墓71米。地理坐标:东经66°45′21.165″、北纬39°31′58.638″、海拔789米。封堆保存较完好,直径12、高1米,由石块混合黄土堆筑而成,顶部被部分破坏。封堆周缘有环壕,宽0.5、深0.2米(图九)。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