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書城自編碼: 26004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地球科学
作者: 殷淑燕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326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63/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波段交易的高级技术:股票和期权交易者的资金管理、规则、策略和程序指南 》

售價:NT$ 442.0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售價:NT$ 381.0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NT$ 437.0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NT$ 330.0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NT$ 279.0
三体(全三册)
《 三体(全三册) 》

售價:NT$ 512.0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售價:NT$ 490.0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NT$ 17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8
《 地球 》
+

NT$ 818
《 地理学与生活:当代地理学传承、发展与应用的经典之作 》
+

NT$ 741
《 海洋环境学 》
+

NT$ 238
《 航空摄影测量学 》
+

NT$ 304
《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 》
編輯推薦: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可供有关决策部门,地理学、气候学、历史学、经济学、气候灾害及其社会影响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高年级学生参考使用。
內容簡介: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在详细统计分析汉江上游历史气候灾害文献资料和现代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现代观测数据与汉江上游古洪木沉积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型事件的社会影响、变化机理与变化趋势。从环境变迁的视野,通过历史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结合,对古代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进行研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第二章 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及统计
 第一节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
 第二节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干旱灾害
 第三节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寒冻灾害
 第四节 汉江上游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沉积学研究、历史气候变化研究与历史灾害文献资料对比
 第一节 4200~4000aBP的气候水文事件
 第二节 3200~2800aBP的气候水文事件
 第三节 1800~1700aBP的气候水文事
 第四节 1000~900aBP的气候水文事件
 第五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对人口的影响
 第二节 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对城市的影响
 第四节 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第五节 影响地区风俗的形成和文化流传
第五章 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发生原因、机理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季风气候
 第二节 ENSO事件
 第三节 地形因素
 第四节 人类活动
 第五节 近50年来汉江上游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第六节 本章 小结
附录汉江上游气候水文灾害年表
附录 1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年表
附录 2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旱灾年表
附录 3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寒冻灾害年表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汉江,又称汉水,《尚书 禹贡》曰:“潘冢导漾,东流为汉”,故汉水在沔县以上又有漾水和沔水之称,过襄阳以后又称襄河。汉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今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由西向东流经陕西省的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湖北省的西部和中部,进入鄂西后经郧县流入丹江口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汉江的干流河道全长1577km,流域面积15 9万km2,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73mm,多年平均径流量517亿m3。流域处于北亚热带的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汉江自丹江口以西为上游,即宁强—丹江口段,主要包括陕西南部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及湖北的十堰市(图1 1)。汉江上游北有秦岭山脉与干流平行,海拔在2500m以上;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为界,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呈“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彩图1、彩图2)。流域主体分布在陕西省南部的秦巴山区,小部分分布在湖北省西北部,长约925km,流域面积9 52万km2,
图1 1汉江上游流域水系、站网示意图
注:根据1∶50 000地形图绘制
自西向东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谷深切入基岩层之中,河道蜿蜒曲折,河谷盆地与峡谷交替出现,主河段基本为“U”型峡谷,基岩裸露,河道窄深,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因此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汉中地区志,2005;安康地区志,2004;陕西省志 地理志,2000)。
(一)地质地貌
汉江上游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巴山,中为谷地平坝。横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地貌骨架。地形以高山、坡地为主,主河段基本为“U”型峡谷。该段在中国构造地貌类型中,属燕山运动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地和丘陵。现在秦巴山地的地貌基本轮廓,是由中生代(距今2 25亿~6500万年)的燕山运动奠定的。燕山运动使地壳大幅度隆升,同时,伴随着激烈的岩浆活动,使本地秦巴高中山多由花岗岩、片麻花岗岩、变质片岩和石灰岩组成,构成了本地区巍峨挺拔的地貌骨架。在新生代(距今6500万~260万年),主要又经历了喜马拉雅隆升运动。由于多次造山运动,使秦岭、巴山受到不同时期的断裂、掀升、扭曲等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近东西向的断层和山间断陷盆地,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的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不等速上升运动为特点。由于山体位势提高,大大增强了河流冲刷侵蚀作用,加上秦岭、巴山的低山多由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类组成,岩性松软,易于风化和被流水侵蚀,于是河流沿断裂带,避硬蚀软,向前迂回曲折发展,使汉江及其较大支流的中、下游河谷,深切曲流,峡谷极为广泛。比较破碎松软的断裂带间,发育成开阔平缓的河段或河谷平坝。汉水河谷从发源地到老河口的基础主要是古生代变质岩系,但洋县黄金峡、城固汉水南岸陈家坝、勉县大安驿等地有面积广大的花岗岩露头,石泉、郧县等县城附近小盆地内有第三纪红色岩系覆盖在变质岩系之上。在地质构造上,本段为秦岭东西褶皱带南翼的边缘,地层的走向主要为东—西向,但在洋县黄金峡、勉县大安驿等处,花岗岩露头附近,岩层走向变化较大,渭门以下主要走向为西西北—东东南,倾向东北,倾角一般在40°~50°。河谷方向与岩层的走向常成斜交。在本段内,河谷的基岩如果是变质岩系(变质石灰岩、片岩、板岩和千枚岩等),则均成为或大或小的峡谷,如果是红色岩系,则成为宽坦的谷地,如果是花岗岩则因时期不同而有差异,在大安驿、陈家坝和洋县小峡口等处的震旦前纪花岗岩,风化极深,成为丘陵地,河谷的形状虽不及在红色岩系内那么宽坦,但亦不窄。黄金峡内部分花岗岩侵入体的时代约在二叠纪,岩性较坚硬,成为崇山峻岭,汉水河谷下切极深成为全河谷最窄的一段(沈玉昌,1956)。
现今一级阶地高出汉江平均水位3~5m,二级阶地高出5~10m,均由汉江冲积物组成。一级阶地土质偏沙,地下水位较高;二级阶地是汉江平坝的主体,地平土肥,主要城镇分布于此;三级阶地处于平坝与丘陵的交接地带,相对高度30~50m,南侧阶面较破碎,部分地段已发展为丘陵;四级阶地高出江面70~80m,已逐渐变为丘陵地带。
在海拔1800m以下的中山和低山丘陵地区,径流侵蚀强烈,尤其是在植被遭受破坏、岩石抗蚀能力弱的低山丘陵区,径流侵蚀更加严重。山地常见的砂岩、页岩、砾岩、红黏土层,河流堆积阶地和阶地下部的砾石层等,都是历史时期发生过洪水和土壤侵蚀现象的见证。由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岩石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溶蚀作用等也较强烈,在缓坡地带形成厚层的松散坡积物和棕黄色的亚黏土(黄褐土,俗称“黄泥巴”)堆积,成为重力地貌,因而滑坡、泥石流常有发生。而在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则发育了岩溶(喀斯特)地貌。特别是在米仓山之脊,岩溶地貌分布广泛。
在海拔1800m以上的亚高山区,径流侵蚀逐渐减弱,而寒冻风化作用增强,在秦岭山区表现尤为明显。在秦岭海拔2500m以上的山地缓坡处,常见粗大的具有棱角的砾石堆积物,其中往往有超过1m直径的巨砾(汉中地区志,2005;安康地区志,2004;陕西省志 地理志,2000)。
(二)气候
汉江上游流域属北亚热带边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一个区域。由于受秦岭、米仓山、大巴山地形的影响,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同时兼有暖温带和中温带山地气候的特征。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横亘于地区之北,米仓山、大巴山屏障于地区之南,它们对气流的运行有抬升阻滞作用,使寒潮暑气不易侵入,因此该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总的趋势是,南北山区气温低,降水量大,中部河谷与丘陵区气温高,降水量较少,其他气象要素大体沿中部川道向南北两山呈规律性的变化。
本区整体上具有气候较温和、雨量充沛的特点。海拔450m以下的河谷丘陵地区,年均温在15℃以上,1960~2010年的50年间年降水量平均值为863 93mm(据国家气象中心数据统计,下文现代气象数据未标注来源者同)。由于季风气候的控制,降水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6月上旬东南季风前沿推进到我国江淮流域一带,此时西南季风也越过华西山地到达秦巴山区,致使本区开始多雨;9月下旬在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而华西山地和秦巴山地却往往呈现阴雨连绵天气,原因是西南季风与西风带的南支波动重叠控制本区,而华北冷高压的前部边缘,此时的控制区也在华西、秦巴山地,促使本区呈“准静止锋”状态,而形成著名的“华西秋雨”,一般在10月中、下旬结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在7月(近50 年均值:161 97mm),其次为9月(145 54mm),再次为8月(129 83mm)、6月(102 77mm)、5月(92 47mm)、10月(81 97mm)。夏季风退出后,该区被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控制,因此,冬、春两季降水量较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5 57mm),其次为12月(7 90mm)。
(三)河流水系
汉江上游干流是我国秦岭、巴山的分界线,也是构成汉江上游水系网络的骨架,两侧支流分别源于秦岭山地和巴山山地,形成不对称的羽毛状水系。
汉江干流北侧支流源于秦岭山地,流向大都为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源远流长,坡陡谷峡,落差较大。重要一级支流有沮水、褒河、湑水河、酉水河、金水河、子午河、池河、月河、旬河、乾佑河、蜀河、金钱河、天河、丹江等;南侧支流源于巴山山地,其流向多为西南—东北向或东南—西北向,一般水量较丰,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重要一级支流有玉带河、养家河、濂水河、冷水河、南沙河、牧马河、渚河、任河、岚河、黄洋河、坝河、白石河、堵河等(图1 1)。
5~10月份的径流量占全年的75%左右,为长江各大支流中变化最大的一支。由于河槽泄洪能力与洪水来量严重不平衡,且米仓山、大巴山为秦岭南部的著名暴雨中心区,坡陡、流急,暴雨洪水集流汇合迅速,因此历史上暴雨、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峰高量大,并具有较明显的前后期洪水特点。前期往往是全流域性的,发生在8月之前;后期一般来自汉江上游地区的秋季洪水,多为连续洪峰。
(四)植被
研究区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北有秦岭阻挡寒流的侵袭,极端低温和一月均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及淮河下游,气候温暖湿润,为亚热带植物提供了越冬条件。在水平地带上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成分或半常绿成分越往南越多,落叶阔叶成分越往北越占优势,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同时,由于本区山体高大,植被的垂直结构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形成亚热带与温带植物混交类型。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同时广泛分布有竹林(汉中地区志,2005;安康地区志,2004;陕西省志 地理志,2000)。
本区代表性植被类型有:
1 常绿阔叶林
因人类生产活动加剧,常绿阔叶林砍伐过度,林地科属越来越少,成片的自然常绿阔叶林已不存在,只有在不同海拔高度参杂的落叶阔叶林中,形成当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常见类型,如橿子栎林、青冈栎林等。由于居民长期的定向培育,在海拔1000m以下,已形成了面积不等的常绿阔叶经济林,如茶叶、柑橘、油橄榄等。
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群落外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呈绿色,秋冬季节落叶阔叶林树叶凋落,而常绿树依然如故。群落结构可分乔、灌、草三层。建群乔木多为岩栎、尖叶栎和栓皮栎;常绿阔叶树有橿子栎、乌冈栎、匙叶栎、巴东栎、青冈栎、苦槠、北樟、香樟、桢楠、川桂、乌药、香叶树等壳斗科、樟科乔木;其他落叶阔叶树有麻栎、枫树、白栎、化香树、板栗、白杨、苦楝树、檞树、岩桑等。
3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从海拔200~500m的河谷盆地到海拔2000m的亚高山地带均有分布,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植被类型,在1300m以下原来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也演变为落叶阔叶林。本区常见落叶阔叶林有栓皮栎林、麻栎林、锐齿栎林、枫香林和桦木林等。
4 针叶林
针叶林包括落叶和常绿两个类型,以常绿针叶为主,主要由松属、杉木属、油杉属、冷杉属、云杉属、柏属占优势形成群落。其中以松属最为普遍,马尾松林、油松林、华山松林面积较大,巴山松只在南部巴山山地有分布。其他针叶树白皮松、铁杉、刺松、水杉、侧柏、红豆杉、圆柏、香柏、巴山榧树、中国粗榧等,只有零星树种。
5 竹林
汉江上游的水热等生境条件适宜竹类生长和走茎繁殖,发笋率高,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垂直分布也较明显。常见的有刚竹属、慈竹属、箭竹属、苦竹属、箬竹属、拐棍竹属等。以刚竹最多最普遍,其次是水竹、金竹、楠竹、苦竹、箭竹、粉绿竹、阔叶箬竹、拐棍竹、慈竹等,少量的竹类是紫竹、罗汉竹、花竹、净竹、美竹、直秆黎子竹、大箭竹、冷箭竹等。毛竹、刚竹、罗汉竹、紫竹、慈竹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地带;金竹、水竹、花竹的分布上限可达1300m,苦竹可上升到1600m;箭竹、大箭竹主要分布在1200~1800m的中山区。
历史上汉江上游地区分布着郁郁葱葱的秦巴山地森林植被景观,根据旧志记载及遗址考证,直到宋代、元代,汉江上游到处仍是茂密的亚热带森林。但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入和繁衍,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自然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明清至民国以来,在低山、河谷盆地区,农业植被开始取代天然的常绿阔叶林;在中、低山丘陵区,由于毁林开荒、历代战争及灾民大批迁入,以及不适度的开发多种经营生产,抬田造地,刀耕火种,以致乱砍滥伐,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逆行演替为草、灌丛,甚至沦落为荒山荒坡,原始森林甚少只存在于偏远的中、高山区,在人烟稀少、交通阻塞处,仅存半原始性森林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中、安康地区逐步扩大了柑橘园、茶园、桑园、桐园、竹林、漆树林等经济树木,引种油橄榄、油茶、温州蜜橘、桉树等。20世纪末期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一个以人工培育、更新和提高被覆率的进程,正从丘陵、低山向中山推进。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有禁难止,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发展仍然较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