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

書城自編碼: 25936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雪松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099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8/12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NT$ 330.0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NT$ 381.0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NT$ 330.0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NT$ 1277.0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NT$ 484.0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售價:NT$ 435.0
欧洲四千年
《 欧洲四千年 》

售價:NT$ 435.0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售價:NT$ 42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0
《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彩图版) 》
+

NT$ 299
《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
+

NT$ 349
《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
+

NT$ 291
《 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 》
+

NT$ 266
《 帮助孩子学会感恩(陪孩子成长系列丛书) 》
+

NT$ 398
《 孩子:挑战 》
編輯推薦:
好的文字,是可以在读者心里生长的。有些书提供方法,有些书提供营养。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全书基调是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深刻反思——“母亲是什么”,“母亲意味着什么”,只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母亲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而不仅仅只是生物学意义和技术层面上的母亲。解决了“母亲是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将“教育的技巧”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东挪西借来的各种技巧除了发挥“创可贴”应急之需,则别无益处。
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孩子的感受。
教育不是给予什么,而是发现什么。
孩子是在我们的态度和标准中建立自己的态度和标准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母亲的教育能力。


重磅推荐:
★《孩子:挑战》
內容簡介:
我是如此相信母亲的力量会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勇气。
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潜流,
流过我们生命的瞬间,也流过我们孩子的心头。
——雪松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是:作者雪松18年探索母亲身份的一场“心灵之旅”。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教育案例分享,作者教育学专业的背景,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及丰富的阅读体验,让她得以脱离一个普通母亲的局限,以更宽广的视角去察观自己作为母亲的存在、孩子的成长、教育的环境等等诸多现实的问题。作者对母亲角色的思考是当下的年轻妈妈常忽略的问题,恰又是她们在阅读了无数本方法和技术导向的亲子教育读物后,仍然焦虑,仍然迷茫,仍然不知所措,仍然随波逐流的根本性原因。作者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持续关注和作为曾经的从业者,雪松在书中毫不留情地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剖析,目的是帮助年轻的家长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问题所在,从而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合理的补偿。
關於作者:
雪松:
曾任职幼师学校;
做过孩子们的园长妈妈
却在全职妈妈的身份里践行了自己对教育的全部思考
不苛求体制和环境,却苛求和自己一样做母亲的女性
能够真正地思考
能够独立地判断
能够在家庭教育里为孩子谋一个幸福人生
目錄

我是如此相信母亲的力量会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勇气。我相信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渗透给我们年幼的孩子。我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探索,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潜流,流过我们生命的瞬间,也流过我们孩子的心头。
人类的训练者
一扇通向生活的门
母爱的阴影
理解孩子,控制自己
母亲的位置
母亲的职责
未来的父亲

作为母亲,我们应该像珍惜自己的眼睛般地珍惜孩子最初显现出来的兴趣,我们最起码
要交给他们一把犁,然后鼓励他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关注他们的土地。
我想当个保安
不对未来妄下断言
选择自己的人生
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情感联络人
一片他独有的土地
教育,无不利资源
“ 润滑剂”家长
教育的陷阱
特权父母
我所理解的素质教育

我要我的孩子相信,人可能通过卑劣获取功利的享受,但人只能通过善良获得心灵
的安谧。我渴望我的孩子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更多地获取人生内在的追求,那才
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有爱的环境
泛滥的爱意
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和机器争夺我们的爱
爱的真伪
用我们的爱去发掘孩子的爱
退回到我们的童年
明天,不再有妈妈的手
我们是否拥有爱的心境

我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尝试着和家长们一起走进幼儿园紧闭的大门,我们
在探视孩子生活的同时,思考我们给予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我相信我是太了解幼儿园了
孩子每天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机会
人生缺乏“ 挚爱”与专注,是极大的遗憾
孩子的时间被无偿地分割
社交能力,不是建立在孩子和孩子之间的
从幼儿园开始的平均主义
自我学习的关键
我知道那是孩子想家了

学好,玩好,生活好。这是我考量各阶段孩子成长质量的综合内容。如果都很好了,
那么最终他考上了怎样一所大学,我不以为意。
寓教于游戏
舍本逐末的语言教育
中文教育的目的
识字
我如何给孩子选书(1)
我如何给孩子选书(2)
让孩子听故事
游戏不是浪费时间
玩出来的绘画力
第五名多好啊
会玩、会学、会生活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童年

如果家庭教育能有规划地为孩子谋幸福,针对孩子的每一年龄阶段,能将可提供的资源
有效配置,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从学校教育中所受的伤害。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 侍从”
“ 必须之事”须坚持
给孩子一种生活方式
为孩子谋幸福
如果不上幼儿园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申请美国大学的启示
“ 起跑线”应该画在母亲的脚下
立“ 三观”
年轻妈妈需要的“ 五观”
教育能力体现在细枝末节里
我的择校观
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应该丰富而饱满
养成阅读习惯与学习阅读莫混淆
家庭语言教育的重点
附录 家庭音乐教育点滴
后记 教育考验父母的是什么?
內容試閱
推荐序
当我们被母亲的身份包裹得严严实实时,我们就逐渐失去了知觉,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就像失去了双脚,我们只能被汹涌的人潮裹挟着被冲向未知的方向,我们以为我们在思考,在选择,其实那只是人潮的思考和选择。我们时常会被人潮中的焦虑和不安击中。
这些文字,让我得以从最最具体的生活细节中跳脱出来,去观察,去体会,去思考——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它们逐渐让我成为一个清醒的母亲,即便在人潮中我会困惑,会彷徨,但我不会迷失。
我渐渐清楚我牵着那只小小的手要往哪里去。
碧英
自序
这本小册子,是好友碧英从我芜杂的文字中耐心辑出的。她是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她说,这些文字鼓舞了她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一条她最渴望的做母亲的道路,于我而言,这是莫大的欣慰和荣耀。
我是一个受过学前教育学专业训练的母亲。无疑我是幸运的,我的专业背景,让我在做母亲这条道路上,走得轻松、愉快而坚定。
过去的20年,我和儿子共同成长。我替他选择了放弃幼儿园教育,因为过于熟悉这个领域,我不能无视它的弊端;当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们积极努力地为孩子择校时,我平常心地让孩子就近入学,在最普通的学校最普通的班级,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这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一个身心健康的年轻人。
而今,正值中国教育改革的振荡期,过于依赖名校的名气,为孩子镀一个灿烂的未来,让很多家长无所适从。所以,作为母亲,你更要靠自己,依靠自己独立的思考,帮助孩子配置有效的教育资源,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责任。
在字里行间,我对幼儿园教育毫不留情地给予了指责和批评,所有这些情绪源自若干年前,我对中国学前教育的认知。儿子入读大学后,我重归幼教队伍,用了相当的时间走访当下的各级各类幼儿园,情形已较从前大为改观,但仍问题多多,不容盲目乐观。
我体恤幼儿教师,充分尊重她们的工作,我写这些的出发点,是希望家庭教育能充分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最后,希望我为人母的经验可以对你有所启发,要深信,母亲才是孩子最好的伙伴!我们要一路陪伴他们,领略成长的美好风景!
谢谢碧英,祝福天下母亲!
雪松
2015 年初春 于北京

教育考验父母的是什么?
过去18年,无论为人妻还是为人母,我坚持依据自己的判断做正确的事情,而非做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我坚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要倾注一生关注自我成长,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历和经验中汲取生活智慧,但到头来,我们必须依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做出独特的人生判断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我则让孩子留在家里,我认为就我们的家庭资源而言,孩子留在家里接受母亲和外婆的教育,更优于幼儿园教育。
当邻居的孩子都去读两站地之遥的一所著名小学时,我的孩子入读了与家仅一墙之隔的一所普通小学。因为我不认为目前的中国名校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它集中了权贵阶层的子弟,教师们被滋养得多了功利心,少了平常心。我不想我的孩子过早地浸染在那个群体里,我要他从小养成“和国王的儿子在一起不卑,和鞋匠的儿子在一起不亢”的好性情。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的一位小学同学的妈妈说过的话,她将孩子转去了一所名校,然后对我说:“那些卖菜的(家长的)孩子真让人无法忍受。”我不知道她具体不能忍受什么,我的孩子有很多玩伴都是打工子弟,他们学习上的确有问题,行为习惯也不尽如人意,但他们身上最大程度保持着一个孩子的童稚和天真,他们依旧能将石头泥巴当宝贝玩。我儿子小学阶段最好的两个玩伴,他们在老师眼里都不够优秀,但在我眼里,他们都很有趣,三个孩子在一起滔滔不绝,到了小学六年级还能将一条浴巾当披风,扮演游戏角色,演绎游戏中的情节。在我心里,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生活。
儿子小学毕业后,我们迁居上海,先生要找关系进名校,我说,算了,就上小戴( 先生的上海司机)的母校吧。小戴就去找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带我们去找校长,校长拿着我儿子的小学成绩册看来看去,然后说:“这么好的孩子进我们学校可惜了。因为他没有上海户口,是绝对进不去重点班的,普通班,我们的生源很差。”我说,没关系,就上普通班吧。
儿子初二时,我们的户口迁进上海,学校领导主动提出给我的孩子转到重点班去,我们征求儿子的意见,他说:“我不去,因为我们班的男生很牛,只要我们往篮球场一站,一班二班( 重点班)那些书呆子放下球就跑了。”我开玩笑说:“噢,明白了,好人怕坏人!”儿子理直气壮地捍卫他的同学:“差生怎么了?差生很仗义!”我儿子初中三年,做了两年半的班长,他管理的班上有全校最“坏”的学生( 后来被学校开除),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令学校忍无可忍的学生,我儿子还是能看到他身上的优点,对他充满了同情。他说:“其实吴刚很不幸,没生在一个好家庭,他的父母不负责任。”
班上还有一个智力上有缺陷的男生,总是被同学欺负,我儿子就成了他的保护伞。我感受得到那孩子很爱我儿子,连对我也格外地亲昵。
初中三年,儿子连一所普通学校的好资源( 好老师)都没享受到,但中考时,学校还是将仅有的十几个“推优生”的荣誉给了我的孩子。
回首儿子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时,最大的收获是唤醒了他的“同情心”;初中时,最大的收获是他学会了说“不”。在我的教育观里,这些做人的品质与习惯,远远比好成绩更有价值。
当然,我必须承认,替我儿子做如此选择,所要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但整个过程还是在考量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身上究竟肯于付出多少,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教育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颗平常心。

独生子女的童年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鼓励孩子与孩子交往,显得尤其重要,但我们必须充分地为孩子把握交往的分寸。一味地沉浸在伙伴关系中,孩子容易丧失独处的能力;而独处惯了,孩子又难免孤僻。对于未成年人,他们还缺少完整的与人交往的经验,他们也不具备充分追求自由行动的权利。所以,他与伙伴交往的决定权与取舍其实一直都掌握在成人的手里,我们能够做到的,绝不是控制,而是在鼓励之中建立他们与人交往的分寸感。
我儿子有一个从三岁时就开始交往的伙伴,起初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后来我们搬迁走了,原以为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就此会淡漠下去,没想到距离非但没有阻碍他们的友情,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更添了许多新的“融合点”。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爱
好,他们能在电话中没完没了地交流游戏机的玩法,还讨论对最新卡通片的感想,甚至在电话里绘声绘色地向对方描述一件新玩具的特点和功能。
我常常看着我七岁的儿子手执无绳电话,一边在房间里转来转去,一边眉飞色舞地同他的朋友交谈。我能够想象到电话的另一端,那个八岁男孩更为生动的样子,我会深深地感动,然而感动之余,我必须把握恰到好处的时,提醒他们果断收线。
我们也常常给两个孩子创造见面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母亲和那男孩的姥姥、我和那男孩的妈妈,又不期然地建立起一种亲切的关系,我们友善相处,随时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彼此的家庭,我们彼此的关心慢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成人之间这种
美好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我们共同把握孩子和孩子交往的尺度。
我因此而相信,这将是两个孩子一生的财富,他们从彼此的交往中已经充分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信任。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又在进一步的交流中得以朝着更多的角度、更纵深的层面发展,他们的友情在我们的把握中健康成长。
对于那种紧紧地封闭在自家大门内的家庭,尽管我不能一概而论地轻率认定人家的孩子就会缺失什么,但我知道那种生活即便是成人想要的,却一定不是孩子想要的。
我的耳边常常因此而恍惚响起窗外曾经飘过的小伙伴们声嘶力竭的叫喊声,不堪回想,我们曾经耐着怎样的性子,用胆怯的目光偷窥着父母阴沉的脸,我们心不在焉地完成着成人交代的任务,而我们内心深处,对窗外那一声声呼唤所怀有的强烈愿望,直到今天仍让我们铭刻在心。
那就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对童年有所遗憾吧。用我们昨天的渴望来满足孩子今天的渴望,这是一种补偿的同时,又是一种欣慰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