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从此爱上作文课——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智慧

書城自編碼: 25921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黄厚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75926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9/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正念心理学:全面开启自我觉察与接纳的疗愈之旅 》

售價:NT$ 391.0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售價:NT$ 885.0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售價:NT$ 223.0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售價:NT$ 314.0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NT$ 498.0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NT$ 386.0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NT$ 661.0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5
《 预约课堂的精彩——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中学语文教学智慧 》
+

NT$ 305
《 深度语文 》
+

NT$ 268
《 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论语》(著名语文教师黄厚江解读《论语》,将文化经典读成故事,通过人物全面理解论语!) 》
+

NT$ 315
《 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 》
+

NT$ 315
《 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 》
+

NT$ 324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万千教育) 》
編輯推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黄厚江30多年作文教学活动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学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
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30多年来,黄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磨累积了许多经典的作文教学课例。
本书理论和实践结合,既有中学作文教学理论的系统阐述,又有作者执教的经典教学实录,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语文老师的案头必备书!同时,本书还附有20篇作者学生的优秀作文,为中学生提供了写作示范。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三十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三十多年来,黄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磨累积了许多经典的作文教学课例。本书正是他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呈现。
全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既系统地阐述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策略、课型等理论内容,又有“写出人物的特点”“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议论文材料的分析与立意选择” 等9个作者执教的经典教学实录,还附有20篇作者学生的优秀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语文老师的案头必备用书,同时也是高中学生作文的**指导。
關於作者: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有专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语文课堂教学诊断》《论语读人》等。
目錄
 一位农夫与他的种子( 序 )徐 飞
**章 打开作文教学的“心结”
 如何“自由作文”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什么是“个性化表达”
 为什么要“多元化评价”
 课例1 “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实录
第二章 教我们能教的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素养
 指令性写作与自由式写作的差异
 让学生写好平常文章
 如何选择中学作文教学的立场
 课例2 “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教学实录
第三章 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让学生感受写作过程
 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让学生体悟写作规律
 注重学生写作经验的形成
 课例3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第四章 作文不仅是作文课教好的
 自由作文和指令作文互补
 营造学生写作的立体空间
 散点训练和系统训练结合
 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写作过程
 课例4 “用‘感激’唤醒‘感动’”教学实录
第五章 作文课是条多行道
 作文指导课
 写作理念课
 能力训练课
 作文评讲课
 课例5 “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教学实录
 课例6 《 风》 作文评讲教学实录
第六章 作文课是座立交桥
 作文升格课
 读写结合课
 活动写作课
 实用写作课
 课例7 “材料的理解和叙述”教学实录
第七章 作文课就是大家一起讲故事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特点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课型
 课例8 “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教学实录
第八章 站在门里教作文
 懂得写作才能教作文
 教师写作素养的内涵
 语文教师要写点文章
 “教学性写作”的特点及意义
 课例9 “议论性材料的分析与立意的选择”教学实录
 附录一 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及实践操作
 共生教学的基本认识
 共生教学的课堂结构
 共生教学的基本课型
 语文共生教学操作要领
 附录二 优秀学生作文选
 车窗上的微笑
 牵动内心的声音
 心灵的花园
**步
 *伟大的人
 洗 礼
 爸爸,我不想做你的儿子
 *后一封信
 路
 如是我闻
 不恨青春非我有
 粽子结
 从“同”到“不同”
 同与异间的抉择
 一步与一生
 一步与一生——王佳芝评传
 眼 光
 另类招聘
 像孩童那样思考
 一个人的精彩
后 记
內容試閱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积极地认识生活、表达健康的思想感情,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基本途径。写文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表达需要,应该是负责任的思想呈示。任何由外在概念出发的写作都不是真情实感的表现,任何无节制的自我宣泄都是缺乏责任的自私表达。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感人。可不知从何时起,学生的作文虚假矫情、胡编乱造成风。即使所谓中考、高考满分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也并不多。可什么是写真情实感呢?怎么想就怎么写,就一定是好文章吗?这些都不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曾看过两篇高考零分作文。一篇是200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的答卷,一篇是200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的答卷。应该说两篇作文的文字都不是很差,其中一篇的文字还应该说是上乘,而得零分的共同原因,就是思想内容。两篇文章几乎都不加节制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又都是高度自我、十分偏激的。如果简单地从写“真实”情感的角度看似乎是不应该受到挑剔和否定的。那么是否是评分标准或评分人员的问题呢?我想如果换一个阅卷老师,虽然未必会打零分,但低分则是肯定的。这两个案例可以从多方面给我们教训,其中有一点就是误解了“真情实感”的内涵。我想这个困惑不是个别学生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校内外有许多学生问过我:什么是真情实感?应该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看来写真情实感这样一个质朴而又得到普遍认可的理念也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
首先,我们认为,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实录,它和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真是相对的,没有**的真;真也不是简单地等同生活或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真人真事。我和学生们说过:“完全是生活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是虚构,也可能‘真’。”这似乎是文学理论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其实又不是。闻一多先生曾在诗中把祖国写成是*美丽的花,又在诗中把祖国比成“死水”,这都是美好的真情实感。因为这些诗句中,有着诗人滚烫的爱国之心。
可见,真情实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有两位初中学生写“童年趣事”,一位是写恶意捉弄女同学,一位是写恶意捉弄语文老师,*后还要大加议论:“这就是我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真有意思。”据了解,所写的事情都是真实的,但这能加以肯定吗?上面提到的两篇得零分的作文同样也是如此,一篇文章写道:“我心目中的夫君,不要求什么出将入相——那只怕忽然短命或祸事来临——只要出有宝马奔驰靓车,入有别墅豪宅,就心满意足了。而这一切,要靠我们辛勤地梳妆打扮,呵护肌肤,像水一般晶莹剔透;修习礼仪,进而仪态万方,风情万种。这才是钓到金龟婿的**途径。……”另一篇则写道:“*讨厌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了,每次老师讲课我都是趴在桌子上梦会周公了。说实话吧,所有的语文课我其实都很讨厌,所有模拟考、考前辅导我也懒得去,所以每次摸底考试、模拟考试我都是‘超级低分’,离零蛋不远了。反正我是奉那位‘看不起大学’的网上牛人为老师,大学反正是上不了,索性信马由缰,写到哪里算哪里。”似乎都是真话真情,但品位不高,甚至格调低下。
有人会担心,我们是否又要引导、鼓励学生说假话、说大话。恰恰相反,和真情实感相对立的就是说大话、说套话、说违心话。文章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发自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概念,应该是来自真诚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思想。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血”,他从不说一句假话。北岛说“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舒婷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都是真情实感,也都不是大话套话。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却喜欢说那些没有人会说甚至也没人信的话。有一次在一个学校借班上一节作文课,内容是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个同学写一位退休老大爷扫马路,别人问老大爷为什么退休了还要扫马路,老大爷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要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美化、亮化再做一点贡献,为把我们这座城市打扮成一座花园出一份力发一份光。”这老大爷快成了新闻记者和电视台的主持了!文化至少在专科以上,思想水平至少是优秀党员,行政级别至少是副处级。不是说没有愿意为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老大爷,而是这位同学写的“老大爷”是从概念来的。
表达真情实感当然要以“我”为写作的中心,但又不是在认识世界上一切以“我”为标准,一切服从于“我”的意志,而是在文章中表达“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的感动、“我”的感恩、“我”的同情、“我”的怜悯……写出“我”的丰富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成长,“我”的烦恼,“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近,在一所名校的高三上作文课。讨论立意选择时,不止一个学生说:如果写作文,我会……如果在生活中,我会……真让我感到震撼,这样的心灵“分裂”,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而这样的心灵“分裂”,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虚假写作呢?恐怕也真的很难界定。
让学生写好平常文章
什么叫平平常常的好文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后面再交代。
应该看到,我们现在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普遍拔高了,而实际的操作又非常低端。这就出现了严重的眼高手低、理想和实际脱节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源主要在于高考、中考阅卷与课程标准的脱节。实际上,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要求的定位总体上讲还是比较清晰的,也是比较恰当的。如初中写记叙文,就是要求内容具体,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感情就行了。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中心明白,内容具体,表达清楚,简而言之,就是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但达到这个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中心明确,中考阅卷只能拿中等偏上的分。阅卷老师是怎么要求的呢?要看立意是不是深刻,取材是不是新颖,结构有没有特点,语言有没有文采,等等。要具有这四个东西,学生的作文才能拿到高分。高考作文阅卷则首先有个基础分,60分总分的基础分是40分,70分总分的基础分是50分。什么情况才能拿到基础分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内容具体,表达清楚,思路流畅,中心明确。还有20分,称之为所谓的发展分。什么情况才能拿到后面的20分呢?要新颖,要深刻,要有文采,要有创新。综合多家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满分作文或高分的要求是:
1.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2.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3. 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具有表现力;
5.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这个要求就是命题人所期望考生达到的理想的写作水平,在他们看来高中毕业生就应该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而现在普遍的现象是高考作文的标准就是教师作文教学的目标,而且几乎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冲向这个目标( 而高考的评分标准又影响着、左右着中考的作文评分 )进行作文教学。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他们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能写这样的文章。那么,高中生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中学作文教学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吗?我认为都不能。事实上,这个要求也是明显高于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表达与交流”有9条要求,其中1~6条都是对写作的要求:
1.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我们不难发现,“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变成了“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变成了“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变成了“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具有表现力”。我不知道制订这些阅卷标准的专家自己的文章能否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是不知道一般高中生也是一般人的写作素养的实际呢,还是不理解写作的规律和课程的要求?
实际的情形是,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语文老师也没办法教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我们讲过文章写得好是要有特别的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深刻、写得新颖的。面对这样的标准,我跟高三的学生讲,也跟高三的老师讲,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追求学生作文得多少分呢?我的想法是70分,要确保50分,力争55分,拿60分是你的运气,拿65分以上,是你前世积的德。和高三学生讲作文,我**个问题就问他们:你们高考作文想得多少分?有的学生在下面起哄说:“我们想得满分!”我会说,高考作文想得满分,说明你是个糊涂蛋。然后我就告诉他们:70分的作文你要确保50分力争55分,考不到50分到55分,你也是个糊涂蛋。因为只要按照要求去做,人人都能考到50分到55分。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你班上没有学生考50分以下,大多数考55分以上,你这个班级的成绩一定很漂亮。而这个分数是我们可以教的,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的。为什么我不鼓励不要求学生争取高分力争满分呢?因为我自己做不到,一般老师也做不到。我前面说过,考场作文有它的特点,有它的特殊性,要写深刻,要写生动,要写新颖,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呢?我估计不多。我们自己高考作文是高分吗?我们能保证不管什么作文题每次都可以写高分吗?我估计绝大多数老师不能。当然,不单单是中学老师写不出来,大学老师也写不出来。前面说过,连作家也写不出来。命题的老师和专家,阅卷的老师和专家,都能写出来吗?也不能,或者说绝大多数不能,更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一个角度,己所不能,也勿施于人。现在有一个非常没道理的现象,就是老师写不出来,专家写不来,要求学生写得出来;老师写不深刻,要学生写深刻;老师写不生动,要学生写生动;老师写不新颖,要学生写新颖。我们自己写不出来,专家和大学老师也写不出来,偏偏逼着孩子要写出来,怎么能写得出来呢?所以我们要老老实实地把我们的精力放在教学生会写50分到55分的作文。一开始我们就讲了,古人说作文有可教有不可教的,50分到55分的作文是教师可以教出来的,60分以上的作文主要不是教出来的,我们不要在不可教的地方拼命用功。再换一个角度看,一个班级作文能考60分以上的人有多少呢?60分以上的作文相当于百分制将近90分了,平时有多少学生的作文能达到90分左右呢?高考阅卷的高分作文,一般不会超过10%吧?就是说,50个人的班级只有5个人左右,还要你这个班级的作文达到江苏省的中等水平。事实上优秀的学生常常集中在一些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级,普通中学的普通班级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的。我们的教学能只是为班级上的极少数的3~4个同学服务吗?而班级上的这几个是你教出来的吗?你即使为他们而教学,就能保证他们考高分吗?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纠结于高考作文的评分和想得多少分,而是为了通过这个分数说明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是让绝大多数学生写出平平常常的好文章。什么是平常的好文章呢?我们当然可以借用课程标准来说明,也可以展开比较全面的阐述,但一般对学生简单概括为:切题、有物、得体。所谓切题,就是紧扣题目的要求,就是有明确的话题,不枝不蔓,内容集中。所谓有物,一是有自己的想法,即有明确的中心,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说明什么,自己清楚,让读者也清楚;二是有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谓得体,是能够根据特定的要求和对象,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内容,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能根据表达需要和文体的特点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我们想,这就是一个高中生或者说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够具备的写作素养。事实上,我们作文教学的**问题,并不是写不出深刻、生动、新颖的文章,而是写不出达到这样基本要求的文章( 甚至有为数不少的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
总之,我们以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写好平常文章。所谓写作的基本能力,就是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完成写作任务,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围绕文章的中心组织材料,能够条理清楚地组织文章内容。或者说,就是必须明白要求写什么,自己想写什么,用什么形式写比较适宜,能把自己要写的写清楚。所谓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就是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具体材料选择适当的文体,能够体现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需要比较熟练地叙事、说理、说明和抒情。所谓写好平常的文章,就是只求切合要求,不求别出心裁;只求文从字顺,不求语言文采;只求言之有物,不求立意深刻;只求形式适宜,不求形式新颖。这样的定位,才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也是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所作为的。
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写作过程
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曾经说,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这我是相信的。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就是“看天收”。而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又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呢?
有些老师的作文教学只做两件事——出题目,打分数。出题目,打分数,能让学生写好文章吗?我认为不能。原来写得怎样还是怎样。因为这里面没有教学,没有教也没有学,有的只是要求和结果。
还有一些老师,不仅出题目打分数,还写评语,而且还很认真。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写评语上很下功夫。如果评语写了学生并不认真看,我们有些老师就很生气。我劝他们不要生气,他们想不通。其实,作文评语从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始写了,写到初中就已经写了三年了,高中又写三年,已经六年了,而且六年的评语基本差不多。高中老师未必写得比初中老师好,初中老师也未必比小学老师写得认真,也未必比小学老师写得高明。对学生来说,自己的作文评语已经看了五六年七八年了,还想再看呀?实际上,老师不写评语,学生大多数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样的问题,别人的好作文有什么优点。甚至我们让学生自己写评语,也未必比老师写得差。我是每学期都让学生互相批改一次作文的,学生的作文评语写得真的不差。
如果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老师的评语还是套话多,还是格式化的多,就跟学生的期末家庭联络书上的评语差不多。有人统计,结论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评语*常用的就是12个短语,几乎没有超过这12个短语的。我的感觉,可能都没有12个短语,基本就是那么五六个短语再组合,什么审题怎么样,选材怎么样,中心怎么样,结构怎么样,立意怎么样,语言怎么样。这样的评语,你让学生看什么呢?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群发的短信,真的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更重要的是,学生读了评语,哪怕是非常认真地读,对作文提高有用吗?基本是没有用的。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读评语、读范文就能写好文章,那么我们就各年级选一批好文章,请一批人写上*好的评语,然后全国中小学生全看这本书,那作文教学岂不省事了。问题是不会这样简单的。有人要问,那么为什么要写评语呢?我觉得主要是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也为作文评讲提供素材准备,为作文教学的决策和安排提供依据。
当然,除了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很多老师还有作文指导和作文评讲。但作文评讲和作文指导能不能都说是作文教学呢?我认为还不一定。因为有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主要就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明确要求,就是讲好作文的标准,就是弄清楚应该怎么写,就是弄清楚怎么写才是*好的。这对于学生的考试写作自然是有一定用的。但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平时写作训练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而本身并不是考试行为。而从写作规律的角度看,知道要求、知道标准对提高写作能力几乎没有意义。某种意义上说,这都没有进入写的过程,都没有着眼怎么写进行教学。至于作文评讲课,比较普遍的模式就是开两会。一般先开表彰大会,说说这一次作文哪几个同学写得好,好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再开批斗大会,说说这次作文有哪些同学写得不符合要求。这样的表彰大会和批斗大会,有没有用?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用处不大。因为这些话,不用老是说,学生也知道,尤其是高中生和初中生。看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某某选材新颖,某某结构巧妙,某某立意深刻,他们能看得清清楚楚。老师花了那么多时间,说的都是学生本来就知道的,当然用处不大。在这样的评讲中,教师充当的只是法官,是判定输赢的裁判,而不是教练。而教师的角色,不是布置任务的领导,也不是裁判和法官,而应该是一个好的教练,即应该让学生由不会而会,由不好而好,把立意不深刻的变得深刻,把结构安排不好的变得好起来,这样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作文教学很普遍的问题是没有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老师的教学总是着眼和用力于两端,总是站在局外,教的都是知识,都是结论。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
从常规的作文教学课来看,作文指导课应该力求能够真正进入写的过程,对改善学生的写作过程发挥引导作用。而且*好突破以题目为立足点的写作指导,可以以材料为立足点,可以以构思为立足点,可以以写作困境的突破为立足点,当然也可以以一个写作知识点为立足点(当然不是为了学习这个写作知识)。这样作文指导就可能对写作过程的改善更有意义。我在初中上过一节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课,就是让学生写我。写这样一个几乎陌生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人,怎么写呢?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堂课在全国各地已经执教很多次,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我还在初中执教过一节作文课“抓住特别之处写故事”,教学内容和目的是引导学生要关注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特别之处,发现并且写好这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
作文评讲课*基本的做法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的选点提升。每篇提升,篇篇提升,是不太可能的,每次提升一两篇是应该的,也是可以的,从来不进行提升肯定是不行的。作文升格,早就有人研究和实践,这应该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我们见到的作文升格,往往都是立足于把一篇作文改得更好,而且大多是单向的,是着眼于结果的升格,甚至有不少人是着眼于技巧的,而起作用的主要是教师的示范。这对学生当然也很有启发。我们这里说的现场的提升和它并不完全相同,不是着眼于一篇文章如何写得更好,而是着眼于文章写作自我改善的动态过程。我在很多地方举过我的一个作文评讲的例子。高一议论文写作的**个训练点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可**次写作,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自选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有相当一批学生文章的观点不明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观点的表达很含混,二是观点的表达不够集中,也不一致。我想先解决后边一个问题。我选了一篇题目叫“风” ( “风”作为题目我认为也是不理想的,但这不是主要问题 )的文章作为评讲内容。文章的主要问题是,开头提出了一个观点,结尾又变成了另外一个观点,中间材料分析部分又是一个不同的观点。三个观点有联系,但不完全一致。当然,作文评讲时*简单的做法是,我边读文章边点评出文章的三个观点,这样*省事,但这就没有教学过程,没有教的过程,也没有学的过程。我采取的做法是:先读一下,让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让学生打打分。大多数学生打70分,有学生打得很高。我就问他为什么打这么高?他们说:语言很流畅,也很有文采;第二,还引用了很多古诗;第三,层次也很清楚;第四,话题也比较集中,紧紧围绕风展开的。我问,我们这一次的作文要求是什么?学写议论文。写议论文,*重要的是观点要明确鲜明。对照这个要求打分,这篇文章又该打多少分?有人打70分,没有人再打80分了,也有人打60分。我就问打60分的同学,问打65分的同学,文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们都认为文章的观点不明确。我再把文章读一遍,让同学们记下文中的观点。原来文章不是没有观点而是有几个不一致的观点。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让这篇文章的观点变得鲜明。我把文章的三个观点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从文章的材料看这篇文章*好以哪一个作为中心观点。有人认为开头的观点好,有人认为结尾的观点好,有人认为中间的观点好。我就让他们再讨论,如果以开头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后面怎么改;如果以结尾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前面怎么改;如果以中间的观点为中心观点,前后怎么改。一篇作文的评讲,评出了三篇文章。当然这是次要的,我认为*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产成了影响。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