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传世励志经典:逍遥的墨客—刘文典

書城自編碼: 258665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名人励志
作者: 韩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13233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2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6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NT$ 448.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NT$ 42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NT$ 8893.0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NT$ 381.0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NT$ 269.0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NT$ 493.0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NT$ 885.0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NT$ 773.0

編輯推薦: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是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
內容簡介:
《逍遥的墨客—刘文典》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灵动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感的文人刘文典的一生。
關於作者:
作者:韩笑,女,笔名甫白,文字工作者,工作之余,诗书茶画度光阴,渴望逐步提升文学素养,以深度挖掘历史事件的本真。曾在《动态》《辽宁政协》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已出版《FBI逻辑推理学》。
目錄
第一章少年壮思飞

1.恰生不逢时001

2.破土春风劲005

3.报国岳王会008

4.他乡遇师友011

5.运笔抒己怀015

第二章笔耕从戎马

1.仲甫凉风意019

2.暗潮涌动时023

3.革命复前行027

4.孤鸿传同心031

第三章立国自有疆

1.萋萋满别情035

2.中华革命党038

3.磨剑试霜刃042

4.弃“武”从文路045

5.笔洒精妙文049

第四章挥泪别仲甫

1.闻得仲甫意054

2.撰文剔鬼神058

3.仲甫渐远行061





0664.奔告解围斗

0705.战场“的卢”飞

第五章声名鹊起时

0731.适之雪中炭

0782.仰止淮南情

0823.声名掀波澜

0854.叔雅感鹤寿

第六章叔雅傲然立

0921.立名先立业

0962.全力赈穷途

0993.惊涛拍浅滩

1044.勇斗蒋中正

1075.单刀赴洪门

1126.画地且刻木

1157.远赴别安大

第七章南下逃亡路

1191.死者长已矣

1232.文人惜羽时

1273.辗转寻挚友

1314.先怀哲人思

1355.所思在岛国

第八章狂语耳中闻

1401.避迹藏警报

1432.嬉骂沈从文

1473.批鲁疑风起

1534.提壶醉书香



5.归学露风华157

6.撑伞寄雨僧161

7.妙论与狂言165

第九章慢慢独归远

1.二云别居者170

2.闻刘不相让174

3.再觅他山石179

4.再结云水情183

第十章桃李满天下

1.百燕独翘首189

2.玉溪敬仰情195

3.教无案之书199

4.狷介一狂生204

5.烟云醉倒翁208

第十一章逝者如斯夫

1.浮生多逸事213

2.不畏露真颜216

3.夜伴风雨来221

4.欲辩已无言224

5.衰衰一老翁228

6.飘飘何所依233
內容試閱
第一章少年壮思飞



1.恰生不逢时

自古英雄出少年。乱世硝烟,迷途旧路,举凡有志之人,皆徜徉于幻梦之中,或狂舞、或不羁、或逍遥、或抒志,在他们的世界里,无所谓纸醉金迷、安稳度日。人生之于他们,是一连串的不可预知,而就在诸般莫可名状中,他们拓展着自己生命的旅程。

19世纪末的中国大地,有狼烟、有康宁;有争斗、有平静,在这亦真亦虚、亦幻亦实之中,有些人抉择了生命的颜色,那可能是鲜红如血、令人痛彻心扉的,可他们不曾退却,反倒迎着刺痛,睁开寻梦之眼,朝着阳光最灼人之处一路向前。

大时代背景下,生出来的若是有骨气者,则多与众不同。刘文典,却是这不同中的不同!

1889年12月,刘文典降生人世。他不是神话中的人,亦不是后辈们笔下虚幻的人物,所以他的出生似乎与后日他的“痴癫疯狂”毫不相容。他在平凡之家,平凡之日,平凡地降生了。刘文典,原名文聪,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祖籍怀宁。

刘文典这样的不凡人物,幼时并没有经历什么大灾难,少了很多大家年少的困苦。那时刘文典的生活,可谓平淡如水,一切安然,似乎同“与众不同”这四字不太符合。

刘文典的祖父有些头脑,不甘于平庸,早年间在合肥做了点生意,开了一间布号。那时,天下不宁,能于乱世中平稳地经营起一间小店,足见刘氏血脉中的不平凡之处了。算得上殷实的家境,让刘文典这一代在无忧无虑之中稳当度日。只是,时代的不安让那时的每个家庭都无法安然地维持现状,刘家自然也不例外。

太平天国攻打安庆,百姓每日提心吊胆,刘文典的祖父也在担忧着自己的一大家子。为了让家中幼者避免灾祸,刘文典的祖父便想出办法,让刘文典的父亲刘南带着小辈去避难。他让刘南用布匹捆住刘文典及其他孩子,从城墙上吊下去,如此才让他们逃脱。

年幼的刘文典,经历的这些并没有阻碍他前行,他仍是睁大了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这时的他,已表现出了爱读书的特点,幼年的“爱读”经历,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大家的基础。

待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安定的日子再度出现,刘南又带着刘文典等人返回了合肥,而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旧业,继续经营布号,以求在乱世中安稳度日。

历史,注定要踩着华夏大地上无数的平凡之家,看着慌乱的人们划过。当岁月使祖辈们弯下他们曾挺直的脊梁,年青的一代便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绘属于自己的年光,刘文典这一代,看得到机遇,也逢得上危险。当然,年少的刘文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他的童年正处于让人艳羡的时光里。

在那片斑驳的岁月里,很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刘文典却不属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困于衣食而忘却福荫子孙,刘文典的父亲刘南恰恰和他的祖父一样,是个有远见的人。

刘南继承了父辈基业后,一心为家,他共育有六子二女。其中,刘文典是刘南的填房妻子所生,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三个弟弟。刘南十分开明,不因刘文典系填房所生而心滋异样情愫,反倒更为喜爱这个天资过人的儿子。

刘南在刘文典年纪尚轻时,便请了私塾先生来教他,令其通晓世间大义、人情之理。或许,正是这般“早教”,使他先于他人领悟世间的道理,也让他日后有敢于挑战不义之行的举动。

年幼的刘文典,从书中、私塾先生的教授中,慢慢懂得了为国为民的道义,有了济世之心,有了情义之心。

刘南喜欢刘文典,儿子也的确争气,他在众多兄弟姐妹中最优秀,这让刘南更重视对他的培养。有了私塾先生教授的知识基础,刘文典又有机会开始习得经书、古文。若说时代赋予了人的精神,那么刘文典出口成章、“半古半白”的惊世之语,相信与儿时的修习密不可分。

十二三岁时,刘文典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籍的渴望更胜以往。周遭环境似乎已难让他抒情达意。刘南也看出儿子表现得越来越优秀,特意请了在当地的美国基督教会医院的院士,教他学习英文。

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刘文典对翘着舌头的发音,以及与中文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语言着了迷。一天,院士下课走后,他一直在纠结着几个发音,都忘了吃饭,家人叫了几遍后才去,而在吃饭时他还在脑海里想着怎么发音,这可见刘文典的好学和执着。

学习中,刘文典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英文的听说读写,还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思维方式。这段经历,也造就了刘文典的与众不同。那时正值国乱,有幸识文断字就已不错,接触更多的新鲜知识更是难得,这使得刘文典眼界大开,眼光、胆识等都超越同辈。

刘南在忙于布号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儿子学业的关注。他时常问这个聪明的儿子英文习得怎么样,国文背得怎么样。刘南希望这个争气的儿子可以早早学成,帮自己一把,于乱世之中也不负父亲嘱托。

刘文典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良苦用心,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身边的养分,此时,他对外文的兴趣建立了起来。在日后的岁月里,刘文典又先后习得德、日、意等外语,成为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掌握多国外语的大家。

生意人出身的刘南,指望着刘文典习得英文之后可以与洋人多做些“洋买卖”,出乎他料想的是,儿子不仅没有让他失望,还走上了一条开天辟地之路,被记录在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灿若星辰。或许,这也是命中注定,注定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要有一个“狂人”出世,为华夏大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文典,学贯中西,并对西方文学有着不一般的领悟,虽说这都是后话,但正是年幼时良好的基础才造就了他未来的成就。

年纪尚轻的刘文典,正是自此,有了在了解本土古典文化的同时,接触西洋文化的机会。此“中西交融”的现实,促使着他开始打开思想之门,容纳万千浮沉。



2.破土春风劲

1906年,刘文典16岁,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此时的他由于出身世家,良好的教育便令其绽放出了与同辈不同的气质。是年,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芜湖安徽公学。进入这所学校的刘文典,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之门。

人生往往如此,那些看似的顺其自然,其中都夹杂着必然。而在那必然之中,又会有太多的偶然,这偶然,就促成了一段崭新历史的开端。对于接受过西方文化熏染的刘文典来说,他渴望新鲜血液注入自己的身体,从安徽公学的选择就能看出些端倪。刘文典入安徽公学,绝对可看成是其生命中最值得的经历,这段成长,宛若与阳光和水的接触,是他未来几十年的生存之根。

在安徽公学的日子,刘文典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近代科学知识和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学,古今中外,无一不涉及。刘文典在中国历史上的特别,也正是在这里奠定的。他既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洗礼,又十分敬爱中国古典文学,“新”与“旧”两种思想在他体内碰撞,这在那个年代,怎一个“新”字了得?

说起刘文典在安徽公学的日子,就不得不提陈独秀——刘文典的“启蒙狂师”。1904年3月21日,陈独秀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其第一期便在安徽芜湖问世。这份报纸的本意,旨在激励当时广大青年的革命斗志,令他们能投身于改变国民现状的大潮中,为中国革命添砖加瓦。

理念虽好,可当时当景,决定了这份报纸过于公开传递革命火种的举动是十分危险的。不少仁人志士献计献策,这热火的革命宣传也随之改变了途径: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离开杀戮,开办学校,以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改变青年的思想和定位。

顺理成章,安徽公学应运而生,它在当时的院校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也是当时第一代以革命为目的创办的学校。该学校的创办人是李光炯,名德膏,安徽枞阳人。学校创办之初,就聘请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张继等人为教员,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师生。恰逢其时,刘文典进入安徽公学。

这所学校并不普通,从形式到理念皆称得上一个“新”字,在当时传统,甚至封建当道的时代,此校可谓开创革新之风。

安徽公学坐落于芜湖二街徽州小学附近的一条通往留春园的小巷——米捐巷。当时的校舍大多都由朝廷或巨贾出资建立,安徽公学却是租赁的。在没有足够经费的情况下,看着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只能拿出自己的积蓄。

在这所租赁的学校内,陈独秀、刘师培在其中任教,居陋室却不改初心,这也是他们能够史册留名的原因之一。后人能看到的不仅仅是革命的结果,还有那一群可爱的、值得敬佩的人。显然,与这些思想开明之人、君子之士为伍,刘文典内心的“疯狂”因子迅速扩张着,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

在安徽公学学习的过程中,刘文典接触了很多当时在中国还很新奇的事。他当时学习的课程中,有一门是生物学。19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这一理论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以神论、上帝论为主导的欧洲,终于在事实面前接受了这一说法,并开始研究,生物学也由此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20世纪初,各类生物学思想理论的提出,使得这一学科快速发展,生物学也在这时,被传教士、医生、学者带到了中国。

看着这门新鲜的学科,听着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刘文典坐不住了,甚至想马上钻到细胞中去看看。刘文典从中国古代思想中逃脱出来,面对新的一切,如鱼得水。虽说他是个国学家,但对中国的封建迷信思想深恶痛绝。刘文典一生都在研究古籍,以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而不是沉迷其中。

此时他不知道,每一种新鲜事物的提出都会遇到很长时间的质疑和刁难。生物学如此,他自己亦如此。只是那时他还不具备被质疑和刁难的本事。

刘文典老年时常回忆起在安徽公学的日子,他曾提到,少年时曾读过生物学,很是奇妙,虽然一直未深入研究过,可始终被生物学所吸引,这一切都源自16岁时的安徽公学经历。一次,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近世科学的恩惠,就是我现在对于生物学的兴味也还是在那个时候引起来的。我这时候虽然是大海里尝了一滴水,但是总算识得了咸味了。”

刘文典在被新事物吸引的同时,并没有抛弃传统,他对于传统文学的喜爱依然强烈。安徽公学里有很多文学大家,在这些后来享誉文坛的人中,刘文典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既学习新知识,用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又深入解读中国古典文学,从中汲取养分。他不仅从广度上扩张自己,还从深度上提炼自己。很快,学校里这个好学的刘文典逐渐出了名,在这段时光里的积淀,也造就了他今后对古典文学的痴狂。

安徽公学的时光,对刘文典的影响的确很大、很深。在他的生命中,安徽公学的日子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安闲时光。这时的他还不用东躲西藏,不用劳心劳力。他可以安心学习,看着身边的智者,请教,研修,一同强大。

老年的刘文典怀念的,也许不仅是这段时日,还有那段日子里的自己——不被外界打扰,安然、轻松而又充满快乐。

同年,积极进取的刘文典加入了“同盟会”,踏上了一条追随民主革命的道路。

自古以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刘文典虽不算是真正的“大侠”,没有一入学便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但在日积月累下,在周围有志之士的影响下,随着人格逐渐形成、民族之心日益强烈,他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的智慧亦渐渐展现。

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他义无反顾。也许,日后的刘文典有过失望,想着离开革命的浪潮,但此时此刻的他是壮志满怀的,信心十足的。而他日后以国学为本,将中华智慧输出,将西方新思想引入的举动,也可称谓是“大侠风范”了。

3.报国岳王会

“岳王会”的名字,来源于陈独秀等人对民族英雄岳飞的仰慕,是“精忠报国”的激励。他们希望自己报国的赤子之心也能如岳飞一样,更希冀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岳王会正式成立于1905年盛夏,是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在正式成立之前,岳王会有过一段波折的经历,刘文典也在这个团体中经历着潮起潮落。

1902年,在爱国学生中流传着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秘密条约一事。当时的陈独秀、柏文蔚等爱国志士蠢蠢欲动,他们不愿看到中国沦为异邦的殖民地,于是在安庆组织了很多秘密活动,这便是岳王会的雏形。

这些活动,多为反对清政府行为的“叛逆”活动,旨在揭露清政府的卖国行为,鼓励民众起义,文人义士更是有揭竿而起之势。其中,学生的“反清”演讲活动听众、讨论者极多。当时,刘文典也积极参加演说活动,台上台下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1903年,爱国之举、反清之举愈演愈烈,“拒俄运动”声浪震天。在陈独秀等人的带领下,这批爱国学生的情绪高涨,甚至开始进行军事操练。可惜天不遂人愿,爱国学生在清政府的通缉下四处逃亡,无奈,该学生团体被迫解散了。

这日,刘文典参加了一次跟以往类似的爱国演说活动,正当他沉浸在满腔热血的演讲中时,有消息传来,说清政府将要派人来抓他们。众人闻听这个消息,纷纷逃难,但很多学生仍被抓住,也正因此,许多爱国团体就此解散。此后,他们采取了更谨慎的方式以示抗议,所举行的活动也更加隐秘。

这一系列事件,让原本懵懂、空有满腔热血的刘文典,变得更善于思考。他意识到,革命不是一只温和的宠物狗,任你安排,而是一只凶悍的豺狼,是会“咬人”的。革命的未来由革命人推力而成,“我们”就是革命人。

他思索着自己未来的道路,是该像父亲、祖父一样安心经营,做一个本分的生意人,还是像眼前这样,做一个爱国志士,用血肉身躯筑起新中国?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个刚刚成年的青年经受了巨大的心理波澜。离家在外,夜寒如水,他思考自己究竟要如何抉择。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一个深知大义的读书人,怎能被这等迫害之事吓破胆?

不知望了多久月亮,他想起了幼时在私塾里的时光,想到了父亲的话,想到了读过的那些就义的故事,他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1904年,革命之火不仅在学生中燃烧,也烧向了更多人。此时,柏文蔚投身于安徽武备学堂,又一次组织起了同学会。总结上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加入自己的领悟,他开始细致考虑问题。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加入了中国革命的队伍,刘文典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同学会,在陈独秀和柏文蔚的悉心运作之下,很快发展壮大,安庆、南京等地,皆有其声名。而日后成为名人志士者,亦多在其中,如宋玉林、方刚、刘文典、金维系等人。

1905年,对陈独秀来说是革命之路上第一次跌倒,也是他第一次爬起来的一年,而对刘文典来说,则是与中国革命关系更近一步的一年。

这一切,都源于吴樾刺杀“五大臣”失败,陈独秀自己却落得差点英勇就义的结局。革命道路上失去了革命伙伴,陈独秀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正在前行的这条革命道路。流血,教会了他暗杀并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要走非常之道才行。

在思索中,陈独秀领悟到,“暗杀是第一谬误的方法,……暗杀者之理想,只看见个人,看不见社会与阶级;暗杀所得之结果,不能建设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恶。”暗杀,是无法完成富国强兵这一历史任务的。

事件发生后,陈独秀重新思考历史革命时,发现只有培养人才,传递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之火,才是改变中国道路的要点,他遂将目光投放到了就读于安徽公学的刘文典身上。

当时的刘文典,在校园中就已崭露头角。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了开明、积极、进步的状态,对新思想的接受也优于他人。

吴樾离开后,《安徽俗话报》的发行也停止了,陈独秀开始一心操办岳王会的事务。在校期间,陈独秀常与柏文蔚一同探讨岳王会的诸多事务,刘文典也常参与其中。在这段时间里,岳王会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地下反清组织,由芜湖发展到了安庆、南京等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朝廷重地。

刘文典加入岳王会,可以说是一个必然。在岳王会组织中,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浪潮。

1906年春,身在日本的同盟会安徽区主盟人吴旸谷,奉命归国招募新士。是时,他先回老家合肥募集同道者,转而,一道耀眼之光入其眼帘——岳王会。

随即,他在陈独秀、柏文蔚等革命志士的支持下,以一场“芜湖之行”,把革命火种广泛传递。刘文典,便是于此时加入同盟会的。此时此刻的他,不再彷徨,不再无措,他坚定自己的信念,无畏向前。这一时期,安徽公学中有80多人入会,声势浩大,壮怀激烈!

加入“岳王会”,是刘文典人生中第一次与革命走得如此之近,也是他第一次感到彷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