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钱逊讲《论语》(大字版)

書城自編碼: 25857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钱逊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250197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7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NT$ 330.0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NT$ 549.0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NT$ 279.0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中国哲学简史 》
+

NT$ 1692
《 王阳明全集(权威足本)(欲成大事者,必读王阳明,习近平主席多次推荐的哲学精髓,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受益终生的精神导师,参照民国绝版图书校译,最遵循原著思想的全译本。收藏、送礼首选!) 》
+

NT$ 324
《 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 》
+

NT$ 298
《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
關於作者:
作者钱逊是国学大师钱穆之子,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全书副主编、《理论卷》主编《论语读本》《论语初级读本》《论语里的人生之道》等。
目錄
第一章 读《论语》前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儒学是什么

二、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三、关于读《论语》及读书方法



第二章《论语》和孔子

一、《论语》其书

二、孔子其人



第三章 孔子论为政

一、孔子对时势的态度

二、“政者正也”的治国理念

三、“为政以德”的治国路线

四、“庶、富、教”的为政目标

五、举贤才

六、以道事君



第四章 孔子论教与学

一、关于教

二、关于学



第五章 君子(一)

一、修己安人、安百姓 ——君子的追求

二、疾没世而名不称 ——对个人价值的理解

三、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四、三个问题



第六章 君子(二)

一、文质彬彬——君子的形象

二、仁

三、礼

四、游于艺



第七章 修 身

一、为己、由己、求诸己 ——修身三原则

二、好学、自省、改过、力行、克己、守死善道——修身的要求



第八章 知 命

一、西周以下“天”“命” 思想的发展

二、《论语》中关于天命的记述

三、知命的意义

四、尽人事知天命



第九章 中庸、和

一、中庸

二、和



第十章 关于若干问题的讨论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四、关于对管仲的评价

五、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第十一章《论语》中的孔子

一、孔子和弟子

二、孔子和时人

三、孔子自处

四、孔子自述
內容試閱
二、关于学

《论语》第一章就讲“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前人注,学,效也,觉也;“后觉者效先觉者之所为”,就是学。习,“鸟数飞也”,就像小鸟学飞,一次次反复练习。学、习都落实在行上。学是为了觉醒,指导自己的行为,需要时时练习、践行。文明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先觉者的经验也通过文字著述加以总结传述,所以学、习中也包含学习前人留下的文献、经典和学习文化知识。读书,学习经典、文献、文化知识,是手段、途径;效前人求觉醒,不懈践行,则是学的永久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无常师

孔子论学,不只是向书本学习,更主张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还特别提出“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



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所以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却人人都是老师,处处都有老师。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文化的传承在人,不论贤与不贤,“莫不有文武之道”,只是有大小之别。不贤者所以也可以为师,不只是因为可以引以为戒,而且亦因为其身上也有文武之道。所以孔子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却可以向一切人学;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就是这样一种老实的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真理。任何一个人要想真正得到一点知识,没有这样的态度是不行的。孔子又说: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述而》)



主张多听多看,对不了解的事慎言慎行;反对不知而作,对不懂的事情盲目妄为。又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反对道听途说,反对主观臆测,反对固执己见,等等,都反映了对“知”的老实态度。正因为有这样的态度,他才能做到不耻下问,学无常师,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



孔子对礼的态度,正是他对知识的老实态度的具体表现。

(三)学用一致

学而时习之。习,即行。为己,也体现于行。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熟读文献,至于能诵,却不能用于政事,又有何用?读《论语》不能用于改变自身,等于不曾读,是说学要用于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贤贤易色、食无求饱两章则是说善修德行,可谓好学,都是突出“用”的方面。然而不可因此而忽视“学”。朱熹说:“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又说:“夫子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然有先后轻重。而子夏‘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便有废学之弊。”(《朱子语类》卷19)力行与学文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不力行而徒学文,则非“为己之学”,学而无益;只力行而废学,则事理不明,所行亦易走偏。



(四)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重视学和思的关系,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认为学与思两者不可偏废。他又分别说明这两个方面: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这是说的“思而不学则殆”。他又对子贡说: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强调他不是“多学而识之者”,而是“一以贯之”。而要做到一以贯之,就要求在多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只是多学而识,不加思考,所学再多,也不可能融会贯通,一以贯之。这又是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所以,在学与思的关系问题上,孔子的思想是全面的,主张学与思结合。但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他又有不同的说法,有时强调这一方面,有时又强调另一方面。这是一个例子,说明读《论语》要注意把有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论述联系起来,综合地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孔子的思想;不可只根据一句话就作出判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学习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思考。只学习而不思考,是死读书,不能有自己新的体会,不能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而知新又要以温故、多学而识之为基础,脱离前人已有之成果,凭空“创新”,会流于空谈,没有结果。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所谓述而不作,就是只讲述过去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创造。他确实整理了古代的典籍,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等等;他的教学,以六经为教材,传授上古的文化,前人的思想。这都是述。但他的述并非简单传述,而是述中有作。他在传授古代文化的时候,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他的很多思想,比如说,他的仁学的体系、仁和礼的关系,很多东西在以前是没有的。礼是过去就有的,仁也不是他发明的,但是经他整理和解释以后,他讲出了很多新的东西,开创了儒学。这是温故知新的一个最好的体现。

通过述中之作,在对经典的注释、阐述中讲自己的思想,丰富发展儒学,成为儒学发展的传统。朱熹的主要著作《四书集注》,也是述。通过他的注释,他发挥他自己的思想;《四书集注》也代表了儒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们学习了解儒学传统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学习继承传统文化,也要处理好温故和知新的关系。对于传统,首先要学,对传统有所了解;也就是要温故;这样才有进一步发展创新的基础。如果离开了这点,光凭自己的一些想法去说,说得再多,只是你自己的东西,和传统文化没有关系。但是不能只是重复和照搬传统,要结合新的情况,作出新的解释,得出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再把它用到新的环境里,解决新的问题,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继承传统的过程,应该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