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培育无国界管理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科30年探索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258427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范徵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410615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4/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NT$ 279.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NT$ 1114.0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NT$ 279.0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NT$ 240.0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NT$ 201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8
《 组织设计:寻找实现组织价值的规律 》
+

NT$ 457
《 Excel人力资源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 》
+

NT$ 338
《 领导力21法则:追随这些法则,人们就会追随你 》
+

NT$ 2520
《 朱兰质量手册(第六版)(质量管理领域的圣经) 》
+

NT$ 1190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项目管理PMP考生、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必备,项目管理全球性标准。) 》
+

NT$ 371
《 从优秀到卓越(珍藏版) 》
編輯推薦:
本书为纪念上外管理学科创办30周年而编。主要收录了上外对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高端无国界管理人才的经验总结、获奖成果和部分近期在上外举办高管论坛内容。附件中还收录了上外管理学科大事记及相关专业介绍和相关名录等。本书可为相关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內容簡介:
作为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上外”)建校60年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上外在上海本科招生分数常年名列前五;在美国盖洛普发布的中国大学就业排名中名列国内前五。
自开办管理类专业30年来,上外管理学科培养了大批具备国际视野及沟通能力、拥有现代管理知识与专业水准、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尤其适应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跨文化商务环境的需要,有的已成为世界500强中国公司最年轻的CEO。
据麦可思调查数据,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毕业生满意度最高院系(100%);另据iPIN.com数据,毕业五年后上外工商管理专业薪资在上海位居第一。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阶段论”;“基于冰河知识体系的无国界管理人才素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大学核心职能的无国界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构架”;国际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三维立体总设计方案”;“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指南”等。
關於作者:
范徵,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导,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上海市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其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錄
目录
第一篇 研究报告
基于无国界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
第1章 总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 研究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课题研究过程
1.4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第2章 国外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1 美国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2.2 欧洲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分析
2.3 亚非拉地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分析
2.4 国外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总结
第3章 国内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3.1 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与发展
3.2 培养目标与要求
3.3 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3.4 国内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总结
第4章 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理念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设计
4.1 背景:无国界的世界、无国界的管理
4.2 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4.3 关于无国界管理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评价体系
4.4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培养方案
第5章 上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教育创新平台
5.1 无国界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构架及其评价
5.2 人才培养—教学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
5.3 发展知识—科研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
5.4 办学主体—师生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
5.5 管理—支持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第6章上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的培养模式
6.1 语言(专业方向)阶段
6.2 专业(语言类别)阶段
6.3 双学位阶段
6.4 中外双文凭、本硕连读阶段
6.5 复合型研究生阶段
第7章 上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实践的培养模式
7.1 创新实践教育“四年贯穿计划”
7.2 创新实践“年度行动方案”
7.3 十一配套平台第8章上外工商管理本科培养绩效调研及报告总结
8.1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
8.2 培养模式的成果效应
8.3 报告总结本篇注释与参考文献
第二篇 专业标准
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施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国内高校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调研报告
2.1 专业设置数量和分布情况
2.2 取得的成绩
2.3 面临的问题
2.4 发展建议
第3章 国外大学公共关系本科专业调研报告
3.1 美国公共关系专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3.2 美国公共关系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3 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概况
3.4 经验启示
第4章 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建设指南
4.1 专业与学科归属
4.2 培养目标与要求
4.3 培养体系与条件
4.4 人才培养流程
4.5 理论教学
4.6 实践教学
4.7 案例教学
4.8 教材选择与参考书目
第5章 附件
5.1 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质量认证指标体系
5.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介绍
5.3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新设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条例
5.4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新设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本篇注释与参考文献
第三篇 教学成果
无国界管理MBA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环境与学术氛围综合建设
第四篇 高管论坛
周汉民:
建设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更大开放促进更深入改革
童继生: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和谐发展之路
卫哲:
企业的使命、价值观与领导力
郑杰: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王茁:
细草无言绿,寒花自在香——市场和职场逆境中的生存之道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关系与都市形象
Geert Hofstede:
美国管理适合中国吗
第五篇 大事记
2010年学院大事记
2011年学院大事记
2012年学院大事记
2013年学院大事记
2014年学院大事记
第六篇 附录
附录(一):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本科)
会计学(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公共关系学(本科)
企业管理(硕士)
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
公共关系学(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MBA)
国际公共管理与公共关系跨文化管理
(国际关系博士研究方向)
附录(二): 名录
学院参加国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一览(2010年至今)
上外管理学科毕业校友名录(2010—2014)
內容試閱
第1章 总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研究现状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高等院校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的文献遵循或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1)研究范式I
在一般教育学尤其是一般教育管理的逻辑框架内,讨论复合型人才的一般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管理制度、实施保障等。徐体高(2004)通过对我国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分析,提出复合型人才是具有有机交织的多种能力的人才,一是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多种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应包括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个方面。娄延常(2004)认为,学科门类、层次的多样性决定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指出目前我国基本上有五种跨学科培养模式:主辅修复合型、二元复合型、多元复合型、通识性跨学科型、学际型。Holley 2009区分了复合型(interdisciplinarity)、多科型multidisciplinarity以及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ity之间的区别,定义复合型为“将两个或多个学科或既有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思维方式加以整合,产生单学科方式所不能产生的认知进步”,指出复合型高等教育需要高层管理者支持、合作式领导、灵活的愿景、员工发展、可见措施等方面对教育管理实施变革。ASHE高等教育报告(2009a)认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应包括:组织保障与办公空间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问题学习法、多种复合型学习经历、参加复杂项目、注重合作性学习而掌握非特定知识、组合使用独立学习实习体验式学习、敦促学生应用知识参与解决社会问题。ASHE高等教育报告(2009b)考察了复合型学习体验的形成、复合型培养的成果、以及复合型培养的评价。Ivanitskaya et al.2002运用结构模型讨论了复合型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基于这一研究范式的文献,为我们考查高等院校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教育学分析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其不足之处是,各类文献研究的视角并不相同,影响了研究结果在特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实施上的参考价值。有必要整合各类文献的研究视角,与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等特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衔接。
(2)研究范式II
在特定专业及其教育管理的逻辑框架内,讨论某一类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廖嗣德、赵风雨(2004)考查了复合型教育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把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概括为主辅修制教育模式、“一本一专”双学历教育模式、辅修双学位模式、大文大理教育模式、“大学+师范”培养模式等五种,提出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创办新型综合性专业、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特长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等。张红燕、易立新(2000)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高级人才培养的对策,指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应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模式核心,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手段,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内在动力,通过跨校或跨系的主辅修制实施培养。杨平(2000)将我国各外语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两类:一是语言类,学生主修一门外语,辅助其他专业知识;二是专业类,学生主修一门专业,兼修外语。该文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具体分为外语专业型、复合专业型、专业方向型、双外语型、辅修制等五类。
基于这一研究范式的文献,大多以改进某一类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向,较为注重从特定类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设计和实施培养模式,其中外语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其不足之处是,随着当今世界转变为“平坦的世界”,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心正从“重外语轻专业”转变为“外语与专业并重”或“重专业轻外语”,现有文献大都缺乏对这一现实环境的把握。
(3)研究范式III
运用个案分析方法,基于深度案例分析,揭示个案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孙玉华(2003)探讨了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外语+专业倾向” “外语+外语” “外语+专业(国内高校)” “本校与国外高校联姻” “外语+职业资格证书”等五种教育实践模式。马庆林(2002)考查了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在培养“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实践,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介绍了该系的教学规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李荣、郭群(2001)从指导思想、学生来源、入学标准、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实行“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的办学模式,并采用问卷调查和专访收集了学生的反馈,表明“专业+英语”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梁丽、吕良、樊葳葳(2006)对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采用考试成绩统计、问卷调查、求职和考研情况统计、抽样采访等方法检验了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研究表明,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虽然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但基本是成功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张新民(2012)出版了《国际化管理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就对外经贸大学的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基于这一研究范式的文献,为我们认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这一范式之下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现象描述上,尚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1.1.2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现有三大范式的研究分别从一般和个别的角度讨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为我们考察高等院校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教育学分析基础、实施模式、以及实施范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然而,无论是基于一般教育的逻辑框架,还是基于特定专业及其教育管理的逻辑框架,抑或是深度个案研究,现有的研究均局限于静态的研究,缺乏对本专业现实环境的动态把握。具体表现在:
(1)缺乏对过去的把握。即现有研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缺乏与专业发展历史及现状之间的关联性。只有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中获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做出改变,设计出较之现有模式更为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客观评价既有培养模式的优劣。
(2)缺乏对现在的把握。即现有研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缺乏与本专业国内外现有培养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了解开设本专业的国内外院校的现有培养模式设计,才能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设计出符合本校条件的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广泛收集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建设现状,总结其经验与教训。
(3)缺乏对未来的把握。即现有研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缺乏与国家与国际发展趋势之间的关联性。只有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才能明确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征,设计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密切关注国家与国际的相关发展趋势,找到对专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开发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当今世界转变为“平坦的世界”、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这些因素无疑将对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1.2研究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已具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课题拟总结上海外国语大学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经验,为同类院校培养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基于现有研究的贡献与缺陷,本研究以总结上海外国语大学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经验为研究问题。在具体研究内容上,考虑到现有研究所具有的缺陷,本研究设计如下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1)国内与国外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与评价——回答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为专业定位的理由。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中国内部分,阐述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学科培养目标与要求,总结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部分以美国商学院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的30所设有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的特色。
(2)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与培养绩效——回答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主要问题。本部分考察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主要问题。
(3)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基于对“平坦的世界”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认同与追求,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突出地以“复合型” “国际化” “创新型”为关键词,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分别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以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鲜明特色。
1.3本课题研究过程
首先,对国内高校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进行全面调研。主要包括:①文献研究,如对各个院校培养计划进行收集、研究;②调查研究,如通过发放问卷、亲自走访,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查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其次,开展对国外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状况的调研。主要包括:①文献研究,如对有关工商管理教育研究文献分析;②调查研究,以2012年美国商学院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为样本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大学在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与特色等现状,同时对亚非拉地区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进行分析,收集其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的资料。揭示国外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第三,采用分工又合作办法,邀请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并依据各人专长,分别承担“国内外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主要问题及分析”及“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模式”中各具体部分的研究工作。整体上又有学院领导、资深教授统筹与把关,从而保证其研究成果能更加贴近工商管理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更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时又能高屋建瓴,具有顶层设计的高度和前瞻战略的眼光。
第四,发挥全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不断修改与完善,精益求精,谋求共识。在完成“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织召开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专家的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对研究报告初稿进行修改。广泛征求学界、业界意见,反复论证修改。只有争取更大的共识,才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实践与推广。
1.4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1.4.1本课题的主要结论
(1)在美国商学院排名前50位的研究型大学中,有30所大学设有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他们注重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从事顾问类等兼职工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教学案例,并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商业道德。工商管理的学科灵魂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实践”。
(2)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包括50%的985院校)设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有的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而是从本科高年级学生中招生。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目前处于差异化提高期。这个时期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院校竞争很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发挥各个院校的核心优势,创造差异化的培养模式。
(3)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多层次的作为“第四生产要素”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基于经济全球化、管理无国界的理念,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开发出“无国界的世界、无国界的管理”的发展愿景,肩负“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并为企业、政府等组织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独特使命。上外管理学科自1985年创办30年来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复合型” “国际化”和“创新性”的办学特色。
(4)上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以“国际商务”为方向,旨在培养精通英语、掌握国际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运用能力、能适应跨国公司等各类国际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采取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本科专业课程覆盖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英语水平要求达到我校英语专业的毕业水平,即专业英语8级。基于“复合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五阶段论模型”模式近期又向培养专业研究生方向延伸,打造“源于东方的新一代高端无国界管理MBA人才”。
(5)“基于冰河知识体系的无国界管理人才素质模型”显示,无国界管理人才是“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统一体:掌握国际核心业务专长并在国际事务或全球产业链上创造价值;出色的以外国语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深厚的基于本国文化底蕴的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国际化的理念、思维与行为方式——构成无国界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6)“基于大学核心职能的无国界MBA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显示,无国界MBA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是“知识创造”(知识输入)和“知识传播”(知识输出)的统一体;是知识载体及其行为、环境间的和谐互动。具体体现为“发展知识—科研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研究、实践无国界);“人才培养—教学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游学无国界);“办学主体—师生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生源无国界、职业生涯无国界、师资无国界);“管理—支持方面国际化创新平台”(活动无国界、管理无国界)。
(7)基于管理类专业创新实践性要求的学科特点,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提出“管理创新实践”的院训和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三维立体”总设计方案:①创新实践教育“四年贯穿计划”;②创新实践教育“年度行动方案”;③创新实践教育“十一配套平台”。
(8)兼具“复合型、国际化、创新性”特色的上外国际工商管理专业获得了良好办学绩效和社会声誉:该专业毕业生尤其适应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跨文化商务环境的需要,有的已成为世界500强中国公司最年轻的CEO。该专业随学校常年招生分数在上海名列前五;常年就业排行榜在美国盖洛普排名中名列全国前五。该专业常年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中,满意度最高的院系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00%)。该学科带头人为“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工商管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及英国创业教育协会颁发的“NCGE中国赛区最佳案例”。2014年,上外管院正式成为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会员学院。
1.4.2本课题的创新点
(1)关于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理论创新。开发“基于冰河知识体系的无国界管理人才素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用作学生的评价体系;开发“基于大学核心职能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构架” ,并用作学院工作的评价体系。
(2)关于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创新出以培养国际化、外语复合型“高端”人才为目标的“外语+专业”管理学教学模式;系统提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关于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五阶段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系统设计了国际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三维立体总设计方案”。
(3)关于复合型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绩效创新。上外管理学科“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使得其培养的毕业生大都具备国际视野及沟通能力,拥有现代管理知识与专业水准,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尤其适应以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跨文化商务环境的需要,有的已成为世界500强中国公司最年轻的CEO。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