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

書城自編碼: 257831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
作者: 宋永会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549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4/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1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27
《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 》
+

NT$ 818
《 地理学与生活:当代地理学传承、发展与应用的经典之作 》
+

NT$ 342
《 环境生态学(李洪远)(第二版) 》
+

NT$ 1140
《 水厂设计——污水厂设计 》
編輯推薦: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可供企业环境及安全管理者、政府环境风险管理人员、从事环境风险源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学习环境管理的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考。
內容簡介: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紧密围绕国家环境事故风险控制需求,从风险源识别、风险源监控、风险源管理三个方面着手,系统的阐述了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重点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环境风险源综合管理体制及机制框架构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还对著者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实践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可以为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
目錄
第1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与管理技术进展
1.1.1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技术进展
1.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
1.1.3 环境风险综合管理进展
1.2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需求
第2章 突发性环境风险源要素解析
2.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系统构成分析
2.2 突发环境事件特征研究
2.2.1 历史环境污染事件案例统计
2.2.2 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2.3 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要素分析
2.3.1 风险源固有属性要素
2.3.2 环境风险释放与传播要素
2.3.3 风险控制要素
2.3.4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要素
第3章 目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
3.1 环境风险源分类方法
3.1.1 按环境受体分类
3.1.2 按风险源物质状态分类
3.1.3 按风险源的移动性分类
3.1.4 按风险源所属行业进行分类
3.1.5 按风险源所处的场所分类
3.1.6 按敏感受体水源地分类
3.2 重大环境风险源初步识别方法
3.2.1 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
3.2.2 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确定
3.2.3 环境风险物质与I临界量清单
3.2.4 初步筛选程序
3.3 重大环境风险源定量分级原理及方法
3.3.1 环境风险源源强分析
3.3.2 事故危害范围预测
3.3.3 环境污染事件危害后果评估
3.3.4 事故发生概率
3.3.5 风险值计算及级别划分
3.4 环境风险源风险矩阵分级方法
3.4.1 整体思路
3.4.2 企业工艺过程与风险管理水平
3.4.3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
3.5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德国清单法
3.5.1 清单法简介
3.5.2 清单法的实施步骤
3.5.3 企业预警和危险防护计划的制订与安全报告
3.5.4 安全水平的量化
第4章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
4.1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构建
4.1.1 监控指标体系概述
4.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
4.1.3 监控报警
4.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
4.2.1 确定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原则
4.2.2 选定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方法
4.2.3 优化环境风险源监控点位
4.3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
4.3.1 移动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技术系统研究
4.3.2 移动环境风险源分类与监控指标体系构建
4.3.3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设备
4.4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构建
4.4.1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4.4.2 监控系统信息采集与传输
4.4.3 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与网络架构系统
4.4.4 监控系统的管理应用
4.4.5 监控系统性能要求分析
4.5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
4.5.1 编制思路
4.5.2 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4.5.3 适用范围
4.5.4 监控系统的构成
4.5.5 监控参数的选取
4.5.6 监控布点原则的确定
4.5.7 监控系统传输层技术要求
4.5.8 监控软件平台功能设计
4.5.9 其他
4.6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库
4.6.1 监控技术库总体设计
4.6.2 监控技术方法优选
4.6.3 监控技术库构建
4.6.4 监控仪器选择原则及性能要求
4.6.5 监控设备配置方案
4.6.6 监控技术库工具包
第5章 突发性环境风险源综合管理体系研究
5.1 环境风险管理原则
5.2 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体制、机制与法制框架构建
5.2.1 我国现有环境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
5.2.2 我国环境风险源管理的体制框架
5.2.3 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机制框架
5.2.4 我国环境风险源管理的法律框架
5.3 环境风险源分类分级管理与防范
5.3.1 加强环境风险源管理.降低环境风险因子数量
5.3.2 提高环境风险因子控制水平
5.3.3 增强区域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防御能力
第6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应用示范
6.1 典型沿江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示范
6.1.1 典型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与分级
6.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方案
6.2 重点城市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与管理技术示范
6.2.1 某重点城市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
6.2.2 重点环境风险源及环境受体监控方案
6.3 特大城市江河型饮用水源风险监控技术应用
6.3.1 饮用水源地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
6.3.2 某饮用水源环境风险源及风险受体监控技术方案
第7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软件开发
7.1 基于源强分析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系统
7.1.1 系统总体框架
7.1.2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需求
7.1.3 系统基础功能介绍
7.1.4 环境风险源的分类分级
7.1.5 环境风险分级模型管理
7.2 基于风险矩阵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系统
7.2.1 系统概述
7.2.2 系统总体框架
7.2.3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
7.2.4 系统基础功能介绍
7.2.5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第8章 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8.1 系统概述
8.2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
8.3 系统架构
8.4 系统基础功能操作介绍
8.5 固定环境风险源的监控
8.6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
8.7 应急管理
8.8 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1 风险源识别与监控研究历史环境污染事件案例
附录2 缩略词
內容試閱
"第1章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风险”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各行各业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都存在着风险。关于风险的定义有多种,有些定义很抽象,各领域对风险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定义有“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在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中,还有学者将风险定义为“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环境风险可理解为环境受危害的不确定程度以及事故发生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目前环境风险较通用的定义(胡二邦,2009)为: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见式(1-1):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1-1)
环境风险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之中,而且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例如,按风险源分类,可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按承受风险的对象分类,可分为人群风险、设施风险和生态风险等;按风险源的危害大小分类,可分为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环境风险具有以下内涵及特征。
1)风险源:导致风险发生的客体以及相关的因果条件。风险源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能量的。它的产生是随机的,具有相应概率,可以通过数学、物理、化学方法来计算、观测、分析。
2)风险行为:风险源释放的有毒有害物或能量流迅速进入环境,并可能由此导致一系列的人群中毒、火灾、爆炸等严重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的行为,即风险行为。
3)风险场:风险产生的区域及范围。它包括风险源与风险对象,是风险源物质上和能量上运动的场,具有相应的时空条件。
4)风险链:风险源一旦在风险场中发生,其周围的风险对象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某一个风险对象,它会逐渐扩展到与该风险对象相关联的其他对象,并可能沿这些受影响的对象继续传递。有时,某风险作用到某一对象上,该对象可能会由于物理、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风险影响,或者随生产流程的进展而进展,整个风险呈“链”式传递。
5)风险对象:又叫风险受体,即评价终点或受害对象,风险对象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实物的、生态的。对单个受害体所产生的风险,可以称为个体风险,对一组个体的风险可以称为群体风险或总体风险。
1.1国内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与管理技术进展
针对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国内外已开展了一些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重大风险源识别、分类与分级技术方面。例如,早在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NAS)就提出风险评价“四步法”,初步构建了风险评价体系;1992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制订了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大纲,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目前,国外已开发了一些环境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如美国的综合风险管理系统、Hyounghoon等开发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系统、Leyla stel开发的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我国在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危险源”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已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类的国家标准与法规,并且也开发了一些已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应用技术审查并获得软件著作权的重点危险源监管系统。但总体上,我国对环境风险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针对环境风险源管理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分类与分级等方面尚属空白。同时,区域环境风险分区技术的研究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基本单元选择、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和分区构建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在多尺度的、定量的、动态的分区上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虽然迄今国内外对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体系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适用于重大环境风险源的监控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适用于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监测监管技术有待开发。
1.1.1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技术进展
风险源识别技术是由风险评价发展而来的,其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①概率风险评价,即对环境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分析;②污染物安全性评价,即研究事故发生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社会及生态系统的影响;③综合评价,即对污染事故发生的风险和随后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危害程度。环境风险源识别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事故发生场所进行危险性评价,而是建立在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价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
20世纪70年代,重大危害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开始广泛关注事故的破坏性,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概率风险评价兴起于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研究尤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是美国核管理委员会1975年完成的《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即著名的WASH1400报告。之后,英国安全与健康执行局(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对Canvey岛以及Thurreck地区的工业设施进行危险评价。荷兰也在80年代对石油化工密集的Rijnmuncl地区进行风险评价(Covellp and Merkhofer,1993)。随后概率风险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也成为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中进行概率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20世纪80年代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带动了风险源识别技术的发展,为风险源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提出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成为国际上健康风险评价的指导性文件,90年代以后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工作得到了重视。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及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害。环境风险源的识别由风险源自身转移到风险物质的安全性评价上,风险源的识别不仅要关注其自身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也要考虑事故排放所导致的环境风险,考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经济的影响等。
我国在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郭振仁等(2005)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概念,根据危险源自身特性和周围环境状况两个主要因素对空气污染事故、水污染事故两类危险源提出了评级模式,依据计算得到的危险指数将危险源分为4级,并将其方法应用于试点企业风险源评级中。赵肖和郭振仁(2010)建立了基于风险源特性、风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危险物环境效应及危险物衰减特性的风险源分级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环境后果综合评价模型。贾倩等(2010)构建了基于危险物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企业管理、企业布局的石油化工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4级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并以长江下游某化工园区为例进行了研究。李凤英等(2010)以硝基苯储罐塌陷为初始事件,采用蝴蝶结方法进行风险源识别,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居民对地表水水源污染易损性的空间分异,其分析结果为事故安全防范与应急控制提供了关键节点。
在定量分级方法方面,结合自然灾害分级研究与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估,目前研究中常用到的分级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多元分析组合方法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找出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并按隶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在每一层次中按一定的准则,请专家对各因素进行逐对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对每一个判断矩阵,应用传统的特征向量法求出相应的特征向量,得出该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某一因素的优先权向量。然后,根据层次合成原理计算出各层因素对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方案的最后权重值,为选择最优化方案提供依据。另外,层次分析法也是方案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常用方法。Heller(2006)在工业风险评价与管理系统中,采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标准决策支持技术。肖亮(2007)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源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杭州市危险源企业进行了实例分析。赵玲和唐敏康(2009)建立了尾矿库危险源层次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危险源的权重,进而将其划分为4级。卢仲达和张江山(2007)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环境风险的危害度进行了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Sadiq等(200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上石油钻井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
聚类分析法既是指标体系结构初构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指标体系精选中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法的原理是:先将待聚的n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共n类,然后按照事先选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每两类之间的某种距离(或相似系数),将关系最密切的两类并为一类,其余不变;再按前面的计算方法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这样每合并一步就减少一类,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本合并为一类为止。系统聚类常用的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等。肖利民(2008)根据聚类分析法,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聚类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法,并实现了对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分级。
多元分析组合方法是指把待评价的同一事物的多种因素,按某一属性分成若干大因素,然后对每一大因素进行细分,按照每个子部分目标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或确定指标因子权重。毛国敏等(2007)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地震灾害的分类和分级问题,找出了地震灾害的3个基本结构,提出了主成分提取—最大正交旋转—因子分析分类模型和欧氏平方距离—离差平方和法—系统聚类分级模型。运用上述模型将地震灾害分为8种类型和5个等级,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已有地震灾害现象。
总体上,环境风险源的识别与分级评估需要关注的要素包括环境敏感受体、事故风险作用过程和污染事故危害后果。
(1)环境敏感受体
环境敏感受体是环境风险源的潜在危害对象,不同的环境受体对事故危害的承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识别环境风险源需首先确定环境受体,并建立环境受体对事故危害承受度的指标体系。区域的环境受体主要包括水环境敏感受体和大气环境敏感受体两大类,见表1-1。表1-1环境风险源的环境受体受体类型序号项目水环境
(2)事故风险作用过程
环境风险因子释放后在局域或区域范围内形成的潜在危险风险区域,可定义为环境风险场,即环境风险因子释放后对环境风险受体构成的潜在威胁作用的空间格局,是环境风险与事故灾害转化的中间环节。环境风险场强度与风险源源强、环境空间所处状态、水文与气象条件以及环境介质参数等有关,是环境风险因子迁移扩散到环境空间某一位置暴露水平的具体体现,与环境风险受体无关。风险传播途径主要考虑污染物大气扩散传播和水环境传播。
影响环境风险源作用的因素还包括监控措施、管理水平、设备运行状况、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目前,事故风险主要运用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方法进行评价,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刘桂友和徐琳瑜,2007;胡二邦,2009)。
(3)污染事故危害后果
污染事故危害后果分析是评价环境风险源危害级别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定量描述潜在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危害和环境污染的状况。常见的危害后果定量评价法有: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等(胡二邦,2009)。实际计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危险源的物质特性、物质量的大小、释放途径及当地环境状况,选择合适的危害后果量化模型进行计算,确定污染事故发生后危害的范围和程度。
1.1.2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
从运动状态的角度划分,环境风险源大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