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现代教育技术 第2版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書城自編碼: 25758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李志河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39895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頁數/字數: 276页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2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漫画算法与数据结构(大规模数据集) 》

售價:NT$ 447.0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欧洲的扩张1415—1789:现代世界的奠基 》

售價:NT$ 829.0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售價:NT$ 554.0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NT$ 661.0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5
《 创业基础课堂操作示范 》
+

NT$ 605
《 药理学(第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
+

NT$ 751
《 货币金融学(第九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NT$ 473
《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上册)(新版) 》
內容簡介:
李志河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述、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和现代教育技术实践。
本书每章以“本章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和 “引导案例”等模块导入主题,并通过“小贴士”、 “知识拓展”、“思考交流”、“实践”等知识模块贯通全书。另外,每章都配有大量的经典案例以及体现教学交互的“教与学活动建议”、“学习资源链接 ”和“扩展阅读”等模块。
本书配有PPT教学课件(可发电子邮件联系索取),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与学活动形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本、专科生“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教学必修教材,也可作为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的参考用书,还可供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培训和阅读参考。
目錄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
1.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2.1 学习理论
1.2.2 教学理论
1.2.3 媒体传播理论
1.2.4 系统科学理论
1.3 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3.1 有效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3.2 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育
1.3.3 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3.4 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
1.4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4.1 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4.2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4.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
2.1 数字化学习资源概述
2.1.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
2.1.2 典型数字化资源的构建
2.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检索
2.2.1 数字化学习资源检索工具
2.2.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检索策略
2.2.3 数字化学习资源收藏
2.3 网上交流与资源共享
2.3.1 网上交流
2.3.2 资源共享
2.4 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
2.4.1 博客
2.4.2 Wiki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教学媒体设计与应用
3.1 教学媒体概述
3.1.1 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3.1.2 教学媒体的类型
3.1.3 教学软件的类型
3.2 教学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
3.2.2 文本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3 图形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4 声音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5 动画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6 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3.2.7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
3.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3.3.1 多媒体课件的概念及特点
3.3.2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3.3.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
3.3.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
3.3.5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评价标准
3.3.6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
3.4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3.4.1 网络课件的概念及特点
3.4.2 常见的网络课件模式
3.4.3 网络课件的制作技术
3.4.4 网络课件的评价标准
3.4.5 网络课件的教学应用
3.5 数字化教育电视教材的制作与应用
3.5.1 数字化教育电视的概念及特点
3.5.2 数字化教育电视的设备系统
3.5.3 数字化教育电视教材的制作
3.5.4 数字化教育电视教材的教学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4.1 多媒体教室
4.1.1 多媒体教室概述
4.1.2 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
4.1.3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
4.2 多媒体网络教室
4.2.1 多媒体网络教室概述
4.2.2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
4.2.3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应用
4.3 微格教学系统
4.3.1 微格教学系统概述
4.3.2 微格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
4.3.3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教学应用
4.4 数字校园网络
4.4.1 数字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
4.4.2 数字校园网络的网络结构
4.4.3 数字校园网络的功能
4.5 虚拟仿真学习环境
4.5.1 网络学习平台
4.5.2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
4.5.3 视频会议系统
4.5.4 移动学习平台环境
4.5.5 数字图书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5.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5.1.1 教学设计的含义
5.1.2 教学设计的层次
5.1.3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5.1.4 信息化教学设计
5.2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
5.2.1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
5.2.2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要素分析
5.2.3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5.3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5.3.1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5.3.2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
5.3.3 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5.4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5.4.1 翻转课堂概述
5.4.2 翻转课堂的类型
5.4.3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5.4.4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6.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6.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6.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6.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6.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6.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
6.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
6.3 探究式学习
6.3.1 探究式学习概述
6.3.2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
6.3.3 探究式学习评价
6.3.4 应用案例
6.4 基于概念图的学习
6.4.1 概念图概述
6.4.2 制作概念图的一般步骤
6.4.3 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6.4.4 概念图教学应用案例
6.5 混合式学习
6.5.1 混合式学习概述
6.5.2 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步骤
6.5.3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
6.5.4 混合式学习应用案例
6.6 校际协作学习
6.6.1 校际协作学习概述
6.6.2 校际协作学习的基本步骤
6.6.3 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案例
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1.1 课程改革的背景
7.1.2 课程改革的目标
7.1.3 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
7.1.4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案例分析
7.1.5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案例分析
7.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7.2.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7.2.2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
7.2.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案例
7.3 “英特尔”未来教师教育计划
7.3.1 “英特尔”未来教育概述
7.3.2 “英特尔”未来教育新理念
7.3.3 “英特尔”未来教育案例分析
7.4 美国WISE在线科学学习
7.4.1 WISE概况
7.4.2 WISE探究平台的基本结构
7.4.3 WISE项目开发案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
实践1 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基本操作
实践2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实践3 DV作品制作
实践4 多媒体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实践
实践5 Flash动画的制作
实践6 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7 微格教学系统及教学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功能。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什么是教育技术
作者:李怀龙
教师:听说你是教育技术专家,你是干什么的?你主要的工作是劝说我们学科教师多多使用幻灯、投影仪、多功能教室、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工具,帮助我们使用这些媒体管理、维护和维修这些设备,并提出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教学媒体的建议,对吧?
李怀龙:是的,我确实是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我也确实建议教师们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媒体,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管理、维护和维修这些设备,但我实际上并不把自己看成是教学媒体的硬件人员。
教师:那你肯定是教育电影或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或者是教学软件和教学网站的开发者了?
李怀龙:这些事情我们是要做的,也已经做过,当然可能还会做,但我们即使永远不再做这些事情,同样也是胜任自己工作的,因为这些工作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教育技术不就是要使用机器、工具、设备干一些事情吗?用教学工具干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情吗?其他技术也是这样一些东西吗?
李怀龙:我承认很多人确实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工作的。从经常涉及设备、工具、机器之类的意义上说,技术就是工具、机器和设备之类。但工具、机器和设备只是技术的产生物,是技术凝结后的产品,而不是技术本身,技术存在于工具、机器和设备之前,技术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要比一套工具、机器和设备丰富得多。
教师:这是不是说,工具、机器和设备的使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
李怀龙:是的。你可能拥有一套工具,也许还有一套技法,而没有什么技术。我以为这将依赖于工具、机器和设备如何被使用,以及工具、机器和设备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工艺式的还是教条式的。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4-10-163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发展信息时代教育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其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有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等。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的现代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树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重视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其中在学校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优势,形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既要重视优化“教”,更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资源”,更要重视“过程”的研究和开发。通过优化教与学的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开发信息化教学软件,探索并建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
4.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思想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步骤的精心设计、实施,要求教学各要素有序进行,并随时进行评价和修正。
小贴士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这两个概念,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但是对于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必进行严格的区分。
1.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过程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5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系统及教学信息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等,以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第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指对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也可以说,开发是对教学设计结构的“物化”或“产品化”,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开发领域的范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新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是一个大系统工程的具体规划和实施。
第三,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法规化,以支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第四,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是指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及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及开发管理等。“管理出效益”,科学管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化的保证。
第五,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是指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育过程的主要措施。为此,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规范要求标准进行定量的测量与比较,向学习者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步伐,直至取得成功。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广泛和深入,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因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
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认识以及研究立场、研究取向的不同,因而关于支撑它的理论基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但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了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可以说,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纵观现有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专著和教材,基本上都提到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本节主要围绕这些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2.1 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是探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专门研究领域,它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是构成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
学习理论,就是探讨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等问题,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分别从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对各种学习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其理论先驱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桑代克早期主要通过动物的行为来研究动物心理,特别是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研究,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动物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
在现代心理学派中树立起行为主义旗帜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他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应关注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他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统称为行为;把作为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称之为反应;把引发有机体活动的外部或内部变化统称为刺激,由此建立起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公式:“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华生提出的这个刺激—反应公式成为行为主义解释学习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
在行为主义发展的后期,对学习理论影响最大的是斯金纳Skinner,他根据自己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通过不断地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这个实验,斯金纳将学习概括为:刺激—反应—强化。他认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提高这一操作再次发生的概率。
由此可见,尽管行为主义学派内部对学习的解释有不一致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在对宏观的学习解释上仍然是一致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做了如下解释。
学习的条件。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强化,强化是学习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即外部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反应,然后经过反馈对学习行为进行调节和强化,直到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并关注学习的外部条件。
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即随着错误反应不断减少,正确反应不断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称为“尝试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间的联结,即学习就是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下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下发生的概率,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思考交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哪些类型的学习内容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将人的所有学习都简单归结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考虑人的思维、意识等内心世界,这显然存在理论缺陷,由此导致了认知主义理论的发展。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Bruner、奥苏贝尔Ausubel和加涅等。
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反对以S—R联结和对动物的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之一。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认知结构,在布鲁纳看来,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客观世界是由大量不可辨别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去发现各类事件的分类方式,而是创建分类方式,借此以简化认识过程,适应复杂的环境 ;学习的过程就在于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自下而上,形成认知结构,即进行类目化的活动过程;学习的条件涉及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学习的内在动机等。
2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明确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用同化来解释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备逻辑意义,而且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概念。
3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既有简单的联结学习,也有复杂、高级的认知学习,并将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为8种类型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用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来说明学习的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进入感觉登记瞬时记忆,这时记忆储存非常短暂。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都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一定数量,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的信息赶走,若想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策略。当信息离开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就要通过编码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中,对该信息的合适性做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器做出反应。在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期望和执行控制。期望是指学生希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
对学习条件的论述是加涅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他认为引起学习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即学生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外部条件是指学习的环境。加涅提出了五大类学习的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