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承志文集Ⅵ 牧人笔记·鞍与笔(平装)

書城自編碼: 25733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作品集
作者: 张承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56689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0/24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NT$ 279.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NT$ 1114.0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NT$ 27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1
《 张承志文集Ⅻ 你的微笑(平装) 》
+

NT$ 291
《 张承志文集Ⅸ 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平装) 》
+

NT$ 324
《 张承志文集Ⅷ 一册山河 谁是胜者(平装) 》
+

NT$ 365
《 张承志文集Ⅴ 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平装) 》
+

NT$ 349
《 张承志文集Ⅳ 绿风土·错开的花(平装) 》
編輯推薦:
张承志是中国少数继承了鲁迅内在品质的作家之一。如同鲁迅早年以小说家立名、后专写作杂文而不懈,张承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小说家驰名文坛,后放弃小说写作,转向思想性更强的散文写作,并坚持不懈。
他的写作,让憧憬精神清洁的人追捧钟爱,让卑怯伪善者、精神阳痿者、内心阴暗者敬畏躲闪。
本书是迄今规模最大、收录作品最全的《张承志文集》(12卷,分精装本和平装本)之一。在内容编排上经过认真编校,被作者视为平生著述的“最后定稿本”。
內容簡介:
《牧人笔记》和《鞍与笔》是张承志主要以蒙古草原为背景和素材写作的两部重要散文集。作者以抒情的笔触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游牧世界做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描写,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草原游牧民的生活、文化、风俗以及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關於作者: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拥有坚定信仰、始终坚持鲜明的文学个性、最富有思想性和学者气质、写作的视野和立足的文化疆域最为广阔和坚实的作家之一。

张承志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北京,回族。1968年清华附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牧区插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8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曾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回族区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游学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多以蒙古草原、新疆、甘宁青回族区、中亚、日本、西班牙等地为依托,将激情与思想、求知与秘境、道义与历史融为风格鲜明的美文。喜爱骑马、孤身长旅、学习民族语言和民谣。迷醉于北方诸族底层大众的坚忍不屈。信仰伊斯兰教。敬仰为保卫内心世界而不惜殉命的回族气质。

张承志迄今已出版各种著作近百种(含单行本、日文著作和各种编选本),主要作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金牧场》、《心灵史》、《清洁的精神》、《牧人笔记》、《以笔为旗》、《谁是胜者》、《鲜花的废墟》、《聋子的耳朵》、《敬重与惜别》等。曾获得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首届爱文文学奖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
目錄
牧人笔记
 第一章 摇篮
 第二章 生命
 第三章 白色
 第四章 喜庆
 第五章 迁徙
 第六章 雪国
 第七章 血脉
 第八章 牧民
 第九章 朋友
 第十章 古歌
 《牧人笔记》蒙文拉丁转写一览表
 折一根芨芨草做笔——代后记
鞍与笔
 第一辑
南国探访
大理孔雀
击筑的眉间尺
把黑夜点燃
小寨新年
 第二辑
春水泛滥时
劳动手册
袍子经
 第三辑
心上关山
冰山之父
正午的喀什
从象牙塔到吐鲁番
百五十年后再修马甸清真寺碑记
相约来世
 第四辑
日文《鞍与笔》序言自译
首届“爱文文学奖”受奖致辞
简帛橘子洲
思想“重复”的含义
无题
UYINCIZ
《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编后记
冷热六章
活在路上
文责初检
 第五辑
大地的诗
沙漠中的唯美
三舍之避
中原迷茫
被潮水三次淹没
编后说明
附录 张承志文学创作大事记
杀青若汗颜——《张承志文集》编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摇篮我说汗乌拉草原是一个摇篮。因为在它辽阔的怀抱里,一年一度地孕育着生命。汗乌拉的骏马、牛羊、骆驼,年年在这片青青的草原上生羔产犊,蒙古包里也一个又一个地跑出来顽健可爱的儿童。这片草原是种种生命的摇篮,也是古朴_的蒙古文化的摇篮。
它是我的蒙古“哥哥”阿洛华祖祖辈辈生息的土地,也是我自己人生的第二故乡。我们因这里的水土,因这里的气候,因这里酷烈的生活和持久的传统——而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我们。
汗乌拉是我们生产大队的名字,也是我们这片草原中央的一座大山的名字。它的意思是“山之王”。
虽然它的相对高度只有一百多米,但在这片地形舒缓的草原上,这座山显得非常雄峻。在这座山的顶峰上,从东向西一字排开着九个巨大的敖包,所以人们也称这座山为“汗敖包”。在山南麓的一个岩缝里,长着一簇汗乌拉草原唯有的小树。由于树木在这里是极其珍奇的东西,所以我特地在这里讲到这丛小树。这丛野生的灌木是我们汗乌拉草原在截至七十年代以前,唯一的一丛非草本植物。以汗乌拉山为中心向四野伸展着的、那一望无际的丘陵草原,就是我们的生产队领土。
汗乌拉生产大队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富饶的一个盟:锡林郭勒盟。有人说,内蒙古有一颗明珠,它的名字叫乌珠穆沁——而我们汗乌拉就位于锡林郭勒盟最北部的东乌珠穆沁旗之中,是明珠最美丽的一部分。
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东部,有一座著名的喇嘛寺,名叫新庙。汗乌拉生产大队所属的道特淖尔人民公社就设在新庙镇上。从汗乌拉生产队部到新庙镇之间共有二十三公里,有一道宽阔的车辙印大道把我们大队和新庙这小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连。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在汗乌拉山顶上可以眺望见远近几百公里的山峦和草原。虽然并不像我哥哥阿洛华所说的那样可以一眼看尽四十九个旗的牧场,但我确实在那山顶的九个敖包上面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包括北方外蒙古境内的一些山岭。听老年人说,从前经常在汗乌拉山举行祭敖包的大会,摔跤和套马都在这山脚下举行。’汗乌拉生产大队的领土约有一千平方公里左右。
从大队最西南的泰莱姆湖到最东面的冬牧场——额尔登·讨勒盖山,至少有四十公里远。南北稍少一些,从大队北界的胡布山脉到南边的狭长的乃林戈壁约有二十五公里左右。但是,由于各个大队之间以及牧业人民公社之间有一些交叉地带,所以我们汗乌拉畜群游牧的范围通常大于一千平方公里。羊群和牛群约能越界五公里左右,而马群、骆驼群常常越界很远,至少在两千平方公里的地域中活动。不言而喻,牧马人终日长距离奔波,他们是极其劳累的。
汗乌拉草原水草丰美。在这片草原上有不少使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名胜之地。如南部乃林戈壁的硝土碱草地,德勒斯乌珠尔的芨芨草,大队西部的名叫哥尔其莱的井,等等。最著名的是泰莱姆湖南岸的石头井。这口水井只有一尺深,但在六十年代的某一个大旱之年。全队的井都干枯了,这口井承担了全部汗乌拉近两千多匹马,近一万五千头羊,还有近三千头牛的饮水,日夜抽水,而这口宝井居然不干。大队南界的乃林戈壁是一处最理想的夏牧场,夏季这儿有’一条弯弯的季节河,有无数积水的小湖,湖滨落满水鸟,草多是含盐量大的优质牧草。乃林戈壁北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原,汗乌拉的种种盛会,如剪马鬃、卖马和文艺演出都在这儿举行。东部尽头的额尔登·讨勒盖山和查干山之间,是我们过去主要的冬季牧场。这里是著名的无水草原,以前无数次打井找水的尝试都失败了。,但是这里牧草极其丰盛。冬天,在连绵的山冈中间,积雪柔软,气候温和,我们和畜群一起,以洁净的积雪当水,一次次地在这里度过恬静而漫长的冬天。
在1970年前后,汗乌拉大队共有约六十户人家,一般均以一个蒙古包为单位。这六十户人家的总人口约在三百五十人左右。至1980年前后,人口已增至四百多人。全部为蒙古族。汗乌拉使用蒙古语的一种乌珠穆沁方言。这种方言的语调极为柔和、轻灵、优美。我认为它比起我听到过的南部察哈尔方言、东部喀喇沁方言、西部苏尼特方言以及新疆的卫拉特语以及乌梁海方言,要柔和好听得多。汗乌拉是内蒙古草原的真正纵深,一切都是纯粹的蒙古式。1968年有三十余名北京知识青年曾来此接受牧民再教育,下乡在生产大队当牧民,另外还有两户汉族移民。但他们后来都离开了汗乌拉。汗乌拉草原依然如旧,居住其中的蒙古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富饶而严酷的环境中建设着自己的生活。
P3-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