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实证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714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范勇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9424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3-27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4/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325.0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NT$ 437.0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NT$ 381.0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00
《 粤语(广州话)常用600词随身记 》
+

NT$ 378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2011年版) 》
目錄
目 录
前言 i
第1 章 绪论1
第2 章 有关“中国英语”研究状况综述8
2.1 “中国英语”的定义9
2.2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12
2.2.1 规范性不同 13
2.2.2 汉语言与汉文化的迁移作用不同 13
2.2.3 使用的范围不同 14
2.2.4 个体与整体的不同 14
2.3 “中国英语”与“英语变体”研究15
2.4 “中国英语”语言特征的研究16
2.4.1 “中国英语”语音层面的特征 17
2.4.2 “中国英语”句式层面的特征 17
2.4.3 “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特征 18
2.4.4 “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 18
2.5 “中国英语”的主要功能21
2.5.1 标记功能 22
2.5.2 促进功能 22
2.5.3 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3
2.6 目前“中国英语”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23
2.6.1 概念不统一,理论薄弱 23
2.6.2 研究方法上的缺陷 25
2.6.3 研究语料上的问题 26
2.7 其他相关研究26
2.8 “中国英语”研究的发展趋势28
第3 章 本书研究内容介绍31
3.1 研究目的31
3.2 本书研究语料与“中国英语”样本的搜集33
3.2.1 《纽约时报》介绍 33
3.2.2 “中国英语”的界定 34
3.2.3 研究语料的搜集 34
3.2.4 “中国英语”样本的查找 34
3.3 对“中国英语”样本的多维度研究35
3.3.1 “中国英语”样本的数量统计和语言层次分布分析 35
3.3.2 “中国英语”样本的构成形态分析 35
3.3.3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的分析 36
3.3.4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析 36
3.3.5 “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研究 37
3.3.6 “中国英语”样本的意识形态偏见研究 37
3.3.7 “中国英语”样本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37
3.4 对本书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思考38
3.4.1 对“中国英语”研究和“世界英语”理论的启示 38
3.4.2 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39
3.4.3 对于外宣翻译工作的启示 39
3.4.4 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39
第4 章 对“中国英语”样本的样态分析40
4.1 “中国英语”样本的数量及语言层次分析40
4.2 “中国英语”样本构成形态的定性分析41
4.2.1 音译词 42
4.2.2 音译+类词 51
4.2.3 音译+释义 55
4.2.4 译借词 67
4.2.5 译借+释义 72
4.2.6 意译词 82
4.2.7 一词多译 96
4.3 “中国英语”样本构成形态的定量分析97
4.3.1 “中国英语”样本总数及出现概率 97
4.3.2 “中国英语”样本的语言层次 99
4.3.3 各种构成形态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分布比例 100
第5 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分析103
5.1 两种“文化取向”——“异化”和“归化”的 定义103
5.2 “中国英语”样本的总体文化取向的定量分析104
5.3 “中国英语”“异化”取向的成因分析105
第6 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析108
6.1 本研究中对“文化”和“文化范畴”的定义108
6.2 “中国英语”样本的文化范畴分类方法109
6.3 “中国英语”样本所属文化范畴的定性分析111
6.3.1 政治类“中国英语” 111
6.3.2 经济类“中国英语” 123
6.3.3 社会类“中国英语” 127
6.3.4 历史类“中国英语” 133
6.3.5 地理类“中国英语” 136
6.3.6 宗教类“中国英语” 139
6.3.7 民俗类“中国英语” 142
6.3.8 文体艺术类“中国英语” 146
6.3.9 语言类“中国英语” 151
6.3.10 传统思想类“中国英语” 155
6.3.11 物产类“中国英语” 157
6.4 各类文化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定量分析162
6.4.1 各类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分布比例分析 162
6.4.2 每种文化范畴“中国英语”构成形态的定量分析 164
第7 章 “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分析169
7.1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语料数量的历时分析169
7.2 “中国英语”样本数量的历时分析170
7.3 各类形态“中国英语”分布比例的历时分析170
7.4 各种文化范畴的“中国英语”样本的历时分析172
第8 章 “中国英语”中的意识形态偏见研究174
8.1 翻译与意识形态概述174
8.2 “中国英语”中意识形态偏见的表现175
8.2.1 故意添加意识形态符号 175
8.2.2 “音译+释义”和“译借+释义”中的有意识改写 178
8.2.3 “译借词”中的译词选择 180
8.2.4 “意译词”中的意识形态视角 182
8.3 《纽约时报》上的“中国英语”的意识形态偏见对我们的
启示184
第9 章 “中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187
9.1 “汉语借词”的概念189
9.2 “中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数量、比例、收录情况
分析190
9.3 “汉语借词”的构成形态分析193
9.4 “汉语借词”的文化范畴分析194
9.5 “汉语借词”的借入时间研究196
第10 章 本书研究结果的启示意义198
10.1 本书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理论的启示198
10.1.1 “世界英语”理论介绍 198
10.1.2 “中国英语”与“世界英语” 202
10.2 本书研究结果对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的启示208
10.2.1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 208
10.2.2 “中国英语”“异化”倾向的跨文化价值 209
10.3 本书研究结果对外宣翻译的启示214
10.4 本书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218
10.4.1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 219
10.4.2 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加强“中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221
参考文献226
附录一 从《纽约时报》网站上关于“中式英语”的两篇专题文章及跟
帖管窥英语231
附录二 “中式英语”受追捧 应学老外包容度239
附录三 为“中式英语”说两句公道话241
內容試閱
绪 论
英语在20 世纪初即确定了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并在以后越来越得
到了巩固与发展。“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语言,是由两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一是英语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如词汇量丰富、表达能力强、极易掌
握等;二是英语是借词最多的一种语言,对其他语言有极强的包容性和
渗透性,能够及时吸取其他语言的优势,在创新中不断简化,比其他语
言更易学易用,因而能被广泛接受。而英语能够在全球范畴内传播的最
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
以及近年来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因而能被广泛接受。”王东波,2004:
94
进入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
广泛传播。目前,在世界各地懂英语的人已达20 亿,在世界经济与文化
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形势下,英语已日益发展成为一门通用的国际性
语言,英语不仅成为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而且是科技、商
贸、外交、文化、体育等许多领域的国际通用语言。尽管20 世纪70 年
代之前,人们还普遍认为英语仅仅从属于英国、美国或其他英语本族语
国家,但随着英语作为一种“lingua franca”(国际通用语言)被广泛应
用于国际国内交流,各种区域性变体不断涌现,“人们有理由认为英语正
在愈来愈被看做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
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转引自:李文中,1993:18
另一方面,在长期频繁的与其他语言的接触过程中,英语在世界各
地产生了变异,即英语的广泛本土化,各种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
英语变体在许多国家的对内或对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
个新的研究领域——“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在英语全球化和本
土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国际语言界研究的热点,这也包括对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自从1807 年英国人马礼逊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教新教
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并开设教会学校教授英语以来,中国人接触和使用英
语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即使从1862 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始中国
的英语教学算起,时间也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多年,其间汉语在接受英语
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英语。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有着百年历程,其源
头可追溯到洋泾浜语Pidgin English,根据语言学家Cannon 截止于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的统计,当时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
语借词已达979 个Cannon,1988。1994 年出版的《汉英中国专有名
词和术语简明词典》收有词目三万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
政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对外交流逐步深入广泛,中国
人使用英语的场合也日趋增多,并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对英语产
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据美国专门跟踪世界语言的权威机构“全球语言
监测机构”统计,自1994 年以来加入英语的词汇中,“中国式英语”指
所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包括规范的与不规范的贡献了5%到20%,
超过任何其他的来源语种。
英语在与中国文化的长期接触中不断发展,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英语”,其实质是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英语”变体作为英
语在中国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产物最早由葛传槼葛传槼,1983:93
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后,逐渐引起国内外语学界的关注。自那时起,
学者们虽就“中国英语”的规范、地位、本质、可接受性等问题各抒己
见,但对“中国英语”持肯定态度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上风,多数人以社
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认为“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或称规范英语
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的特有事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
英语变体,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别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因受母
语负迁移而产生的错误的“中式英语”。
当然,面对复杂的“中国英语”现象,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的问题。例如,由于缺乏对中国特色词汇应有的指导性规范,在选择词
汇上比较混乱,导致同义异词、同词异义等现象,使某些中国特色词汇
的用法意义不稳固。又如,对于“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分、
“中国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状况、“中国英语”的特征、类型、功
能等,我们还缺乏严肃的、基于大规模语料的描写性研究。再者,“中国
英语”本身也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其主流内涵尚不明晰。这些问题的
存在给我们的“中国英语”研究和“中国英语”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
困惑。
近几年来,“中国英语”已越发成为外语学界许多学者的关注对象,
至今,它已跳出学术探讨的范围而成为一个为社会所瞩目的文化现象。
不过,就研究对象而言,多数学者关于“中国英语”实证研究的语料主
要来自中国境内的英文媒体。
不可否认,作为对外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的英文媒体拥有国内高
水平的英语新闻采编队伍,还聘请了外国专家作为审稿人,他们都在一
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英文媒体的语言正确性,而英文媒体的对外传播功
能客观上使其有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需要表达,致使带有中国特
征的英语词汇频频见诸报端或国际电台。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央电视
台国际频道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等在中国出版的英文刊物是“以
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的典范,是“中国英语”的口
头与书面语的代表杜瑞清,2001:40。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尽管媒体邀请了外国专家作为
审稿人,但对外语写作的总体把关和用母语写作毕竟是两码事,他们
并不可能改变中国撰稿人的整体语言风格特征。因此,很难保证中国
英文媒体上出现的“中国英语”都是非常规范的、并对国外受众来说
是可理解和接受的,而且这些中国英文媒体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的
英语学习者和在国内的外国人士,在国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较小,
因此还很难称之为已真正进入广泛国际交流的英文媒体。所以,以国
内英文媒体上出现的“中国英语”为语料进行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很难保证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论的严谨性、可靠性、可
信度和可推广度。
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与战略地位的逐步提升,
世界各大媒体无不加大对中国的报道比例,比如,2005 年5 月9 日出
版的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甚至以China’s Century“中国
世纪”为总题,用了21 个版面进行密集报道,从政治、经济、商业、
教育、文化等多个角度解读中国,据笔者在此次研究中的统计,2009
年美国影响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上有关中国的报道为539 篇,而
2010 年《纽约时报》上有关中国的报道达710 篇。另外,经过中国传
媒人多方面的努力,目前,中国英语媒体的影响力逐年上升,新华社
对外发稿和《中国日报》等中国国内的英文媒体已成为外国驻华机构
和境外媒体驻华记者的重要消息来源,由于以上原因,数量众多“中
国英语”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知名英语报刊里,这些“中国英语”
一方面来自中国英文媒体报道中的“中国英语”,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媒
体直接译自中文词语,甚至是新闻作者自己生造的、用来表达中国特
有概念的英语词汇,比如:西方媒体在有关中国航天飞机上天的报道
中,生造出的新词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进入了英语以及世界上几乎
所有的主要语言。该词的前半部分源自中文“太空”taikong的汉语
拼音,后半部分naut 是希腊语“船员”、“水手”的意思。自此,taikonaut
将和cosmonaut苏联宇航员和astronaut美国宇航员一样,成为英
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再比如,美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New York Times(《纽约
时报》)和发行量最大的周刊TIME《时代周刊》和它的有力竞争对手
NEWSWEEK《新闻周刊》上经常会刊登有关中国的内容,其中具有
中国特色的英语随处可见。例如,fengshui音译:“风水”Newsweek,
Oct. 16, 2002,Xiaodao Xiaoxi, the news on the street音译加解释:“小
道消息”Time, June 17, 2002,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直译:
“三个代表”Newsweek, May 6, 2002,lifetime employment, known
sometimes as the iron rice bowl直译加解释:“铁饭碗”Newsweek,
special issue, 2002;《时代周刊》在其2007 年的特刊“2007 年度人物”
栏目上刊登了一篇有关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一篇评论,“中国英语”
在其中多次出现,以下是节选的一段:As the Chinese aphorism puts it,
Tall trees attract wind直译:“树大招风”. He and Premier Wen Jiabao
regularly proclaim an aspiration to he xie she hui音译:“和谐社会”,
or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y often use another slogan, he ping
jue qi, or peaceful rise.译文:正如一句中国格言所说“树大招风”。胡
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常呼吁建设“和谐社会”。他们还常用到另一个口
号“和平崛起”。这段文字中的Tall trees attract wind、he xie she hui, or
a harmonious society 与he ping jue qi, or peaceful rise 都是典型的中国
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中国英语”,总的说来,借助国际传媒的巨大影响力,
“中国英语”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
形态,为英语和世界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笔者认为,要对国际交流中的“中国英语”进行细致和真实的描写
性研究,应该以国际主流英文媒体上在较长时间跨度内1 年以上所刊
登的所有关于中国的报道为语料,广泛收集其中所出现的大量“中国英
语”样本,因为它们出自英语国家本土的英文媒体,作者是母语为英语
的英美等国本土人士,因此可被认为是符合英语规范、并能为英语国家
广大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真实研究语料,并有充分的样本数量保证,在
此基础上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可以保证研究
结论的可信度、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基于以上思路,笔者从2009 年1 月1 日开始至2011 年4 月4 日,
在历时两年三个月时间里,从《纽约时报》网站下载了该报所有与中国
有关的报道约1300 篇,并对每一篇报道通篇细读,将从中找到的所有
“中国英语”样本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汇总和梳理,包括记录这些样本的
中文原词、所在句子上下文和所来源文章的标题、日期及版面,并标明
了这些“中国英语”的构成方式如完全音译、完全直译、直译+解释、
音译+解释等以及它们的所属范畴如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
宗教等,在这一样本库的基础上,从各种问题角度研究了国际主流媒体
上“中国英语”的规律和特征,与之有关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因素,
以及这些研究结论对于英语变体研究、对外宣传汉译英、中国文化“走
出去”战略、英语教学等各方面的启示。
笔者之所以将《纽约时报》作为搜集和研究“中国英语”的媒体,
一是和杂志媒体相比,报纸的发行量更大,出版周期更短每日发行,
受众面更广,而《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发行量最大和影响
力最强的报纸,也是刊登涉华报道最多的一家媒体,它作为全球传播影
响力最强的国际主流媒体之一,在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中国英语”能
够在全美乃至全球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乃至在英语中逐渐沉淀下来;
二是包含“中国英语”的这些新闻报道的作者大都是母语为英语的美国
本土的媒体人士或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国家的人士,他们对所使用的“中
国英语”的规范性、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