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诗词中的绝世才子

書城自編碼: 25617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张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3942572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5/21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 汉服经典纹样与配色图鉴 》

售價:NT$ 941.0
通识学院:关于心理的101个常识
《 通识学院:关于心理的101个常识 》

售價:NT$ 269.0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

售價:NT$ 381.0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2024版(2024版全2册)
《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2024版(2024版全2册) 》

售價:NT$ 672.0
楼台上的凝视:清代女性观剧与社交
《 楼台上的凝视:清代女性观剧与社交 》

售價:NT$ 941.0
通胀,还是通缩
《 通胀,还是通缩 》

售價:NT$ 364.0
互联网大厂推荐算法实战
《 互联网大厂推荐算法实战 》

售價:NT$ 503.0
红酒帝国:市场、殖民地与英帝国兴衰三百年
《 红酒帝国:市场、殖民地与英帝国兴衰三百年 》

售價:NT$ 4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2
《 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 》
+

NT$ 224
《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 》
+

NT$ 249
《 未若柳絮因风起---古诗词中的传奇女子 》
+

NT$ 270
《 莫道不消魂--那些动人清新的诗、婉约词 》
+

NT$ 288
《 诗词清芬--诗词中的婉转芳华 》
+

NT$ 252
《 诗词清芬--诗词中的婉转芳华 》
編輯推薦:
☆胸中开境界,笔底见精神。让流传千古的洒脱文字,伴随我们走过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穿越千年时光,从诗词之中去品味那离尘绝俗的君子之道;从诗词之中去感受他们的人生。☆盛唐之诗与五代北宋之词,是古典诗词发展的两个高峰,这两个时期,也涌现了大量个性独特、天赋异禀的诗人词人。而其他时期的诗词发展也各有特色,每个时期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绝世才子。作者以诗词为线,通过解析诗词,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那些谦谦君子。
內容簡介:
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多少英雄豪杰已湮灭于尘埃之中,唯有那些才子的腕底波澜、笔底明珠仍然照亮着后世人们的心。
那些诗词,或超凡脱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风流不羁,如“我意人生自风流,逍遥天地任意游”;或潇洒出尘,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或清新别致,如“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或深情缱绻,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或壮怀激烈,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或恬淡宁远,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或轻盈忧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或浪漫柔美,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那些空灵隽永的诗,婉约细腻的词,均出自这些历史上的绝世才子手笔,而细品他们的人生,也如同一首首诗,一阕阕词,令人感慨,令人怀想,令人回味。
目錄
武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宋玉: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谢安: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谢灵运: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谢朓: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嵇康: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潘岳: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李白: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杜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王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骆宾王: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顾况: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丘为: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孟浩然: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李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刘禹锡: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白居易:檐间清风簟,松下明月杯
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韦庄: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李璟: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冯延巳: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炯: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
內容試閱
武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中曾经赞美过这么一个德才兼备、温润生动的美男子,这便是《诗经·卫风·淇奥》中的“有匪君子”。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出类拔萃的男子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外表的俊朗,更在于内在的品德与才华,令人难以忘怀,完全当得起“君子如玉”这四个字。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便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据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谦虚谨慎、廉洁从政、宽和待下,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便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关于武公的记载,史书上不过寥寥几笔而已,也没有更多的关于他事迹的记录。但这首隽永而柔和的诗,让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从此流传千古;“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此成了每一个少女心中梦想的男子,他外表温和柔美,然而内心却坚韧强大。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先秦诗鉴赏辞典》,是这么翻译这首文雅的曲儿的。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这些内容是那劳作的人们休憩的时候,看到那淇水悠悠,竹林幽幽,想起武公之德,于是便信口唱起了这支歌。那样的男子,是安邦定国的能人,然而,他并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相反他是优雅从容的、活泼生动的、深藏如水的。他的风度,他的气质,他的人格魅力,令人一见难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这句本来指的是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就用来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这几句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曾有出现,在土屋外,身着青衣的少女程英持着一支碧绿晶莹的玉箫,细细吹起了一曲《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她反反复复,就吹这几句。这几句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磋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不过,她当时所倾慕的少年杨过,其实哪里是那种和润雅致的男子呢?只是女孩子在最初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会把他视为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的凝聚体,寄托了自己洁净温柔的理想化情怀。
“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这位君子啊,衣饰华贵,耳垂宝玉,帽饰精美。“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位君子啊,好似金银那般璀璨,又如圭璧那般温润。如此这样丰神俊朗的一位男子,照耀得人眼中心中都明亮起来了。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瑟是指仪容庄重,有才华;僩是指神态威严;赫是指地位显赫;咺是指威仪显著。这句话整体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君子的气度不凡。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高贵而又文雅的美男子,如此风华绝代,却旷达而宽和,活泼而风趣,喜欢快活地开着玩笑,让身边的人轻松愉快、如沐春风。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如此内外兼修的美男子,怎么能叫人忘记呢?
《诗经》中其实并不只歌颂了武公一位美男子,还有一些著名的篇章,如《简兮》便是卫国宫廷女子赞美、爱慕英俊的男舞师的诗歌。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猗嗟》是齐国女子赞美一位相貌、技艺俱佳的射手的诗歌。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然而没有一篇像《淇奥》流传得如此深远,甚至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这是因为武公除了是一位美男子,更重要的是一位品德修养俱佳的奇男子,一位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事迹,但能让人遥想其风姿的绝世才子。
宋玉: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蝶恋花
赵令畤
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宋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鄢城人(今湖北宜城市人),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弟子,在中国历史上又是和西晋时期潘安齐名的大帅哥,曾因友人推荐而入仕于楚顷襄王朝,不过官位不高,很不得意。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和《文选》的有《九辩》《招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来。
《登徒子好色赋》在现在看来,是一则很有喜剧色彩的小故事。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说宋玉人长得娴雅英俊,又能说会道,又很贪爱女色,希望楚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登徒子这样说宋玉,是出于忌妒还是出于看不惯,就不得而知了。从后文中宋玉对他的描述来看,登徒子显然是个端凝稳重的老臣子,对宋玉这种风流倜傥、文雅清俊的少年不以为然,认为失之于轻浮。
楚王便听信了登徒子,并拿他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果然像登徒子说的那样,“口多微辞”,思维清晰口才出众,并出口成章,所对之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宋玉显然觉得冤枉,觉得登徒子不能因为自己外貌出众就怀疑自己有不轨之心,实际上,身边美女簇拥是因为自己魅力太大。当然如果直说就太过自恋,宋玉用了一种非常艺术的方式委婉而得体地进行了表达。
他首先说:“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辞辩说,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生得英俊,学得辩才,宋玉都承认,并暗示这些才德不是罪过,但绝对否认登徒子的指控。楚王自然不含糊,说:“你有什么理由说你不贪好女色呢?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于是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中的美人,又没有谁能超过我家乡的姑娘,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东家那位姑娘。东家那位姑娘,论身材,若增一分则太高,减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她秀眉细长,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晶莹,莹润得如同新雪,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当她嫣然一笑时,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明艳无双的女子,趴在墙上偷偷看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
这段话中的句子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写美女的篇章:“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吟咏。这种写作手法,继承了前人写美人的精华,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只是描写更细腻,刻画更细致。
在这段话里,宋玉意思很明显:第一,我的魅力非常大,连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都暗恋上了我;第二,我眼高于顶,美女于我如浮云,这样一位如此顶尖的美女喜欢上我,我自岿然不动,何况寻常女子呢?
接下来,宋玉又把登徒子拉出来做反面教材,顺便衬托自己的高大形象,他说:“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又患有疥疾和痔疮。这样一位丑女,登徒子却很喜欢她,和她生了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宋玉的意思是,连这样的丑女登徒子都不嫌弃,美女肯定更为喜欢了。
其实,按现在的理解,登徒子非但不好色,反而是模范丈夫的典型。妻子虽然貌丑,却没有见异思迁,和她生儿育女,并非常爱她,“悦之”,由此可见,登徒子是非常注意自己德行的老成持重的人,看不惯宋玉身边美女如云的这种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宋玉文采实在太过璀璨,《登徒子好色赋》一出,情深义重的登徒子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了。
秦观在下面这首《南乡子》中便以此为典,盛赞画中女子之美貌。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二十首(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他是隐逸诗人之宗,也是田园诗的鼻祖。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并在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得甚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让人觉得他是真正领会读书之趣的人。
陶渊明出身世家,他是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陶渊明九岁丧父,有一妹妹,与母亲三人艰苦度日。公元393年,陶渊明29岁,由于家贫不得已出仕做官,但看不惯官场上的阿谀奉承,做了一段时间便辞职回家。后来又被征辟主簿,他拒绝了。35岁时,陶渊明到当时江州刺史桓玄的府中任职,因为母亲病逝,回家守丧,丧期过后,没有再去找桓玄,他已看出桓玄有野心,想篡权取东晋而代之。40岁时,陶渊明再次复出,为刘裕府中参军之职,同样感觉到了权力高层的尔虞我诈,于是决定去小地方干些实事,同年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然而基层为官的烦恼也不少。有一次,上级领导要来彭泽县视察,身旁的工作人员劝陶渊明赶紧做好招待准备以及丰厚礼物。陶渊明长久以来憋在心里的愤怒终于爆发了,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说完,转身而去,这一年,陶渊明41岁,他无心羁绊官场,终于决定回归田园,隐居南山。
在归途之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尔后,他就按着自己的心愿过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读陶渊明的诗,总能想起“淡极始知花更艳”“素极而绚”之类的句子。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的艺术至境是“从错彩镂空走向芙蓉出水”,即绚烂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的美。陶渊明显然已臻化境。
他的诗篇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非常恬静的田园画卷,这么淡淡叙来,无限亲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炊烟细细,人间烟火的温暖,鸡犬相闻,农家生活的踏实。“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喜悦和宁静,柔和如春风,习习地扑面而来。
终于陶渊明回归宁静,回归自然,回归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这种生活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以轻易将幸福握于掌心,体会到那份平静中的安宁与祥和。而现实中很多人在喧嚣的人世中迷失了自己。其实,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那时,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陶渊明显然是深懂其中之趣的人。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好像日记一样随意。我很喜欢里面“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两个句子。清晨的弯弯淡月照着荷锄而归的诗人,清凉的晨露从草木尖上悄悄坠落在衣裳上。陶渊明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劳累的,也是喜悦的,这种喜悦是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充实的喜悦。
田园生活,自然得有好酒。那些农家自酿的小米酒,清醇而芬芳,无法不醉心。
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写的这首《饮酒》只觉神清气爽,百读不厌。“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饮酒二十首(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有故人携酒而至,松下共饮,美酒美景,几杯就醉了。有如此知心的朋友共饮,陶渊明自然快乐忘忧,“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有一次他与朋友共饮,喝得酣畅,醉眼蒙眬,便对朋友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率真如此。后来诗仙李白为这件事写了一首小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两人对着山花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我醉了,要去睡觉,你先回去吧,明天再抱琴过来。
饮酒二十首(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幽幽兰花生长在屋前的庭院之中,内蕴馥郁清香,只等清风吹拂。这里幽兰隐喻着身怀高才而期盼伯乐的能人志士。而知音总是世间所稀,李白在《孤兰》中也曾叹道:“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荀子》中曾经有道:“且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即使没有知音,也要芬芳下去。兰花之高洁,存乎于心。
田园生活的闲暇,陶渊明当然不失诗人本色,他遍览群书,尤喜《山海经》,并写下了《读山海经十三首》。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从首句到“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仍然是平静怡然的喜悦,草木扶疏,众鸟有托,微雨东来,好风同至,“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卷之内,想象驰骋,神游天地,不由得胸怀大畅,“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书之余还可以和朋友探讨探讨,交流心得,大概就是他那个携酒共饮的故人吧,他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他把全部精神都寄托在耕田、读书、饮酒以及山水之中,他的心超越了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宇宙间自由驰骋。
朱光潜先生极为欣赏陶渊明,在他的《诗论》中,有一章专门是写陶渊明的。朱先生写道:“儒家所谓‘浩然之气’,佛家所谓‘澄圆妙名清净心’,要义不过如此;儒佛两家费许多语言来阐明它,而渊明灵心迸发,一语道破,我们在这里所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
《朱子语类》说:“陶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后学他平淡,便相去远矣。”旁人学他,却是学不来的,那种恬淡清新的气质,是发自于心的。
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源记》,勾勒了一个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那是他心里的乌托邦,永远的憧憬与期待。我却极爱那里面美丽梦幻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宛若一个神话般的缥缈梦境。
谢安: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兰亭诗(其二)
谢安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谢安是真正意义上的绝世才子。我总觉得金庸笔下的黄药师便是借鉴了谢安的部分个性特点。黄药师萧疏轩举,湛然若神,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也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并且,和谢安一样,黄药师还有一个聪明绝顶、古灵精怪的妻子。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父亲谢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出生于如此书香门第,谢安自幼便接受了学识、品行、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良好教育。谢安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便大为赞赏,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东晋初年名士。谢安13岁时,声名就已经远传到了辽东,就连当时才7岁的慕容垂都特地送来一对白狼眊作为礼物。
少年时代的谢安便已有才名,被推崇为江左“风流第一”,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看重他,但谢安对做官并无兴趣。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而这些都被谢安托病推辞。后来,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他曾与王羲之等42名文士一起在兰亭,举行了一次修禊活动,饮酒作乐,赋诗抒情。后将文士们所作的37首诗,汇编成《兰亭集》,谢安所作有两首《兰亭诗》,自有一种潇洒出尘的意味。
兰亭诗(其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据说他曾和孙绰、王羲之等出海游玩而遇到暴风雨,众人都慌乱不已,只有谢安镇定自若,并劝众人冷静思考对策,众人因此而得以安全归来。
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谢安此举激起了不少大臣尤其是忌妒他的人的不满,上书指责他的人越来越多,朝廷因此做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经皇帝下诏才赦免。谢安却浑若无事,泰然处之。
谢安虽然不愿出山,但人们却都对他寄予极大的期望,时常有人说:“谢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妻子刘氏是当时名士刘惔之妹,才识出众,聪明风趣,谢安和她感情很好,无话不谈。刘氏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他们指的是谢安的父兄,当时都在朝廷担任大官。谢安叹道:“只怕难免吧。”虽然身处深山,谢安对朝廷种种事端却洞若观火,了如指掌。后来,他的话果然验证了。
在东山之时,谢安的兄弟们因身居高位,无暇照看子女,因此都把自己的子女送给他教养。谢安对他们十分爱护,悉心教导,谢道韫和谢玄在小一辈之中是最出色的两位,也最得谢安喜爱,尤其是谢道韫。谢安曾问子侄们分别喜欢《诗经》中的哪一句,谢玄说是“杨柳依依”,谢道韫说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谢安因此而称赞谢道韫有“雅人深致”,而谢安自己最喜欢的则是“■谟定命,远猷辰告”,这一句也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概括。
除了教导子侄,谢安与妻子也琴瑟和鸣,夫妻二人生活得很有情趣。谢安风流不羁,虽然敬重爱护妻子,但也有点怕她,曾经有几次想纳妾又不敢告诉妻子,于是让侄子们将此心意转达于刘氏,还用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的诗句来讽喻。刘氏微微一笑,反问:“谁写的这首诗?”侄子答曰:“周公。”刘氏笑道:“周姥撰诗,当无此语。”意思是说,周公是男子,当然这样写。假若由周姥来写,就不会有这样的话。这话说得巧妙而又可爱,谢安竟无言以对。刘氏的聪明才智也不在丈夫之下,常常戏弄谢安,谢安每每被她弄得哭笑不得。只是谢安性子低调,并未动笔写过一本类似于《世说新语》的小品文集来记录他们夫妻之间的乐事,不然肯定也是流传天下了。
升平二年(公元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安的弟弟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虽然与谢安一母同胞,但谢万与谢安的才能和见识相比都相差太远了。
在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十月受命北征时,谢万仍然只顾吟啸歌咏,一派名士风流。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对他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
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但平常傲慢惯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说话。想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环指四周说:“诸将都是劲卒。”这对将帅们来说,是一种极其无礼的举动。
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每一个将领进行亲自拜访。但这已经挽救不了低迷的士气了。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四散奔走,溃不成军。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为了谢家的整个家族,谢安接受了。这消息引起了朝野轰动。中丞高崧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而谢安仍是泰然处之,毫不介意。
桓温虽赏识谢安,但身为权臣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谋朝篡位,甚至想过杀掉谢安来立威。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来到桓温营帐时,王坦之竟紧张得汗流浃背,衣衫尽湿,手中的朝板也拿倒了。谢安却从容就座,然后坦然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谢安极其冷静机智,不动声色地化解了这一危机。
桓温死后,谢安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后又兼总中书省,实际上总揽了东晋的朝政。
为了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他不计前嫌,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让他担任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负责镇守京口,后来又转为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当时人们称赞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而文雅则更在王导之上。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其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了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兵力如此悬殊,谢玄心里有点惧怕,于是出发前便特地来到谢安家请示。谢安从容不迫地说:“已经有安排了。”之后便不再说话。谢玄不敢再问,于是就请朋友张玄再去请示谢安。“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张玄也只得空手而归了。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像没事儿人一样,照样下棋。客人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谢玄四战四胜,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而苻坚败逃,终落了个“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可悲结局。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把边界线推到了黄河,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这本是深谋远虑之举,可是晋孝武帝却过河拆桥,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
谢安无心争权,于是起了重回东山之心,但可惜的是过了不久,他就患了重病,只得请求返回建康治病休养。然而他回到建康只有几天,就溘然病逝了。
谢灵运: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夜发石关亭
谢灵运
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
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谢灵运是东晋谢玄的孙子,出身世族豪门,18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所以他又号谢康乐。
刘宋王朝当权时,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于是对王、谢等大贵族集团施以压力,谢灵运自然也在其中。面对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谢灵运不愿再被卷入旋涡之中,出任永嘉太守时任职仅一年便托病回故乡始宁隐居,后来被召至京为秘书监,也常常称病不朝,请假回籍。
刘宋王朝仍是容忍不下他,派人带兵逮捕他。这样,谢灵运不得不兴兵反抗,结果是兵败被杀。一代山水大诗人就这样在政治斗争中了却了一生。
刘宋王朝当权时,他政治上不得意,于是寄情山水。《宋书·谢灵运传》中有载:“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灵运素所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期,民间所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然。”
在永嘉的时候,谢灵运日日游山玩水,玩遍了永嘉境内几乎所有的风景,山水慰藉了他的心灵,让他的精神得以自由与超脱,于是他写下大量以描写自然景物为题材的山水诗。在永嘉的这一年是谢灵运山水诗歌创作的巅峰期。
山水诗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由于魏晋玄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认识自然,由于自然中包含了玄道之趣,使人们开始追寻自然,又由于山水与玄道的二位一体,使人们又开始以诗画摹写自然,这便是山水诗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在谢灵运之前,玄言诗风行一时,而谢灵运的诗歌虽然也带有玄言诗的气息,如他山水诗一般结构是由“写景——悟理”两部分组成,但是贯注了道法自然的精神,将虚寂的玄理融入生动的景色之中,十分清新恬静,如一阵清风吹过诗坛。鲍照就称谢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他的山水诗中,也有无玄言气息,晶莹纯粹的感发之作。
夜发石关亭
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
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很显然,这首诗没有丝毫玄言气息,只是把自己的情很自然地融入景中,正如王夫之所言:“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晓月清寒而映,朝露泠泠而滴,诗人的孤寂凄清,便融于其中。
日出东南隅行
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
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
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
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这首诗是纯粹的写景之作。但总觉得这首诗有一种傲气,是借清境之中的美人来喻自己之高洁。
答中书诗八首(其一)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擢颖昌族。
灼灼风徽,采采文牍。
这首诗是他自己的写照吧,魏晋时期犹如芝兰玉树、文采飞扬的美男子。谢灵运出身世家,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只佩服一个人,就是建安诗人曹植。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当仁不让地说过一句话:“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意思是天下有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才子共分。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这首诗写他夜宿石门所见的宁谧夜景,还有内心期待知音的感受。诗中除借用楚辞的比喻外,没有任何玄言佛理的词句。
他虽然寄情山水,只不过暂时怡怀而已,虽然欣赏着“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美景,但也不忘低低吟叹“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孤游非情欢,赏废理谁通”。“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内心深处,总还是有所期待,希望得到认可,有所作为。
谢灵运还汲取了民歌的特色,作了清新可喜的《东阳溪中赠答二首》。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这是谁家美丽的姑娘,正在溪流间清洗着秀美的素足。她那样美丽,好像是云间的皎皎明月,相隔迢迢,可望而不可即。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这是谁家英俊的小伙子,在江流中驾驶着那白色的小船?要问我对他感觉如何,就像那向云中坠下的月亮一般忽明忽暗,似喜似悲。
因为心悦之,所以,谢灵运愿意收敛了自己的光芒,只是宁静而立,口角含笑,满心欢喜。
后来,李白游越地之时,作有《越女词五首》。谢灵运的《东阳溪中赠答》即是此五首诗之所本。
其中,第一、四、五首,几乎都是直接从谢灵运诗里化出来的。
越女词五首
其一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
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其四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刘勰《文心雕龙》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诗仙李白对谢灵运也很崇拜,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
谢灵运多才多艺,除了山水诗创作,他还精通史学、佛学和老庄哲学,擅长书法和绘画。他酷爱登山,对挑战险峻高山尤为感兴趣,可以领略独好的风景,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可谓是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先行者。
为了登山方便,谢灵运还发明了一种木屐,即木制的钉鞋。上山时拿掉前部的齿钉,下山取掉后部的齿钉,这样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要省力一些,虽不说如履平地,但毕竟稳当得多,为了纪念谢灵运,后人把他发明的这种木屐就称为“谢公屐”。
谢朓: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和王中丞闻琴诗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谢朓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出自谢氏一家,他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并且他的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可谓名门望族,家学渊源。他和谢灵运同族,谢灵运是“大谢”,他是“小谢”。
史称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谢朓认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而他自己的诗歌,也完全贯注了这样的风格。
小谢当时的皇帝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即竟陵王萧子良,喜好佛经和文学,并且广召文士,当时出入其藩邸的文人前后不下300人。谢朓20岁时,便“解褐入仕”,在文士中和王融、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八人,最为竟陵王爱重,被称之为“竟陵八友”。
他们当时的诗歌创作,有意识地运用四声声调的交互来写诗,创造了“永明体”新诗。永明体因为音律格调的严格限制,具有唯美主义倾向,只有小谢完美地运用了这种诗体。
大谢和小谢虽然都写山水诗,但小谢在大谢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山水诗。大谢的山水诗尚还不脱玄言诗的气息,小谢的诗歌已经洗尽铅华,更为清俊雅丽,情景交融。
小谢善于捕捉一瞬间最为动人的自然之美,名句极多。但他的闪光点全在某一诗句上,整首诗并不如何出彩。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说的是谢朓离开京邑之时,登山远望,离愁悄生的情怀。“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让人眼前陡然间一亮,晚霞在天边丝丝铺展开来,就像绚丽的云锦一般,澄澈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条雪白的绸带。绚丽霞光,映着淡淡江水,难描难画。只这一句,仿佛谢朓登山所望那无限好的江边黄昏,历历就在眼前。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阳光照在江面上,闪闪烁烁地跳跃着,轻风拂来,草尖上也浮动着温暖的日光。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只觉得清新俊逸,秀丽难言。相比之下,其他的诗句真是平平无奇,导致这一句嵌在诗中分外醒目,像是一颗流转瑰光的水钻落在了草丛之中,光芒无法遮掩。
他写荷花的诗句还有“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绿”,读之,只觉如同饮了一杯清凉的绿色薄荷酒,清新之意直达心底。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首诗的名句是“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句诗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全诗如何,了解的人却很少。
他除了山水诗,也写一些咏物的诗歌,如下面这首。
秋竹曲
便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
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也是朴朴素素的秀丽,宛见秋竹在日光下,微风中摇曳生姿之状。
他答谢友人之诗,如下面这首。
和王中丞闻琴诗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这首倒是整篇都不错。“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果然圆美,流转如弹丸。凉风、明月、清露、树荫,如此风清月明之夜,熏风轻吹,听到了朋友的琴声。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满林寂然,偶尔风吹过树叶发出瑟瑟之声,更显清静,只有琴音如同涧水,潺潺轻缓。
“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不要再犹豫了,隐居吧,要不然,就蹉跎了一颗归隐江海的清净之心。
秋夜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这首写得情感真挚,低回清澈,很有子夜歌的感觉。
和宋记室省中诗
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
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
怀归欲乘电,瞻言思解翼。
清扬婉禁居,秘此文墨职。
无叹阻琴尊,相从伊水侧。
“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这首诗则是在一片落日余晖的清新之景中婉转清扬地表达了谢朓的忧思。
谢朓一生并不平静,他和大谢一样,也是身陷政治旋涡而无法自拔,所以寄情山水。齐武帝在世时他曾有过一段衣轻马肥的文官生活。
齐武帝病逝后,齐梁王朝开始了一场混乱的政变。因为太子早亡,所以齐武帝在遗诏中,将政权托付给堂弟萧鸾及竟陵王萧子良。然而萧鸾一心只想着夺取王位。在齐武帝长孙萧昭业即位后不久,萧子良逝世。萧鸾废去萧昭业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为帝,又杀尽了武帝的诸王子,最后又废杀了萧昭文,最终爬上了皇帝的宝座。
谢朓被这一系列的惨剧惊得目瞪口呆。他本来就无意于仕途,此时更是萌生了退隐山林的想法,但萧鸾却企图笼络谢朓,将他升迁为谘议官、领记室、掌霸府文笔、中书诏诰的显要职位。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夏日,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在宣城任上,谢朓将自己沉浸在纯净的大自然山水之中,暂时忘却了齐梁朝廷的污浊与残酷。就是在宣城,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歌,数量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宣城对于谢朓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谢朓又被后人称为“谢宣城”。
虽然希望远离俗世,但谢朓还是没有逃脱政治斗争的干扰。萧鸾死后,他儿子萧宝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夺位阴谋中,谢朓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36岁。
嵇康: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酒会诗
嵇康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极其聪明,“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他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也有不俗的音乐修养。他写过《声无哀乐论》,多有创见,是古代音乐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其“外内殊用,彼我异名”的音乐哲理,令人耳目一新。他对养生之道很有研究,他著名的《养生论》就谈到了“清虚静态,少私寡欲”的导养之理。
除此之外,嵇康还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并且他在作画方面也很有功底,唐朝时尚有他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现在已经失传。
此外,嵇康还是出众的美男子,《世说新语》里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意思是说他像松树间飒飒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嵇康有时进山采药,樵夫都以为遇见仙人。他的好友山涛更是盛赞:“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除了俊美外貌、极高修养、文字天分之外,嵇康还口才了得,“善于谈理”。这样一个人,简直是完美。
自然而然,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竹林七贤,指的是谯郡嵇康、陈留阮籍、陈留阮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邪王戎、沛人刘伶七位贤士,是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人才。《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凡凡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楫容裔。放濯投竿,优游卒岁。”嵇康的诗歌描写的多是山川河野间的生活,着重表现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自然简约的意境之美。他想象奇特,神驰千里,他的诗歌常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
酒会诗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
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百卉吐芳、楼台高耸,林木交错、鱼戏玄池,在这旖旎的风光之中,嵇康用悠扬的琴曲,将心声向知己倾诉,在音乐和朋友那里得到心灵的安慰与宁静。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亭主,即曹操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但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不愿出仕,于是离家躲避到河东。他一生所经历的阶段就是这样,先入世,后隐逸。
在他隐逸之后,仍有很多人慕名来拜访他。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于是“轻衣肥乘,率众而往”。钟会这么声势浩大地过来,本来想嵇康会起身迎接,没想到嵇康只是坐在树荫下打铁,向秀替他拉着风箱,两人神色如常,对于钟会不予理睬。
钟会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只得起身怏怏离开。嵇康这时才开口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冷冷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两人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认为山涛完全不知自己的心思,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明自己不与司马氏为官的心志。但这件事已经触怒了司马昭。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要告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对自己母亲不孝。就这样吕安被司马昭抓捕。
嵇康义不负心,出面为吕安做证,又写下了《与吕巽绝交书》。司马昭本来对嵇康就有不满,便以信中有忤逆之词为由收押了嵇康。钟会趁机落井下石,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文人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但这引起司马昭对嵇康更多的忌恨与不满。最后嵇康和吕安还是被判处了死刑。
行刑当日,3000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场面悲壮,但嵇康的死刑已无法挽回。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日影,发现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于是便向兄长要来琴,就在刑场之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琴声幽婉动人,如泣如诉,很多人都忍不住当场落泪。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以前袁孝尼曾经想跟我学这曲《广陵散》,我总是舍不得传授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就死。
《广陵散》是如何动听呢?梁羽生先生的小说《广陵剑》结尾,曾经想象过那已成绝响的古乐之声的柔美与悲壮。
好像是情人的喁喁细语,好像是知己的款款深谈。好像是到了春暖花开的江南,好像是在独秀峰凌虚傲啸……云瑚不觉陶醉在琴声之中,想起了“独秀峰青、漓江波暖,花桥烟月朦胧!”想起了太湖的月夜泛舟,想起了雁山的采撷红豆。
琴声一变,宛如三峡猿啼,宛如鲛人夜泣,他弹出了千载之前嵇康弹这曲“广陵散”的心境。好友生离,娇妻死别……忽地“啪”的一声,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