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613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薛澜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951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52/20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NT$ 437.0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NT$ 325.0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NT$ 2229.0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394
《 中国产业转移年度报告(2014-2015) 》
+

NT$ 71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
+

NT$ 647
《 现代服务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 》
+

NT$ 398
《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5(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梳理2014+展望2015,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内容全+数据实) 》
+

NT$ 315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 》
+

NT$ 1170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5 》
編輯推薦: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规律和政策走向,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供各级领导干部、有关决策部门和产业界及社会公众参考。
內容簡介: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研究”子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及政策”的研究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在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经济社会背景、国际新兴产业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特点及规律,论述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及主要问题,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分类、政策回顾、政策评析,并最后提出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展望。
目錄
第一章 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背景
 一、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
 二、中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
 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启示
 一、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
 三、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做法
 四、国际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的特点及规律
 一、一次创新与二次创新
 二、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三、颠覆性创新与持续性创新
 四、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五、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推动的特点与趋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因素
 二、当前我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进展
 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位特点
 四、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评价
 五、地方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产业创新政策的分类及阶段性需求
 二、“十二五”上半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回顾与分析
 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评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及展望
 一、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建议要点
 二、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十二五”上半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相关政策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宏观背景
薛 澜 王刚波 王秀芹
一、中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
(一)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我国加速启动并推进工业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12年,我国工业实现增加值199860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1]。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2],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值比重的增速全球最快,2010年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已超过1.7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5.4%,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有7个大类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3]。例如,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6.5亿吨,比1978年增长4.9倍;粗钢7.2亿吨,增长21.8倍;水泥22.1亿吨,增长32.9倍;汽车1928万辆,增长128.3倍;家用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12年的842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1.3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2012年产量分别达到11.8亿台和3.5亿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迅速成长起来,2014年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上榜企业再创新高,由2013年的89家增至95家,总数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带动下,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在积累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不合理、传统比较优势弱化、产业国际竞争压力激烈化等方面,大而不强是我国工业发展现状的最准确概括。我国工业大而不强最集中的表现是工业增加值率太低。尽管我国目前工业产品有500多种,但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不大,导致我国工业增加值不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仅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超过40%[4]。
究其原因,既有当前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因素,也有国际分工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目前仍以低附加值率的重化工业为主导[5]。2007年,我国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6.1%,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出比重14.4%,为各行业中最高;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7.6%,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出比重10.4%,排在第二位;机电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7.3%,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出比重8.2%,位列第三。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而由于重化工业增加值率低,所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我国在国际产业内部分工中处于低端也使得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以食品、半导体、纺织三个国际参与程度较高的行业为例,我国食品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低,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半导体行业,我国基本以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角色参与国际分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如芯片、设计、品牌均在国外;纺织行业与半导体行业类似,缺乏品牌和设计,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这三个行业的增加值率与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的增加值率差距明显。 2007年,中国食品行业增加值率为30.8%,美国为44.6%;中国半导体行业增加值率为21.6%,美国为58.8%;中国纺织行业增加值率为 26.3%,美国为45.2%。
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工业增加值上,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就是工业增加值率能否显著提高,这是解决我国工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要提高工业增加值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使工业价值链向高端升级。
(二)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式为主,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和难循环的粗放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在经济发展中,中国注重增加物质生产资料投入,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的增长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发展方式粗放,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和效益低下。2010年中国消耗的粗钢、水泥、煤炭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但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全球的9.5%。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日本的4.3倍、印度的1.6倍[6]。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消耗大量稀缺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代价极其高昂,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社会问题。未来5~10年,中国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以中国工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一些经济规模和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总之,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过度依赖物质资源和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过度依赖外贸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的核心战略
在粗放型增长难以为继的情形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必然选择。陈清泰[7]认为自主创新最需要的是“倒逼机制”,而中国目前倒逼增长的条件已具备。影响企业行为的主要要素包括产品价格、环保成本、竞争程度和需求水平,因此,在生产要素充裕而且价格低廉、环境成本可以“外部化”、寻租机会时时出现、市场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愿意选择规模扩张、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在生产要素趋紧、环保监管从严、市场竞争充分、需求条件挑剔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会被倒逼上创新发展道路。现阶段,资源及环境压力非常大,向倒逼增长方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而且,近年来中国的技术创新要素日益增强,如引进技术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较快增长的科技投入开始结果、创新活动逐渐活跃、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高、技术对外依存度已经进入下降通道、研发人才队伍迅速扩大、智力型劳动力后备充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政策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中国政府已经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了用15年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1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2012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的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历史性的交互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8]。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演化、意识本质等基本科学问题方面的新认知新发现将引发科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创新;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可能催生新产业,引发产业的革命性变革;海洋、空间、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的科技进步将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空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三足鼎立、协同发展,创新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未来十年面临着如何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挑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突破瓶颈制约、解决如下关键和重大问题:我国制造业总体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材料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资源消耗过大,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出口增长主要由低价格和数量推动;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与大宗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短缺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水危机;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灾害加剧、城市化加剧人地矛盾等问题严重;农业小规模经营与食品安全和现代化的矛盾更加突出,粮食自给率的下降对粮食安全产生很大威胁;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带来各种健康和疾病问题;海域的能源资源开发、权益和制海权、生态环境、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空间开发与安全面临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相关领域研发的迫切需求,必将加快对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科技突破。面对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抢占未来科技经济制高点,这就要求我们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未来支柱性、先导性产业。
二、中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
(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人均国民总收入稳步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1979~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而世界经济同期年均增速只有2.8%。中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