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482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大足石刻研究院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441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3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92/7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72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NT$ 442.0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NT$ 386.0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NT$ 325.0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NT$ 549.0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NT$ 325.0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NT$ 2229.0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售價:NT$ 437.0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9653
《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 》
+

NT$ 646
《 中国历代文物鉴赏 》
+

NT$ 1976
《 佛教造像法 》
編輯推薦:
《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适合于考古学、艺术史等相关专业及大专院校相关学科师生参考阅读。
內容簡介:
《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安岳卧佛院北岩、南岩、月亮坪三个区域内窟龛造像的崖面情况、窟龛型制、造像内容的详细记录,刻经窟内刻经壁面情况图,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卧佛院刻经目的和工程发展及历代造像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宋代卧佛院寺院历史及主持僧侣的承续做了有益的探讨。下篇为刻经录文,利用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发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2005)与卧佛院刻经拓片对所有刻经内容分窟、分壁进行录文和校对,力求全面展示卧佛院洞窟内唐代刻经情况。
目錄
目录

上编考古调查与研究
第一章安岳卧佛院概述( 3)
第一节安岳县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 3)
第二节卧佛院概况 ( 4)
第三节安岳县境内相关摩崖造像 ( 7)
一、圆觉洞摩崖造像 ( 7)
二、千佛寨摩崖造像 ( 8)
三、玄妙观摩崖造像 ( 9)
四、华严洞、毗卢洞与孔雀明王洞摩崖造像 ( 9)
五、茗山寺摩崖造像 (10)
第四节前人研究成果 (10)
第二章卧佛院北岩区、月亮坪区刻经与造像(14)
第一节北岩区窟像情况 (14)
一、北岩上区窟像 (14)
二、北岩下区窟像 (22)
第二节月亮坪区窟像情况 (38)
一、崖面情况 (38)
二、月亮坪(含菩萨崖)主要窟像内容 (38)
第三章卧佛院南岩区刻经与造像 (47)
第一节南岩区 A、B段窟像情况 (47)
一、 A段窟像 (47)
二、 B段窟像 (62)
第二节南岩区 C、D段窟像情况 (63)
一、 C段窟像 (63)
二、 D段窟像 (76)
第三节南岩区 E、F段窟像情况 (93)
一、 E段窟像 (93)
二、 F段窟像 (102)
第四章初步研究(113)
一、窟龛分布与类型 (113)
二、开凿顺序与年代 (114)
三、刻经性质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116)
附录一地面采集文物(127)
附录二对安岳卧佛院刻经与造像的初步认识(128)
一、卧佛院盛唐刻经 (128)
二、五代时期兴起的造像、修妆活动 (131)
三、两宋时期的造像活动及寺院建设 (132)
四、两宋时期雕凿的五十三参图像辨识 (134)
下编卧佛院刻经
凡例(140)
一、第 1号窟 (141)
二、第 2号窟 (175)
三、第 29号窟 (209)
四、第 33号窟 (241)
五、第 46号窟 (259)
六、第 51号窟 (303)
七、第 59号窟 (311)
八、第 66号窟 (350)
九、第 71号窟 (410)
十、第 73号窟 (416)
十一、第 76号窟 (434)
十二、第 83号窟 (437)
十三、第 85号窟 (439)
十四、第 109号窟 (454)
十五、第 110号窟 (471)
后记(482)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安岳卧佛院概述
第一节 安岳县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安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地跨涪江、沱江两江流域,东依重庆市潼南县,北接遂宁市中区,西连本市雁江区、乐至县,南邻内江市东兴区,县城西距成都 166千米,东到重庆 174千米,是古成渝道上的陆路交通要冲。全县辖区面积 2689平方千米,辖 69个乡镇, 927个村。地形以丘陵地貌为主,冲沟、平坝分布于其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而四季分明。春秋时,安岳县为巴蜀分治地,梁设普慈郡,辖普州;北周建德四年( 575)置普州,因治所建在铁峰(门?)山上,故取“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而置安岳县。隋、唐、宋时期,普州是闻名遐迩的重镇。隋大业元年( 605),省普州入资中。大业三年( 607)罢资州,改为资阳郡,安岳县属资阳郡。唐武德二年( 619),分资阳郡复置普州。天宝元年( 742),改普州为安岳郡。乾元元年( 758),复为普州。两宋仍置普州安岳郡。乾德五年( 967)省入安岳县为普康镇,于太平兴国之前复置普康县,熙宁五年( 1072)仍省入安岳县为普康镇。元代末期,明玉珍在重庆建大夏国,复置安岳县。明洪武四年( 1371),于安岳县复置普州;洪武九年( 1376),降潼川府为州,直隶布政司,废普州,安岳县属潼川直隶州。清顺治初年,因袭明制;安岳县于康熙元年(1662),省入遂宁县,于康熙十六年( 1677),又省入乐至县;雍正七年( 1729),复置安岳县;雍正十二年( 1734),潼川直隶州升为潼川府(治地在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安岳县属潼川府 a。民国初,废府州厅,改为道制,安岳县属嘉陵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将四川省划分为 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安岳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将四川省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安岳县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 1958年,撤销遂宁专区将安岳县划入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 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安岳县属内江地区管辖; 1998年2月,成立资阳市,安岳划归资阳市管辖,属资阳市辖区。
a(清)常明、杨芳灿等:《四川通志》(第一册),巴蜀书社, 1984年,第 592页。
第二节 卧佛院概况
作为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一处石刻佛经地点,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北 40千米八庙乡卧佛村七社和八社所在的卧佛沟内,与遂宁市东禅乡相邻。卧佛沟平面呈“ U”形,沟口正对着涪江支流琼江上游的跑马滩水库(图一);现存 126个窟龛,分布在卧佛沟、月亮坪、菩萨崖等区域内,除了刻经窟,还有大量的造像龛和墓幢等遗迹。卧佛院现存最早的题记为盛唐开元十一年( 723),自南宋后期逐渐衰落,清代版《安岳县志》,对其仅“卧佛寺在城北四十里” a一言以概之,其他文献中更无任何记载。随着
图一 安岳卧佛院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a《安岳县志》道光年间刻,十六卷,全八册,第七卷寺观卧佛寺在第四册第 57页。
20世纪 80年代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卧佛院被重新发现并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重视。 1985年,卧佛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安岳县境内第一处被评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文物点。卧佛沟所在的山湾呈东西向,南岩和北岩位于卧佛沟两侧,因方位而名。月亮坪(含菩萨崖)位于北岩东面的山岩上,与北岩之间有一道小山湾相隔。北岩西段属八社,北岩东段卧佛头部以下、南岩和月亮坪大部分窟龛属七社,月亮坪内 115~122号龛属遂宁市安居区东禅乡 a。现存窟龛除卧佛沟内95个洞窟分布较为集中外,月亮坪、菩萨崖等区域内的窟龛分布较分散。
卧佛院内刻经数量众多,据统计,分别有《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众经目录》《大般涅槃经》《妙法莲华经》《佛说佛名经》《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合部金光明经》《维摩诘所说经》《大方便佛报恩经》《佛临般涅槃略说教诫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灌顶经》《六门陀罗尼经》《贤愚经》《佛性海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说修多罗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禅秘要法经》等 22部佛教经典,涉及刻经窟 15个,雕凿经文达 38万字之多,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空窟,从形制上推测,其性质属刻经窟雏形,即开窟而尚未刻经阶段。
卧佛院内现存时代最早的题记是开元十一年( 723)南岩 50号千佛龛造像铭:“惟开元十一 年□□癸亥 今有普州乐 至县芙蓉乡 普德里弟子 杨善为自身 平安敬造千 佛百身供养。”此外,还有唐开元十五年( 727)、开元二十一年( 733)、开元二十三年( 735)、大历十一年( 776),后蜀广政二十二年( 959)、广政二十四年( 961),北宋开宝七年( 974)、治平四年( 1067)、□和四年、崇宁二年(1103),南宋绍兴四年( 1134)、乾元四年( 1168)、淳熙十年( 1183)等刻经、造像、修妆、游记等纪年题刻,时间跨度从盛唐开元年间至南宋末年,历 460余年。学术界一般认为,北岩 3号龛大卧佛的雕凿时代与刻经基本同时,也就是说,唐开元初,卧佛院内除了凿窟刻经外,最浩大的工程实际上是长达 23米的巨型卧佛及其上侧佛说法群像的雕凿;其工程量大小可参考安岳圆觉洞 14号观音立像龛的雕凿。此观音立像龛高 7.1米、宽 4米、进深 3.5米,据龛左下方《真相寺石观音像记》载,“元符己卯(1099)创初,大观丁亥( 1107)告毕”,整个工程耗时 8年,可见其费工难就;由是可推想卧佛及说法群像工程量的浩大及其雕刻所需时间的漫长。这一时期,卧佛沟内小规模造像活动也在同时进行,稍早的造像如 45号、 49号、 50号等龛,约造于盛唐开元时期;开元天宝以后至中晚唐,又陆续开凿了一些中小型造像龛,如 27号、 28号, 30~32号, 34~36号, 53号、 54号, 61~64号, 66~73号, 82号龛等,这些小龛有着类似的圆拱形(内)龛,多装饰卷草纹龛楣,龛内以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或天王)一铺七尊像居多,造像头光多为外桃形、内椭圆形,头光内或饰莲瓣,个别造像有舟形身光,此外一些龛内还雕刻天龙八部、伎乐、异兽、双狮、双树等内容,造
a原则上采用文管所 1982年编号,少数漏编小龛补编为附号,个别龛号因造像或龛形均已无存而作局部调整。
像风格及形制相似。从总体上看,有唐一代,卧佛院石刻造像在题材上并不复杂,释迦(临)涅槃像、说法图、菩提瑞像、释迦像、弥勒佛、千手观音、千佛、三世佛、(双)观音等,均是该时期流行的题材;五代时期的卧佛院造像活动不多,仅 52号龛的经幢有后蜀广政二十四年( 961)的镌造题记,此外另有 55号龛地藏坐像;晚唐、五代时期四川常见的造像题材,如毗沙门天王、观经变、十六罗汉、倚坐式千手观音等均未出现在卧佛沟内,可见此时卧佛沟内以修妆前人造像为主,而雕凿工程的衰落也反映出此阶段卧佛院已不是当地信众做造像功德的中心。至宋代,又出现了小规模造像活动,主要集中在北崖卧佛下侧崖面及 58号窟内,其中以北崖卧佛下雕凿内容规模最大,这些浮雕造像以《圆觉经》和《华严经?入法界品》为依据,依山就岩雕刻毗卢遮那佛与十二圆觉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内容;此时卧佛沟内游记开始增多。南宋淳熙时期,崖壁上偶有为亡人修凿小型浮雕墓幢,卧佛院渐趋荒芜,南宋以后已鲜有游人访至,遂逐为外界淡忘。
从现存状况看,卧佛院最为鼎盛的时期当在盛唐开元时期,即寺院新肇之期,数量众多的刻经及唐代大卧佛等一众雕凿,多发生在此间; 8世纪中后期,院内偶有小规模开龛凿像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沉寂后, 10世纪中叶院内出现零星雕刻,更多的则是对前人造像的修妆活动。两宋时期游人题记逐渐增多,并伴有少量造像,有雕于崖壁上,也有以圆雕形式置于空窟中。
如前所述,囿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之前的调查发表资料都相对较简单,其中彭家胜的《四川安岳卧佛院调查》和李良、邓之金的《安岳卧佛院窟群总目》以 1986年文物普查资料为基础,对重要窟龛的尺寸和经文分布等进行了简要描述,惜不全面,且有的地方两文记录不一致。 20世纪 80年代之后,关注卧佛院的学者日益增多,时有文章涉及卧佛院的内容,但从来没有完整系统地进行资料调查,所以对全面正确认识卧佛院的刻经和造像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帮助有限。从 2000年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进行四川石窟考古调查项目,在完成了川北石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于 2007年3~5月,再次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对安岳卧佛院石窟造像和刻经进行了第一阶段考古调查,除记录龛像和刻经情况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对崖面状况、开凿顺序、雕刻时代等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此前已有简报于《成都考古发现 2006》上发表,由于当时限于篇幅,关于北崖下 5~24号龛的调查情况未包括在内。本书是以这次调查为基础,加上近几年对卧佛院的补充调查和研究部分而形成的最终成果。
根据地形地貌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将整个卧佛院分为三个大区:北岩区(包括 1~24号, 123~125号窟龛)、南岩区(包括 25~94号, 126号窟龛)和月亮坪区(含菩萨崖,包括第 95~122号窟龛)。其中,北岩区造像依龛像所在崖面位置可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北岩上区和北岩下区;南岩区洞窟分布线较长,为观察和记录方便,则根据崖面自然转折和窟龛位置将南岩造像从西向东分为六段,即 A~F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