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华家风丛书:诚信

書城自編碼: 25481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张颐武,拓璐,陈红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809427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76/117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将军
《 将军 》

售價:NT$ 269.0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NT$ 549.0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NT$ 252.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NT$ 386.0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NT$ 381.0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售價:NT$ 442.0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售價:NT$ 784.0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0
《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
+

NT$ 183
《 声律启蒙(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
+

NT$ 564
《 声律启蒙(中英版) 》
+

NT$ 176
《 草编 》
+

NT$ 792
《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 》
+

NT$ 549
《 中国红 皮影 》
編輯推薦:
《中华家风系列丛书》分爱国篇、敬业篇、诚信篇、友善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套丛书的诞生,源自中央电视台关于“家风”的一系列街头采访,让每个普通人都来讲讲自己的“家风”。将传统的“家风”放大到社会,甚至整个民族,对弘扬民族正气、传承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这套丛书的推出,更像是一剂强心剂,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安抚每个浮躁的内心,更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本套丛书的《诚信》以古代家风故事为基点,配以古语,对诚信进行了立体式地讲述。故事内容丰满感人,古语点睛,又加入了古语今说的味道,让这些珍贵却似乎被遗忘的故事跃然纸上,能够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在故事中升华自己的内心,体味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希望此书能让中华诚信家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內容簡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历史上,从商鞅立木为信到季布一诺千金,从唐太宗以诚待臣到胡雪岩经商戒欺,诚信设计社会诸多方面,成为齐家治国、立业经商、修身养性等行为的道德规范。本书从表里如一、抱诚守真、信守不渝、赤心相待、一诺千金、诚信经商、诚信治国七个方面,通过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并结合相关古语名言,阐释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诚信传统,为当今社会和家庭提供了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
關於作者: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著有《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中国梦的世纪》等。
目錄
第一章
表里如一

002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00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013小信成则大信立

01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024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第二章
抱诚守真

0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34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039爱人者,人恒爱之

043实事求是



第三章
信守不渝

048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051立木为信

055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060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第四章
赤心相待

06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06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

073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07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以应



第五章
一诺千金

084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08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9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00出言必信,则令不穷

107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第六章
诚信经商

114巧伪不如拙诚

120诚信为本,以义取利

124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

128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132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



第七章
诚信治国

138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43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49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154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159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165出版说明

166参考资料
內容試閱
第五章 一诺千金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古语说:“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诚信是金。君子一言既出,
重于黄金百两。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大丈夫一诺千金”,都同此理。“轻诺必寡信”,
不承诺则已,一旦承诺,无论大小,都要尽力践行。



古语说:“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 怀下人也。”诚信不但是君子修身养性的风范,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在春秋战国年代,战乱频繁,当时民间流传有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 诺千金”。信守承诺,首先要做到童叟无欺。

在春秋战国时代,流传着“曾子杀彘”的故事,那是古代家庭诚信教育的典范。曾子,名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门生。 一个晴朗的午后,曾参的妻子梳洗完毕之后,换上一身素净的新 衣裳,准备去集市买些东西。她出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 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妈妈一起去。曾子的妻子心想 孩子太小了,集市离家又比较远,带着他去很不方便。因此,她对 儿子说:“乖孩子,你回去在家等着,妈妈买完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烧猪蹄和莲藕排骨汤吗?等妈妈买完东西回来以后, 杀了猪就给你做好吃的。”孩子听到这些话,就不再拉扯妈妈了, 乖乖地望着妈妈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有抓猪 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 说道:“家里一共就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我是 为了哄孩子安静地在家里待着,才说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 你也真是的,怎么把哄小孩的话当真了呢。”

曾子说:“别看孩子小,但是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 是不能在小孩面前撒谎的。孩子年幼无知,常常从父母那里学习 知识,学习做人,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以为他年纪小,说一 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以同样的方式去欺骗别人。虽然 做妈妈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孩子知道受了骗,就不会 再相信妈妈的话了。这样下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 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孩子做好了一顿 丰盛的晚餐。

所谓童叟无欺,不但是要重视对孩童的许诺,也要践行对长辈的承诺。汉代的张良从小就是尊敬长辈、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张良,字子房,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 初三杰”。张良出身名门世家,家风严谨,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守 信的好品质。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了一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人。 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时,故意把脚上的鞋掉到了桥下,然后对张良说: “小子,下去给我把鞋子捡回来!”张良感到诧异,但是看着老人 年老体弱,顿时心生怜悯,便走到桥下捡回了鞋子。然而,老人坐 在桥头,又跷起脚来,对张良说:“给我穿上。”

张良十分纳闷,但还是蹲在地上,为老人穿上了鞋子。老人连 一声感谢都没有,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 知,那个老人走了不远之后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

五天后,天一亮,你就来这里等我。”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 地点头应诺。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只见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 头了。老人很生气地说:“现在天已经亮了,年轻人和长辈约会竟 然迟到,这么不守信用,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之后,鸡叫 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过了五天,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 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又先到那里了。老人斥责说:“我已经听见三 声鸡叫了,你怎么现在才来!五天之后再早一点儿来等我。”又过 了五天,张良索性半夜就来到桥上。不久,老人也来了。他看见张良, 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就大事业,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 就什么时候到。” 张良信守承诺的虔诚态度感染了老人。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 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可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老夫。” 说罢,老人扬长而去。天亮之后,张良看了看那本书,原来是《太 公兵法》。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此后日夜研习,反复诵读,并遵 守老人的教诲,信守诺言,严格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名文韬武略、 令人信任的“谋圣”。后来,张良果然帮助汉高祖刘邦完成了统一 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谋士。

评说

古语说:“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千金难买。 曾子杀猪教子将家风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了起来,父母对孩子的承 诺一样重如千金,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尚小就不了了之。我国传统教
育向来重视“言传身教”,在诚信问题上,长辈以身作则,为孩子 树立榜样,家风才能代代流传。张良三次赴约,真诚践诺感动了他人, 也成就了自己,人若信守承诺,童叟无欺,自然得道多助,也能获 得社会尊重和信任。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古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实守 信,才能得到朋友的尊重和情意。如失信于朋友, 也将失信于社会。所谓“以信待人,不信思信。 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朋友之交,以“信”为 本,被人信任与信任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 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 以贵真也。” 真,存于内心,是精诚的极致。所谓“精诚所至,金 石为开”。只有发自内心地真诚待人,才能打动他人,赢得他人尊 重和情谊。 古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实守 信,才能得到朋友的尊重和情谊。



东汉时,在一所太学学堂里,一个刚入学的男孩,身穿一件破 旧衣裳,背着一个旧布包,他就是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郡(今 山东金山县)人,少年时家境贫寒。几个富家子弟看见范式一身破旧装束,不禁窃笑,还故意把他绊倒在地上。这时,一个叫张劭的同学走过来,扶起了范式。张劭,字元伯,来自汝南郡(今河南平 舆县)。

下了学堂后,范式常常一个人坐在小树林里,衔着树叶,吹出 悠扬的乐声,张劭常常站在一旁倾听。张劭想学吹树叶,范式就不 厌其烦地教他。有一次,那几个富家子弟也来到小树林,开始挑衅 范式。张劭很生气,和他们发生了冲突。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罚 张劭跪两炷香,范式坚持陪着张劭一起受罚。从此,两人情同手足, 成了生死之交。

时光飞逝,转眼美好的学堂生涯就要结束了,两人即将告别都 城洛阳学堂,各自返乡。范式将张劭叫到小树林,郑重告别:“两 年之后,我将到汝南郡拜望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孩子。”张劭听了, 依依不舍。两人约定了下次见面日期。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两年就过去了。越是临近见面的日子, 张劭越是坐立不安。张母劝说道:“朋友之间,只要情义在,总有 一天要见面的。山阳郡与汝南郡相隔千里,来一趟并不容易。再说 只是两年前一句随意的口头之约,记不起来也有可能啊。你就别太 认真了。”张劭说:“母亲,您还不够了解巨卿,我当初愿意和他 结为至交,就是看中了他的诚信品质。巨卿这人,说一不二,从来 都是一诺千金。既然他说了要来,就不会失约。”

很快,约定的日子到了,那是一个明媚的秋日,张劭一早就起 来了,在院子里不停地踱来踱去,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巨卿兄 怎么还不到呢。”等到满满一桌酒菜都上齐了,范式还没有出现。 张劭于是走到村子口,站在大树下面继续等候。眼看到了正午时分, 只见一辆马车远远飞奔而来,卷起一路尘烟。很快,一位男子从马 上下来,快速走到张劭面前说:“两年不见,贤弟别来无恙?”张 劭又惊又喜:“大哥果然不负约定,不远千里赶来,小弟感激不已。”

范张二人重逢,更是难舍难分,友情胜过当年。范式感慨道:“我 们二人就像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要做生死之交。”张劭发 誓说:“虽然我们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如果将来谁要是先走一步, 另一人一定要亲自为他送葬。”范式说:“那自然是兄长我先走一步。” 张劭说:“如果是我呢。”范式肃然说:“那不管我在何处,一定 会驾着白马素车,身披白衫,亲自赶来送你。”说完,两人笑了起来。

不久之后,范式告别张劭一家,回到家乡山阳郡去了。张劭继 续在家读书种地,奉养父母。然而,不到一年,张劭突然得了暴病, 尝试了各种医治方法,都没有成效。生命垂危之际,同乡老友郅君 章、殷子征早晚都来看他。他们拉着张劭的手说:“元伯,放心去吧, 有什么心事告诉我们就好。”

张劭说:“我,我恐怕是等不到我那生死之交来为我送葬了。”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难道不是你的好友吗?”

“二位对我情深义重,但你们只是我活着时候的朋友。山阳郡 范巨卿才是我的死友。无论我是生是死,他都是我的好友啊。”张 劭喘了口气,接着说:“我有一事想拜托二位,请你们一定要传信 给山阳郡的范式,请他尽快赶来,我真担心自己等不及了。”

郅君章、殷子征郑重答应了张劭的请求,立刻派人快马赶往山 阳郡报信去了。

再说范式回到山阳郡后,当地郡守听闻他的才识,请他做了郡 府的官员。官虽然不大,然而事务繁杂。范式尽心职守,郡守对他 也很满意,准备择机提拔他。有一天,范式忽然梦见张劭身穿黑色 衣裳,对范式说自己即将死去,想在下葬之前再与他相见一次。范 式梦醒后泪流不止,浑身发冷。范式决定立刻赶往汝南郡。

次日,范式辞别了郡守。郡守再三挽留,可是范式去意已决。 他借了快马,日夜兼程往汝南郡赶去。途中正好遇到了张劭朋友派 来报信的人。范式虽然有思想准备,可亲耳听到张劭病危的消息, 还是承受不了,当场就昏厥过去。苏醒之后,范式买了白马素车和 奔丧物品,穿一身缟素,身披白练,驾车向汝南郡飞奔而去。

然而,就在范式赶来的前几天,张劭已经去世了。老母亲记着 儿子的嘱咐,一连等了范式三天,后来实在不能再等了,只好办理 丧事了。出殡那天,仰慕张劭名声的人都赶来了,送殡队伍多达千人。 奇怪的是,那辆载着张劭灵柩的马车走到村口的大树下时,车轮突 然陷入一个土坑里,不管众人如何往外拉,就是纹丝不动。张劭母 亲伏在灵车上哭道:“孩儿啊,娘知道你在等谁,可是,山阳郡离 这儿千里之遥,巨卿实在是赶不到啊。”

正在这时,一辆白色马车从远处飞驰而来,张母大惊:“一定 是山阳郡巨卿来了。”果然,范式驾着白色马车赶过来了。范式跳 下马车,扑到张劭灵柩上号啕大哭。众人见状,无不为之落泪。范 式终于止住哭声,说:“贤弟,我来晚了,在此永别了,大哥会亲 自为你下葬。”说完他招呼众人扶住车辕,大家使劲一推,车轮就出了土坑,向前移动了。后来,范式安葬了张劭,为他守墓三年才 独自离去。

在古代,不但有朋友之间信守约定的感人故事,也流传有朋友 之间不守约定的故事,《世说新语》则记录了一个不守信的故事。 陈太丘,原名陈寔(shí),东汉时期官员、学者。因曾任太丘县长, 故又称“陈太丘”。有一次,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赶路,时间定 在中午。那天中午,朋友没有按时赶来,陈太丘担心误了时间,就 没有继续等候,独自走了。等陈太丘走了之后,朋友才乘着马车姗 姗来迟。当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元方,正在门外嬉戏玩耍。那位朋 友掀开车窗的帘子,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您 是和爹爹约好中午见面的叔叔吧?爹爹等了您好久,都不见您来, 他就自己先走了。”那位朋友听了,十分生气,说:“你父亲太不 守信用了。昨天都说好了今天一同上路,现在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这算怎么回事儿啊!”元方接口说:“叔叔,您这样说就不对了。 您和父亲约定的时间是在中午,您中午没有来,就是不守信用;现 在又当着孩子的面指责父亲,这就是不懂礼仪了。”那位朋友听完后, 感到很羞愧,从车上走下来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没想到元方头 也不回走进家门了。

评 说

左宗棠《家书·言必信行必果》说:“谓言必以信为归,则亦 有因其言之太轻,而并累其信者,彼其情之所澈,而非理之所安也。” 范式不远千里赴朋友之约,两人以生死相交,以实践证明了“生诺 诺尚浅,死诺诺更深”。虽然这种极端的交友方式不必学习,但是 范式诚实守诺的品质是值得称赞的。《元方答客》则是一个反例, 如果大人言而无信,连小孩的尊重都得不到。以此为家风,就是告 诉后代,信守承诺是做人处世的基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古语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如 果用真诚打动别人,对方也会以真诚来对待你。 除了“诚”之外,还要讲究“信”。“兄弟敦和 睦,朋友笃诚信”即是此理。诚信,是情谊之本, 只有做到诚信,才能相处融洽。

《中庸》在论孔子之德时,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 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是个人 品德修行的基础,也是立足天下的根本。《中庸》提出的“至诚” 理念被后世继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被世人所学习效仿。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为争夺国家的统治权 而明争暗斗,官场异常黑暗腐败,许多贤能之人都不愿意混入其中。 其中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常聚集在 当时山阳县竹林里喝酒唱歌,弹琴作诗,试图在乱世中寻找一份慰藉。 他们都出生于官宦世家,才华横溢,世称“竹林七贤”。虽然他们在 当时有着惊世骇俗的怪异行为,但他们信守诺言、气节高远的品质还 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在竹林七贤中,嵇康不但气质外貌出众,在书 法绘画方面也造诣匪浅,在当时名声很大,颇有号召力。

当时,曹操后代虽然是皇帝,但朝政大权实际上由丞相司马昭 掌控。司马昭飞扬跋扈,甚至暗中谋划夺取帝位。为争取社会名 流的支持,司马昭力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司马昭首先请山涛 出来做官,由于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无法拒绝。 后来山涛又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因事先没有征求嵇康的意见,嵇 康勃然大怒,写了一封信给山涛。在信中,嵇康言辞慷慨激昂,不 但责备了山涛,还激烈批评了把握朝廷大权的司马氏集团。这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山涛知道嵇 康为人诚实正直、清高直爽,他并不气恼,还是与嵇康保持着一如 既往真挚的友情。但这件事情传到司马氏集团,司马昭对嵇康怀 恨在心。

司马氏集团中有个人叫钟会,他钦慕嵇康才华,曾带着礼品去 拜访嵇康,正遇上嵇康和向秀在闲谈。嵇康向来厌恶司马氏集团的 人,没有搭理他。钟会在嵇康处碰了一鼻子灰,恼羞成怒,想伺机报复。于是,他在司马昭面前陷害嵇康。司马昭便以“言论放荡, 诽毁礼教”为由逮捕了嵇康,并且判处死刑。消息传开之后,当时 太学生三千人赴司马昭处上书请愿,甚至还有外地的读书人赶往洛 阳,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山涛也几次上书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 都没有结果。

入晋之后,随着司马氏政权的逐渐稳固,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了一些。嵇康知道自己与司马氏集团矛盾很深,很清楚自己必死 无疑的处境。嵇康开始着手安排后事,在朋友中寻找托孤对象。 早在竹林七贤相聚之前,山涛与嵇康就是好朋友,他虽然出身于 官宦家庭,但非名门望族,家境相对寒微。山涛性格内敛,是七 贤中最不张扬的一个。山涛做官之后,其忠厚贤良和清廉无私的 品行,不但受到百姓的敬重,还赢得了朝廷的尊敬。做官三十多 年,他向朝廷推荐的官吏,都有才干,没有一人贪腐。史书记载, 山涛在做冀州太守的时候,一个下属县令曾送给他一百斤生丝, 多年后此人因贪腐下狱,想立功折罪,便说自己曾贿赂过山涛。 山涛诚实说道有这回事,并让人打开官库查验,那一百斤生丝连 包装封印都在,并已经登录在册。山涛人品可见一斑。嵇康认为, 只有山涛是可信赖托付之人。

临死之前,嵇康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山涛,山涛郑重答应了。嵇 康把儿子嵇绍叫到跟前说:“你山涛叔叔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 要他在,你就不是没有父亲的孤儿。” 果然,山涛信守诺言。嵇 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友人重托,他不畏惧司马氏集团权势,尽 心照顾嵇康一家老小,不仅操办了嵇康女儿的婚事,更把嵇康的儿子视为己出。

十多年过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好转。山 涛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无关。嵇绍已经长大成人, 他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给予重用。” 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 任命嵇绍为秘书郎。

《厚德录》中也记录了一个诚信感人的故事。明朝弘治年间, 在河南许昌,有一个读书人叫张孝基,他家境清贫,但诚信可靠。 同乡有个有钱人家看中了张孝基诚实忠厚的品质,把女儿许配给 了他。富人家里还有一个不肖儿子,这个儿子品行不端,经常出 入酒肆,挥霍家里财产。富人想尽办法也改变不了儿子,于是把 他赶出了家门。

后来,富人得了重病,张孝基和妻子都悉心照料他,还是不见 好转。病危之际,富人把张孝基叫到床前,说:“我虽然有万贯家财, 可是儿子不争气,我不得不另找一个财产继承人。我观察你很多年 了,觉得你诚实可信,可以把这个家托付给你。日后如果见到我儿子, 他若能改邪归正,就让他协助你管理;他若继续胡作非为,就不要 管他了。”于是,他让管家拿出账本,仔细讲给张孝基听,张孝基 一一记录下来,并答应富人一定帮他料理好家事。

不久之后,富人过世了。张孝基遵照富人的嘱托,把家里事务 打理得井井有条。很多年过去了,张孝基去城里办事,看见一个乞 丐正跪在马路边要饭,仔细一看,原来是富人的儿子。张孝基动了 恻隐之心,就走上前问:“你能浇灌菜园吗?”富人之子如遇到了 救星,赶紧点头说:“如果浇灌菜园能让我吃饱穿暖的话,我非常愿意!”

于是张孝基就把他带回家,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然后就 让菜农教他灌溉菜园子。富人之子认真学习,很快做得很好了,也 开始自食其力了。张孝基看到他细微的变化,感到很惊讶,于是想 给他一些新的工作,就问他:“你可以管理仓库吗?”

富人之子说:“能够让我浇灌菜园,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是 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很有成就感。如果还能让我管理仓库, 那是多么幸运啊!”此后,他认真学习管理仓库,做事谨慎负责, 一年都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张孝基慢慢考察他,发现他进步显著。 两年之后,张孝基认为富人之子不但改过自新,而且聪明好学。张孝基认为时机成熟了,就教他管理家里的账目,他很快就学会了。 张孝基认为富人之子可以独立管理家里的一切事务了,于是决定把 家归还于他。一天,张孝基对富人之子说:“你父亲临死的时候, 托付我帮他管理家里的田产、财物,现在真正的继承人回来了,也 学会了独立做事,我想是时候把这个家还给你了。”

富人之子感激不已,把张孝基当成再生父母。他接管了这个家 之后,依然向张孝基学习,勤俭持家,帮助穷人,成就了乡里一段 佳话。张孝基诚实守信、不慕钱财的美名也在乡里传开了。



评 说

古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兄弟朋友之间、亲友之间的小诚信可以建立大信誉,这是比读书 本身更重要的事情。嵇康对朋友的信任和山涛的守诺都被后世所 称颂,也成就了史上有名的“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育孤”的 故事。张孝基只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然而他信守富人遗嘱,不 贪图钱财,不但治理好了这个飘摇之家,还以仁爱之心帮助富人 之子改邪归正,放弃了自己的继承权。这种闪光品质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出 言必信,则令不穷

古语说:“出言必信,则令不穷。”言行一 致,信守承诺,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做官讲信 用,会得到民众爱戴,做人讲信用,会得到他人 信赖。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即同此理。

古语说:“君子为国,张其纲纪,谨其教化,导之以仁,则下 不相贼……,临之以正,则下不相诈;修之以礼仪,则下多德让。” 在我国古代,诚信、仁德、礼仪是儒家优良传统,掌握了三者的精髓, 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妥善处理各种事务。

北宋初年,西北边疆频频遭受西夏国王元昊军队的掠抢,西夏 与大宋在边境多次发生战争。一个寒冬的清晨,北风呼啸,大臣范 仲淹正在巡视边境。他一边视察一边思考:羌族部落在暗中与西夏 往来,很不利于我大宋朝廷统一大业。如何才能招抚羌人,使他们 和我大宋联合起来,一起抵御西夏侵扰呢?

范仲淹在北风中伫立良久,一筹莫展。突然,范仲淹想到了种 世衡。种世衡是宋朝著名的将军,他率将士戍边多年,多次立下赫 赫战功。据说种世衡对待西北各小国和部落,讲究诚信,在羌族人 中很得人心。为抵御西夏,北宋在种世衡建议下,建了一座抗击西 夏的新屏障。为了表彰种世衡的功绩,朝廷命名这座新城叫青涧城, 并任命种世衡为“知城事”。从此,种世衡开始了戍边生涯。守御 青涧期间,种世衡开营田,通商贾,结好四周羌族,深得羌族民心。 每当西夏军来袭,羌民即先通报,故每战有备。现在,青涧城修完了, 如果派种世衡去做环州(今甘肃环县)知州,招抚羌族也许就是件 容易的事了。想到此,范仲淹急忙命随从备马驾车,日夜兼程赶回 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范仲淹不顾长途跋涉,一到京城就进宫去见宋仁宗,奏请皇上 任命种世衡为环州知州。宋仁宗看罢奏折,连连称赞道:“爱卿所 奏与朕所想不谋而合,好极了!”立刻下旨任命种世衡为环州知州。 种世衡接到圣旨后,感到责任重大。他长期驻守边陲,与各少数民 族打交道,深知大宋朝廷只有善待他们,他们才会信任朝廷。种世 衡匆匆收拾行装,连夜从青涧城出发赶往环州。

羌族部落的酋长牛奴讹听说种世衡来环州当知州,便亲自率领众人到环州郊外迎接。这位酋长平时非常自负,不可一世,对汉人官吏一向傲慢无礼,从来不拜见州里的长官。种世衡看到牛奴讹亲 自迎接,忙拱手行礼道:“承蒙酋长远迎,本官明日将在府邸聊备 薄酒,以示答谢。”

牛奴讹说:“能与种大人这样讲信义的君子打交道,我倍感荣幸。 我想还是按照我们羌人待客的礼俗,请大人明日晚上到我的营帐来, 由我亲自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种世衡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多谢酋长厚意,本官不胜感激,明日本官一定前往赴宴!”

第二天黄昏,到了约定时间,不想西北风大作,风雪铺天盖地。 部下向种世衡报告说:“大人,外面狂风暴雪,雪深三尺,并且道 路险阻。在下素闻牛奴讹阴险狡诈,难以信任。为安全起见,今天 还是别去吧?”种世衡说:“那如何能行?本官向来以信义结交边 民,牛奴讹也正是因此才与我相约,我怎可不去呢。从我自身来说, 不能违背诚信做人原则;从国家利益考虑,现在正是以信义招抚羌 族的大好时机,我怎么能错过约定时间,失信于羌人?这个宴会我 必去不可!”

说罢,种世衡取下斗篷,顶着风雪前往。一路上,天色灰暗, 风雪如刀。天黑时分,种世衡终于赶到了牛奴讹的营帐前。牛奴讹 看到满身是雪的种世衡,大为吃惊:“风雪这么大,路又滑,我还 以为种大人不会来了。我们羌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山上,因路途险 峻,汉人官吏从来没有人敢到这里来,您是第一个冒着风雪赶来的。 种大人,您难道一点儿都不疑心我吗?”

种世衡笑着说:“疑者不来,来者不疑。我相信大人。”

牛奴讹不禁动了情,坦诚说:“说心里话,今天种大人要是失约,我们羌人就会怀疑汉人的诚意……

种世衡说:“所以,信义乃处世之本。”

牛奴讹感叹说:“可惜,朝廷像您这样的官员不多啊!一些官 员来到此地,不是武力镇压就是设置圈套,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哪里有什么信义可言!”

种世衡说:“只要本官在此任上,一定严守信义,善待羌人, 本官可以对天发誓!”

“如果朝廷的官员都像大人的话,信守承诺,我们也一定会协 助大宋完成统一大业,边陲也就安宁了。”牛奴讹说着,率领部落 中男女老少围成一圈,按羌人的最高礼节向种世衡行礼,表达对他 的敬佩之情。从此,羌人协助宋军守御,边境遂以得安。

在我国明朝,同样有一个风雪之中的守信故事。宋濂,字景濂, 号潜溪,明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 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因为家境清贫,没有 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阅读。每次借书,他都说好借阅期限,承 诺按时还书。因为宋濂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看。

有一次,宋濂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因为距离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这时候,正值隆冬 腊月,滴水成冰,一到夜晚,邻里们早早就睡了,宋濂的窗口却经 常透出一点灯光。

一个深夜,宋濂还在油灯下抄写这本书,口中还轻声吟诵着书 上的字句。抄了一会儿,他放下笔,把手指伸开再握拢,再伸开握拢, 然后又双手不停地搓着。因为又累又冻,他的手指已经发僵了。活动了一会儿双手,他又提起笔来蘸墨书写,可是纸上只留下了淡淡 的字迹。他赶紧又去蘸墨,这才发现,砚台里的墨汁已经冻成冰了。再看笔头,也已经被冻得硬邦邦的。这时,宋濂才意识到自己浑身 冰冷,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他赶忙捧起砚台举到灯火上面,看着砚 台中的冰墨一点点化开之后,他又继续蘸墨抄写。

这时候,母亲掀开门帘进来了,说:“孩子,都大半夜了,你 怎么还没睡啊?天气这么寒冷,可别冻坏了。从大清早你就坐在这 儿写了,到现在都没挪动地方。不如明天再抄吧,白天暖和一些, 光线也好。”

“那可不行。借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说定了明天要还。今夜不 把它抄完,明天还不了书,我也不好意思再借了。”

母亲心疼地说:“人家家里藏书多,又不是非等着这本书看不可, 晚一天又有什么关系。”

宋濂并不抬头,一边急急地抄着一边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 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既然答应了人家明天还, 就一定要明天还的。”

母亲知道宋濂的脾气,只好给他披了一件衣服,又回自己屋子 去了。等到天亮再过来时,宋濂已经伏在桌上睡着了,那本书合上了, 放在书桌一角。

宋濂长成了青年,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了。他知道只靠看书已 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便决定拜师求学。经人介绍,远方一位学 者同意收他为弟子,并说定了见面日期。谁知就在出发的前几天, 这一带下起了罕见的鹅毛大雪,北风呼啸,冰雪铺天盖地。出发那天, 大雪纷纷,依然落个不停。

那天早晨,宋濂整理好书籍、行李就要出发,母亲大吃一惊,赶紧劝说宋濂:“孩子,这么大的风雪,你怎么能出远门呀?”宋濂说:“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就失约了。”

母亲继续劝阻说:“傻孩子,你也不想想,往那边去又不是平 川地,还得过深山大谷呢。你看,平地的雪都有半尺深了,那山 谷里的雪就更深了,至少得没过膝盖。说不定老师那里早已经大 雪封山了。再说,咱家又没有什么皮毛大衣,你就穿那么一件旧 棉袍,怎么能抗住深山的严寒啊?这样的天气,你不去老师也会 理解的。”

宋濂说:“我也看见这大雪了。只是定了拜师的日子,做学生 的怎么能失信呢。失信,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就算老师不怪罪, 我也不能失信于人。即使风雪再大,我今天都得上路。我会小心的, 母亲请回吧。”

说完,宋濂出发了。一路上,他顶着猛烈的北风,冒着刺骨的严寒, 踩着山谷中几尺深的大雪,如约赶到了老师那里。看着这个脚上皮 肤已经冻裂、四肢僵硬到已经动弹不了的学生,老师深受感动,称 赞说:“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评 说

古语说:“轻诺者必寡信,与其不信,不如勿诺。”以此为 家风,就是告诫后人,答应别人的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努力 做到,如果做不到,还不如当初不承诺。为人处世,“勿面诺背违, 勿阴非阳是。” 种世衡正是以遵守诺言的诚挚行为感化了羌人, 才能保护边境安全。宋濂从小遵守承诺,不仅取得借书人和老师 的信任,而且为其将来成就事业奠定了基础。







信 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古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信与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推人以诚,则 不言而信。”追求诚信,不但要做到言而有信, 还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只有做到“重 信义,重真诚”,才能让世人尊重。

古语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 僭而无征 ,故怨咎及之。”君子之交,言而有信。一个简单的约定, 如果能够认真践行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不只是体现在治国立业之大 事当中,也体现在生活中具体而微的小事情当中。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俞绘。俞绘出生在清贫之家, 但他从小熟读诗书,且为人真诚有气节。经过多年苦读,俞绘考 中了秀才,随后又通过乡试,取得进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得知这个消息,俞绘又喜又忧。作为一个寒窗苦读的读书人,如能参 加会试,可能苦日子就熬出头了。然而,从家乡到京城路途遥远, 赴京赶考的盘缠毫无着落。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邻里乡亲都纷纷 慷慨解囊,虽然大家也多是贫寒之家,但还是凑足了俞绘上京赶 考的费用。

次日,俞绘向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一一告别,然后匆匆上路了。 俞绘深知钱来之不易,尽量省吃俭用,不浪费一文钱。然而,当俞 绘在沛县住旅店时,他少得可怜的盘缠被人深夜偷走了。俞绘一觉 醒来发现盘缠没有了,如五雷轰顶。旅店老板和其他客人闻讯赶过 来,都很同情俞绘却又无能为力。旅店老板得知俞绘的家乡在哪里 后,建议说:“沛县的冯县令和你是同乡,不如去向他求助。说不 定冯县令看在同乡的份儿上,能借钱给你。”俞绘想了想,也别无 他法,只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试看了。

俞绘收拾好行李,来到县衙门外。他在门外徘徊了一阵子, 终于鼓起勇气向差役说明缘由。差役报告后,冯县令吩咐将俞绘 带进来。冯县令知晓事情经过后,感觉俞绘是个忠厚诚实的孩子, 便取出十两银子,说:“你也不必向我借了,这点银子算是我送 给你的,大概也够往返费用了。”俞绘感激不尽,叩谢道:“多 谢恩人对我如此信任,自当一生铭记!我还是留一张借据吧,日 后一定奉还。”冯县令笑着说:“不必还了,咱们既然是同乡, 又何必见外呢。你还是抓紧时间赶路吧。”说完,亲自将俞绘送 到大门外。

经过多日跋涉,俞绘终于到了京城,并如期参加了会试。很快,考试结果出来了,俞绘没有金榜题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被任命为歙县训导。歙县在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与沛县相隔千里。 俞绘到任后,工作勤勉敬业,也一直抽不开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在 挂念着所欠下的银两,那些银子,虽然不算多,但对家贫如洗的赶 考人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期待着有一天能亲自登门致谢,奉 还银子。然而,这一等就是三年。

终于有一天,俞绘有机会返乡探亲了。他专程去了一趟沛县, 想亲自拜访冯县令,奉还所借银两。然而,俞绘一到沛县就听说冯 县令早已病故,不由得悲伤起来。他在沛县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 冯县令儿子冯珏的住处。他向冯珏说明了来意,冯珏说:“家父在 世时并没有提及借钱给你,也没有留下任何借据,所以你的银子我 不能收。”俞绘说:“当时我是要写借据的,但令尊出于对我的信任, 坚持不要我写。如果因此就不还钱,我岂不辜负了令尊大人的信任? 如果令尊大人在世,他必然会对我失望。所以,这银子还望你收下。” 冯珏说:“听你这么说,我明白了。家父在世时,一向乐善好施, 扶危济困。你遇到困难,家父是诚心诚意帮助你,所以不肯让你写 借据。既然如此,我又怎么能违背家父意愿呢。”俞绘诚恳地说:“我们暂且不谈这些吧,麻烦你带我去令尊墓地,我不能当面向他表示 感谢,总要去祭拜一番吧?”冯珏答应了。 一路上,俞绘一言不发,心情悲凉。他跟随冯珏来到郊外,冯 珏指着荒草丛中一座坟墓说:“那就是家父之墓。”俞绘见荒草丛 中立着一座坟墓,顿时泪流满面。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墓前,哽 咽道:“恩人,若不是你热心相助,我俞绘就没有今天。我今日专 程来奉还当初所借的银两,您就让公子收下吧,千万不要让我成为 不守信义的人。”说罢连磕三个头。此情此景,冯珏见了也深受感动,他赶忙扶起俞绘说:“俞兄真是一位诚实君子。既然如此,银子我 就代家父收下了。”

同样,在宋朝还流传着一个范仲淹遵守承诺、还金授方的故事。 范仲淹年少时,曾在书院读书。他虽然出身贫寒,但由于其功课非 常出色,结识了不少朋友。那时候,穷困潦倒的他寄居在睢阳一户 朱姓人家里,常常和一个术士来往。这位术士知识渊博、精通阴阳 五行。术士因为长期研究炼金术,劳累过度,不久就病危了。

临死之前,术士请人叫来范仲淹,郑重地交给他一个包裹,包 口用火漆封得严严实实,还加盖了印章。术士托付说:“我擅长把 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现在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 也不安全。现在我把它交给你。这里面有一张祖传的炼金秘方,我 托你代为保管,等日后时机成熟再交给他。”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断了气。

范仲淹为术士料理完后事,就打点行李进京赶考去了。一路上, 他遭遇几次抢劫,但包裹都在他誓死保护下完好无损。经过多次 劫难,范仲淹终于来到京城,并考中了进士。又过了多年,范仲 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也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 他叫来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术法,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 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 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包裹交给术士之子,那包 裹上面,当年的火漆和印记原封未动。

评 说

古语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君子以 诚为贵,才能与宇宙万物和谐。俞绘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 自觉维护自己的信用,主动还银,不愧是坚守诚信的君子。范仲淹 为了信守诺言,历经艰辛还金,被世人所称颂。“君子不失口于人, 故言足信也。”以此为家风,就是要告诉后人,许下承诺常常很容易, 但践行承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信守承诺,才能赢得尊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