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書城自編碼: 25205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陈志武
國際書號(ISBN): 9787560435305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84/2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8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售價:NT$ 364.0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
《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 》

售價:NT$ 437.0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售價:NT$ 437.0
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与秦汉简帛用字习惯研究相关的论文集
《 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与秦汉简帛用字习惯研究相关的论文集 》

售價:NT$ 437.0
实物、人类学习与博物馆学
《 实物、人类学习与博物馆学 》

售價:NT$ 941.0
汉篆辑录(第一卷)
《 汉篆辑录(第一卷) 》

售價:NT$ 605.0
国有经济国别研究
《 国有经济国别研究 》

售價:NT$ 941.0
零基础玩转Stable Diffusion
《 零基础玩转Stable Diffusion 》

售價:NT$ 5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0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

NT$ 432
《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
+

NT$ 481
《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
+

NT$ 432
《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
+

NT$ 564
《 经济学原理 》
+

NT$ 441
《 金融的解释 》
編輯推薦:
《金融的逻辑》2009年第一版销量超过50万册,被誉为中国的《国富论》。此番插图、再版,增加一篇新的后记。
荣获“年度十大好书”称号。
新京报:年度商业图书
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书籍
新民晚报:改变我们观念第一书
蓝狮子读书会:年度十大商业图书
內容簡介:
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为什么说大国崛起靠的是制度而非掠夺?
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为什么说养儿防老“不道德”?
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金融的逻辑1》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新版更增加数十幅插图,见证金融发展的历程;增添一篇后记,解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误二分法,观点犀利。
關於作者:
陈志武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及量化历史研究所所长。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其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The Boston Globe,Barron''s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大陆的报纸和杂志上。此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合伙人之一。

敬请关注“陈志武金融作品”系列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即将出版)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即将出版)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即将出版)
《与女儿谈商业》(即将出版)
目錄
序言 金融是什么

【第一部分】资本化的逻辑

第1章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第2章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3章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的银子多吗
第4章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第5章资本化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第二部分】金融的逻辑

第6章治国的金融之道
第7章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
第8章中国人的理财前景
第9章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第10章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第11章金融现代化为何如此艰难

【第三部分】金融危机的逻辑

第12章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
第13章政府为解救危机而持股银行不是国有化
第14章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
第15章消费驱动型模式不会改变

【第四部分】股市的逻辑

第16章中国股市怎么了
第17章从国有银行A股上市中看到什么
第18章资本市场与法治发展的互动

【第五部分】文化的金融学逻辑

第19章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第20章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第21章儒家文化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滞后
第22章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最后的话 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编辑说明
致谢
新版后记
內容試閱
新版后记
2009年8月,《金融的逻辑》一书问世,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深谷,中国经济也在忙于应对危机冲击。回头来看,本书的出版真可谓恰逢其时,因为一方面社会各界对金融普遍持负面态度,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给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业贴上了“贪婪”、“掠夺”等标签,另一方面人们也因此对“什么是金融”、“金融为什么”等话题特别好奇:既然金融市场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也经历了一次次金融危机,但每次危机之后人们不仅没有放弃金融,反而从每次危机中吸取教训,使接下来的金融发展得更健康、更深化,这背后的道理、缘故是什么呢?许多读者朋友怀着求知探索的热望,从各种严肃的金融学术读物和通俗的金融普及读物中寻找答案。在这个大背景下,《金融的逻辑》获得了众多读者朋友的认同,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本书增进了对金融的认识和了解。我对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和认同表示感谢!
金融危机虽然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危机本身也强化了一些固有的错误观念,形成了一些错误、片面的说法。一个流行说法是“虚拟经济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个流行说法是“实体经济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这些说法的大行其道,甚至影响到决策层中的许多人,对中国企业、个人和国家的长期竞争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这些话听起来有道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更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从表面上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都是吃穿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东西,金融交易这些“虚”东西既不能填饱肚子,又不能提供温暖,所以,只有那些生产实物的实体经济活动才是真实的产出,这种劳动才创造价值!金融活动不创造价值!生产型经济当然才是发展的重点,而金融这样的“虚”行业也当然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些观点的广为流行说明,社会大众距离真正理解金融、理解经济学原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首先,没有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业,金融也是实体经济。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作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人过得“好”、过得幸福。只要我们做的会给人增加幸福或说增加效用,那就是在创造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人的效用增加来定义价值、定位价值,而不是以是否生产实物来判断价值创造。农民种粮食,工人造汽车,我们知道他们在创造价值,因为他们给人提供了粮食、交通工具,帮助解决了人们的吃和行。另一方面,医生虽然没有生产实物,可是治好病给人带来健康,使人的效用增加,所以,医生当然也在创造价值。
那么,金融家的活动是否创造价值呢?我们还是按照金融是否改善人的效用为标准进行判断。就以灾害保险为例。现在有了财产的灾害险,即使发生火灾水灾,房产毁了,保险公司可以赔付,不用担心一家人是否还能活下去,更不用担心哪一天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靠卖妻卖女求得活路,因此,心里有安全感。相比之下,在传统中国社会,因为没有保险等避险金融市场,一旦发生灾害,众多家庭往往无家可归,面临生存挑战,甚至被迫卖妻卖女,把妻女作为避险资产使用,以求得一家其他老小活下去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金融市场带来的不只是更多人的心里更安全踏实、睡好觉,而且把女性从避险工具和相配的妇道约束中解放出来,使女性得到了解放。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的工具,让人们不至于一时饿得难有生路、一时收入多得无处可花,使每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高。金融交易虽然没有直接生产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使人类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整体效用大大增加。
在我们看来,什么是实体经济不应该由是否生产实物来定义,而应由是否增加人的效用来定义。工人、农民、企业家通过生产实物,提升人的效用,而金融家通过提供跨期配置风险、跨期配置收入的工具,也提升人的效用。只要是在从事增加人类效用的经济活动,就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根本没有工业和农业是实体经济而金融等服务行业是虚拟经济这回事!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难以走出“生产东西的行业才是实体经济”、“金融是虚拟经济”这种误区呢?这当然有其历史背景。在传统农业社会或者更早时期,生存、温饱一直是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物质生产能力始终低于人的需求,供不应求,短缺一直困扰着人类。于是,人们在判断什么活动创造价值、什么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时候,自然以你是否在生产粮食、生产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换言之,当物质供给始终不足、许多人处于饥饿或饥饿边缘的时候,物质生产的边际价值最高,于是,帮助解决温饱、让人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其他像金融这样的经济活动虽然也重要,但只能是第二、第三位的,因为物质生产首先是解决今天的短缺问题,是为今天能活下去直接服务的,而金融更多地是解决跨时间、跨空间价值交换的问题;如果今天的生存还没解决好,人类社会当然顾不上考虑明天、后天是否能活得好了;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在物质短缺的社会里,物质生产的边际价值最高,金融活动的边际价值相对较低,人们自然以你是否在“生产东西”来判断你是否在做正事、是否在给社会做贡献,社会盛行“唯实物经济”价值观就不足为奇。也正因为这种价值观和物质短缺的现实,农业社会几乎只有实物生产经济,没有金融经济,人们把从事金融的人或商品交易的人视为“不务正业”,甚至视为“剥削者”。
好在1780年左右开启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到19世纪上半叶慢慢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它通过机器代替人工,使每个人每天的物质产出大大提升。其结果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许多行业的物质产能开始超过需求,在那时开始出现“市场营销”、“大众广告”这些新型职业。试想,当社会处于物质短缺的时候,是消费者自己去寻找商品,是卖方“俏”买方“贱”,卖方当然不需要花钱做广告、做“市场营销”了;可是,随着物质生产能力于19世纪后半期超过需求,买方就走俏了,卖方就必须在竞争中通过广告获得消费者的注意,所以,相当程度上,大众广告的出现标志着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社会开始走出短缺的时代,向物质过剩的时代迈进。
到了20世纪,特别是随着中国于1978年后开始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的力量不仅使先发达的国家走出短缺,而且使中国、印度这些人口大国也快速走出短缺,进入产能过剩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过剩的物质生产通过出口市场找到了销路,如今出口市场渐渐饱和,物质过剩除了削减产能之外,已无其他出路。在这个时候,与产能严重过剩形成最大反差的是中国社会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当局面是物质产能过剩的同时金融产能短缺时,那就说明物质生产的总体边际价值为负值,而金融服务的边际价值为最高!也就是说,此时需要重点发展的不是传统的“实体经济”或“实物经济”,而是金融行业,因为后者的边际价值最高,金融业的发展能快速增加社会的整体效用。
因此,真正理解经济学、理解金融的逻辑的决策人,应该说的是“要重点发展金融经济,放缓发展实物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为主,金融经济为辅”。当然,现在的主流政策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金融业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从上面谈到的经济学逻辑我们能够看到,这会继续强化资源错误配置,恶化经济结构扭曲,最终带来经济困难甚至危机。
正是因为这些错误说法的大行其道,我希望《金融的逻辑》第二版的出版,能够继续帮助社会公众消除对金融的误解。因为金融作为现代社会、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会因为一次或几次危机而中断或者消失,恰恰相反,危机有时甚至是金融业必要的清毒、消毒过程,为其接下来更健康、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退一步讲,金融业伴随各发达经济体存在并深化发展了多个世纪,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金融对社会的正面价值。在看到并认同这个结论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认清金融背后的逻辑。
陈志武
2014年9月1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