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台北故宫

書城自編碼: 25104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周兵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99736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2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NT$ 325.0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NT$ 391.0
环艺设计手绘 景观 室内马克笔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 景观 室内马克笔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81
《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
+

NT$ 564
《 伦敦大英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 》
+

NT$ 358
《 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 》
+

NT$ 656
《 不朽的林泉 》
+

NT$ 521
《 说故宫 》
+

NT$ 931
《 故宫博物院 》
編輯推薦:
台北故宫作者周兵为大型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总导演,全程参与了纪录片录制和采访,史料详细、文笔亲切。本次出版为全新修订彩图版,在原版基础上重新修订润色了文字和图片,向读者传递更多精彩和人文感动。
本书得到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柴静、陈鲁豫,南开大学教授郭长虹的诚意推荐,并由著名书法家范曾先生题写书名;全书配图共200余幅,图文结合展示文物迁徙过程和国宝美妙绝伦,并全景展示中华瑰宝“三希帖”。
內容簡介:
台北故宫是纪录片《台北故宫》总导演周兵创作的一部讲述台北故宫文物变迁、国宝故事的作品。作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探访,对当时参与的人物的采访,为大众还原出1931年至1965年故宫国宝迁移的历史过程。另外,作者还采访了多位文物和美学专家,如中国陶瓷学界的泰斗耿宝昌先生,北京故宫陶瓷专业研究员吕成龙先生、王建华女士,著名美学家蒋勋先生等,以此保证作品的专业性。
本书不仅仅记录那一件件国宝的运离、迁转、颠沛,展示它们曾经的传奇和现在的精彩,而且要讲述一些震荡中国人心灵和情感的故事,更要表达一些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某种情感,某些可以拨动起来的心结,某些你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關於作者:
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中国艺术史博士,现担任中央新影集团周兵导演工作室艺术总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20年间,历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编导、《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组制片人,曾参与创办《东方时空纪事》栏目,任中央新影集团特别节目部主任。其三度获得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创作监制纪录片达上百部,代表作有《故宫》《敦煌》《千年菩提路》《下南洋》《外滩》《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
“用影像传播中华文化,打造出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审美方式。”是周兵一直想通过影像实现的艺术梦想。
目錄
序一:走进故宫靠近平静 1
序二:一切诸法,缘会而生 4
自序:文化记忆的传递 1
第一章 国宝大迁移
一、南迁避战火_4
第一次迁移:从北平到上海 6
第二次迁移:三路转运大后方 10
二、从内地到台湾_22
第三次迁移:风雨中鼎轮 30
第四次迁移:仓皇海沪轮 34
第五次迁移:飘摇昆仑舰 36
马衡的坚守 40
第六次迁移:白市驿抢运 43
第七次迁移:最后的飞离 48
第二章 国宝六君子
杭立武_56
求学 56
归国 58
发起设立难民区 60
战火中抢运国宝 61
主持文物迁台 62
李济_67
三次改行 67
半个蚕茧壳 70
发掘殷墟 72
南迁——失去两个女儿 73
迁台——父子分离 75
最后的《安阳》 77
庄严_79
入宫 80
迁运中的苦与乐 81
迁台后的牵挂 84
两件憾事 86
那志良_87
进宫 88
南迁 90
迁台 95
晚年 99
昌彼得_101
去台湾 103
昌彼得与《四库全书》 104昌彼得眼中的蒋复璁 107
索予明_109
第三批的迁运风波 109
北沟十七年 113
回忆李济 116
南京大鼎 117
第三章 国宝在台湾
在台湾的三次搬迁_123
台中糖厂仓库 124
雾峰乡北沟 126
《四库全书荟要》被泡事件 131
台北故宫建成_134
台北故宫的特色展览_144
“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145
“比上帝还精巧”145
“天下第一家——清代帝王文物展”148
大观展 149
“华丽彩瓷——乾隆洋彩”150
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 150
十全乾隆 152
明四大家特展 153
国宝历次出国展览_154
1961~1962年美国巡展 154
中华瑰宝展 159
帝国的回忆 163
奥地利展 166
晋唐法书名迹特展 166
国宝风波_167
“翠玉白菜”受损 167
“女尸图”失窃案 168
地震 170
故宫国宝的文化传播_172
亲近民众 173
文化魅力 177
宣传创举 180
第四章 国宝大故事
国宝传奇_191
《快雪时晴帖》 与三希堂 191
《寒食帖》 198
《花气薰人帖》 206
《清明上河图》 209
台北故宫的清院本 216
《富春山居图》 217
礼乐重器 223
毛公鼎 224
后母戊鼎 227
瓷器精品 230
珐琅彩瓷 230
宣德瓷器精品 236
定窑婴儿枕 239
古籍善本 241
《四库全书》 241
台北故宫的精品_242
藏文大藏经 243
多宝格 245
汝窑 248
散氏盘 254
“宋画三绝” 257
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 264
《帝鉴图说》 265
国子监刊本《尔雅》 266
龙形佩 266
大雁玉带饰 267
掐丝珐琅天鸡尊 267
清高宗夏朝冠 268
乾隆香山九老 270
汉六朝玉角形杯 270
参考文献_271
附录_275
后记_296
內容試閱
序一:走进故宫靠近平静
白岩松

说起故宫,中国人会说一共有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
只有走进另一个,才知自己身边这个的优点、魅力,当然,也包括不足。
当我几年前,第一次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外,才突然意识到北京故宫的最大魅力,恰恰在于故宫建筑本身,虽然它内在的藏品也十分丰富,但千百年留下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而它又不是为展示其他艺术品所用,所以,就让你感觉到厚重的同时,又感受到一定的距离感。
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建筑本身并不存在,只是故宫的国宝来台之后,才为展示它们而建,于是,艺术品本身,就成了台北故宫的真正主角,也是灵魂所在。展示它们,就成了台北故宫唯一的任务,于是在红烧肉、翠玉白菜等展品的面前,你就自然感受到文物与游人之间的亲近。

两个故宫,自然两个都好,这样想,做一个中国人是幸福的。
不管你身在哪一个故宫,在丰富的展品背后,你读到的都只有两个字:中国,也因此,不管海峡两岸政治风云如何变换,故宫都像是一个证人,以文化的名义,守护着那一份血脉,那一份DNA,这么一想,你其实就多了一份踏实。

电视人靠近故宫,并不因为这是一份工作。
比如《故宫》与《台北故宫》的总导演周兵,我们相识于1993年刚开播的《东方时空》,他刚刚放弃了兰州的几房几厅以及优越的生活条件,空手加入“东方之子”栏目。如果我没记错,他拿来的第一个片子,就是甘肃藏区的一位画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这之后,他对文化类人物乐此不疲,我们合作多次,知道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再以后,穿布衣,少吃肉,让自己平和,投师范曾门下,一切都像是为了拍摄故宫所做的准备。终于开始了,精彩也就在所难免。
不只周兵,很多靠近两个故宫的电视人都如此,其实不奇怪,没有灵魂与心境上的安静,故宫是靠不近的。

所以,我们才越发需要走进故宫,从北京到台北,从屏幕到文字。
不管在哪一个故宫,进去待一会儿,红墙与文物就会隔绝了外界的喧闹,千百年来的宫廷争斗与情感纠缠也都烟消云散,只有文化静静地一言不发地看着你,不是嘲笑而更像是一个善意地提醒:你有什么理由不更平静一些?
我们应当接受这份提醒,因为平静才离幸福更近,所以不管走进哪一个故宫,都有助于我们靠近平静。周兵们,已经不仅仅在记录故宫的故事,也在记录这个时代与我们自己。
平静,也许从接下来的文字开始,只不过,您准备好了吗?
关于两座故宫博物院,一直有个说法,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有馆无宝”,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有宝无馆”。“有馆无宝”,是指北京故宫博物院虽拥有整座紫禁城,但精品文物已被运往台湾;“有宝无馆”,则是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虽拥有故宫精品文物的百分之九十五,但没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那样的明清古建筑群。
我以为这是一个误解,一个一直以来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北京故宫既有馆又有宝。她在成立之初藏有明清珍贵档案800余万件,古籍善本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接收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清档案。不久,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又分配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4万册古籍善本。现在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从各地征集了24万多件文物。北京故宫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古建8000多间,而且还拥有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所创造出来的经典艺术作品,它们都是无价的国之珍宝。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数量则有65万件。
当年迁台时,最先挑选出来的文物是青铜器,共2382件。因为杭立武、翁文灏、傅斯年等学者们都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能拿走的,尽量拿走。书画因为运输方便,拿的也多,共5424件。这其中囊括了宋元山水的精品,现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得意之藏。陶瓷方面,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17934件都拿走了。此外因古代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学者们对玉器也挑出了不少。
这些精品中的精品,其珍贵价值不仅在文物本身,还附加有它们自面世到如今,千百年来因缘聚散的曲折身世。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绝大部分本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在被创造诞生的过程中,在被人们欣赏、赞叹的历史流转过程中,自有它们了不起的趣味与风情,可以说件件都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这些稀世瑰宝,其价值早已超出了“文物”二字所蕴涵的概念,它们包含着中华文明在思想、哲学、物质价值、工艺技巧、审美取向乃至人文精神、信仰领域里数千年的传承与坚守。几乎件件作品都是活着的情感和一段传奇的命运,因为它们的身上,已经被我们的祖先们浸透了各种念想和灵魂。
国宝传奇
《快雪时晴帖》与三希堂
一日,雪后朗朗晴空,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王羲之这天的心情很好,于是提笔写信一封致友人。其上曰:“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短短的28个字,就是让人神往了千年之久的《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长23cm,宽14.8cm,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侯”行楷结尾,山阴张侯本是收信人的名字,书于信封之上,后制作此帖时,将它粘在了同一张纸上。据说“山阴张侯”这四个字是后来人加上的。何时加上、谁加上的,不得而知。有人评论说:“《快雪时晴帖》给人的感觉是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它是“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许多书法爱好者认为《快雪时晴帖》是仅次于王羲之所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书法神品。
《快雪时晴帖》上有太多的题跋款识、印章,从这些可以看出这幅艺术作品在各个朝代之间流转的故事。先是被宋徽宗收入了宣和内府,后又被有点洁癖、才高八斗、精于算计的米芾纳入他的“宝晋斋”。元代的赵孟頫曾在上面题过字,这位宋代的皇室成员、元代初年闻名天下的文人认为这幅字是“天下第一法书”。明代时它的主人分别是朱成国、王稚登。明清之际,它归于一个叫冯铨的人,此人似乎人品不佳,明代投靠魏忠贤,官做得很大。不知是什么机缘,这“天下第一法书”落在了他的手里。后来,多尔衮打进了北京,此人又立刻当了清朝的官,官至礼部尚书。有一次,不知道怎么回事,惹怒了顺治皇帝,遭到责骂。当时有人评价他是一个滑头。冯铨死于康熙年间,后来他的儿子讨好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将《快雪时晴帖》上供给了朝廷。从此,《快雪时晴帖》入藏紫禁城。最痴迷《快雪时晴帖》的人是乾隆。他评此帖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是“二十八骊珠”,还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神乎其技”,并常常带在身边。今天我们看到这个法帖,乾隆的这些字总是很大很显眼。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收藏有历代最多的书法珍品。他把《快雪时晴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一起放在养心殿西暖阁内。养心殿西暖阁是乾隆的书斋,里面收有晋、唐、宋、元诸名家法帖。乾隆在书斋里面专门为三帖装修了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小书斋。我们摄制组曾在这里进行详细的拍摄,这儿有乾隆帝亲笔御书匾额“三希堂”。“三希”有两层意思,一是三帖为稀世之珍宝,二是“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乾隆自勉之语。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四楼,曾经有一个展览中国文人生活、琴棋书画的展示室,参观者可在此品茗赏琴,它的名字,也叫“三希堂”。这是秦孝仪当政时修的,现在被改成了有现代装潢的茶餐厅,最近还推出了很多故宫菜系,如:“翠玉白菜”、“肉形石”等。
据说每年冬天第一场雪之后,乾隆就会把《快雪时晴帖》取出来评赏怀古一番,并在裱框的四周写字赋诗。
事实上,“三希堂”的三件珍品,除了王珣的《伯远帖》,另外两件都不是原作。千年来战争不断,朝代更替。王羲之所有的书法真迹都已经失传了,没有一幅能保存到今天。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宋代人米芾的临本。而这幅《快雪时晴帖》,则是唐代书法家用双钩填廓法临摹复制的。所谓双钩填廓法,就是用一张透明的薄纸,或将稍厚的纸涂上一层蜡铺在原作上,描出轮廓后,再将它描在要复制的纸上,然后按原样用墨填写。这样的复制品不仅形貌上与原作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连原作的神韵都能保持下来。由于《快雪时晴帖》是直接从王羲之的真迹上临摹复制的,而且年代距王羲之最近,又是唯一的一件,所以后人就一直把这幅《快雪时晴帖》当作真迹看待,成为了悟王羲之书法的最佳作品。在真迹失传的情况下,这件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复制品能流传下来已是珍稀无比了。
《快雪时晴帖》安稳地在养心殿一直待到宣统末年,溥仪退位之后,它的命运又开始了曲折的迁移和流浪。
从宣布退位到被冯玉祥的军队赶出紫禁城,这段时间,溥仪依然在小范围内做着他的宣统皇帝。每逢初一、十五,北平的老百姓都能看到遗老们穿着朝服在神武门来来去去。但这时的朝廷已经没有收入了,要维持生活,只能变卖皇室宝物。据说溥仪的庶母瑾妃,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的主人,曾打过“三希堂”珍藏的主意,因为《快雪时晴帖》名气太大,瑾妃没敢下手,只偷偷地取出了《中秋帖》和《伯远帖》,也没敢去大的古玩店,就在后宫门外的小铺子——品古斋,低调地脱了手。就在现在的后海烟袋斜街上,当年就有很多宫女和太监,甚至还有一些王公大臣,也悄悄地拿出一些宫里的文物偷卖。这条街很是热闹过一阵子。
《中秋帖》和《伯远帖》被卖掉了,“三希堂”里只剩下“一希”——《快雪时晴帖》。1924年11月,溥仪被赶出故宫,军警和办事人员在神武门对这最后一位皇帝的行李进行检查时,在一个太监的铺盖里抖出了一个纸卷,打开一看,竟然是《快雪时晴帖》。
当时已是下班时间,各库房门都锁了,大家都不知道拿这件宝物怎么办才好。商量半天,最后派人去市场上买了一个大保险柜,把《快雪时晴帖》放进去锁好,柜子再锁入神武门旁的西值房里,就这样过了一夜。
抗战爆发后,故宫文物开始南迁大后方,其中也包括《快雪时晴帖》。临近南迁之前的某日,北平著名的收藏家郭葆昌突然邀请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古物馆馆长徐森玉和庄严去他家吃火锅。原来郭先生当时已购得了《中秋帖》和《伯远帖》,并对“人间三希,我得其二”引为生平最快意的事情。席间,郭葆昌的儿子郭昭俊也在。郭葆昌当其面承诺,在自己去世后要将这“二希”无条件地归还故宫,让“三希”再聚一堂。他担任过袁世凯的财务主管,家道还算殷实,当初是在逛故宫附近的“宝晋斋”时偶然发现这两件国宝的,并立刻出手买下。然而世事无常。
抗战结束,内战爆发,1948年月12月,中鼎轮载着第一批文物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前往台湾,《快雪时晴帖》从此离开了内地。此时三希堂的另外“两希”,《中秋帖》和《伯远帖》仍在郭家人手里。郭葆昌于抗战期间已经去世,当时郭昭俊遵其遗嘱将家中的文物悉数捐赠故宫,却没有《中秋帖》和《伯远帖》,故宫方面也没好意思追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