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媒体评论学

書城自編碼: 24989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刘川郁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869722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2/30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NT$ 386.0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NT$ 252.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NT$ 386.0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NT$ 381.0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的政治无意识 》

售價:NT$ 325.0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售價:NT$ 274.0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22
《 国际城市会展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
+

NT$ 387
《 《那一张旧书单》(布面硬精装)(一个出版人一辈子走下来,何处最伤感?何处最留情?当然是书单了!看著名出版人俞晓群追忆书香前辈!) 》
+

NT$ 446
《 BBC之道:BBC的价值观与全球化战略 》
+

NT$ 228
《 会展活动政策与管理经典案例 》
內容簡介:
本书共分十章,力求既有一定的理论梳理,又要从实务上给学生快速的入门技巧指导。
第一章回溯了中国评论的历史,从古代的论说文到近代报纸产生后的新闻评论;再具体阐释为什么用媒体评论学替代新闻评论学的概念。
第二章是基础,主要讲了媒体评论的功能与分类。
第三章到第七章,根据媒介形式的不同,具体分析了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泛媒体评论。
第八章,讲媒体评论策划。
第九章,概要性地介绍了中国知名的评论媒体与评论人,分析了他们的评论特点,算是为了解这些优秀媒体和评论人打开了一扇门。若要作进一步的探究,大家还得去研读更多的一手作品。
第十章,专门讲媒体评论人的素养,为你指明成为优秀媒体评论人的必经之路。有读者若念念不忘,他日必有回响。
目錄
第一章从新闻评论学到媒体评论学
第一节从论说文到新闻评论
一、前新闻评论时代
二、近代报刊言论时代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评论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媒体评论学的提出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局限性
二、建立媒体评论学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二章媒体评论的功能与分类
第一节媒体评论的功能
一、媒体评论的引导功能
二、媒体评论的认识功能
三、媒体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
四、媒体评论提升影响力的功能
参考阅读材料
五、媒体评论的宣泄功能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媒体评论的分类
一、报刊评论
二、广播评论
三、电视评论
四、网络评论
五、泛媒体评论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三章报刊评论
第一节报刊评论的分类
一、社论
二、献词
参考阅读材料
三、评论员文章
四、时评
五、编者按
参考阅读材料
六、述评
参考阅读材料
七、图配文评论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报刊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内容具有深广度
二、载体具有保存性
三、观点具有专业性
四、发行具有地域性
五、受众具有固定性
参考阅读材料
第三节报纸评论的写作技巧
一、力求论点鲜明以针砭时弊
二、力求综合分析以深化主题
三、力求思维缜密、论证严谨
四、力求语言简明而富有特色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四章广播评论
第一节广播评论的分类
一、广播谈话
二、广播访谈
三、录音评论
四、口头评论
第二节广播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声响化
二、短小精悍
三、观点鲜明
第三节广播评论的写作技巧
一、增强语言的可朗读性
二、观点尽量集中在开头
三、论据选用求通俗易懂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五章电视评论
第一节电视评论的分类
一、电视谈话
二、电视讲话
三、主持人评论
四、口播评论
五、图像新闻述评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电视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图像性
二、通俗性
三、视听结合
参考阅读材料
第三节电视评论的写作技巧
一、语言使用口语化
二、善于叙议结合
三、评论言简意赅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六章网络评论
第一节网络评论的分类
一、从评论的主体分类
二、从评论的载体分类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网络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交互性
二、时效性
三、草根性
四、开放性
参考阅读材料
第三节网络评论的写作技巧
一、使用形象通俗的语言
二、锤炼引人注目的标题
三、强化短小精悍的内容
四、选择独特新颖的角度
五、遴选丰富多样的形式
参考阅读材料
复习与应用
第七章泛媒体评论
第一节泛媒体评论的分类
一、手机短信评论
二、微信评论
三、户外载体评论
参考阅读材料
第二节泛媒体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多元化
二、平民化
三、简短化
参考阅读材料
第三节泛媒体评论的写作技巧
一、用世俗化的语言彰显大众属性
二、使语言朗朗上口,扩大传播效应
內容試閱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也就是说,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讯息,而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媒介,这些媒介改变着我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法,造就了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身。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我们更惊讶于麦克卢汉睿智的预言。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发现媒介正在突破人们的想象,层出不穷、无所不在。除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有户外、电梯间、加油站、厕所等多种媒介形式不断出现。
这不但改变了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的格局。在传统意义上,所谓新闻评论,是广电报刊等媒体编辑部或经编辑部把关的“作者”(个体或群体)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性的综合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而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微信回复、电梯广告屏幕的评论、户外广告牌的评论,显然无法被新闻评论所涵盖!评论的对象也由以前的新闻泛化到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是基于此,本书选择《媒体评论学》作为书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学。
本书共分十章,力求既有一定的理论梳理,又要从实务上给学生快速的入门技巧指导。
第一章回溯了中国评论的历史,从古代的论说文到近代报纸产生后的新闻评论;再具体阐释为什么用媒体评论学替代新闻评论学的概念。因为是第一次以媒体评论学的角度成书,带着点冒险性质。但编者以为,即使是教材也得推陈出新,至少这本书开启了一个可以努力的学术角度,期待更多的传媒学者在此领域继续写出更棒的文章和专著。第二章是基础,主要讲了媒体评论的功能与分类。
第三章到第七章,我们根据媒介形式的不同,具体分析了报刊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泛媒体评论。
泛媒体评论是其他新闻评论教材所没有提及的,这也是我们把书名定为《媒体评论学》的重要原因,值得大家重视和研究。我们算是开了个头。
这几章的写作框架是理论总结加上实务指导,分别是该种评论的分类、传播特点、写作技巧。我们的看法是,媒体评论终归是个实践问题,最后要落实到读者、学生能写出一篇漂亮的评论来。这本书在向他们介绍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再给以具体的技法指导,或许对他们的帮助更大一些。
策划在所有的媒体运营中,都显得格外重要,不管是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基于此,我们专门设立了第八章,讲媒体评论策划。
看完前八章,读者或同学已经对媒体评论学形成了一个比较粗略的印象。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读者、同学或许会问:中国以评论著称的媒体有哪些?优秀的媒体评论人有哪些?我怎么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媒体评论人?
为这一部分读者和同学,我们准备了第九章、第十章。
第九章我们概要性地介绍了中国知名的评论媒体与评论人,分析了他们的评论特点,算是为了解这些优秀媒体和评论人打开了一扇门。若要作进一步的探究,大家还得去研读更多的一手作品。
第十章专门讲媒体评论人的素养,为你指明成为优秀媒体评论人的必经之路。有读者若念念不忘,他日必有回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