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理解与适用(权威逐条解读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全面梳理专利侵权裁判规则。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确定和侵权判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确定和侵权判定等)

書城自編碼: 24605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民法
作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356272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96/80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1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NT$ 442.0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NT$ 258.0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NT$ 498.0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NT$ 549.0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NT$ 279.0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NT$ 386.0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NT$ 717.0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NT$ 49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13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第7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及案例全文 》
+

NT$ 522
《 美国专利诉讼 》
+

NT$ 792
《 商标授权确权的司法审查(结合最新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进行适用解析,为新商标法的适用提供指引!全面梳理商标授权确权裁判规则和疑难问题!涵括商标认定标准、使用、立体商标、驰名商标、在先权益等热点) 》
+

NT$ 702
《 商标法适用的基本问题(增订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庭(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孔祥俊最新著作!针对最新修订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实务人员培训推荐用书!) 》
+

NT$ 702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第6辑)(含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3)(最高院唯一授权,全文首次权威公开!全面展现最高院在知识产权、竞争领域新型疑难案件审判标准、裁判方法和司法导向) 》
+

NT$ 288
《 知识产权许可策略:美国顶尖律师谈知识产权动态分析及如何草拟有效协议 》
內容簡介:
在2001年意见的基础上,本指南重点对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原则的适用、侵权抗辩事由等专利侵权前沿问题进行了修订,删除了部分不符合现行法律或司法政策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实践中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为方便法官和从事专利实务的律师、专利代理人以及从事专利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了解本指南相关内容的含义、制定背景以及所依据的案例,北京高级人民法院组织本院及北京市第一、二、三中级人民法院部分法官撰写了本书。这些法官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专利审判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
關於作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和研究领域具有领先的地位,其所审理的大量案例及出台的使用规则广泛受到全国其他地方法院的关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在近些年来已出版各类案例汇编及法律实务指导图书30多种,在知识产权司法实务领域广受关注和好评。
目錄
第一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第一节确定保护范围的解释对象 001

第1条专利权保护范围 001

第2条独立权利要求 005

第3条存在两个以上独立权利要求时的处理 007

第4条从属权利要求 009

第5条技术特征 010

第二节解释原则 013

第6条专利权推定有效原则 013

第7条折衷原则 017

第8条整体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020

第三节解释方法 023

第9条解释文本 023

第10条解释主体 025

第11条权利要求解释的形式 028

第12条如何解释才算合理 041

第13条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044

第14条适用专利法第26条第4款时的特殊处理 049

第15条适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时的特殊处理 057

第16条功能性限定技术特征 064

第17条如何确定功能性限定技术特征的内容 081

第18条方法权利要求的步骤顺序 085

第19条产品权利要求的方法特征 090

第20条实用新型的非形状、非构造技术特征 093

第21条应用领域、用途的限定作用 096

第22条 使用环境特征具有限定作用 101

第23条 使用环境特征的侵权比对规则 110

第24条技术术语的解释规则 117

第25条技术术语的解释规则 120

第26条附图标记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影响 121

第27条具体实施方式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影响 122

第28条摘要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影响 128

第29条印刷错误、语法错误、文字错误 128

第二章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权判定

第一节技术特征的比对方法 137

第30条全部特征逐一比对 137

第31条比对结果和结论 145

第32条专利产品与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比对 147

第33条双方专利产品或者双方专利的比对 148

第34条技术领域的影响 151

第二节相同侵权 154

第35条相同侵权 154

第36条下位概念侵权 157

第37条新增技术特征的侵权 159

第38条组合物的封闭式权利要求 165

第39条功能性技术特征的相同侵权 170

第40条从属专利 172

第三节等同侵权 175

第41条等同侵权及其与相同侵权的关系 175

第42条等同侵权 180

第43条等同特征 185

第44条基本相同的手段 189

第45条基本相同的功能 192

第46条基本相同的效果 194

第47条创造性劳动和显而易见性 196

第48条四个方面的依次判断 198

第49条等同的替换对象 199

第50条等同特征的对应关系 201

第51条等同特征的替换 202

第52条等同侵权的判断时间点 203

第53条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不构成等同侵权 204

第54条功能性特征的等同侵权 205

第55条数值或数值范围的等同侵权 212

第56条捐献规则 214

第57条禁止反悔原则 221

第58条对限制或放弃的保护范围的认定 229

第59条导致禁止反悔的放弃必须是明示的 238

第60条主张适用禁止反悔原则的主体 239

第三章 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第61条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依据 241

第62条设计要点 249

第63条用以证明专利产品外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相关证据 251

第64条使用状态参考图与使用状态视图 252

第65条色彩保护 257

第66条色彩保护的相关证据 258

第67条产品的大小、材料、内部结构 258

第68条相似外观设计 261

第69条成套产品设计 264

第四章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侵权判定

第70条相同或相近种类 270

第71条虚实对比 271

第72条通过一般消费者的视觉进行直接观察对比 275

第73条产品相同或者相近种类的判定 276

第74条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 279

第75条不采用混淆、误认标准 283

第76条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设计人员 291

第77条一般消费者 298

第78条主观看法和视觉效果 308

第79条整体观察、综合判断 320

第80条整体视觉效果 335

第81条功能、技术效果决定的设计特征 341

第82条惯常设计 355

第83条平面产品的外观设计应以图案、色彩为判断重点 356

第84条形状、图案、色彩 359

第85条不透明材料和透明材料的相互替换 361

第86条 双方外观设计专利的比对 362

第五章 其他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一节专利侵权行为 366

第87条非法实施行为 366

第88条临时保护 373

第89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制造行为 382

第90条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行为 388

第91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使用行为 391

第92条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制造行为 392

第93条专利方法的使用行为 392

第94条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使用行为 406

第95条侵权产品的出租 408

第96条侵权产品的销售行为 409

第97条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制造和销售 414

第98条许诺销售 415

第99条进口 418

第100条方法专利延及产品 420

第101条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424

第102条新产品 434

第103条同样产品 449

第104条用途发明专利的侵权认定 457

第二节共同侵权行为 460

第105条共同侵权 460

第106条教唆、帮助侵权 469

第107条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组装共同侵权 473

第108条提供、出售或者进口专门部件 474

第109条提供便利条件 480

第110条技术转让合同 481

第六章 专利侵权抗辩

第一节专利权效力抗辩 485

第111条形式无效抗辩 485

第112条实质无效抗辩 487

第二节滥用专利权抗辩 491

第113条滥用专利权 491

第114条恶意取得专利权 493

第三节不侵权抗辩 495

第115条缺少技术特征的不侵权抗辩 495

第116条不构成相同、不构成等同的不侵权抗辩 501

第117条变劣省略的不侵权抗辩 505

第118条非生产经营目的的不侵权抗辩 511

第四节不视为侵权的抗辩 515

第119条权利用尽抗辩 515

第120条先用权抗辩 545

第121条先用权抗辩的成立要件 547

第122条临时过境抗辩 552

第123条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抗辩 560

第124条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的抗辩 565

第五节现有技术抗辩及现有设计抗辩 569

第125条现有技术抗辩 569

第126条现有技术 583

第127条抵触申请抗辩 587

第128条现有设计抗辩 589

第129条现有设计 594

第130条现有设计抗辩的证据 595

第131条现有设计抗辩的比对方法 598

第132条抵触设计抗辩 605

第六节合理来源抗辩 608

第133条合理来源的认定 608

附录一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612

附录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英文版 631

附录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日文版 659

后记 682
內容試閱
第16条功能性限定技术特征

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功能性技术特征,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

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权利要求中的对产品的部件或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或者对方法的步骤采用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或者产生的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

下列情形一般不宜认定为功能性技术特征:

1以功能或效果性语言表述且已经成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一类的技术特征,如导体、散热装置、粘结剂、放大器、变速器、滤波器等;

2使用功能性或效果性语言表述,但同时也用相应的结构、材料、步骤等特征进行描述的技术特征。

一、概述

“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其英文表述为functional feature或functional
limitation,更惯常的叫法是“meanstep plus
function功能性机构步骤”,是指在权利要求中对于某一技术特征采用其干什么、而非其物理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方式来进行描述,例如,对“钉子”这一技术特征,不描述其具体结构,而是称之为“用于将部件A固定于固件B的装置”[1]。在我国,“功能性技术特征”又被称为“功能性限定”或“功能性特征”。

一美国的实践演变历史

美国对“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1952年之前的否定阶段、1952-1994年的分裂阶段、1994年之后的统一阶段。

11952年之前:法院对功能性技术特征持否定态度

1952年之前,美国专利法中没有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规定,但这并不能阻碍申请人在权利要求中通过功能或效果、而非结构或连接关系来描述技术特征的热情,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美国人天生崇尚“法无明文禁止则自由”的权利理念,既然专利法没有禁止在权利要求中使用功能性的描述,那为何不能使用功能性语言描述发明呢?专利法只是要求以权利要求的形式明确指出发明为何,但并没有限制具体的写法。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发明创造开始涌现,用结构特征限定产品、用步骤特征限定方法的传统写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有些领域中,很难甚至无法用结构、组成、位置关系、连接关系、配合关系等清楚地描述技术特征,如果硬性要求用传统的结构特征进行描述,可能导致申请人无法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权利要求,或者导致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变得非常冗长和复杂,以至于让人难以准确理解其保护的技术方案,而且,如果撰写技巧不高的话,还很容易写入非必要技术特征。

第三,通过功能或效果描述,可以使得权利要求从字面上看起来保护范围更大,在权利要求字面解释主义风行的年代,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也不足为奇。

在此期间,USPTO对于功能性技术特征并无特殊处理规则,仍是沿用一般的最宽合理解释原则,认为其涵盖了能够实现该功能的所有方式,这样做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检索到合适的对比文件来否定其新颖性或创造性。

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案例最早见于1928年的Holland Furniture Co. v. Perkins Glue
Co.案[2],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通过功能效果描述的特征“像动物胶一样好”涵盖了说明书公开内容无法实现的技术方案,这导致涉案专利权利要求因不满足说明书充分公开要求而被无效。

在1938年的General Electric Co. v. Wabash Appliance
Corporation案[3]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权利要求使用不确定的形容词来描述晶粒的功能,而没有给出结构方面的定义,这违反了专利权人不得通过功能描述产品来扩大其产品保护范围的原则。最高法院还认为,涉案权利要求不得为确保其有效性而重述为只涵盖说明书中描述的产品及其等同物。据此,涉案权利要求被认定无效。

1946年,联邦最高法院在Halliburton Oil Well Cementing Co. v.
Walker案[4]中认为,涉案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在于增加了一个用来将接收机调谐到特定频率的机械式声学共振器,但权利要求中只是将此改进点描述成“用于使接收装置共振的装置”,其未能充分描述相互配合的各部件的结构、模式和操作,而只是记载了其实现的功能,这不符合R.S.
§
4888法案关于权利要求对发明做出“充分、清楚、简明、准确”描述的要求,应当被归于无效。在此案中,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对于通过功能限定的权利要求撰写方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具有各种类型和特征的不同设备能够用来加重回声,被控侵权的设备为实现此功能采用了电滤波器,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很多超越了我们目前信息、甚至超越了我们想象力的其他设备也能够实现该功能。联邦最高法院还认为,如果专利权人在权利要求中对其发明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只要被控侵权物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就不构成侵权:1实现并非基本相同的功能;2在涉案专利的申请日之前不是合适的替代物;3实际上是在涉案专利的申请日之后做出的。这一思想对后来功能性技术特征的等同认定标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上,在1952年以前,对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美国法院持否定态度,法院认为其概括范围过大而未能清楚、充分地限定发明本身,也妨碍了其他人开发具有相同功能的技术方案的自由,而且,法院不允许专利权人将功能性技术特征解释为只涵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21952-1994年:法院和USPTO观点分歧

联邦最高法院在Halliburton Oil Well Cementing Co. v.
Walker案中的立场遭到了美国专利律师界和产业界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不能使发明创造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1952年,美国专利修法时推翻了Halliburton
Oil Well Cementing Co. v.
Walker案中的观点,在第112条中增加了第3款1975年改为第112条第6款,现改为f款,规定“组合发明的权利要求中的某一技术特征可以写成实现特定功能的装置或者方法,而不记载用于支持该功能的结构、材料或者动作,这样的权利要求应当被解释为涵盖说明书中描述的相应结构、材料或者动作及其等同物”[5]。从此,美国专利法明确允许在权利要求中使用功能性技术特征,但对这样的功能性技术特征也做出了限制性的解释。

尽管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但USPTO认为“等同判断”只适用于专利侵权判断环节,审查员在审查过程中难以对等同范围进行判断,故仍坚持传统的最宽合理解释,根据现有技术是否具有means-plus-function所描述的功能来判断发明的新颖性及创造性,而不管现有技术是否等同于该means-plus-function在说明书中相对应的结构、材料或动作。

在专利侵权程序中,法院均按照第112条第6款的规定解释功能性技术特征,但对于专利行政诉讼,法官阵营中对于如何适用第112条第6款的观点不统一,例如,CAFC的Miller法官认为,国会在立法时并未限定第112条第6款仅适用于专利侵权,所以USPTO在专利审查环节同样应该遵守,而Newman法官持相反意见,她还认为第112条第6款不得超越第112条第2款,即,权利要求必须具体指出并清楚地主张所要求保护的发明[6]。

在长达42年的时间里,法院均按照第112条第6款的规定将功能性技术特征解释为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同物,而USPTO仍按照传统的最宽合理解释,认为其涵盖能够实现功能的所有方式。

31994年之后:法院和USPTO走向统一

1994年的In re Donaldson Co.案[7],改变了法院和专利局在功能性技术特征解释问题上四十多年的分裂局面。

Donaldson公司向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交了一项专利申请,其中权利要求1对一个部件使用了功能性描述“响应于清除装置在腔室中产生的压力增加而使微粒物质向下方移动的装置”。审查员检索到一篇对比文件,虽然对比文件公开的具体结构与Donaldson专利申请说明书中该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其实现的功能与Donaldson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中对该部件描述的功能一致,因此审查员驳回了权利要求1。Donaldson不服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决定,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诉委员会申诉。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诉委员会认为,权利要求1中对于该部件采用了功能性技术特征,而其从属权利要求2和3记载了具体的结构特征,因此,权利要求1中该部件的功能性技术特征不能解释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结构,故而维持了审查员的决定。

CAFC对Donaldson案进行全席审理后,否定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观点,在1994年2月14日的判决书中指出:

第112条第6款毫无疑义地表明,对于采用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必须根据相应的结构、材料、动作及其等同物进行解释。……第6款并未明示或者暗示美国专利商标局可以不遵循此规定,而且也无证据表明,国会在立法时将美国专利商标局排除在此款之外。……国会并无意图让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审查和美国法院的专利诉讼在适用112条第6款时有所不同。

CAFC要求美国专利商标局按照法院的观点执行第112条第6款。

两个月后,美国专利商标局专门发布Memo给审查员,并加入到专利审查程序手册中。该Memo陈述了Donaldson一案的影响: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全席审理了In re
Donaldson一案。判决书中认为,在审查过程中,功能性机构或步骤的解释方式应当与至少42年以来执行的解释方法不同。……过去的做法是,按照“最宽的合理性解释”原则,将功能性机构或步骤解释为包括任何能够实现该功能的装置或者步骤,而不考虑说明书、附图中描述的结构、材料或者动作及其等同物。……现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不能忽略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的结构,审查员应当将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机构或步骤解释为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具体结构、材料或者过程及其等同方式。

现行的美国《专利审查程序手册》规定:权利要求中采用功能性机构或步骤来限定技术特征是允许的,应当解释为说明书以及附图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等同方式。如果说明书以及附图中限定了功能性描述的含义,审查员应当将功能性机构或步骤解释为具体的含义。如果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没有限定,则应当判断功能性机构或步骤的范围。

从此,关于功能性特征的解释,在法院和专利商标局达成了统一,在专利审查程序和专利诉讼程序中也达成了统一。

二我国的实践演变历史

我国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规定最早见于1993年版的《审查指南》,其中规定,“对产品权利要求来说,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来限定发明。只有某一技术特征无法用结构特征来限定,或者技术特征用结构特征限定不如用功能或效果特征来限定更为清楚,而且该功能或者效果能通过说明书中充分规定的实验或者操作直接和肯定地验证时,使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来限定发明才是允许的。但是,不得利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任意扩大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免造成权利要求的范围不清楚。”

可见,1993年版的《审查指南》对于功能性技术特征采取的是不鼓励、但也没有绝对禁止的态度,而且,明确了“不得利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任意扩大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免造成权利要求的范围不清楚”的立场。

2001年版《审查指南》将“以免造成权利要求的范围不清楚”改为“以免造成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合理”,并增加规定:“对于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技术特征,应当理解为覆盖了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自此,《审查指南》明确规定了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解释规则,即覆盖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

2006版《审查指南》规定:“通常,对产品权利要求来说,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来限定发明。只有在某一技术特征无法用结构特征来限定,或者技术特征用结构特征限定不如用功能或效果特征来限定更为恰当,而且该功能或者效果能通过说明书中规定的实验或者操作或者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直接和肯定地验证的情况下,使用功能或者效果特征来限定发明才可能是允许的。对于权利要求中所包含的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技术特征,应当理解为覆盖了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

2006版《审查指南》与2001版《审查指南》关于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规定基本相同,只是进行了篇章调整,即,从“清楚”部分移至“说明书支持”部分。2010版《专利审查指南》在该部分的规定上未做改变。

在专利审查实践中,对于功能性技术特征,审查员一般都是按照《审查指南》的规定解释为覆盖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院对于功能性技术特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从观点分歧到统一规范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司法解释第一次在司法解释的层面上规定了功能性技术特征,其中的第4条规定,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即,人民法院应当将功能性技术特征解释为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

[1] Janice M. Mueller,Patent Law,Third Edition,Aspen Publishers2009.

[2] Holland Furniture Co. v. Perkins Glue Co.,277 U.S. 2451928.

[3] General Electric Co. v. Wabash Appliance Corporation,304 U.S.
3641938.

[4] Halliburton Oil Well Cementing Co. v. Walker,329 U.S. 11946.

[5] An element in a claim for a combination may be expressed as a means or
step for performing a specified function without the recital of
structure,material,or acts in support thereof,and such claim shall be construed
to cover the corresponding structure,material,or acts described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equivalents thereof.

[6] In re Queener,796 F.2d 461,230 U.S.P.Q. 438Fed. Cir. 1986.

[7] In re Donaldson Co.,16 F.3d 1189,29 USPQ2d 1845Fed. Cir. 199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