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

書城自編碼: 245253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作者: 陆新之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413580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1/18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NT$ 448.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NT$ 42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NT$ 8893.0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NT$ 381.0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NT$ 269.0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NT$ 493.0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NT$ 885.0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NT$ 77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7
《 创业36条军规 》
+

NT$ 407
《 东方遇到西方:联想国际化之路 》
+

NT$ 288
《 金融的哲学 》
+

NT$ 202
《 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来自日本企业研究专家的最有效、最实用的经营提升法 》
+

NT$ 342
《 天变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
+

NT$ 315
《 只有一个王石——他的选择与别不同 》
編輯推薦:
1.阿里巴巴九月上市,马云和阿里一起迎来了烈火烹油的好日子!

2. 互联网之神,平民英雄,是青年偶像,聚焦中国眼球!

3. 马云很可能成为中国首富,首富的成功学值得每一个创业学习!
4本书作者为著名财经作家,常年贴身跟踪马云等大佬,获取一线信息与经验。
內容簡介:
学习马云!赶上马云!前所未有的角度解构马云。

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花点时间学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马云

阿里巴巴上市成为千亿美元帝国,还能向马云学什么?

通读一个周末,

让你:掌握商业规则

解读商业秘密

培养商业思维
全面武装你的商业头脑!
關於作者:
陆新之,商业观察家,亨通堂文化传播机构创办人之一。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环境转变和解读企业案例。

曾出版有《王石管理日志》、《王石是怎样炼成的》、《巨商是怎样练成的》、《总裁论道》、《解读郎咸平》、《有钱好好用》、《中国式企业联盟》和《理解今日中国的财经文本》等书。其作品长期在财经图书领域有稳定销售量。

是多个主流媒体栏目的嘉宾——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湖南卫视、内蒙古卫视、贵州卫视、山东卫视、腾讯网与中国经济网。
还参与了网络财经剧“拆弹专家”系列的创作,并主演了第四集“股市秘笈”。
目錄
前言:为什么是马云

第一章 这些,我不说你未必知道

第一节 别让成功学耽误自己 

第二节 成功人士没跟你提起的那些事 

第三节 屌丝才做“豪赌”梦 

第四节 有钱不是“大晒” 

第五节 二十几岁要保持灵活性 

第六节 “机会财”别上当 

第七节 商业世界比宫斗剧情更险恶 

【课堂之外】你正在过的生活 



第二章 创业之路从何处起步

第一节 当不好士兵,别想当将军 

第二节 好上司胜过好导师 

第三节 找个地方,踏踏实实“学生意” 

【课堂之外】你离中产阶层还有多远 



第三章 创业年代的非常道

第一节 最难的是第一桶金 

第二节 你具备这些创业基因吗 

第三节 为什么经理人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 

第四节 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案例 

第五节 模拟现实的商业游戏 

【课堂之外】假如你有了足够的财富 

第四章  圈子里的大玄机,你知道多少

第一节 圈子里的成功学   

第二节 内部关系务必搞好 

【课堂之外】放眼世界看富豪 



第五章 管理是你的宿命

第一节 你不能不管 

第二节 管理者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第三节 卓越的管理之道 

【课堂之外】中国富人活得不赖 



第六章 在营销中怎么“击中”客户内心

第一节 营销没那么难 

第二节 建议?我需要的是解决方案! 

【课堂之外】看富豪如何把金钱玩起来 



第七章 记住,你永远不是英雄

第一节 缔造共图的利益 

第二节 理想团队中的九大角色 

第三节 做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第四节 团队合作的另一种解读 

【课堂之外】商人历史的快餐一览 

第八章 登峰造极的商业对抗怎么玩

第一节 收购兼并越玩越大 

第二节 收购兼并的游戏规则 

第三节 吃多了小心不消化 

第四节 并还是不并,这是一个问题 

第五节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课堂之外】那些悲剧的企业人物 



第九章 “用人”是个复杂问题

第一节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第二节 把饭桶变成人才 

第三节 激发潜力,可以用好多招 
【课堂之外】企业成败太匆匆 
內容試閱
这本书的写作前后延续接近两年。这正好是江湖上一直传言到证实阿里巴巴上市的最热闹时刻。

这篇前言,由酝酿到定稿,又是大半年。因为在书店里面各种马云头像作为封面的出版物之中,要增加一本有新意的新书,是相当不容易完成的任务。所以,这本书数易其稿,最后就选择了一个以前未有作者实践过的双线角度——既写马云在打造这个15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商业帝国的各个关键时刻,同时又能由事实之中跳出来,由更多维的角度,与读者分享在这些关键阶段所获得的商业启发。这会是一本轻松的书,又是一本引人思考的文本。

很长一段时候里面,中国的企业家在公众的眼里,只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大家只知道这是一群成功的人,一群拥有财富和话语权的人,又或许,总是挥金如土,过着衣香鬓影和挥斥方遒相夹杂的生活的人。而这群人,有着共同的性格,比如果敢决断钢铁意志,又比如老谋深算善于掩饰。

马云,则因为他特异的长相、出奇精彩的演说能力和超出商界话题的幽默言论,逐渐成为一个公众偶像。在很大程度上,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意人关注的企业家,他成了一个大众都接受与好奇的明星。

我在八年前的夏天第一次见到马云之前,他的创业史便早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位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的杭州男人,已经俨然成为中国最具人气的新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他的成功经历,他对创业者的循循教导,他对互联网经济的理解,以及他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承担,这一切,通过他的一次次的演讲、电视节目以及外泄的内部邮件广为传播。只要与他接触多几分钟,只要他开口,你就能感到,这确实是一个特具魅力的真人,同时又是一个别具性格的企业家。

生意与人情

马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马云,原因很多,理由很多,在本书正文之中也会有详细的描述。但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马云与他的兄弟班们如此这般的感情维系。

在创业的时候,马云会不断地做梦,也会跟他身边的难兄难弟们讲猛,而其中一个梦是这样:阿里巴巴创业成功了!马云带着团队所有人去巴黎过年,住当地最好的大酒店。在大家已经惊喜万分时,他悍然宣布,年夜饭后还发年终奖:每人两把钥匙。在大家莫名其妙时,他再说,我给大家每人在巴黎买了一栋别墅,还有一辆法拉利跑车。结果在梦里,当场有人因心跳过速被送进医院……

在十几年前,在马云给员工每月只发500元生活费的时候,这确实是一个有点无厘头的梦。与和马云日后发表过的那些振奋人心的梦想相比,这个太实际的梦显得有些不着调。可是,这个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个梦想的马云,没那么高瞻远瞩,却平易近人。他的梦想里有财富和成功,更重要的是,有他的团队和他的朋友。

第一次见他,在北京温特莱的办公室。那时候的阿里巴巴远没有今天这么风光。办公室里面宽敞而简单,没有巨大的办公桌,也没有气派的大班椅。只有一张靠窗的会议桌,旁边摆着一组沙发,还有一个书架。书架上有一些小泥人,摆着武打的造型。

他比电视上看起来更加瘦,也就显得脑袋更大,穿着简单的白衬衫、休闲裤,同样的打扮,我后来无数次地见过。说句实话,作为观众,我也没有看出他身上的衣服有名牌的气息。后来才听他助理陈伟揭露,马云被太太带着出去买衣服,大都是身体参与而精神不参与。任由摆布。

以后的多次接触,马云的发散式思维与语言魅力给我印象深刻。一天中午,在长安街路南的一家韩国餐厅的大厅里面,他给我们七八个人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太极大师陈露禅学艺的故事。他在这方面的长处显然是属于天份,而不是后天学习、训练得来的能力。他讲话略带一点点杭州口音,语速很快,讲话的时候动作幅度很大,表情异常丰富,眼睛紧紧地看着你,这个时候,你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相信他所说的话。更何况,他的话从来不是枯燥的大道理,他喜欢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干巴巴地唱高调。他的很多警句,在不太阅读的淘宝店主之中,都能广为流传。

我不知道是因为他本身的性格直率,还是因为他在商界的地位使得他在讲话的时候可以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在他的嘴里,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对其他人,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直接评价。而这些评价,有时候出人意料,有时候甚至非常尖刻。同时,这些一针见血的臧否,往往过后很快得到验证。

马云是很相信感觉的一个人,对人如此,对环境也如此。有一次聊到传统文化的话题,他开玩笑说他也懂风水,然后他解释说,其实所谓的风水就是气场,而一个敏感的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气场,是会有敏锐的感知的。所以,所谓好的风水,其实就是能让人觉得身心舒畅,心情开朗的环境。同理,人,或者朋友,也是如此。

实际上,环境不单单是指地理环境、物理环境,环境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是人。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组成一个个不同的气场。这些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朋友们,在生活上志趣相投,性格上互相投契,为人知根知底,和这些人一起工作,不是更能形成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场吗?

有一天,我有机会走到阿里巴巴的内部去,观摩他们的内部年会。那是金融海啸爆发之后人心惶惶的时刻,在不对外的杭州年会上,带着拯救中国经济使命的销售员们,围绕马云发出的山呼海啸一样的欢呼声刺激得我头皮发麻。更重要的是,这次见证终于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企业文化和价值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大的作用?那次与其后的多次现场见证,让我终于解除了困惑,阿里巴巴一直如此强调企业价值观,是有它的道理的,这家企业在这方面,确有过人之处。

我不再认为马云是一个狂妄的人。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说,看到了1997年中央台给他拍的那个《书生马云》,片子记录了他出去忽悠未遂的历史。他会很坦然地回答,现在也常常忽悠不成的。事实上,经常谈到别人对他的一些光环与赞誉的时候,马云会腼腆地自嘲。

他也曾偷偷抱怨说,有一次他打算在内部年会上跳钢管舞,衣服都穿好了,而公司的重臣彭蕾就是不让他上,把他的表演梦扼杀在后台。听到太多他默默协助朋友的事情,我也逐渐理解,他为何常常会在公司的治理上表现出一些中国式的情谊与义气。中国人的人情,和商业社会的伦理并不是冲突和对立的两样东西,好的企业治理,也未必就一定要照搬西方式的冷冰冰的去人情化的生硬模式。

由1993年从事媒体工作开始,我走访的上市公司一百多家,接触的高管近千人,认识的明星企业家也很多。而经常听到他们互相之间的臧否与点评的时候,我经常会哑然失笑。因为这些在公司运营之中体现雄才伟略的商业英雄,他们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极为有限,而且常常会根据有限甚至明显错误的基本事实就发言与表态,所以就会闹出很多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我也因此意识到,对一家企业、对一个人的判断,都应该谨慎再谨慎。无论这家企业和这个人的媒体曝光率有多么高,如果你没有近距离观察就妄下判断的话,往往就会有失偏颇。

豪客与对手

曾几何时,马云可以轻松地笑谈,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而由2011年的阿里巴巴“本命年”开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马云都会与一些以前想不到的对手交锋——他们可能是是香港证监会南华早报胡舒立做空机构,也可能是雅虎百度腾讯奇虎,甚至是在语音聊天室试图结队攻打天猫商城的小卖家乃至草根自媒体……

事实上,马云与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这几年的对手将会是应接不暇。原因无他,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马云们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实力壮大的同时,对手们也比起之前几何倍数地增加。从2012年获得80亿美元贷款开始,阿里帝国就踏上了大手笔收购之路。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数据计算得知,仅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已披露交易额的主要并购交易总额就达到了268亿元左右。可以说,阿里巴巴帝国是有史以来短时间花钱收购最多的中国豪客机构。

马云的胃口非常好。他吃下并购对象包括高德软件、文化中国、陌陌、酷飞在线、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俱乐部、UC优视、21世纪传媒等,其中,与优酷土豆、高德软件、文化中国的交易规模分别达10.88亿美元、11亿美元、62.44亿港元,对UC优视30亿美元的估值更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并购交易记录。

和百度、腾讯围绕自身核心业务进行并购不同,马云麾下的阿里巴巴帝国可谓全方位出击,除了涉及互联网、IT、文化传媒、物流等多个行业,还大踏步杀入金融、文化、娱乐、健康医疗等全新业务。显然,马云们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阿里巴巴的大规模并购行为,仍在遵循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一直以来强调的“接力跑”式发展。第一个讲新商业文明的马云的清晰——阿里巴巴要成为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老店,就需要不断地发现新的市场需求,从事新的业务,以新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增长动力。在马云的构思之中,B2C业务是阿里巴巴事业的第一波,第二波是淘宝和支付宝,第三波是大数据以及紧密相关的金融与物流等业务。

投资菜鸟网络,收购高德地图,入股海尔、银泰,是为了拓展传统电子商务,进而完成O2O(线上到线下)布局;收购恒生电子,入主天弘基金则是在巩固互联网金融优势,拓宽护城河;而投资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华数传媒、文化中国、优酷土豆、恒大足球则是看准了泛文化娱乐产业的巨大未来。这也是阿里帝国的第四波攻势——用户基数更为庞大的文化、娱乐和健康产业。这些产业将会是未来阿里巴巴投资的重点,并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新的重点业务。这意味着,这些领域中现有的公司,只要不是投奔到阿里帝国旗下,就会成为马云的一个个新对手。

因此,马云会提醒公司上下:“以目前的体量、规模和影响力,今天的阿里巴巴和之前的阿里巴巴不一样了,社会、公众甚至政府对我们的看法、期望、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击,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任何批评,因为大多数人在批评你的时候,尽管措词让你受不了,但他们是善意的,对我们是抱有期待的,很多人讲的是有道理的;社会上有很多的不理解和误解,说明我们对外的沟通和表达不够。”

作为一家估值150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与掌门人马云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我们离完美还太遥远,确实需要面向未来,审视自我;确实有很多的东西有待提高,确实需要为社区、为城市、为社会付出更多;确实需要坚持阿里一直以来的使命感
。”

事实上,我宁愿相信,围绕着马云们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对手很多,但是这些对手并非他的敌人。在一个开放之中的中国社会,一家体积如此巨大的公司,有再多的竞争对手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想象的。但是,双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的仇敌,大家将会在广袤的市场之中充分展开角逐,争取客户、创造价值,最后分出高下。

马云提醒说,证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做得更好,担当的更多。坚持坚持,相信相信。当别人没有适应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如先学会适应别人的不适应。

这段话,对于马云的粉丝、合作伙伴或者对手来说,都同样适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书的正文,一步步理解与掌握马云的坚持坚持、相信相信与适应不适应。



陆新之2014年8月于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



这些,我不说你未必知道



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马云









年轻的时候看三国,每每看到魏延一掀帐门,带进一股妖风,“扑哧”一下将孔明的七星灯给吹灭了,便匆忙掩卷,不忍心再读下去。所以后来的电脑游戏“三国志”一出,风行一时。玩家在抓到曹操之后,可以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将这一代枭雄的脑袋砍了,为天下苍生出一口恶气,感觉到无比的欣慰和快感。至于诸葛亮的崇拜者,可以让他扮演一下曹操的角色,搞一下篡权夺位,以满足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也不会有史官跑出来指手画脚,真是痛快。

“三国志”游戏带给我们的是改写历史的快感,那有没有想过,以我们的天纵奇才,商业史也是大有改写的可能呢?

事实上,看到雅虎近年的节节败退,好多人实在很想参与进去,替曾经的极客帅哥杨致远出一把力。当年那么家底雄厚辉煌的门户雅虎,怎么会反应迟钝,一步步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呢?那边厢,看到手机老大诺基亚被苹果一年秒杀,更是让人怀念起拿着摔不坏的诺基亚玩贪食蛇的年轻岁月。这可是一百多年来都按照季度给股东分红的好公司啊,不应该这样就被击溃。理论上而言,还有很多机会反败为胜的。至于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更看得人好生手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商业是和平时代好儿郎大展身手的好场所,你看马云,由一个英文补习班教师起步,凑齐了18人踉踉跄跄地起步,最后打造出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真实传奇啊!

且慢!先醒醒,别兴奋得太早!每年创业的激情男女数以百万计,但是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比例据说只有几百分之一。小公司能够熬过五年的比例只有5%。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开个公司能活下来,能够每个月给十几个员工发薪都挺艰难,改写商业历史哪有那么容易。真正的创业,与许多人对于创业的想当然的玫瑰色梦想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本书,就是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能够把握商业技能,先是存活,然后发展,最后发展到有一天,能够挑战一下马云的阿里巴巴——2013年5月,马云就退到幕后了,那么你可以先和他的接班人陆兆禧交手!



第一节

别让成功学耽误自己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业进入一个增长期,有一种叫做励志书的作品生命力异常顽强。书里面,面目模糊的“大师”“高人”们苦口婆心地教人成功,教人出人头地,教人考托福高分,教人怎么生个神童,教人成为杰出的推销员,教人赚第一桶金,教人成为百万富翁……

这类书十几年来不断有新款式流行,常常隔三差五地又冒出来,在各种图书排行榜上都少不了它们。我当然相信教化的力量,也就是知识的力量,但是我不相信激素的力量,想靠这类书成功的人,就相当于把自己速效催肥,特别不科学和不对路。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前因来路,性格气质很难一样,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也都随着身边的一切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博弈。这不是命运,不一定真是有命运的操控,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际遇,际遇的变迁也并非让人轻易能够摆脱的。成功者有自己的个性和脉络,你可以偷师模仿,或者再高明一点,克隆他的某段经历或者某个招式,但是克隆不来他的整个思考决策和判断的过程。想用一本书为一个人脱胎换骨,要么是作者信口开河,要么是读者自己糊涂,总之都是不靠谱的。

创业者心中的“大神”马云就曾说,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他对大家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

阿里巴巴的员工早就一万多人了,里面自然也有人听成功学课程,对此马云也能理解,他说,“只是偶尔听一两次,振奋一下精神”也行,但是“如果以成功学为榜样,经常听,只会物极必反”,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成功学讲座“听个四五次,这人就废了”。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幕是:那些做“直销产品”的业务员,产品虽好,但是听了太多的“培训课”,被严重“洗脑”,以至于见到一个人就推销自家产品,令人烦不胜烦。结果客户还没有听到重点,就提前找个借口逃之夭夭了。

熟悉马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崇尚激情创业、激情创新、激情冒险。这么多年,他始终保持激情,但这种持久的激情与成功学无关,成功学带来的激情只是短暂的。他说:“创业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

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并非那种让人激情一时、鼓吹一夜发达的书,而是一个伴随阅读为你进行商业智慧寻找和演练的过程。

写作这本书,为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有趣的尝试,一种将阅读和商业事件混合的体验。

我们期待的读者,是16岁到46岁的人群,那些充满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希望在今天和未来的商业社会实现光荣和梦想的普通人。



第二节

成功人士没跟你提起的那些事

这个时代传媒发达,人类八卦神经进化,社会经济现象娱乐化,我们看到的发家致富的故事都不约而同地具有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地流传,成功企业家抓住机会短时间发迹的案例分析层出不穷,教人快速赚钱的书更是在各种场合纷纷抛头露面……同时不约而同地也隐瞒了许多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经历的艰辛和波折。

许多人喜欢读成功人物传记,希望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但在这些人讲述自己成功心得的时候,自然也会对背后某些重大情节或者细节删删减减。这就如同很多游戏高手,对着新手菜鸟们动辄吹嘘神化自己在游戏之中如何达到今天的高级别一样,其实大都并非事件真相,切不可轻信。

下面这个故事据说发生在美国。

一位像你我一样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商界之中声名显赫的亿万富翁。他心想,高人在旁,机不可失。但是转念又一想,贸然请教别人发达秘诀不仅不客气,还显得自己幼稚,于是他变通了一下,请教这位富翁当年是如何起步走向成功的。富翁倒是好耐性,娓娓道来。

“那一年是大萧条,我只有5美分。”

“哦,那是1929年,对吧?”年轻人说。

“是啊。我就用这5美分买了一只苹果,第二天,用10美分卖了出去。”

“哦,你赚了5分钱啦。”年轻人若有所思。

“第二天,我又用这10美分,买了两个苹果。”

“哦,那么,第三天你一定把两个苹果都卖了出去。”聪明的年轻人恍然大悟。

“哦,第三天,苹果我忘记哪里去了,因为第三天我就继承了一笔200万美元的遗产。”

这个关于财富的冷笑话,生动地指出,所谓的商业成功,绝非坊间充斥的那些成功人士的自传或者他传之中几条简单的道理可以概括。

千万记住,所谓成功企业和成功企业家对自己的经验总结与现实往往是两回事,流行的传记之中难以避免炒作和宣传的成分,回忆录中往往省去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键点。所以看得、听得津津有味、血液奔腾的读者往往会被误导。事实上,因为存在很大的风险,做生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选择的道路。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200万家新创企业,其中70万成功地完成注册,可能有成长的机会,成功注册的公司8年后仍生存的只有5%。在中国,创业公司5年后存活几率可能不到1%!



不说你未必知道!从商创业是一个心理和生理都面临挑战的历程,初创阶段企业所面对的困难往往令创业者的个人和家庭生活都受到影响,财政上承受着巨大压力,万一创业失败还要承担失败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所以,这场硬仗打赢了固然可以带来财富,但创业者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承受许多随之而来的东西,包括心理的压力、焦虑、挫折、喜悦、无助、成功的满足感、付出代价时的痛苦等。

酸、甜、苦、辣是每个创业的人必经的历程,挫折、困境、失败都是必然存在的,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的幼稚、鲁莽、无知、多疑或者轻率而导致失败,甚至无法翻身。商业世界不是谁都能莽莽撞撞地进入,更没有人能仅凭侥幸活下来。



第三节

屌丝才做“豪赌”梦

港产片现在不如以前流行了,赌博题材的电影也少了。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赌侠、赌神、赌棍风行的时候,身穿黑风衣戴黑墨镜的大哥,手捏一把烂牌,气定神闲来一手All in,抽根雪茄等着坏人主动认输投降,何其快哉!

纵观如今的财经媒体,标题上“豪赌”二字也很眼熟。投资某领域是豪赌,在某地开厂是豪赌,用某人做CEO也是豪赌,说得好像做生意,除了豪赌就没别的出路,老板个个都是风险资本家似的。

即使在华尔街最为硅谷神话倾倒的时候,风险投资家也不外乎只做两件事,他们会在人才身上下赌注,会在技术革命的创意上下赌注。他们早就知道,投资成功的比例是相当有限的。这些赌注,实际上大多数并不可能成功,但有一小部分却可以实现并改变世界。在他们的会计账目上,大约成功的案例不到10%,真正能赚大钱的,就只有百分之几了,其他百分之七八十的项目是玩玩的。可是风险投资家投的是别人的钱,这些钱可以当作打水漂,你可不能把自己当风险投资,否则一旦成为那不成功的百分之八九十,就是血本无归了。

豪赌不是人人都能玩的。做生意从来不是靠豪赌能够成功的。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想孵出无数小鸡再变成老母鸡然后再生无穷鸡蛋的模式,基本上是屌丝睡觉之前的好梦,操作性微乎其微啊!



作为白手起家的成功代表,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所做的每一个战略、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你有看到他两眼一闭,就把一堆钱砸向某个领域吗?他就算笑嘻嘻地谦虚着这么说,你也别信。纵观阿里巴巴一路走来,无论是当初下决心做互联网,还是做淘宝网、拆分淘宝网、与雅虎合并、回购雅虎股权,还是后来退市,哪次是马云豪赌的结果?

说到马云的成功,常被人提及的是他的坚持,这固然不假,但是如果没有看到互联网的前景,没有看到B2B、C2C的前景,他会坚持吗?一句话,因为他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未来,所以他相信,因为他坚信,所以他坚持;因为他坚持,所以他成功。换个角度,如果马云有豪赌之意,恐怕没有哪个投资人敢把钱交给一个赌徒。

成功的商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成功掺上些许豪赌的戏剧性成分,但实际上他们比任何其他人都具备风险意识,他们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也愿意冒险,但必须面对的是经过严谨计算并可以有效控制的风险。毕竟一旦失败,他们付出的代价会是倾家荡产。他们需要收集和筛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通过精确计算风险来支持他们的决定。当然,勇气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不去逐步加码就不可能真正知道做大生意的滋味,也无法证实自己真正的能力。关键,就看循序渐进这个尺度如何把握。



第四节

有钱不是“大晒”

港产片里面有句很义正词严的台词:“有钱不是大晒!”(粤语里面的“大晒”,相当于现代汉语“大于一切”的意思,但是还要更霸气许多!)的确,钱和商业成功没有必然关系,否则,就无法解释,改革开放的十几年内,众多民企如何能够后来居上,在竞争之中战胜许多大型国企与超级巨型的外企,壮大为百亿千亿公司。全世界的商业历史之中,也多是后起之秀打败老店家大牌子的故事。

前几年,在互联网领域,那些五花八门套了国外风险资本家大笔美金轰轰烈烈开场的、出生就有好多钱的概念公司,真正存活下来的没有多少。反而是那些草根几万几十万筚路蓝缕起家,把握一两个机会就成功上位。在内地电商界,淘宝网大破eBay易趣就是经典案例。出于种种原因,不缺钱的Google与Yahoo也一样在大陆败走麦城。即使由马云与阿里巴巴接盘的雅虎中国,也是因为先天不足,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最后药石无攻,挽救无力,现在彻底沦为行业之中一个无足轻重的企业。

真正能够成功的,通常是拥有某种类型价值观的人,金钱不会是他们的唯一目标,也不会是他们唯一的手段。他们具有超出日常标准的价值观,他们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是发现市场的一特定机遇,然后去建立一个组织去实现,并通过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社会或市场的特定需求。他们都是一群不甘于平凡,愿意为追求更大目标而付出代价的人,这个理想并不是钱本身,但由于创业者所从事的是商业活动,钱是他们的成绩单和里程碑。钱肯定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单纯追求利润尤其是快钱的企业是难以长久的。

对于今日淘宝网的辉煌,曾鸣教授——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一度出任中国雅虎总裁的非典型学者有深入解读。深得马云信任的他,曾用“大舍大得”来形容马云的战略选择。因为舍得投资、舍得“烧钱”、舍得让新成立的业务处于战略亏损状态,马云花了五六年时间,成功实现了在电子商务“跑马圈地”的目标,结果在2012年收获了硕果。2012年11月11日,淘宝和天猫的单日总交易额高达191亿元,比之前预期的100亿元高出近一倍,同比增加260%,是美国最大网上购物节“网络星期一”2011年单日交易额的2. 45倍。截至2012年11月30日21点50分18秒,淘宝和天猫2012年总交易额已经突破一万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左右。2003年淘宝建立的时候年销售额只有2000万元,短短10年时间,5万倍的增长着实让人瞠目。

对于淘宝网今天的成功,马云的回答很有范儿。他说:“淘宝要真正赚钱,我还是这句话: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你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

他断言:“真正有钱的人,把钱看轻,如果满脑子都是金钱,这个眼睛是美元,那个眼睛是港币,没有人能把生意做大。”在他看来,很多东西比金钱重要。“信用不是金钱,但它比金钱更重要。”这是阿里巴巴创业10年后马云说的,他也始终有意识地培养企业的信用观念,打造自己的“信用帝国”。

翻开阿里巴巴的历史,关于诚信的故事可谓“不计其数”,而诚信为阿里巴巴所带来的利益是无法估量的。早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就给自己的团队立下两个规定:第一,永远不给客户回扣,一经查出,立即开除;第二,永远不说竞争者的坏话。这两条规定,前者是为了避免阿里巴巴失去客户的信任,后者是让大家遵守商业道德,也为公司树立形象。

在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里,有这样一个排名关系:诚信第一,销售第二;价值观第一,业务能力第二。马云认为,诚信远比市场重要,比金钱重要。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资金并非唯一需要的资源,对于有些行业而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初起步的创业者往往缺乏资源的支持,资金只是这种资源的组成部分,目前的低利率时代,市场上充斥着缺乏出路的资金,所缺的是懂得有效运用他们的公司和企业领导者。其实,创业者真正缺乏的还包括其他一系列资源:客户基础、供应商支持、有能力的员工和团队支撑、品牌和声誉、技术和服务支持体系、生产工艺流程等。

在有限的资源下作战,就需要提早进行充足的准备和积累,其中一个好办法是在没有正式下海之前,尽量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之中模拟,使自己适应将来需要面对的环境。所有的资源积累都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要交学费,企业家的成熟需要付出代价;初创的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注定了难以承受大的失误,没有多少资源可供浪费。这些代价通常是难以避免的,创业者很可能会在创业初期栽跟头,也可能导致初步成功后的滑铁卢。

纵观马云驾驭阿里巴巴的一路狂奔,创业者可以学习掌控以上因素,逐步培养经商的直觉和经验。



第五节

二十几岁要保持灵活性

万科创办人和掌门人王石在总结自己的成功因素的时候,首先提到的是运气,然后再说自己的努力。这是很真实的想法。

就像前文提到的,企业失败,常常是很容易的事情。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足够的运气。不要小看运气,如果时运不佳,再出色的企业家也得在困境中挣扎。成功之路就像走一条漆黑的隧道,在看到曙光前都是一片黑暗。看到光明前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实现理想的执着,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真实的创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在创业前积累足够的资源,才能撑到成功的那一天。

有无数年轻人空怀着发达的梦想,每个月却只能抱着被银行扣除了房子或者车子按揭的工资单垂泪到天明,或者只能趁喝了来路不明的白酒上头的时机,控诉老婆上了售楼小姐的当。据说,经常有小夫妻俩去看楼盘,结果老婆冲破丈夫的顽强阻拦,执意买了诸如飞机航线底下或者能看到“北京欢迎你”路牌的住房。

其实这事还真怪不得老婆,中国人对于房产的迷恋是一个永远也割不断的情结,居无所是跟以前无田产或者无后一样的大罪过。至于车,经过将近20年对国外人人有车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后,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也很容易让年轻人花光积蓄。

要成功,就必须把思考和经营的焦点放回到商业本身。创业的本钱也好,初步的赢利也好,其实,都需要更加理性、建设性的考虑,而不是为了追求短期成功的幻觉而轻易挥霍。年轻的时候,金钱资本是最缺乏的,也最应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让自己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保持创造力与机动性是最重要的。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当开始一番新事业的机会来临,你却因为每个月要偿还房屋贷款而瞻前顾后,甚至不得不放弃理想,回到每天挤公交到格子间上下班的庸常生活之中……那是多么不值得!

2001年4月,《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在中国内地图书市场创造了“神话”,一上市发行量便突破150万册,从而引发了同类图书的出版热。可惜的是,《富爸爸 穷爸爸》白白在中国卖了上百万本,在美国赚了大钱的日裔作家罗伯特·清崎,白白苦口婆心劝大家别有几个钱就忙着买房子买车子。与其被房子、车子的供款捆住,从此永无创业的机会,还要承受节衣缩食的痛苦,不如把首期用来投资,或许两年以后你就不用按揭,可以甩出一叠人民币一次性买下更大的房子了呢。

为什么很少人能做到呢?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买车买房时,就应该考虑对以后造成的影响,创业是很早就应该考虑的一项人生目标,其他的家庭决策都要与之相配。现在再来谈《富爸爸 穷爸爸》似乎有些过时,但它的确是一本好书。它让“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后又一个家喻户晓的舶来语。

所谓“财商”,是指一个人对金钱的敏感性,以及对创造财富的认识程度。《富爸爸 穷爸爸》的上万封读者来信中透出这样一个商机:60%以上的读者都希望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它一度让财商培训成为培训市场的新主题,然而,很快,长期处于消费匮乏阶段的人群,又把罗伯特老谋深算的生财之道抛在一边。

马云也建议年轻人租房子,他说:“假如你一个月五千多元钱,你交了房贷只有三千元。如果一个月要花一千五百块钱的话,你会非常痛苦,天天和女朋友吵架,怎么混?但是换过来说,你能够拿出1500元租房子,你每天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断换房子,这个小区不好,换另外一个小区。有的时候跟老婆吵架,原来是房子风水不好,再换一个,这样可以找到很多的乐趣。”所以他劝阿里巴巴的员工去租房子,不要买房,把眼光放长远。



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除了机遇、坚持、团队的优秀,最重要的正是作为决策者的马云,有着非同寻常的长远目光,而不是追求一时的短期满足与成功。

早在1988年,马云仅有2万元起家进入互联网行业。此时,在国内,瀛海威已经发展了三年,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老大。瀛海威如果没有什么致命祸患,同行很难撼动其地位,更别说将其完全排挤出这个行业了。可没几年,因为战略选择失误,方向不对,这位龙头老大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公众知晓的则是后起之秀新浪、搜狐等门户以及电商大鳄阿里巴巴。

回头看,B2C领域,eBay控股的易趣,在中国起步早,规模大,已经扫荡群雄,但是却在两年间完败于淘宝网。eBay易趣失败当然有很多内因,不过最直接的导火线在于易趣的收费机制,因其收费过高而终被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淘汰。相反,免费大量争取客户的阿里巴巴旗下的B2C淘宝网却打了一个漂亮仗,马云凭借此次机会,获得很多人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先发优势,抢先快速圈地,从此淘宝网为人所熟知。

业界在评价淘宝网成功抢占先机时,总要提到马云的免费策略。可马云为什么想到免费争取客户呢?

马云认为,中国的国情,在于中小用户众多,这就意味着市场广阔;而中小用户的特点,在于资金少,没有能力花费重金投资。根据这个国情,马云站在广大中小用户的立场上,找准客户的需求点,果断地推出免费策略,将“孤岛”的土地拓展得尽可能广阔,将广大的市场无限容纳在自己所创立的平台上,使广大中小用户为这块神奇的陆地所吸引。结果,阿里巴巴成功地吸引了这些中小用户,这些企业也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尽可能多的利益。

古人云:欲先求之,必先予之。做生意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拥有更多的客户、拥有更勤奋的员工、更多利润时,必须首先放下这些直接渴求,首先反思自己能为别人提供什么,然后尽最大努力——哪怕亏本也要帮助到别人。短期来看,你可能赔本了,但后期所获得的回报却难以估量。



第六节

“机会财”别上当

大环境的变化总会让市场出现一些机会,有些人早看到,大概就会先赚一笔。但是之后就会迅速被摊薄利润。我国港台地区一度出现葡式蛋挞专卖店,内地有“土掉渣”烧饼,都是短时间畅销,于是大家一窝蜂都开,按照老北京的说法是
“臭大街”,结果大家生意都不好做,最后没剩下几家。这就是典型的来去匆匆的所谓机会财(EASY MONEY)。

世界商业史上,最大的机会财(EASY MONEY)多半出现在房地产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一旦遇上大行情,什么事也不用做,只要买一块地摆着就等着不断赚钱好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巧。经济高速增长地区,往往是几年房地产价格都单边上升,价格动辄飙升两三倍,很多公司忍不住诱惑跑去做房地产,制造业公司跑去盖房子。当然,房地产价格涨得太高了,就成为泡沫,泡沫一旦破裂,杀伤力非同小可。这种快钱会害死很多商业高人。

机会财是一时的,有些人赚了是因为看得准,可是不长久,这次赌到了机会,下次赌错公司和人就统统被打败了。机会财不能持久,但对商人的诱惑很大。就像现在内地的房地产好起来,阿猫阿狗去做,很多声名显赫的大企业也跑去做,遇到宏观调控就变得骑虎难下。这个诱惑和陷阱中外皆然,而且专斩大将猛人,因为一般人,想亏那么多都没有机会。

机会财有个特性,就是当你赚了一笔之后,会改变经营的心态,该去赚辛苦钱的时候就不会去做了,天天等着下一笔easy money,等到就赚到了,等不到就完了。买过足球彩票的人都知道,容易猜中赛果的时候,就算中了一等奖也没多少钱,赛果不容易猜的时候,那一等奖开出再多的钱来也没你的份儿,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21世纪初,光纤设备行业前景好的时候,这的确是个机会,大家一窝蜂去抢设备、抢人才,等到人才、设备抢到了,机会也不见了。可见机会财就算是赚到了开头,也不一定能赚到结尾。美洲著名的通讯行业巨头北方电信公司,卖设备卖到眉开眼笑,连名字都改成北电网络,以增加吸引力,表达与网络共存亡的决心。结果呢?曾经是加拿大国家的骄傲,现在去加拿大做民意调查——“你最讨厌什么公司?”北电必定榜上有名,因为太多人的辛苦钱随着它股价的大跳水,永远都收不回来了。所以遇到赚机会财的时候要想一想,为什么只有你才能够赚这个的钱,是你比别人多知道些什么,还是有别的竞争优势?如果不是比别人早进去,或是比别人有能耐,就不见得赚得到机会财。这个时候,你如果能像马云一样对机会坚决说“NO”,也就向挑战马云迈出了一大步!

曾有人问马云,阿里巴巴的战略到底高明在何地,马云毫不迟疑地回答:真正优秀的公司都是简单的,一个优秀的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

无论阿里巴巴是“贫穷还是富贵”,是顺境还是逆境,马云始终认为,阿里巴巴的目标只有一个:电子商务——“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定位,阿里巴巴一直沿着电子商务的道路走了下去。

2002年,中国互联网回暖,坚持存活下来的阿里巴巴开始有了不错的前景,很快就实现了赢利。有些高层认为,阿里巴巴已经有了很多有价值的注册客户,公司的资金已经足够让他们再开拓任何一个领域了。“是时候寻找新的机会和新的增长点了”。当时,温州人刚刚掀起炒房热,房地产生意很不错,有的高管就忍不住了:“如果我们做房地产,那就赚大了。”

而且,即使不开发房地产,阿里巴巴也有其他的生财手段,比如靠收短信赢利、投资网络游戏,等等。这些行业与网络相关,完全可以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新公司独立运作。

换言之,那时候的阿里巴巴无论从机遇、资金、高层意见等任何方面来说,都具备抓住其他机遇的能力,如果及时在这些领域注入资金,利润会非常丰厚。

但是,马云却不这么认为,他仍然坚持走电子商务路线。他说:“如果我们投资短信很快会赚钱,2002年、2003年短信业务拯救了中国互联网很多站点。只要投入这个就能够赚钱,但是我后来发现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互联网经济,只能够拯救一段时间。”马云还派人对一些门户网站作调查,结果是,做手机短信可能会出现欺骗客户的情况,这个业务必定是不长久的,所以马云坚决不做短信。

至于不做网络游戏,这个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认为,玩游戏是一种玩物丧志的行为,好男儿应志在四方。虽然今天已经有很多人能接受游戏产业,但总体来说,游戏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来都无法登上主流,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家长们,从来都没有向孩子们宣传或鼓励孩子玩网络游戏的。马云觉得,网络游戏从整体来说是一种不值得鼓励的产业模式。

虽然短信和开发游戏都能让阿里巴巴赚钱,但马云最终还是选择了电子商务,“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做电子商务,尽管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也许三年,也许四年五年都挣不到钱,但我们坚信八年、十年一定能够挣到钱。”正是因为这种坚持,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终于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

相反,如果当初阿里巴巴同时涉足多个领域,而不仅仅是B2B,那么资金和精力被分流走的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恐怕很难成为龙头老大。最好的结果,它到今天可能还是一个能赚钱的公司,但对这样一个什么都做的“杂货店”,肯定难以在人们心中形成品牌效应。如果做得不好的话,那情况就很糟糕了,正如投资短信业务,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它是一个不能持续的问题生意,难以开发第二批客户,这个公司很快就会完蛋——这种情形,与今天人们一提到B2B就会想起阿里巴巴是不同的。如果说“杂货店”一样的经营模式是做生意的话,那么坚持同一条路线,就是在做标准化产品,做的是国际化、全球化的标准化产品,哪个低端,哪个高端,哪个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目了然。

不过,马云也不是神,他偶尔也有头脑发热的时候。2006年5月10日,淘宝网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招财进宝”的项目,本质是竞价排名,是按照“浏览+成交=收费”的原则设计的。设计人员原以为这个项目充分显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用户的反应让淘宝措手不及,有些卖家表示很愤怒,“愿意付费的商品都排在前面,而且不会自动下架。不付费的商品排在后面,永无出头之日。为了不让自己的宝贝被淹没,卖家只有选择向淘宝付费”。

几天后,愤怒情绪高涨的卖家们决定组织店主在6月1日进行罢市签名活动:他们在5月30日提取支付宝中所有现金,6月1日零时开始罢市,不再登陆淘宝旺旺,50件商品以下的店铺将商品全部下架,50件商品以上的店铺拒卖商品。罢市组织者的口号是:“淘宝有40万店铺,我们不能允许淘宝拿着40万人的利益一意孤行。”

即便马云在淘宝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向网友致歉,承认淘宝在和用户沟通上存在问题,并用他一贯的激情呼吁他的用户们拥抱变化,但卖家并不买账,罢市照常进行。

不得已,淘宝网按照马云的意见,对“招财进宝”进行公投,将这个产品的命运交到用户手中。结果,有超过20万名淘宝用户参与了投票,61%投了反对票。无奈,“招财进宝”的服务寿终正寝。马云能够顺应舆论,及时转向,这点应变胸怀确实值得欣赏。

尝试推出“招财进宝”的收费服务失败后,淘宝在2011年底又尝试了另外一种收费方式。2011年10月,淘宝商城发布了一条新规定:将现行的每年6 000元的技术服务年费,调为3万元和6万元两档;将现行的1万元保证金,调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三档。结果,比2006年推出“招财进宝”时更大的风波上演了。

3万多小卖家组成了“反淘宝联盟”,对淘宝商城进行恶意攻击,针对大卖家进行恶意拍货、恶意给差评、拒绝收货、拒绝付款,从而严重干扰其正常运营。没多久,数十家淘宝商城的大商铺便“沦陷”,大部分商品被迫下架,损失达几十万元之多。

为此,淘宝商城向警方报了案,马云和淘宝商城总裁也纷纷表示为了对正当经营的商家和消费者负责,淘宝绝不妥协。

马云和淘宝的强硬态度让事件愈演愈烈,“反淘宝联盟”人数达到了5万。罕见的互联网“暴动”还惊动了商务部,商务部要求淘宝商城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的合理要求。

最后,马云和淘宝网权衡利弊,作出了妥协,推出了五大优惠措施,这才平息了这场大风波。

“机会财”有风险,介入需谨慎。即使是马云这么能干的人,面对机会财,也有把握不住进退失据的时候,何况是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机会很多,全世界的人和钱都一窝蜂地涌进来。但是即便是看上去满地都是机会的时候,我们也要未雨绸缪,想一想如果哪天经济衰退了,机会不多了,立志要成功的你该怎么办?机会财是短线,管理财才是长线。赚管理财靠的就是管理的基本功,例如生产做得好,就能把成本降低;开拓市场,注意客户服务……



第七节

商业世界比宫斗剧情更险恶

这几年,《甄嬛传》《宫心计》等宫廷女性争斗剧大热,不仅女白领津津乐道,很多男性主流人群与金领一族也对于其中的明暗斗法大有共鸣。无论怎么说,宫廷也好,公司也好,都充斥了不同势力不同利益集团的长期较量,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现实的商业世界更是如此。一家公司,每天的房租、薪酬、水电等硬性成本就摆在那里,要持续获得收入、体现利润,就得不断战胜对手,赢得客户的信任与订单。

20年前,内地房地产第一品牌万科的掌门人、地产大腕王石还没有今天的江湖地位,但他心态上已经很圆熟了。他曾经很坦诚地跟我谈起他运营企业的得失进退感悟,“生意场上,是没有百战百胜这种事情的。说白了,十仗之中,能打赢五仗的,就叫做名将了。至于十仗里面能够胜出六仗的人,那就叫做常胜将军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哪里相信他这种黑色幽默,心想史书上的名将怎么会如此不威猛?一定是老王保守了,落后了。后来,深入了解了外企、国企和民企的多个案例,我才真正体会到商场比战场更残酷,而且有更多不确定性。日本的索尼也有进军美国大败亏损的例子;老谋深算的李嘉诚,一样有投资3G骑虎难下的时候;而手机之中的大哥大诺基亚面对苹果的狙击,反应慢了一点,结果市值就跌去九成,股价更回到1996年的水平!生意之道,真是步步惊心,比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面的争斗还要严峻,再大的巨头,市场感觉迟钝了,说不准哪一天走错一步就轰然倒下。

以国内这几年越来越多人谈论的福布斯排行榜来作个分析,就更能够看明白其中道理了。

不得不说,对世界著名企业首先进行排名的《福布斯》杂志是很有商业触觉的。在这个榜设立70年后,《福布斯》来了个“一鱼多吃”算旧账,对先前那些著名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然后由麦肯锡的高级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编纂成书,书名为“创造性破坏:为什么常青基业失败了”。

调查结果显示:1917年的100强在经历了70年的时间后,已经有61个走向了死亡;而在39个幸存者中,仅有18个仍然存在于1987年的排行榜中。但这60年间,这18个公司的股价都降低了20%。只有两家企业——GE和柯达在70年间仍然运作良好。但20多年后的今天,柯达也已经从《福布斯》100强中消失了。

研究者又很残酷地列举了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标准普尔于1957年评出的世界前500名企业收场也不太好。在不足40年的时间里,500家企业中只有74家还在,而其余的426家企业都已经营失败,占80%。在这74家企业中,只有12家企业还有市场竞争力,仅占样本总数的2. 4%。

《金融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很坦白地说了让不少CXO等企业高管们都心惊胆战的一段话:“福布斯和他的麦肯锡同事们收集了美国1000家公司在40年间的经营资料,他们发现没有一家幸存者能够长期地占领市场。调查的时间段越长,情况越糟糕。”

没有一家企业敢许诺说自己基业长青,再成功的企业也无法避免遭遇挫折和困难。而能够比别人更长久地占领市场的企业,往往是成功地跨过一个个挫折的企业。换句话说,生命力越顽强的企业,经历的挫折越多;一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也就没有发展的机会。

当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伟鸿采访已经功成名就、被鲜花与光环簇拥的马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成功运作阿里巴巴你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什么?”马云回答说:“其实我觉得没有付出很多代价,我反而得到很多经历和挫折。”

马云此言不虚,挫折早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就来过了。

2000年是阿里巴巴扩展海外市场的关键年。1月份,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投资才打到阿里巴巴的账户上,2月份,马云就带团队杀到欧洲。“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杀过去。然后再杀到南美,再杀到非洲,9月份再把旗子插到纽约,插到华尔街上去:嘿!我们来了!”这是马云国际化战略的宣言。然而,到9月,华尔街没有看到阿里巴巴的旗帜,却传来阿里巴巴陷入危机的消息。

在此期间,马云将阿里巴巴的总部放在国际大都市——香港,并且招来很多优秀的国际人才。这些人才全是可以被称做“天才”的高级人才,全是出身美国名牌大学的经营专业,单是养活这些人,阿里巴巴就要拿出好大一笔银子——这些高级人才虽然人数最多时候才只有二十几名,但他们的薪水及日常开销,比中国总部200多人的花费还要多。

阿里巴巴快速扩张的结果,的确做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迅速在国际上赢得知名度,打开了国外市场,而此时,国内很多人还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国企业呢!然而狂人马云一开始就让阿里巴巴走国际化路线显然是违背市场发展规律的——尽管马云经常做一些违反常规的事,但这一次却让他吃了苦头,也让阿里巴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代价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烧掉了1800多万美元。如果按照以往的花钱速度,再有半年多阿里巴巴就要面临因资金枯竭而倒闭的命运。

代价二:太早聘请国际化人才,为阿里巴巴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

人力成本开支过大。硅谷的那些高级顶尖人才,每个人的薪水都不是小数目。阿里巴巴获得的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一大半都花费在这些高级人才身上了。如果不改变的话,阿里巴巴很快就发不起这些人的工资了。

高级人才并没有人尽其用。他们不熟悉中国市场,加之语言文化的障碍,许多高级人才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外籍员工与杭州总部的本地员工冲突严重,收入相差悬殊的海归PK土鳖,想都想得到是如何惨烈的景象。

总之,高级人才的引进对阿里巴巴来说其实是一种浪费。互联网冬天来临的时候,9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离开了阿里巴巴,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