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式民主—— 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兴起和成长

書城自編碼: 245079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刘杰
國際書號(ISBN): 9787802327566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66/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8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NT$ 442.0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NT$ 335.0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NT$ 437.0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NT$ 330.0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NT$ 381.0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NT$ 330.0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NT$ 1277.0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NT$ 48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643
《 胡耀邦(1915-1989)全三卷 》
+

NT$ 1273
《 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精) 》
+

NT$ 268
《 图说美国史(彩图精装) 》
+

NT$ 268
《 图说欧洲史(彩图精装) 》
+

NT$ 342
《 摆脱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追本溯源,融会贯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习贯彻向广度深度拓展) 》
+

NT$ 298
《 廉洁自律小故事反腐倡廉大道理 》
編輯推薦:
一部对中国式民主核心理念、变迁历程、制度体系、体制构成、发展道路进行全方位阐述的理论力作!
內容簡介: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国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惟一合法的执政党,只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不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在今天的世界上,任何一种民主道路只有在具有本国特色、适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才是可能有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需要也不可能选择西方提供的现成方案。中国一再强调要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树立自信的立足之本,是对自主选择的中国式民主的自信。
關於作者:
刘杰,1965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数十项,个人出版过《国际人权体制》、《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机制化生存》等专著11部,发表《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变革》、《中国政党关系衍进的本土逻辑及其民主寓意》、《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2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发展、人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绪论(1)

总论篇

第一章什么是中国式民主?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13)
一、中国式民主的成长轨迹(13)
二、中国式民主:核心价值与制度逻辑()
三、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环境和新取向()

思想篇

第二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缘起(35)
一、议会与民主()
二、政党与民主()
三、国家与民主()
四、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

第三章早期共产党人的民主思想()
一、早期共产党人的民主思想传播()二、呼应西方:早期共产党人民主的西方回应()
三、批判传统:早期共产党人民主的中国映照()
四、早期共产党人的民主争论()

第四章毛泽东的民主思想()
一、民本民主与整体救赎()
二、阶级民主与敌我矛盾()
三、民治民主与反官僚制()
四、平等民主与公平效率()

第五章邓小平的民主思想()
一、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民主价值取向()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
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四、谨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目录中国式民主——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兴起和成长
第六章中国式民主思想的当代发展()
一、当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当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当代民主思想发展的特点()

历史篇

第七章民国初期民主建设的挫折(147)
一、议会民主的挫折:国会与制宪的失败(147)
二、政党政治的挫折:一种政党类型的失败()
三、新国家的失败()
四、经验与启示()第八章中共根据地时期的民主试验()
一、实行普选制和民主选举()
二、创立“三三制”民主政权()
三、实践财政民主()

第九章新中国民主制度的构建和变革()
一、新中国民主制度的构建()
二、新中国民主制度的渐进式变革()
三、新中国民主制度变迁的成因分析()

制度篇

第十章选举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造了中国的选举民主(20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国特质()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早期形态()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十一章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二、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
三、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政协制度()

第十二章基层民主:发展中的基层民主制度()
一、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
二、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三、基层民主的运行逻辑()
四、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因素()

第十三章党内民主: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一、党内民主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党内民主:实践与创新()
三、党内选举制度:竞争性逐步增强()

第十四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历史沿革及其民主关怀()
二、区域间与民族间的民主政治()
三、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四、统筹协调下的民族区域发展()

第十五章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一国两制理论是中国式民主理论的重要发展()
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式民主制度的重要构成()
三、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制度与人民民主的发展()

第十六章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一、中国的立法体制()
二、科学民主的立法程序()
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形成()
四、重要法律制度的确立()

体制篇

第十七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337)
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合法性基础(337)
二、党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
三、党的核心领导与中国式民主的发展()
四、新时期党的领导方式改革()

第十八章从“合一型”到“嵌入式”党政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关系中的领导地位()
二、中国党政关系的变迁()
三、党政关系变迁的内在逻辑与结构性制约()
四、党政关系的变革向度()

第十九章单一制国家的体制结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单一制国家体制结构选择的逻辑()
二、单一制国家体制结构的演变()
三、单一制国家体制结构的构成()
四、单一制国家体制结构的特点()
五、坚持并完善中国的单一制国家体制结构()

第二十章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
一、中国政党关系的衍进脉络()
二、本土化:中国政党关系衍进的内生逻辑()
三、中国政党关系的民主寓意()

第二十一章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从高度集权到柔化()
二、政府间关系与政府体制改革()
三、社会发育与政府体制改革()
四、新形势下的政府体制重塑()

第二十二章司法体制()
一、司法体制的基本原则()
二、司法体制的中国特色()
三、司法体制的结构体系()
四、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十三章廉政体制()
一、中国式廉政体制的产生和历史沿革()
二、当代中国廉政体制的制度基础()
三、中国廉政体制的制度结构()
四、中国廉政体制的运行机制()
五、中国廉政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十四章干部人事体制()
一、党的干部路线与方针()
二、干部人事管理逐渐摆脱高度集中化()
三、改革开放与干部人事体制改革()
四、从分类管理到统一规范()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什么是中国式民主?
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中国式民主的前提和核心,在于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构建起来的民主形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致力于探索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发展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有过曲折,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国已逐步明确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民主制度正日益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一、中国式民主的成长轨迹毫无疑问,中国是后发的民主国家,现代民主的理念和制度设计都经历了一个从引入到消化,然后积淀自身特质的过程。但同时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国家,中国在推翻皇权专制、逐步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将新的民主制度与传统截然割裂,文明的基因不可消除地内化在民主化的每一步,对民主的发展道路和路径选择产生内在的制约和影响,尤其是事实上,在中国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思想家也提出过许多与近代民主观念相近的观点,“民主”一词本身就来自于《尚书》中提出的“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孟子有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千古名句。荀子则强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早期民主思想的元素,至今仍然构成中国式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只不过,尽管在主张上与近代民主的理念有类似之处,但这些思想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统治者“为民之主”的意识,更多属于权术的范畴,与“以民为主”的现代民主观念是不同的。进入近代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致力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开始了对中国式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孙中山提出了“民生、民族、民权”这一蕴涵了政治、经济和社会要素的“三民主义”民主观,并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到宪政的渐进式民主政治发展路径,尤其是他提出的“五权分立”观念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他看来,西方式“三权分立”存在诸多弊端。如由于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人得以因滥举或用私人而得居官位,同时,由于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常常使得行政权不能正常施行。为此,他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设想了独立的考选权和纠察权。第一章什么是中国式民主?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中国式民主——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兴起和成长李大钊则对民主的意义和价值、民主的形式和保障、民主的基础和条件、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他的“商议性民主”观念将强调公民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和强调集体公共意志的共和主义结合起来,至今对人们深入理解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具有启发意义。遗憾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政治制度保障,先行者们的设想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鲜明地提出了争取民主的口号。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通过的政治纲领就明确提出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人民民主理论的奠基人,在他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他始终对民主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强调。根据地时期,他把人民政权的性质归纳为“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他出于阶级矛盾扩大为民族矛盾的实际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的口号”;1939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概念,强调“现在,中国需要的民主政治,既非旧式的民主,又非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现在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3页。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将新民主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宣布“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0页。对中国如何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新中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了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指导下,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制度、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本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当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中国也走过一些弯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形成了单位化的社会组织和动员体制,由于过多地从革命党而非执政党的思路强调阶级斗争和阶级对抗,导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多地强调了集中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步伐一度严重滞后,发展到“文革”时期,民主更进一步被异化和滥用为“大民主”,完全成为阶级斗争和专政的政治工具,大规模的政治动荡一度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社会也处于严重的疏离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民主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在深刻反思“文革”失误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在这一前提下,他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民主的全面发展和协调统一,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各种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力和基本自由,并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发展,要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页。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民主,才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邓小平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理念作出的重大贡献,还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重要性的深刻把握上,他在反思“文革”期间民主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刻教训时多次表示,由于我们长期忽视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没有确立宪法和法律的应有权威,并以此来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强调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致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为了切实解决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并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邓小平找到的根本解决途径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为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指导。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理论。他一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就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页。鉴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江泽民对西方式民主战略及其后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指出:“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总想把他们那套民主制度强加给我们,总想让我们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西方国家一直在进行尖锐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打所谓的‘民主’牌,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他们‘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我们千万不能上这个当。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搞西方的那一套三权鼎立、多党竞选,肯定会天下大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头脑一定要清醒。”《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他还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表述,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胡锦涛那里,发展中国式民主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实践中,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提高发展民主政治能力的基本思路:(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3)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5)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些思路,实际上也奠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历程,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走了许多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二、中国式民主:核心价值与制度逻辑民主既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制度。在价值层面,不同的民主蕴涵着对民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遵循着特定的理念、原则和立场;在制度层面,不同的民主制度显现出不同的体制结构、组织方式和程序规范。对中国而言,中国式民主政治是价值与制度的融合,在价值基础上实践制度,在制度的运行中调适价值。具体而言,它蕴涵着如下几方面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规范: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本质要求和理想追求。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与西方式民主强调的“人民主权”观念的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同时,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人民要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必须有正确的政治领导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这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中体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这三位一体的互动逻辑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执政从根本上说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畴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是中国式民主的指导性理念。与西方单纯强调民主和自由不同的是,中国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进程中高度强调要辨证地对待民主和集中的相互关系,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之间的辨证统一。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理念在政治运行中具体体现为,国家政权机关经由民主选举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目标,在执政过程中通过民主政治的实践把这种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目标转化为现实。实行这一原则,既可以充分体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共产党执政的政权本质,有助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又能使国家在实行统一意志和决策过程中避免干扰,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确保民主政治运行的广泛性、权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第三,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式民主的根本制度理念。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在制度上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逻辑下,国家权力的主体始终是人民,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和各地的最高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民主的方式制定法律法规,把人民的意志汇集并转化为国家意志。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等政权机构也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对人大负责,确保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都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约之下运行。这样的制度既保证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当家作主地位和民主的广泛性,又避免了三权分立制度下不同权力机构之间相互推诿、政治运行效率低下的弊端,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协调一致地组织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第四,依法治国是中国式民主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国家普遍采取的治国方略,但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依法治国的思路下,执政党和国家通过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同时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所有的党组织、党员尤其是负责干部的言行,都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还与以德治国的思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第五,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中国式民主的经济基础。公有制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强调发挥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但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强调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国十分重视把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放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在新修订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从而在根本上落实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理念,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发展得以有机地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第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中国式民主遵循的基本的政党关系理念,也是与人民代表大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基本政治制度理念。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采取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方式。中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其他任何政党和政治力量也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代表性领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因此,中国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第七,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涵,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强调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增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也对发展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为了要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实行和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以党内民主引导和推进人民民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民主“如果在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7页。简言之,中国式民主是适应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和制度规范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过去100多年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中国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更没有政治民主可言。只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得以建立,中国人民才逐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民主政治的发展才逐步走上了良性的轨道。当前,不断发展中国式民主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更可以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动力,使中国的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推进格局。三、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环境和新取向中国式民主的建设不是孤立的政治发展进程,必须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把握,重视借鉴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取得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课题,要求中国不断创新思维,努力探索发展民主政治的新途径和新道路。近年来,国际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多变性和过渡性等明显的外在特征。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取向,影响国内稳定和发展的变数不断增多,但就宏观而言,国际社会仍然处于旧秩序向新秩序、单极化向多极化、霸权主义向国际关系民主化方向演进的曲折过渡时期。但从本质上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在这一大势下,当前中国在探索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这表现在:(1)和平与发展出现了新情况,但仍然是时代的主题,这就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拥有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初露端倪,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将不断上升,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初显端倪;(3)大国标准和国际竞争方式变化,评价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军事实力,而是是否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能否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以积极的姿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增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任何国家的成长战略都必须在宏观的国际环境中加以思考和确立;(5)国际机制的作用虽然还受到诸多限制,但通过有效的国际机制安排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6)反恐怖主义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战略基点,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契机,不同社会制度和战略利益的国家在共同的目标下形成了全球性的反恐合作阵线。在充分认识到当代国际形势变化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并不都是有利的。从当前的现实看,我们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机遇本身就蕴涵着巨大挑战,考验着我们对国际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把握能力:(1)美国的单边主义战略取向进一步发展,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常常不顾其他国家乃至盟友的利益单独行事,而且,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的考虑,把中国的崛起视为潜在的战略威胁,从而给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2)世界的民族问题依然严峻,民族分裂活动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导致当前国际力量的对比态势进一步复杂化,特别是一些地区内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利于国际秩序的重建和国际体系的和平与稳定;(3)西方国家的少数势力在价值优越感的促动下,不断加紧实施对中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在民主、自由、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上对中国频频发难,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巨大的政治压力,干涉中国的主权和内政事务,试图使中国屈服于西方的战略意图,把社会主义的中国纳入西方的全球战略轨道;(4)亚太地区局势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中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诸多干扰,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空间;(5)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极大地缩短国家间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为任何一个上升的大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中国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国际步伐,就难以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国内形势方面,随着中国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的目标,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逐步突出,价值取向、群体结构、权利诉求、利益博弈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现实生活中众多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使中国既有可能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也可能掉进中等发达国家陷阱,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更加需要中国善于运用民主与法治的方式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增进社会共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