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东方好莱坞”的缔造者邵逸夫和他的黄金时代1907-2014

書城自編碼: 241135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財經人物
作者: 谢国有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484437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2/2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NT$ 559.0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2
《 李光耀传 》
+

NT$ 549
《 巴菲特传(纪念版) 》
+

NT$ 266
《 别谋杀你的梦想-三星之父李秉喆传 》
內容簡介:
本书是香港传奇人物、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的生平传记。全书记述了邵逸夫经过努力创业、艰辛拼搏,终于成为一代影视大亨的人生故事,励志加正能量,能够向读者传递乐观向上的积极信息。
關於作者:
谢国有,作家,河南濮阳人。于小说、评论、影视诸领域均有涉猎。近年关注方向为现当代文化史和文化人物,侧重于人物传记的写作。
目錄
序:守护邵逸夫
第一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创立时代
1.根基:父亲邵行银
2.拓荒:三位兄长
3.氛围:近代宁波商帮
4.铺垫:新生事物电影
5.出生:1907
第二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灰暗时代
1.从伙计到电影通才
2.磨难是对人才的呼唤
3.合力拼搏才会赢
4.敢为人先
第三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奋起时代
1.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2.每天有100万观众
3.风靡港岛的邵氏类型片
4.那些年,人们仰望过的邵氏明星
第四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辉煌时代
1.转战电视行业 成就传奇TVB
2.《射雕英雄传》影响了两代人的成长
第五章 邵逸夫与他的两任妻子
1.亲情:邵逸夫的家族成员
2.爱情:两段婚姻
第六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共和”时代
1.悭吝:出了名的“铁公鸡”
2.恩怨:皆因一个“利”字
3.寂寞:父子断绝关系二十年
4.失误:我只是一个生意人
5.糟糕时刻
第七章 邵逸夫如何俘获一个时代
1.眼光前瞻,与时俱进
2.又狠又准,出手果断
3.勤勉敬业 行家管理
4.善于识人、大胆用人
5.抢时降本 流水作业
6.制造明星,为我所用
7.善心天下,滋养生命
第八章 邵逸夫和他的“大爱”时代上
1.“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2.邵逸夫如何分配家族财产
3.最受敬仰的“楼主”
4.楼的故事
第九章 邵逸夫和他的“大爱”时代中
1.资教流风浸润长
2.走近“邵逸夫奖”
3.群星闪耀:邵逸夫奖历届得主
4.拳拳苦心,保护莫高窟
第十章 邵逸夫和他的“大爱”时代下
1.天上有颗“邵逸夫星”
2.从小气鬼到慈善家
3.邵逸夫的慈善账簿
4.为什么邵逸夫这么珍稀
5.邵逸夫可以有另外的版本
第十一章 邵逸夫不仅仅属于他的时代
 1.晚年:寿星的模范生活
 2.离去:光荣与平静伴随
 3.身后哀荣:泽被后世,风范永存
 4.各界评论: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第十二章 附 录
 邵逸夫先生大事年表
 各地邵逸夫楼列表(不完全统计)
內容試閱
第一章 邵逸夫与邵氏集团的创立时代
每个人都像一颗种子。落在山岩的缝隙里,可能会艰难地成长;落进肥沃的土壤里,可能会茁壮地成长;落进沙漠里,可能会被风干;落进冰川里,可能会被冻结……每一种成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邵逸夫也不例外。面对邵逸夫这样一个商神一般的人物,面对他璀璨耀眼的成就,我们往往会无限放大他天才的一面,而忽略他生长的大环境和微环境。实际上,一个人承袭的所谓的文化与性格基因,无不来自他生长的大环境和微环境。大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熏染,小到一个瞬间、一个身边人、一个小空间的影响,都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我们绵延伸展的人生。
土质、水分、光照、湿度、温度、虫蚁……都是一颗种子的前时代。
属于邵逸夫的前时代一定也有许多种元素。忽略这些元素去谈邵逸夫伟大蜕变前的人生,许多后来的故事都将缺少最大的因果联系,都将是逻辑上的缺漏。
1.根基:父亲邵行银
父亲是儿子生长的最重要的环境。
深刻认识邵逸夫,首先要认识一下他的父亲。
邵逸夫的父亲名叫邵行银,号玉轩,祖籍浙江宁波镇海。
镇海是海外“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
这里涌现了许多如航运大王虞洽卿(1867-1945)、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棉纱大王蒉延芳(1883-1957)等一批出色的近代企业家。流风之下,草木焕然。
数十年后,他的儿子邵逸夫也将忝列其中,成为享誉华人世界的影业大王。当然,这是后话。
邵家祖辈一直在宁波镇海朱家桥镇上开着一家漂染坊,在当地人心中,这家漂染坊漂染工艺很专业,掌柜的为人也很和气周到。但当地经济落后,加上朱家桥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邵家的生意一直不咸不淡。
邵行银14岁那年,终于等来了跟随父亲到上海出售自家研制的漂染颜料的机会。1886年的中国上海,尚称不上国际大都会。但对于第一次走出家门的邵行银而言,上海的出现,仍然像是命运投放给他的一场惊喜,让他眼前一亮,视野大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被辟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居留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应英国领事巴富尔要求,在租界内设江海北关(“新关”、“洋关”),办理向外轮征收关税等事,由江苏省苏松太道兼管。咸丰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江海关。次年,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驻沪领事签订协定,允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人,掌管江海关。同年7月,少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启外国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国海关的恶例。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855年小刀会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进行了三次部分占领上海的战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
此后,上海形成了两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黄浦、静安和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主要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黄浦、徐汇两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是法租界;长宁则是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而闸北和南市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互不相连。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都”。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此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上海,让邵行银的想象力有了更辽远的伸展空间。我应该属于这里!邵家的漂染坊应该属于开在这里!一颗少年的雄心飞翔起来。
经人介绍,怀揣梦想的他进入宁波老乡在上海开办的颜料行,做起了学徒,开始了他在日趋繁华的十里洋场“淘金”的岁月。经过数年的磨练,邵行银的翅膀也慢慢硬起来。
等到邵行银回到故乡镇海接手祖辈留下的漂染坊,虽然也想过不少办法,生意却不见大的起色。故乡与大上海落差太大!邵行银不是一个内心安分的人,他心里总憋着一股子劲儿。但镇海镇就这么大一块儿地盘,人口有限,他又能怎样呢?对于心中有梦想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岁月蹉跎更大的折磨呢?
终于,在邵行银29岁那年的冬天,他们举家搬到了上海,在一条临靠黄浦江的小街上,开起了一家名叫“邵氏锦泰昌”的漂染行。
开业后,迎接他的是生意的寡淡。邵行银不气馁,兢兢业业地做着。艰难时期,他依然恪守着自己的经商准则,按高标准把顾客送来的衣料染上三遍,再漂上五遍,否则这些布品就绝对不会被送到顾客的手里。在所有漂染过的衣料出店之前,每块料子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检查分好几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邵行银坚持亲自把关,不合格绝不予以放行。
如果把邵行银这次困境中的坚持,当着邵氏家族长篇大戏的彩排,多少年后,他的儿子邵逸夫与困难死打烂缠的各种场景该是一次次的正式播放吧。生物学家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中进行的,我们相信,一个人或一个族群的性格与精神也一定是在一代一代累积中进行的,说白了,就是家风或族风的形成过程。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美国的嘉纳塞·爱德华家族和马克斯·菜克家族。
美国康乃尔狄克州的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1人担任过副总统,1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社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啫酒成瘾,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家史,告诉我们家风是子女成长时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性情人格的形成。
因为坚信信誉是经商之本,“邵氏锦泰昌”漂染行渐渐有了生机,收入逐步提高,邵行银的信心大增。颇有想法的邵行银像绝大多数宁波商人一样,不显摆,不满足,心随梦想走。等到手头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就把“邵氏锦泰昌”从原来的小街,搬到了静安寺附近的一条大街上来。经营理念的提升了,经营的范围也扩大了。现在,“邵氏锦泰昌”不但经营传统的漂染业,还在店里另设一家颜料局子,专门出售祖传下来的蓝、黑、红三种颜料。上海给邵行银的这个“下马威”以邵行银的胜利而告终。
颜料行掌柜邵行银开明、活跃、求新务实。他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清末大学者、维新派头号人物康有为、上海滩举足轻重的大亨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或民国风云人物都曾为他题词致哀。
邵行银交往广泛,追逐时尚,对新生事物尤其感兴趣。对于刚刚进入上海滩的“西洋影戏”,自然不会错过。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一起看了场电影。是黑白默片。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但当时电影刚涉足中国,国人如黔人见驴,尚不识何物。众人以为戏法,惊叹不已。就连自认为见多识广的邵行银也怀疑自己见了鬼:那人、那狗都自己会动!那树叶,那旗子都自己会飘!真是不可思议。
人与人的区别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才悄然产生:大多数人在好奇心被满足以后,至多不过添一些可资炫耀的谈资,然后习以为常,再不求甚解。另有一些人好奇心强烈些,可能会刨根问底,多掌握一部分科学知识,至于这部分科学知识与他本人何干,他大约也懒得深入地思考下去。实际上,不论是社会现象,还是公众知识,只要结合了我们内心的思考和需求,都是可以“拿来”为己所用甚至为己“所有”的。如果邵行银惊叹一番,回去睡一觉,第二天忘个精光,以后的故事恐怕就没有那么精彩了。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邵行银多方去了解电影知识。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出于一个优秀商人的本能,他开始估算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商业前景。他多方探询拷贝的价格,计算一部影片可以放多少场,一场大约多少观众,减去成本可以盈利多少。最终的计算结果令他惊喜,他认为倘若经营得法,这是远比染料行更有前途的事业。随着对电影了解的深入,他意识到一个新兴的隐含巨大利润的产业正在形成,谁先进入这个行业,谁将抢占商业先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邵氏后来庞大的电影帝国,都是从邵行银的这个小小的念头开始的。我们常说的“一念之差”,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所有伟大的梦想几乎都起始于一个小小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念头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有太多的人,在忽略一些小小念头的同时,也忽略了一个伟大的梦想。
他把自己想进军电影行业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对新生事物天生好奇而敏感的孩子们,也纷纷去茶馆或杂耍场去感受“西洋影戏”的神奇魔力,对父亲的设想无不表达赞成之意。当时的邵逸夫还在上中学,他的最大愿望是考取清华或燕京那样知名的大学,对于父亲无意间扔到他心里的那颗电影种子,他几乎没有察觉。
遗憾的是,邵行银生前并没有实现这一心愿。但他为一个电影大王的出现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2.拓荒:三位兄长
父亲留给邵逸夫的只能是一个背影,更多的温暖来自于带自己同行的兄长们。
是兄弟,也是战友。
据说,五男三女是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最高境界,而邵行银就达到了这样的“最高”。
邵行银一共有五男三女八个孩子。邵氏兄弟为“仁”字辈,老大仁杰,自号醉翁,老二仁棣,自号邨人,老三任枚,自号山客,以及老六仁楞,老八仁葆。这些颇具归隐之意的名号,大约代表了他们内心对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是,这几兄弟后来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都为他们的字号作了偏差极大的注脚。六子邵逸夫,甚至在百岁高龄还曾亲自打理公司,哪里是闲逸一夫的样子?
邵逸夫的大哥邵仁杰,号醉翁,被圈里人尊称“邵老大”。邵仁杰189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的朱家桥镇,自小就智力发达聪颖过人。因为是长子,被父亲赋予了太多的寄托和希望。父亲邵行银给长子设计的道路恰恰不是经商,他觉得经商只是过好生活的第一步,只是生计,不算事业,如果他的儿子能走上仕途,或者成为一名律师,邵家便能摆脱过去被人欺负的霉运。最朴素的念头往往就是最执着的念头。在来上海的第二年,邵仁杰就被父亲送进了洋人办的学堂。到1912年,邵仁杰报考了上海有名的神州大学,专攻法律科。
1914年,邵仁杰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神州大学顺利毕业,并很快在上海地方审判厅谋得了一个律师的职位,从而实现了父亲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律师以支撑门户的愿望。
也许是身上流着商人的血液吧,当上律师不久,邵仁杰就渐渐厌倦了律师这个职业,并一心想走父亲所走的经商之路,因为他觉得,男子汉应当如夫子所言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应只有一种用途。而自己具备多方面的才能。邵行银一开始非常反对儿子想法,觉得太轻率。但慢慢地,邵行银也想开了。因为他看到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像家乡那样动辄受人欺负的事情并未发生。这样,有没有一个律师的儿子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开明的邵行银就容忍并默许了儿子的半路生变。之后,邵仁杰就成了中法振业银行的经理。
邵仁杰在商业之场上干得风生水起,很快就结识了一些商界人物,并和人合伙办起了商号。虽然在当时的上海滩,商号满天飞,但邵仁杰依然靠着超乎寻常的聪慧大脑,很快赚得第一桶金。有了钱之后,他的野心迅速膨胀,开始独立经营一些产业,并和友人合资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陆续开了三十多家商号。然而命运不会总是一帆风顺,1920年的一天夜里,邵仁杰的一个合伙人卷起合作伙伴凑得的钱披夜潜逃了。父亲就在身旁,虽然为儿子着急,打击却只能在儿子的身上。
父亲在观察。
只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就会有愈挫愈奋的勇气。
失败并没有让邵仁杰一蹶不振,相反,他的头脑愈发清醒,思路也更加明晰。他意识到经商并非自己的强项。这时,一直关注演艺圈动态的父亲,在长子经商失败之后,颇有意味地告诉邵仁杰:上海的一家娱乐场所“小舞台”,因为经营不善,正准备抵押出卖。
父子俩相视一笑。邵仁杰也早已留意到这家开在法租界的娱乐场所,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出它经营失败的原因所在。他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能让这家苟延残喘的场所,重新焕发出鲜活的光彩。
在父亲的支持下,邵仁杰和上海演艺圈的几个好友经过慎重的商量,决定收购“小舞台”。
这期间,父亲邵行银逝世。剩下的路,将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去走。
1921年,邵仁杰正式收购了“小舞台”。
接手之后,邵仁杰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小舞台”的名字改为“笑舞台”。一字之改,凸显了邵仁杰新的经营理念,明确了舞台活动的要旨——娱乐大众。同时,他确定了经营方向。“小舞台”原本有戏剧、曲艺、评书、弹词、杂耍等各种演出,偶尔还会放一两部旧电影。他抓住上海人爱赶时髦、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决定将杂耍等娱乐形式移走,只上演文明戏和放映电影。文明戏即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上海观众爱其新鲜高雅,“笑舞台”的生意日渐红火。
这给了邵仁杰信心,也让他由此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他的思路被打开了。他本来就喜爱戏剧艺术,还喜欢自己写剧本,他的“笑舞台”里上演的许多剧目,其编剧就是他本人。但自从接触到电影之后,他就有点“见异思迁”了。因为他看出来了,电影是一个大的趋势,是个新兴产业,
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的旧址
必将在日后占领文明戏的市场。主意打定,邵仁杰就暗自筹划,准备自己动手拍电影。
1924年,邵仁杰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邵氏兄弟正式踏进了新兴的电影业。
邵仁棣是邵行银的次子,与兄长邵仁杰不同:他性格内向,不事张扬,为人处事谨小慎微。但他和哥哥邵仁杰也有相同之处:从上海知名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邵仁棣也对经商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理财情有独钟,也许是家风的浸染吧。
但在父亲邵行银眼里,次子邵仁棣更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才子。邵仁棣很小就表现出优秀的文学天分,他的作文不仅在学校里屡屡受到嘉奖,还不时变成铅字登上一些报刊的版面。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而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一般来讲,理财用的是左脑,左脑发达的人往往右脑一般;反之亦然。邵仁棣居然一破常规,左右脑能力兼备。父亲邵行银惊奇之余,便寄望于次子能成为一位立言的不朽之人。父亲的想象是美好的:让长子管好邵家今世的幸福,让次子准备邵家千秋的流芳。
邵仁棣后来是邵氏影片的王牌编剧,在银幕后默默奉献。因为一切都围绕着赚钱转圈子,邵仁棣立的那些言想要不朽怕是困难了。假如他独立于邵氏家族的商业之外,可能是另一回事。
历史不存在假设。
与邵逸夫感情最笃的是三哥邵仁枚。
邵仁枚秉性挚诚憨厚,韧性十足,是那种经得起反复摔打的角色。遗憾的是,随父亲搬到上海后他没能像兄长邵仁杰那样博览群书,但是,因为能对学到的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竟也掌握了超出常人的本领。若干年之后,当长兄邵仁杰在上海天一电影制片公司的时候,邵仁枚凭借他过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实业巨子。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
(图为邵氏三兄弟在一起,右起:邵逸夫、邵山客、邵邨人)
1924年,老大邵仁杰(醉翁)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老三邵仁枚担任编剧和影片发行。由于邵仁枚踏实肯干,不轻易服输,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发行市场,最大程度地缩短了电影制作的周期,因此使邵氏的影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天一公司遭遇六合围剿的时候,为了早日使“天一”走出困境,邵家兄弟决定,由踏实肯吃苦的邵仁枚到南洋开创新局面。1926年,邵仁枚带着邵逸夫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并于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等地已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电影市场。“邵氏兄弟公司”与“天一公司”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的电影王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