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加速低碳技术在城市和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

書城自編碼: 24069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李国志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919564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出版日期: 2014-05-01

頁數/字數: 278/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NT$ 493.0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NT$ 1053.0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NT$ 364.0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NT$ 381.0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NT$ 549.0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售價:NT$ 503.0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售價:NT$ 1305.0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0
《 新疆扩大向西开放战略研究 》
+

NT$ 368
《 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 》
+

NT$ 360
《 供给侧改革 》
+

NT$ 656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阶段西部大开发 》
+

NT$ 358
《 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 》
編輯推薦: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
內容簡介:
第一,采用表观能源消费量估算方法,根据各省区历年能源消费量数据,估算了1996—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不同省区之间差异非常明显,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从东、中、西部地区比较看,碳排放量差异也非常明显。其中,东部地区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左右,且呈现上升的态势;而中部地区碳排放量比重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碳排放比重则相对稳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我国面临人口与城市化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
第二,分别采用STIRPAT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以及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弹性有所不同,其中技术弹性为正,说明技术进步(即能源强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较长的时间;各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至少对未来1~4年的空气质量将产生影响;技术进步对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
第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低碳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包括技术评价、战略效益评价、财务效益评价、社会评价和风险评价五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重点选择以下四个方面的低碳技术:以信息、生物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源头减排技术,包括煤炭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相关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接技术和社会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關於作者:
李国志,男,生于1979年,江西临川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丽水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环境经济、区域经济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际贸易问题》、《人口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
目錄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气候变化的挑战及归因1
1.1.2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5
1.1.3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7
1.1.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挑战9
1.2文献综述14
1.2.1低碳经济含义及理解14
1.2.2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16
1.2.3低碳技术选择17
1.2.4低碳技术创新18
1.2.5低碳技术转让20
1.2.6其他方面相关文献22
1.3研究思路与全文框架28
1.3.1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28
1.3.2论文的结构安排29
1.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30
1.4.1研究方法30
1.4.2可能的创新点32
第二章中国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33
2.1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3
2.1.1碳排放的估算方法33
2.1.2中国碳排放的来源34
2.2中国碳排放的现状36
2.2.1不同省区碳排放比较36
2.2.2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比较43
2.2.3中国碳排放总体特征47
2.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性因素55
2.3.1人口与城市化规模55
2.3.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5
2.3.3经济结构与国际贸易分工57
2.3.4能源资源禀赋59
2.3.5政策体制因素60
2.4本章小结62
第三章技术进步对碳减排效果的实证分析63
3.1技术进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途径63
3.1.1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63
3.1.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66
3.1.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68
3.1.4促进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71
3.2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74
3.2.1弹性的含义74
3.2.2研究方法74
3.2.3模型构建、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77
3.2.4实证结果及分析79
3.3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基于LMDI模型88
3.3.1研究方法88
3.3.2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90
3.3.3实证结果及分析94
3.4本章小结104
第四章基于F-AHP的中国低碳经济技术选择决策106
4.1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分析步骤106
4.1.1模糊数学基本概念106
4.1.2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08
4.2低碳经济技术选择评价指标113
4.2.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13
4.2.2指标体系的构成115
4.3基于F-AHP的低碳经济技术选择决策124
4.3.1决策过程124
4.3.2权重的计算方法127
4.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技术选择的方向132
4.4.1以信息、生物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共性技术132
4.4.2源头减排技术133
4.4.3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相关技术136
4.4.4碳捕集和封存技术140
4.5本章小结143
第五章基于技术创新的低碳经济技术进步145
5.1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必要性145
5.1.1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145
5.1.2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必要性148
5.2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150
5.2.1开放式创新的含义150
5.2.2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模型150
5.2.3低碳技术开放式创新不同阶段的核心要素156
5.3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159
5.3.1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种类159
5.3.2模型基本假设161
5.3.3完全信息下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162
5.3.4不完全信息下低碳技术创新模式选择165
5.4企业低碳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契约设计169
5.4.1低碳技术研发工作的特点170
5.4.2低碳技术研发激励模型的基本假设171
5.4.3低碳技术研发的一般契约模型172
5.4.4低碳技术研发事前契约模型175
5.5本章小结178
第六章基于国际技术转让的低碳经济技术进步180
6.1“碳锁定”及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紧迫性180
6.1.1“碳锁定”的含义180
6.1.2我国关键部门的“碳锁定”效应181
6.1.3我国实施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紧迫性182
6.2低碳技术国际转让的演化博弈分析184
6.2.1演化博弈的含义184
6.2.2跨国公司之间的演化博弈186
6.2.3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的演化博弈194
6.3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重点领域及利益相关者202
6.3.1气候的全球公共物品特性与低碳技术合作202
6.3.2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重点领域204
6.3.3《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机制206
6.3.4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相关利益者208
6.4本章小结210
第七章中国建筑部门低碳技术及碳减排潜力212
7.1建筑部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212
7.1.1建筑行业发展现状212
7.1.2建筑业能耗计算方法214
7.1.3建筑业能源消耗现状216
7.2建筑部门关键低碳技术体系218
7.2.1低碳用能技术218
7.2.2低碳设计技术220
7.2.3低碳构造技术221
7.2.4低碳运营技术223
7.2.5低碳排放技术225
7.2.6低碳营造技术226
7.2.7低碳用材和植绿碳汇技术227
7.3建筑部门低碳技术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229
7.3.1情景预测法含义229
7.3.2建筑部门低碳技术情景描述230
7.3.3低碳技术碳减排预测结果及制约因素233
7.4本章小结242
第八章政策、结论与展望243
8.1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实矛盾243
8.1.1低碳技术创新比较滞后243
8.1.2低碳技术转让面临障碍245
8.1.3低碳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247
8.2简要政策建议250
8.2.1制定关键低碳技术路线图250
8.2.2促进不同阶段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51
8.2.3推进国际低碳技术转让255
8.2.4发挥低碳技术在构建低碳城市和社区中的作用258
8.3全文总结260
8.4研究展望263
参考文献265
內容試閱
1.1研究背景
1.1.1气候变化的挑战及归因
气候系统是地球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地质历史看,地球一直以来就经历着冷——暖和干——湿等一系列的自然变化,而且不排除在某一时期存在比现在更适宜或更恶劣的地球气候。科学家利用冰芯、深海沉积物、石笋、黄土剖面、湖相沉积、珊瑚及树轮等一些古气候代用记录来发现、重建古气候条件,从而使人类对过去的气候变化有了日益深入的认识。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系统变化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1827年,法国数学家傅立叶(Fourier)首先发现,地球大气层吸收了本来会散射到太空中的热量而使地球温差不至太大,并据此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概念。1860年,英国科学家廷德尔(Tyndall)发现,造成温室效应的因素不是大气里主要的N2和O2,而是比较少量的其他各种气体,特别是水汽、CO2和CH4,于是人们把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近百年来(1906—2005年)升高了0.74℃,最近50年的升温速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两倍,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报告认为,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1世纪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到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对于20世纪后20年大约升高0.4℃,到21世纪末可能升高1.1℃~6.4℃,其中以陆地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增暖最为显著[1]。这将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深刻影响,进一步破坏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已建立起的相互适应关系,使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下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气候变化的挑战。
(1)从极端事件层面透视气候变化挑战
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主要是指天气和气候状态在一定时间内较大程度地偏离正常状况。据国际气象组织报告,2008年全球气象特征表现非常极端。例如,土耳其度过了50年来最冷的1月,美国中西部地区2月的平均气温低于正常值约5℃,加拿大多伦多的降雪量为70年之最,阿根廷在5月迎来了历史上最冷的冬天,而11月又经历了50年来最热的夏天。据统计,2008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共生成了约60个热带风暴,它们遍布南亚、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欧洲及美洲,甚至连国土主要被沙漠和地表岩石所覆盖的也门都曾一度变成沼泽之国。其中,5月在印度洋北部生成的纳尔吉斯气旋是1991年以来亚洲遭遇过的最具破坏性的热带风暴,在缅甸造成了近8万人死亡的空前灾难。而在这些国家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同时,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南美洲的乌拉圭、巴拉圭等国却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与全球气候变化几乎保持同步,中国近年来的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也呈上升趋势。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连续遭受4次低温雨雪及冰冻天气的袭击,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总体上为百年一遇,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而同年我国的台风登陆次数之多、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也都打破了历史记录;2008年3月,黄河内蒙古段因气温回升迅速,开河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开河期河槽蓄水量大、水位高,导致黄河内蒙古部分河段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汛灾害;2008年8月25日,上海市出现入汛后最强暴雨天气,徐汇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117.5毫米,为187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秋季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0月21日至11月8日,南方平均降水量为94.9毫米,是常年同期的1.6倍,为1951年以来的最大值。
据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初步估计,由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现在和50年前相比已增加了10倍,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20世纪50年代多5倍。20世纪60年代,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亿美元,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则高达290亿美元。中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20世纪50年代为80亿元,80年代增至年均410亿元,而到了90年代则年均高达1300亿元。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相关事件(如海平面上升)发生概率的增加,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其中的一些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沿袭数千年的生活生产方式,甚至带来不可恢复的或毁灭性的灾难。
(2)从行业层面分析气候变化挑战
就中国而言,气候变化对各行业的影响十分巨大。例如,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增大。未来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草地潜在荒漠化趋势加剧;火灾发生频率将呈增加趋势;畜禽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畜禽疫情发生风险加大[2]。
(3)从区域层面分析气候变化挑战
由于地域的不同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别,地球上不同区域所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可能存在类型、范围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体系的差异,不同区域在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脆弱性,这两个因素使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影响及其表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别。
第一,非洲。非洲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大陆之一。因为气候变化,预计到2020年,将有0.75亿~2.5亿非洲人口的用水安全会受到较大冲击,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而且会使与水有关的其他问题(如地区安全)进一步恶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