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创业学绝味:一根鸭脖的商业奇迹》

書城自編碼: 24044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郭宇宽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408285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6/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售價:NT$ 661.0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NT$ 1669.0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NT$ 493.0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NT$ 296.0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NT$ 493.0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NT$ 335.0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NT$ 279.0
一间自己的房间(大师名画彩插版!女性觉醒宣言!文艺女神伍尔夫献给所有女孩的独立主题演讲!)
《 一间自己的房间(大师名画彩插版!女性觉醒宣言!文艺女神伍尔夫献给所有女孩的独立主题演讲!) 》

售價:NT$ 22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9
《 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 》
+

NT$ 315
《 军机处·第一部 》
+

NT$ 214
《 初恋爱(《匆匆那年》旧情重燃,《初恋爱》夺目上阵) 》
+

NT$ 324
《 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

NT$ 324
《 历史深处的民国 壹 晚清 》
編輯推薦:
★创业学绝味,绝味学得会!
★一份小吃,8年时间,6000家门店,70万人次购买天,100万根销售量天,40亿零售额年。绝味创业者是怎么做到的?
★绝味鸭脖虽然比久久丫、精武鸭脖等同类产品贵得多,但为什么销量比他们的还要好?难道只是广告做得好?
★绝味鸭脖为什么不会像“土掉渣儿饼”“地瓜坊”等其他连锁餐饮品牌,瞬间爆发又轰然倒塌?他们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加盟商的?
★绝味每年要用掉的花椒、辣椒等作料就要5000万吨,他们是怎么完成采购的?又或者他们自己建基地?他们的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
★本书讲述的是可复制的、最具借鉴意义的小成本做大生意,小项目做大事业的创业故事和经典商业案例。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志武、360董事长周鸿祎、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大中、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基金管理部副主任何宁、鹿港小镇董事长韩定国、克里斯汀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董景浩、《第一财经》总编辑秦朔、邑通道具董事长王克强、陕西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勇、AMT集团董事长孔祥云、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二十余位知名学者企业家高度赞赏,点
內容簡介:
 郭宇宽,曾为湖南卫视、陕西卫视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南风窗》杂志主笔,美国newschool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印研究所研究员。
他于西安交大获得机械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理论传播学博士学位,接着攻读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期间运用经济社会学方法开始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多年来持续观察中国一线本土企业,深入调研,并思考、总结企业运作经验。
他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对商业模式本质的洞察力,赢得了中国许多一线企业家的认同。2013年,郭宇宽以做中国“最靠谱的商业智库”为目标,建立起了一个汇聚大量中国优秀企业的跨界企业家交流分享平台——开放力商业思想论坛,以在商言商、研究商业模式、弘扬商业正能量为使命,获得诸如首创集团、南都集团、大中投资、七匹狼、步步高、鹿港小镇、AMT、绝味股份等中国各行业的卓越企业家的支持。
目前,郭宇宽博士自己也是一位创业者,创办生艺科技公司,任ceo;他打造了“不装艺术网”,一个以开放模式运营的艺术交易平台;他还发起君澜开放力艺术社,旨在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及接触市场。
關於作者:
 郭宇宽,曾为湖南卫视、陕西卫视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出镜记者,《南风窗》杂志主笔,美国newschool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印研究所研究员。
他于西安交大获得机械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获得理论传播学博士学位,接着攻读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期间运用经济社会学方法开始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多年来持续观察中国一线本土企业,深入调研,并思考、总结企业运作经验。
他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对商业模式本质的洞察力,赢得了中国许多一线企业家的认同。2013年,郭宇宽以做中国“最靠谱的商业智库”为目标,建立起了一个汇聚大量中国优秀企业的跨界企业家交流分享平台——开放力商业思想论坛,以在商言商、研究商业模式、弘扬商业正能量为使命,获得诸如首创集团、南都集团、大中投资、七匹狼、步步高、鹿港小镇、AMT、绝味股份等中国各行业的卓越企业家的支持。
目前,郭宇宽博士自己也是一位创业者,创办生艺科技公司,任ceo;他打造了“不装艺术网”,一个以开放模式运营的艺术交易平台;他还发起君澜开放力艺术社,旨在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及接触市场。
目錄
目录
 题记/001
 序一/003
 序二/006
 序三/009
 前言/011
第一章 
从自花授粉到优势杂交——学不会与学得会的商学思
想/001
 学不会的就别学了/003
 先天条件太优越,我们学不会/005
 后天条件太独特,我们也学不会/006
 野蛮成长的,你学不会/007
 不想学的,你就学不会/008
 绝味是一株“杂交水稻”/010
 精英点评/013
第二章 “想通了,就能赚到钱”/015
 中国人不重视理论思维是一种很大的文化缺憾/017
 想不通害死人/018
 研究的本质就是要把现象再往深究/019
 精英点评/022
第三章 科学管理和社会学想象力/025
 艺术是管理的锦上添花/027
 审视管理的科学性/029
 想象力与科学的结合/031
第四章 一个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老戴是谁/035
 放养出来的孩子/040
 因为信任而努力/043
 从小练创业/047
 在黑暗中寻找曙光/052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055
 发小广告的冠军/056
 以学习的心态打工/058
 到真正的大公司学习/061
 邂逅“鸭脖王”——好口味加上“看不见的管理”/066
 看得见的管理与看不见的管理/073
 精英点评/079
第五章 食品连锁是一种高科技行业/081
 用造飞机的智慧和专注做美食/083
 绝味的口味挑战/088
 供应链和物流的挑战/092
 工艺的挑战/093
 精英点评/096
第六章 流水不争先——绝味营销的定位和实现/097
 保健品营销的启蒙/099
 绝味营销的发展历程和营销渠道的变革/101
 大胆探索,兼听则明/113
 口号背后的理性/115
 步步为营的品牌积累/116
 精英点评/118
第七章 食品企业也是IT企业/121
 IT是什么/123
 谋定而后动——首战SAP/124
 运筹帷幄——进行信息化规划/127
 融会贯通——OA协同办公平台建设/130
 决胜千里——绝味要打造一个智慧的食品企业/131
 自我革命——绝味O2O转型实践/134
 精英点评/137
第八章 从子弟兵文化到职业经理人制度/139
 从“鸿门宴”看楚汉双方的团队建设/141
 缺乏开放力的子弟兵文化传统/142
 中国商业传统的真问题/145
 传统餐饮的师徒制和绝味的职业经理人制度/146
 传统餐饮的瓶颈和绝味的大扩张/149
 绝味的“班子”和“队伍”/151
 绝味版桃园结义/152
 36岁真正立山头,以能力服人/155
 老板也有屈膝时——礼贤下士揽人才/155
 做一个靠谱的团队领袖/156
 领袖搭台,人才唱戏/157
 用人格魅力留住人才/158
第九章 
干净的企业才会有干净的产品——打造一个干净的采购体系/161
 原料的品质是口味的关键/163
 路人皆知的潜规则/164
第十章 共创双赢——推动产业上游发展/173
 社会化大分工背景下的生产模式/175
 社会化分工背景下的大企业胸怀/177
 绝味对产业上游的推动力/178
 投资再造“中国鸭”/181
 精英点评/185
第十一章 商业宪政实践——一项了不起的实践/187
 淘宝商城的企业生态困境/189
 绝味的加盟商宪政实践/192
 加盟商委员会的人事安排/194
 加盟商委员会选举制度/195
 加盟商委员会的运行/197
 精英点评/200
第十二章 “不想当经理的店员不是好店员”/201
 基层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成长/203
 初入绝味/204
 弹性的工资和多元化的福利/207
 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员工/210
 
 跋/217
 后记一/221
 后记二/224
致谢/226
內容試閱
第四章
一个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
——老戴是谁
老戴其实不老,比我大不了几岁,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成就相当了不起。他是中国鸭脖连锁领导品牌的领导者;他致力于打造中国美食平台;他将大众眼里的作坊产业做成了在全国拥有5000余家门店的食品连锁企业;他从不足百万白手起家,却在8年间创下了40亿年零售额的奇迹;很多人都从一开始就质疑卖鸭脖子有没有天花板,而他却带领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我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是指和他的企业的知名度相比,走在街上,没有什么人认出他来。他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被很多人记住,他说,走到哪里都给人认出来,就不好玩了。有一次我去他公司调研,正好赶上他们公司年度战略会,来了一百多位高层管理者。会上他做了一个气场强大、豪情万丈的发言,会后聚餐前,摆好了三层椅子,拍合影。我看大家都自然地各就其位,站了四层,所有人都是公司团队的精英,而第一排中间有一个位置还空着,这时余砚新老师招呼我,快来合影啊。我一个外人很自然地往边上站,结果他们说,中间的位置是留给你的,这让我很惶恐,我说老戴呢?此时他正和服务员站在一边聊天。我后来知道,他从来不参加公司聚会场合的合影。他不希望他的照片像领袖像一样给挂在公司的各个地方,被所有员工都认识。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家,企业比较成功,但不爱公开露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表达或者知识结构的障碍而选择一种扬长避短的形象策略;还有一种是不爱对外露面,但是在公司内部,却非常强烈地塑造领袖形象,传播总裁语录之类的。
而老戴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在他企业成长的越来越成功的时候,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变得膨胀。最早是我的交大师兄孔祥云向我介绍,他跟我讲了好几次,说这个企业真是了不起,你研究商业模式的,应该去看看,你完全不能用一个卖鸭脖子的企业的眼光来看待它。我第一次见到老戴,却没想到,他是一个如此低调的人。他的办公室都没有挂董事长的牌子,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当老板,给自己印的名片是销售经理,现在他也不愿意员工在公司里叫他董事长。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本来想学习学习特色的企业模式,结果一聊就聊了一个下午,当我们聊到某个商业方面的想法有共鸣的时候,他会激动地站起身来,绕着屋子走上两圈,但当我评价他的成就相当了不起的时候,他却显出非常不好意思的样子,他觉得其实他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他跟我说,他就感觉,人家创业有很多故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而他创业好像平平稳稳这些年就走下来了,把未来想清楚,一步步走就好了,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
而我在他身上看到的领导力、他的战略前瞻性,他未来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的位置,在我看来不会逊于现在很多著名的、有成就的企业家。而他的方法,在我看来,恰恰就是并没有什么玄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像他那样创业的机会,今天在我们身边依然遍地都是,很多年轻人都能从这种平平稳稳的创业中获得启发,这对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这个观点说服了老戴,才有了大家能看到的这本书。他的分享是非常慷慨的。
我平时管他叫老戴,他也不希望更张扬,所以这本书里就叫老戴。这本书里也不会有他的照片,他长相很大众,如果他剃了光头,换一身比较帅的行头,戴一副墨镜,精光内敛,眼神犀利有些像孙红雷扮演的谍报人员;但如果他不讲究的时候,留一些胡子楂,他可以扮演《钢的琴》里王千源那样的下岗职工。
现在的老戴,在股东眼里是一位忠实可靠的董事长;在员工眼里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好领导;在同行眼里则像是一个传奇。短短的8年里,他在这个传统行业里取得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而对于大多数非商界的普通人来说,则更像是神话。现在当朋友问我,最近你在忙什么啊?我就告诉他们我在研究一个卖鸭脖子的企业,然后我会问他们,你猜人家卖鸭脖子卖出多少钱来?当我说出那个数字,几乎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气。听上去太神奇了。
这种神奇事业背后的老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特别要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现在的样子,使他做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选择,使他形成判断对的或是错的尺度和标准。这还得从他的年少时期
说起。
放养出来的孩子
放养这个词本来是不该用在老戴身上的。老戴要说起来还是个书香门第,他爷爷早年在日本留学念了博士,学的是园林专业,据他父亲说和鲁迅都挺熟,在当年算得上是个相当大的知识分子。这样的读书人家本应代代相传,到老戴这一代理应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到了周末还得上兴趣班,学学钢琴、画画什么的,平日里有空也应该经常看书学习,少有闲暇时间,又怎么会变成放养出来的孩子呢?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到处烧杀抢掠,老戴的爷爷有一颗淳朴的爱国心,见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小日本的践踏下支离破碎,心中愤恨难解。一介书生,不能疆场报国,他干了一件符合他专业的抗日义举,把日本人在武汉中山公园种植的樱花之类日本花木给弄死了,事情败露遭到日军通缉,于是逃亡到湖北一个叫云梦的地方。
老戴的爷爷人很老实,家里人都说他是个书呆子。抗战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别人领了工资都换成银元金条之类的保值,而他从来没在这方面留心,不善理财,也无甚积蓄。这逃亡的一路,大约是既惊且疲,长途奔波中大病一场,生命垂危。逃亡路上遇到同乡,于是托同乡回家将病危之事转告家人,可惜待家人前往寻找时迷失了方向,未曾发现爷爷踪迹,最后客死他乡,尸骨都没有找到。
老戴的父亲在动乱年代的单亲家庭中成长。真是命运弄人,老戴的奶奶下肢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老戴的父亲事母至孝,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得负担母亲、弟弟和自己的生活。为了养活一家三口,老戴的父亲把面粉做成粑粑,每天用扁担挑出去卖,有时饿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等把粑粑卖了钱就买些粮食回家给家里人做饭。要放在今天,那是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但那个时代,山河破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都有不幸的遭遇,而可怜老戴的父亲连饭都吃不饱,哪还谈得上接受教育呢?到后来还是上夜校学了电工手艺。这种童年艰辛的经历塑造了老戴父亲非常自尊的性格。老戴的哥哥回忆,因为他爷爷家是个大家族,所以有一些堂表亲也是1949年后当干部的,可除非人家来请他,他自己从不主动去走动。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别人到家里来做客,他哪怕借钱,都要请人家吃一顿像样的饭。
当年老戴还是小戴,他父亲在园林局当水电工人。我过去大学时候金工实习时,老师傅有一句话“紧钳工,慢车工,吊儿郎当是电工”,说的是,钳工干活比较辛苦,手上的活停不下来;车工只要把工件装好了,还可以点根烟;电工,屁股后面挂着一套工具,整天到处转,真正爬电线杆子的时间很少,不急不慢,工作显得比较悠闲,下班了还爱喝点小酒。我都能想象出来他老爸当年是什么形象,包括文化特点,过去工人的特点是讲义气、重感情。
我问老戴,当年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啊?我想一个人有这么大出息,父母总得有些类似曾参杀猪、孟母三迁的故事。他认真地想了半天,告诉我,他真想不起来他父母什么地方管过他。
后来他就想起一个细节也许对他有些影响。小时候,小戴经常带朋友、同学来家里玩,父母从来没有意见,也不嫌烦,对他的小伙伴们都非常热情,有共产主义作风。家里凡是有吃的、喝的东西,统统都拿出来给小朋友分着吃,反正也没什么好东西。假如有一碗煮毛豆也小伙伴分着吃;只有一根煮玉米,切成几段,也分着吃。有了父母的支持,小戴从小一直朋友多,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爱交朋友的好习惯,说来也许确是得益于父母的熏陶。后来的绝味鸭脖从创立之初就是老戴召集的几个朋友合伙,凑钱办起来的。在公司里,不论是股东还是区域经理,我们都能够找到老戴朋友的影子。这些朋友的帮助在老戴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戴家中兄弟二人,哥哥比他大两岁,但是哥俩的关系常让我想起《拿破仑评传》中对拿破仑和他哥哥的描述:“拿破仑充沛的精力和果断的性格,使他性情和蔼谦逊、平易近人的哥哥甘受他的支配。”戴大哥跟我说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有一次,大概就是没上小学或者刚上小学前后,父母都不在家,那时候的父母出门怕小孩跑丢了,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把小孩锁在房间里。哥俩闲不住打闹着玩,哥哥拿一根竹签,大概是毛线针那样的,不小心把竿上的竹签戳进了弟弟手里,戳进去挺深,而且尖头断在皮下了。当时哥哥就吓傻了,而且哥俩害怕父母回家责怪,就想着法子把它弄出来,但因为竹签插得太深,拔不出来。小戴就跟哥哥说,你拿剪刀把皮肉剪开取出。哥哥拿着剪刀,手发抖,眼泪都流下来了,还是不忍心下手。最后小戴自己拿着剪刀,一个小孩子简直跟《第一滴血》里的兰博一样,自己把皮肉剪开,取出了竹签,还流了血,但小戴一滴眼泪也没流下。戴大哥很佩服地跟我说:我弟弟啊,从小就是这么倔,只要自己认定要做的事情,好像对痛苦特别麻木一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戴基本上是在外婆的关爱下长大的。小时候小戴经常去外婆家玩,外婆家在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地方,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到了外婆家后,抓蜜蜂吃蜜。现在的孩子实在无法想象那是多么大胆疯狂的举动。那时候糖也不经常吃到,小孩子们太馋了,就抓到蜜蜂以后把它屁股上的刺摘掉,舔蜜蜂屁股上的蜂蜜。
还有就是在江边抓螃蟹吃,那时候的小螃蟹在武汉还没什么人吃,所以也不值钱,抓到以后小戴就和小伙伴们,把它放在火上烤干了嚼着吃,连作料都没有。
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吃,看到大人们抽烟很享受的样子,小戴也忍不住模仿,由于没钱买真烟抽,于是就用晒干以后的老丝瓜藤当烟抽,不停地抽,呛得流眼泪,而且不使劲吸,一下子就灭了。
要说起来,老戴后来的创业和他童年的梦想倒也不是没有关系,就是想吃好东西,什么都想尝试下。
老戴的成长环境就是这么普通,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逐渐宽松,而物质依旧匮乏的年代,典型的“放养式”教育。
因为信任而努力
学习生涯是每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过与很多家庭不同的是,小戴的父母对他的学习并不像现在许多父母一样特别关心,加上小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艺,老师对他的学习也不怎么重视,所以小戴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玩耍上,学习成绩不突出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考试排名长期游走于班级下游。不过好在还没差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不少同学都要补考,而小戴没有。
小戴初中在武汉的一所中学就读,刚到初中时小戴玩性未泯,无心念书,总和一堆淘气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因此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上属于“垫底生”。老戴回忆,当时和他关系最好的两个朋友,他们1小时能背下20个单词,但他却最多只能背出2个,而且过两天就忘了,所以英语成绩非常差。
但是在这堆淘气的孩子里面他又算是比较有领导力的孩子王,总能把这帮连老师都觉得头疼的“捣蛋生”管得服服帖帖的,所以老师不由得重视起他来。直至到了初二,小戴的学习才开始有了起色,这还得归功于他的新班主任,老戴今天说起这个名字还饱含感激——张海发老师。这位班主任是初二开学时调换过来的,教的是中国历史,当时恰逢学校开展学习“五讲四美”的活动,由于老戴在班上的“捣蛋生”当中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所以张老师就把他分配成活动小组长,组里专门给他安排了班上最难管理的几个同学。小戴从来没当过班干部,班主任突如其来的任命使得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认同,心理状态自然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他非常上进,学习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学习。
那时候小戴常住在同学家里,因为同学的哥哥学习特别优秀,是武汉市重点中学数一数二的学生,那时候这位大哥是小戴心目中的神。这位大哥在全国经常得奖,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当了国家干部。现在提起来老戴还咂嘴:“这个人噻(音sai四声),那真的是,写的字都跟印刷的一样。”这种崇拜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这家人有这样的老大,家长对弟弟也寄予极大的期许,弟弟也不负父亲所望,学习非常刻苦。那时同学的父亲每天早上5点准时叫孩子们起床念书,在楼下天井里喊,起床喽。小戴非常自觉,每天都准点起床看书,就连晚自习后练完武术回家后也继续看书学习。湖北有句民谚说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猴子学爬藤。”小戴跟着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再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考一次试进步五名,再考一次又进步五名……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当时他班里只有三个人考上高中,隔壁班连一个考上高中的都没有。
到高中以后小戴十分偶然地当上了班长,他的高中班主任叫戴文跃,是省模范教师,可能是五百年前是一家产生的亲切感,班主任对他格外亲切,尽管两人除了师生关系外一点亲属关系都没有。刚上高中时小戴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在班上排在二三十名以后,后来小戴奋发图强,终于前进到了前几名的位置。
尽管小戴的学习成绩越来越棒,父母对他的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却未见增长。我记得我考大学的时候,家里人都注意给我补充营养,而且晚上怕我分心,一般都不怎么看电视。说起来当年小戴也真是可怜,甚至到了快高考的时候,他爸爸妈妈还每天看电视剧,而且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因此小戴只好每天晚自习回去以后先睡觉,等父母睡了再爬起来看书。
高中毕业后,小戴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念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在班上担任了生活委员。平日里小戴特别活跃,经常组织班级活动,他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在一次次活动的筹办过程中得到提高。
或许在多年的刻苦学习中领悟到了独特的学习方法,每学期还没开课时,小戴只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提前发下来的书看一遍,再做些往届的试卷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了,不仅如此,他还帮助需要补考的同学复习功课。至今他的大学同学在聚会时还会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学了一学期的高等数学都没学懂,你来教十几天我们就会了。”
今天的老戴其实对他早期的教育经历是有一些不满意的,他觉得自己考大学也不算理想,在大学课堂上都没有学到什么。我觉得他虽然不说,但他爹妈不关心他的学习也让他有些不满。不过老戴跟我说并不是父母亲不关心他的学习,特别是父亲对哥俩的学习还是寄予厚望的。他大哥就经常因为学习不好挨父亲的打,老戴从小学习就比哥哥好一些,既然打了哥哥,老爷子就不好意思再打弟弟了。再者老戴从小的个性比较倔,学习的情况也不爱跟家里说,老爷子自己书又读得不多,也实在不知道怎么管,所以给老戴的感觉好像自己爹妈一直不管他学习。
再者老戴父亲的眼界也受时代的局限:老戴要考大学的时候,正好他们单位有照顾子弟的正式工指标,老爷子一辈子操劳,在国有体制下也没什么可留给孩子的,就这么点福利待遇,老戴的哥哥毕业那年,还没有指标,只当了个合同工。那个年代能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当个正式工还是很受人羡慕的,结果老戴居然放弃了,这让家里老爷子气得要吐血,这是父子关系很长时间的一个心结。
当然在今天看来,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20世纪80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上大学还需要和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而且他家里又是这样一种完全不指望甚至不乐意他上大学的情况,他刻苦努力,说明他早已有自己的定见,梦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并能为之付出。
从小练创业
老戴经商绝不是偶然,他的选择与年少时的经历息息相关。他年少时,由于母亲身体欠佳,家境条件不好,大概在小学五年级时候他就萌生了赚钱改善生活的想法。第一次比较正式的打工是1980年左右,因为小戴的外婆在一家单位里做早点,所以介绍他去该单位工作。当时的工作是在一个集体卖早点的企业里卖餐票,由于店铺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每天早上都得支个棚子在外面卖,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戴对饮食和做饭开始有了感觉。第一次利用暑假外出打工,50多天的时间里小戴挣了十几块钱。
有了第一次收获自然就会有第二次尝试。小戴第二次打工是在读初中的时候,这份工作是在公园里砌院墙。他年纪小也没有技术,就当小工给大人拎水泥桶,1.28元一天,干一天活儿发一天钱。当时太阳把他晒得全身黑得发亮,他还因此获得了“黑皮”的绰号。
在打工中完成了一点点资本原始积累,小戴就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小戴上初中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从1979年1月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到同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再到中国沿海14市对外开放,经商的浪潮逐渐席卷全国。那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手术刀不如剃头刀,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不少人都抛下工作下海经商。
小戴还是读书的学生,下不了海,但或多或少受到了经商浪潮的影响。到了初二的时候,由于当时冰棒非常受人们喜爱,又恰好有一位同学的家人在铁路局工作,有冰棒的进货渠道,于是小戴找了另外两个同学做合伙人,在家乡做起了卖冰棒的生意。当时他们三人每人出几块钱,用泡沫箱子去进冰棒,进价3分钱,卖5分;进价6~7分,卖0.12元,利润率还挺高的。
但最后因为前期调研的不够,那时候的小孩脑子里也没有冰鲜冷链物流的概念,只做了一个星期左右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呢?一早进到冰棒以后,他们就拿棉大衣盖着箱子,但由于上午卖得少,棉大衣保温能力有限,到了中午以后太阳晒的冰棒都快化了,所以基本上本钱赚回来以后,剩下的冰棒就只能送人和给家里人吃了。
自从1979年,皮尔·卡丹受到官方邀请来到中国,这位来自法国的裁缝如“一夜春风”吹开了中国服装时尚的大门,从此中国大街上不再是一群穿着色调千篇一律、款式大同小异衣裳的人。不久,一股“西服热”席卷中国大陆,80年代就连工厂的工人都开始流行穿着西服工作,小戴于是萌生了卖西服的念头。但由于当时手头上的钱付不起进货款,所以卖起了与西服配套用的领带。从批发商手里拿,成本价大概是8毛钱一条,他经常放学以后,到了晚上就摆个地摊,一条卖2块钱。当时因为同学有关系,所以可以赊货拿来卖,卖不完的再退回去。
虽然小戴做了几次生意都没赚到多少钱,但是非常难得的是他从小就懂得“市场导向”的原理。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新三件”取代了“旧三件”,成为了人们竞相追求的新宠。当时,人们出于填补家电空白的需求和满足攀比心理,在对“新三件”的采购上表现出了接近疯狂的购买力。可惜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以冰箱为例,当时中国总共才有美菱、远东、长岭、长风等9家企业引进了阿里斯顿冰箱的生产线,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人们为了买到一件家电甚至要在售卖点排上好几天的队。这在当时要能办起一家卖“新三件”的企业,收获肯定不小,没准早早就成黄光裕了。可惜小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运作一家家电生产企业,所以这一回,他选择了回报快、门槛低的餐饮业。
大学期间,小戴找外婆借了500块钱,和哥哥谋划着开一家以卖早点为主的小餐馆。他通过父母的朋友帮忙,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面,把栏杆打破,在里面用废品站找来的铁皮做了一间小铁皮房子,然后就在这简陋的小屋里做起了餐饮生意,在做铁皮房的过程中他还顺便把电焊之类的技能都学会了。后来这地方拆迁,他又搬到另一个地方接着干,断断续续地开了两年,那时候一天能赚几元钱。后来店里还请了四五个工人,小戴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采购原料,到7点多钟开始营业的时候,他就去上课,中午放学再回来帮忙,下午有时候干脆直接逃课,回到店里工作。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小戴的腰包鼓了起来。
老戴记得,1988年他20岁生日的时候,他宴请了很多同学,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