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外星人长得像人吗(怀疑论对科学的揭秘)

書城自編碼: 24000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科學世界
作者: 《环球科学》杂志社,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544290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48/3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NT$ 571.0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NT$ 717.0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NT$ 515.0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售價:NT$ 493.0
大洗牌
《 大洗牌 》

售價:NT$ 437.0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NT$ 498.0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NT$ 274.0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94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0
《 为什么E=mc2?相对论普及读本 》
+

NT$ 358
《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哀伤是一种精神病(走出健康误区) 》
+

NT$ 358
《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 》
+

NT$ 358
《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对苹果设计说不(科学达人的技术笔记) 》
編輯推薦: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 专栏作家文集”有以下特点:
☆ 精选自全球顶尖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
☆ 作者大多是来自科学界、商界、政界的精英与领袖
☆ 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为我们带来独特的观点与见解
☆ 中科院科学家鼎力推荐,不可错过的科学饕餮盛宴"
內容簡介: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将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反重力思考”、“怀疑论者”、“健康科学”、“技术档案”和“科学评论”等专栏的文章结集出版,全套共四册,分别是《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外星人长得像人吗》《哀伤是一种精神病》和《对苹果设计说不》。其中收录的专栏文章视角独特,启迪智慧,蕴含着思辨的光芒,引导读者从科学的层面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收录了《科学美国人》杂志《怀疑论者》专栏的内容,该专栏主要批判伪科学和不靠谱的传言,向读者展现理性思考。
【作者简介】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科学美国人》杂志专栏作家,《怀疑论者》杂志的出版人。他著作颇丰,
出版过9本书,包括畅销书《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怪事》《为什么达尔文重要》《有信仰的大脑》等。"
關於作者:
《环球科学》杂志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超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科学美国人》也是最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及美国,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一直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科学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属专业从事科学教育与科普出版的机构,其翻译出版的《百年科学经典》丛书深受读者与科学人士的喜爱。
目錄
"无法满足的幸福 01
幸运不只是感觉 04
出类拔萃的秘密 07
盲目乐观的盲目选择 10
有点石成金术吗 13
还是种地要紧 16
阶段论恐慌 19
我们对自己撒的谎 22
诈骗的艺术 25
“心灵鸡汤”的诡计 28
阴谋? 31
自相矛盾的阴谋 34
是否真有“超感觉的色情认知” 37
怪僻与闹鬼 40
未经授权的科学自传 43
直播现场,死而复生 46
幻觉的证据 49
攀上不朽峰 52
人性实验 55
认同感的威力 58
路西法效应:人人都可变成恶魔 61
选举还是选秀 64
布什的错误和肯尼迪的失误 67
拒绝先入为主 70
顽固的心理学 73
有偏见的大脑 76
进化让人“迷信” 79
亡灵电话 82
操纵论 85
信不信由你 88
俗算术和中间地带 93
在中间地带游走 96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 99
选择自由 102
经济人探秘 105
亚当的名言和斯宾诺莎猜想 108
左边危险右边安全 112
大脑像什么 115
旁边有人? 118
基因兄弟 121
空白地带有上帝? 124
解析信仰 127
三维创世论 130
为了上帝打保龄 133
神圣的科学 136
打破达尔文的神话 139
还原达尔文 144
以达尔文为尊 147
《驱逐进化论》揭秘 150
怀疑论者的怀疑论 153
什么是伪科学 156
聪明反被聪明误 159
当科学家也诈骗 162
对与错的科学 165
他们与科学为敌 168
政治科学 171
当思想和思想媾和 174
地球永远不会成为“村” 177
历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180
辨别阴谋论 183
暴力的衰落 186
限制枪支才是科学的 189
当科学与信仰相左 192
进化经济学 195
曾经理性的非理性抉择 198
盗亦有道 201
金融欺骗 204
莎士比亚是谁 207
“科学教”的真相 210
霍迪尼的怀疑论忠告 213
不明飞行物和胡说八道 216
是疗法还是骗局 219
小麦草汁与土药方 222
吹牛皮的抗感冒维生素 225
何必拒绝美食 228
能听到我说话吗 231
转折点 234
无中生有话宇宙 237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 240
外星人很邪恶? 243
钻空子的外星人 246"
內容試閱
"【序】
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起点
李大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对中国推广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作繁忙、学习紧张,没有时间阅读每期《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人来说,购买这套书,在业余时间阅读,基本就可以了解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杂志的精彩内容。
《科学美国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大众科学刊物之一。该刊物于1845 年由画家、企业家和出版商鲁弗斯波特(Rufus M. Porter,1792 ~ 1884)创办。在过去将近170 年的时间里,《科学美国人》由1845 年的发布美国专利局(现为美国专利商标局)新闻的4 页周报,发展成内容广泛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的著名刊物,销量占据全球大众科学杂志的半壁江山。
任何作品和出版物都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科学美国人》产生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那时也是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现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欧洲的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明不仅仅传播到北美大陆,同时也引发了美国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的科学发明高潮。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和美国首部专利法案通过并颁布的影响下,爱迪生等发明家不仅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还产生了美国的探险文化和对客观事实的好奇文化。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文化形成了偏重于科学文化的模式。诞生于此时的《科学美国人》具有鲜明的科学与工业色彩,饱含无穷的探索和想象空间,同时还有对科学价值和科学文化的深刻反思。该刊的理念和内容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很多知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等,都曾给该刊投稿。除科学家之外,还有很多科学哲学家和科学人文学者在此发表关于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伦理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文章。
《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已经有几十年了。虽然其中文版《环球科学》是按月出版的,但由于其中的内容非常前沿,即便时隔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来看,不少文章仍然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让我们看到科学发展的历程。因此,精选这个著名杂志中适合中国人文化欣赏习惯和兴趣的文章,单独出一套精选系列,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精选”自然有精选的方式和眼光。本系列精选的范围不仅仅是原版的《科学美国人》中的专栏文章,还包括中国科学家在《环球科学》上撰写的精彩文章。经过专业编辑们的谨慎遴选,这套丛书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本系列分为四册,分别是:
1.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
2.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怀疑论对科学的揭秘;
3. 《哀伤是一种精神病》——走出健康误区;
4. 《对苹果设计说不》——科学达人的技术笔记。
其中,关于外星人的传说的文章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启发意义。作者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是科学史博士,在关于伪科学的论述方面是比较著名的学者。他关于伪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定义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每两年发布一次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中被多次引用,并成为科学方法定义的理论基础。他创办的《怀疑论者》(Skeptic)在科学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他还成立了“怀疑论者协会”(The Skeptics Society), 经常组织科学文化的研讨会。2002 年,舍默的书《人为什么相信怪异的东西:伪科学、迷信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迷惘》(Why People Believe Weird Things: Pseudoscience, Superstition, and Other Confusions of Our Time)在中国出版,获得好评。他的书对于识别各种所谓的“大师”和伪科学现象、培养国人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科学的思维以外,在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上,中外也有很大区别。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以美国为代表,其表述的基本特征是:
1. 全球视野,关注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产生的影响;
2. 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表述一般从使用者最有可能产生错误认识或者体验的角度展开讲解;
3. 描述的角度极其新鲜,往往是读者难以想象的,因而起到的启发效果奇好;
4. 视野超前,即往往针对某个科学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解。而且跟踪的多数是最好的研究机构或者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在过去的将近170 年间,有100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和该刊物持续畅销的原因之一。
《科学美国人》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关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动态的重要刊物,也是科学记者或科学作家了解美国和欧洲科学的优秀读物。由外研社出版的“《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集合了该杂志里最好的作品,通过精选、编辑、再创作呈现给读者。该系列既是大众科学文化创作领域的教科书,也是供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撰写大众科普文章时参考的极具价值的优秀作品。
外研社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重镇,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机构。外研社将科学文化作品作为出版重点,说明中国文化正在向先进的前沿领域挺进,也说明世界正在向科学技术文化领域迈进。在科学文化领域中,中国应该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用理性思维方式看待身边世界和各种现象的潮流,这是民族文化得以进步的力量源泉之一。一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仅靠经济指数,也不仅仅靠军事力量,只有同时具备科学文明的民族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从这个角度讲,我希望这套书能成为外研社在科学文化传播中的新起点。

【前言】
科学奇迹的见证者
陈宗周
《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

1845 年8 月28 日,一张名为《科学美国人》的科普小报在美国纽约诞生了。创刊之时,创办者鲁弗斯波特(Rufus M. Porter)就曾豪迈地放言:当其他时政报和大众报被人遗忘时,我们的刊物仍将保持它的优点与价值。
他说对了,当同时或之后创办的大多数美国报刊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近170 岁的《科学美国人》依然青春常驻、风采迷人。
如今,《科学美国人》早已由最初的科普小报变成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月刊,成为全球科普杂志的标杆。到目前为止,它的作者,包括了爱因斯坦、玻尔等151 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成为《科学美国人》的作者之后,再摘取了那顶桂冠的。它的无数读者,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都在《科学美国人》这里获得知识与灵感。
从创刊到今天的一个多世纪里,《科学美国人》一直是世界前沿科学的记录者,是一个个科学奇迹的见证者。1877 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当他带着那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器怪物在纽约宣传时,他的第一站便选择了《科学美国人》编辑部。爱迪生径直走进编辑部,把机器放在一张办公桌上,然后留声机开始说话了:“编辑先生们,你们伏案工作很辛苦,爱迪生先生托我向你们问好!”正在工作的编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手中的笔停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这一幕,被《科学美国人》记录下来。1877 年12 月,《科学美国人》刊文,详细介绍了爱迪生的这一伟大发明,留声机从此载入史册。
留声机,不过是《科学美国人》见证的无数科学奇迹和科学发现中的一个例子。
可以简要看看《科学美国人》报道的历史: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科学美国人》马上跟进,进行了深度报道;莱特兄弟在《科学美国人》编辑的激励下,揭示了他们飞行器的细节,刊物还发表评论并给莱特兄弟颁发银质奖杯,作为对他们飞行距离不断进步的奖励;当“太空时代”开启,《科学美国人》立即浓墨重彩地报道,把人类太空探索的新成果、新思维传播给大众。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科学美国人》的报道因此更加精彩纷呈。新能源汽车、私人航天飞行、光伏发电、干细胞医疗、DNA 计算机、家用机器人、“上帝粒子”、量子通信……《科学美国人》始终把读者带领到科学最前沿,一起见证科学奇迹。
《科学美国人》也将追求科学严谨与科学通俗相结合的传统保持至今并与时俱进。于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科学美国人》及其网站当之无愧地成为报道世界前沿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最权威科普媒体。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美国人》也很快传向了全世界。今天,包括中文版在内,《科学美国人》在全球用15 种语言出版国际版本。
《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故事同样传奇。这本科普杂志与中国结缘,是杨振宁先生牵线,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心支持。1972 年7 月1 日,在周恩来总理于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的宴请中,杨先生向周总理提出了建议:中国要加强科普工作,《科学美国人》这样的优秀科普刊物,值得引进和翻译。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杨先生的建议6 年后才得到落实。
1978 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夕,《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开始试刊。1979 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正式出版。《科学美国人》引入中国,还得到了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以及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后担任副总理)的支持。一本科普刊物在中国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刊物本身的科学魅力。
如今,《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传奇故事仍在续写。作为《科学美国人》在中国的版权合作方,《环球科学》杂志在新时期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通信、翻译与编辑手段,让《科学美国人》的中文内容更贴近今天读者的需求,更广泛地接触到普通大众,迅速成为了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科普期刊之一。
《科学美国人》的特色与风格十分鲜明。它刊出的文章,大多由工作在科学最前沿的科学家撰写,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会与具有科学敏感性和科普传播经验的科学编辑进行反复讨论。科学家与科学编辑之间充分交流,有时还有科学作家与科学记者加入写作团队,这样的科普创作过程,保证了文章能够真实、准确地报道科学前沿,同时也让读者大众阅读时兴趣盎然,激发起他们对科学的关注与热爱。这种追求科学前沿性、严谨性与科学通俗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特色,使《科学美国人》在科学家和大众中都赢得了巨大声誉。
《科学美国人》的风格也很引人注目。以英文版语言风格为例,所刊文章语言规范、严谨,但又生动、活泼,甚至不乏幽默,并且反映了当代英语的发展与变化。由于《科学美国人》反映了最新的科学知识,又反映了规范、新鲜的英语,因而它的内容常常被美国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考试选作试题,近年有时也出现在中国全国性的英语考试试题中。
《环球科学》创刊后,很注意保持《科学美国人》的特色与风格,并根据中国读者的需求有所创新,同样受到了广泛欢迎,有些内容还被选入国家考试的试题。
为了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世界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成就、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环球科学》杂志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展开合作,编辑出版能反映科学前沿动态和最新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与科学理念的“《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丛书,包括“科学最前沿”(已上市)、“专栏作家文集”、“诺奖得主文集”、“经典回眸”和“科学问答”等子系列。
丛书内容精选自近几年《环球科学》刊载的文章,按主题划分,结集出版。这些主题汇总起来,构成了今天世界科学的全貌。
丛书的特色与风格也正如《环球科学》和《科学美国人》一样,中国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科学前沿和最新的科学理念,还能受到科学大师的思想启迪与精神感染,并了解世界最顶尖的科学记者与撰稿人如何报道科学进展与事件。
在我们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编辑出版“《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丛书,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在《环球科学》以及这些丛书的读者中,能出现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比尔盖茨那样的科技企业家。我们相信,我们的读者会创造出无数的科学奇迹。
未来中国,一切皆有可能。

【文摘】
出类拔萃的秘密

成功的秘诀是教育、机遇,还是创造力?

半打啤酒乔(Joe Six-Pack,特指美国中下层人群)、管道工乔(Joe The Plumber,来自俄亥俄州的神秘管道工,因美国大选走红)和乔·拜登(JoeBiden,现任美国副总统)到底有何差别?显而易见,后者贵为副总统,前两人不过是贩夫走卒。为什么同名不同命呢?成功的秘诀包含诸多要素:基因、父母、兄弟、伙伴、导师、实践、动力、文化、机遇、传统和运气。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科学家需要建立复杂的统计模型,才能确定各变量对成功影响的大小。
在不受研究方案制约的情况下,撰稿人可以任意挑选感兴趣的变量出版励志书籍。《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Gladwell)就精通此道,他在新书《出类拔萃的人:成功的故事》(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指出:“闭门造车”不会成功,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拥有非凡的潜质、绝佳的机会和良好的文化传统,他们勤奋好学,而且独具慧眼”。
比尔·盖茨就是个典范。他天资聪明,但格拉德韦尔认为“父母送他去昂贵的私立学校”才是关键。学校电脑俱乐部的电传分时终端机(teletypetime-sharing terminal)可以直通西雅图的计算机(mainframe compter),这在1968 年还是相当罕见的玩意儿。盖茨又恰好出生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正值计算机工业空前发展,丰富的经历使他的软件公司迅速崛起。
格拉德韦尔提到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他受到作曲家父亲的言传身教,从6 岁开始学习作曲,直到20 多岁崭露头角,完成了从一般音乐家到大师的蜕变。德国汉堡是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幸运之城,他们在那里累计演出超过1,200 场,正是上万小时的现场表演让它们蜕变成一支超级乐队。冰球明星出生在1、2、3 月的特别多(比例大约为40%,而多数研究预计正常比例应该在25% 左右),因为少年球员初次上冰时,通常以1月1 日划分年龄,年初出生的球员个头较高,健壮的体格和敏捷的身手让他们更具优势。亚洲国家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因此神童辈出。水稻需要常年耕作,培养了他们“对努力和勤奋的重视”。三伏天,亚洲学生能潜心读书,美国学生却在商场溜达。
格拉德韦尔认为,神童和天才是“历史与社会、机遇与传统的产物。成功是优势和天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意外,也不神秘。只是这种优势和天赋对一些人来说顺理成章,对另一些人则并不适用。有些人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有些人则是靠运气飞黄腾达。但无论怎样,这些要素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创造力也至关重要。弗兰克· 萨洛韦(Frank J. Sulloway) 在《天生反叛》(Born to Rebel) 中对“成功”作了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创造性人才不会坐等机遇来临,而是主动创造机遇。查尔斯· 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登上小猎犬号(Beagle)之前,已经计划到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s)考察。甲壳虫乐队即便不去汉堡,也会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盖茨拥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即便学校没有计算机终端设备,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编程工具。”当然,利奥波德· 莫扎特(Leopold Mozart)的儿子是个天生的音乐家,而不仅仅是子承父业。
其实,1 万小时并非判别精湛技艺的标尺。《天才起源》(Origins of Genius)的作者迪安·基思·西蒙顿(Dean Keith Simonton)认为,成功是一个达尔文式的进化过程,充满变化和选择。天才不仅思维活跃,而且能够找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不难预测,只需看看谁的文章引用率最高。如西蒙顿所言,“事实一再证明,在创造领域,衡量成就的唯一指标是人们使用该产品的绝对数量”。
天才就是天才。(翻译 徐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