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百年清史纂修史

書城自編碼: 23999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刘海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2072735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4-01

頁數/字數: 429/3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5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环艺设计手绘:景观/室内 马克笔 手绘效果图技法精解 》

售價:NT$ 447.0
明清与李朝时代
《 明清与李朝时代 》

售價:NT$ 381.0
感动,如此创造
《 感动,如此创造 》

售價:NT$ 335.0
商业人像摄影
《 商业人像摄影 》

售價:NT$ 447.0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NT$ 347.0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NT$ 391.0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NT$ 549.0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NT$ 27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440
《 缪荃孙全集:诗文(套装共2册) 》
+

NT$ 342
《 二叶书录 》
+

NT$ 342
《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
+

NT$ 2208
《 清实录研究 》
+

NT$ 1376
《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史史料学(上下) 》
內容簡介:
《百年清史纂修史》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百年清史纂修史及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研究》(11YJA770031)研究成果。
《百年清史纂修史》主要内容包括《清史稿》篆修经过、《清史稿》评论、台湾《清史稿》编修经过、台湾《清史稿》评论、十九家《清史》撮要、国家《清史》篆修经过、国家《清史》刍议、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及其若干理论等部分。《清史》的意义在于它保持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连续性,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为中国正史的完善和研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书中还介绍了台湾《清史》评论和章节体、纪传体、编年体、综合体、纪事本末体《清史》研究等。不同版本的《清史》研究给《百年清史纂修史》带来诸多精彩的阅读体验
關於作者:
刘海峰,1965年9月23日生,河南省平舆县人,达斡尔族。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史学月刊》《安徽史学》《齐鲁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清史稿撰述人及关系考》等学术论文6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3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篇。出版《穆彰阿与道光朝政治》等学术专著2部;担任《驻马店通史》第二主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内有关科研项目3项。获“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现为黄淮学院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自序
第一章《清史稿》纂修经过
第一节《清史稿》纂修之缘起
一、北洋民国政府与《清史》纂修
二、清史馆之设立
第二节《清史稿》体裁体例之商定
一、《清史稿》体裁之争论
二、《清史稿》体例、凡例之确定
第三节《清史稿》纂修之经过
一、第一阶段(民国三年春至民国六年)
二、第二阶段(民国六年至民国十五年)
三、第三阶段(民国十五年至民国十六年)
第四节《清史稿》主要纂修人及其史稿贡献
一、《清史稿》主要纂修人简介
二、清史馆之桐城派与旗人派
第五节《清史稿》之付印
一、《清史稿》之刊发
二、《清史稿》关内本与关外本之区别
第二章《清史稿》评论
第一节前人关于《清史稿》之评论
一、近代学者关于《清史稿》之评论
二、现代学者关于《清史稿》之评论
第二节《清史稿》之学术价值
一、内容翔实和编纂得体之处
二、《清史稿》史观进步之处
第三节《清史稿》之学术失误
一、政治立场问题
二、学术失误
第三章台湾版《清史》编修经过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与《清史》之重修
一、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重修《清史》
二、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重修《清史》
第二节台湾版《清史》编修之经过
一、台湾版《清史》编修之缘起
二、台湾版《清史》编修之经过
第三节台湾版《清史》与《清史稿》之主要区别
一、总目录与卷数区别
二、本纪主要区别
三、诸志主要区别
四、诸表主要区别
五、列传主要区别
第四节台湾版《清史》主要编修人及其《清史》贡献
第五节台湾版《清史》立法院质询案始末
一、立法院第一次质询案
二、立法院第二次、第三次质询案
三、立法院质询案对台湾版《清史》的影响
第六节台湾修订《清史》之最后努力
一、台湾史学界与《清史稿校注》
二、台湾史学界与"定本清史"
第四章台湾版《清史》评论
第一节台湾版《清史》之学术价值
一、纠正《清史稿》诸多史观错误
二、完善《清史稿》诸多义例
三、修正《清史稿》诸多体例
四、增补《清史稿》诸多内容
五、纠正《清史稿》诸多史实错误
第二节台湾版《清史》之学术失误
一、史观之失
二、史实错误
三、目录之失
四、体例之失
五、相互矛盾
六、漏载重大史事
七、内容繁冗
八、赞论之失
九、错字别字
十、脱衍字词
十一、时间错误
十二、断句错误
十三、缺少图录
第五章十九家《清史》纲目
第一节章节体《清史》
一、陈怀与《清史要略》
二、孟森与《清史讲义》
三、稻叶君山(日本)与《清朝全史》
四、萧一山与《清代通史》
五、郑天挺与《清史》
六、戴逸与《简明清史》
七、费正清(美国)与剑桥《清史》
八、王戎笙与《清代全史》
九、李治亭与《清史》
第二节纪传体《清史》
十、刘承幹与《清国史》
第三节编年体《清史》
十一、戴逸、李文海与《清通鉴》
十二、章开沅与《清通鉴》
十三、李文海与《清史编年》
第四节纪事本末体《清史》
十四、黄鸿寿与《清史纪事本末》
十五、南炳文与《清史纪事本末》
第五节综合体《清史》
十六、白寿彝与《中国通史?清史》
十七、朱诚如与《清朝通史》
第六节章回体《清史》
十八、蔡东藩与《清史通俗演义》
十九、黎东方与《细说清朝》
第六章国家《清史》纂修经过(上)
第一节国家《清史》纂修缘起
一、新中国第一次《清史》纂修动议
二、新中国第二次《清史》纂修动议
三、新中国第三次《清史》纂修动议
四、新中国第四次《清史》纂修动议
五、新中国第五次《清史》纂修动议
第二节国家《清史》纂修第一阶段--体裁体例讨论阶段
一、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体裁体例工作小组
二、11次《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
三、国家《清史》体裁体例商讨目录
四、体裁体例商讨综述
第三节国家《清史》纂修第二阶段--项目立项阶段
一、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之架构
二、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管理之机构
三、国家《清史》项目之立项
第七章国家《清史》纂修经过(下)
第一节国家《清史》纂修第三阶段--初稿撰写和阶段性成果
评估阶段
一、编委会工作指导
二、《通纪》撰写与初评估经过
三、《典志》撰写与初评估经过
四、《史表》编纂与初评估经过
五、《传记》撰写与初评估经过
六、《图录》编纂与初评估经过
七、国家《清史》主体类三、四级项目结项程序
第二节国家《清史》主要纂修人
一、《通纪》主要纂修人
二、《典志》主要纂修人
三、《传记》主要纂修人
四、《史表》主要纂修人
五、《图录》主要纂修人
六、其他主要纂修人
第三节国家《清史》纂修第四阶段--审改合成阶段
一、启动审改合成工作
二、国家《清史》审改合成之经过
三、国家《清史》纂修之艰难
第八章国家《清史》刍议
第一节国家《清史》之学术价值
一、体裁之创新
二、体例之创新
三、凡例之创新
四、史观之创新
五、史料占有更丰富
六、史实记载更准确
七、内容之创新
八、纂修方式之创新
第二节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之附属贡献
第三节国家《清史》能否成为国家正史
一、国家《清史》与"二十四史"之比较
二、国家《清史》与《清史稿》之比较
三、国家《清史》能否成为国家正史
四、《清史稿》《新元史》措置之商榷
第九章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及其若干理论
第一节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萌发
一、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九大变局"
二、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内涵与外延
一、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内涵
二、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外延
第三节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理论基础
一、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体系之基石--"大一统"
国家观
二、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三大支柱--"易代修史"
正统论、"纪传国史"统领论、"鉴戒史观"经世论
三、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逻辑基础--中国近现代
史学发展的二律背反
第四节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之主要内容
一、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基本特征
二、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发展阶段
三、近代中国民族史学之"史学革命"与"革命史学"
四、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正史--正史为中国史学主体论
五、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史理--实事求是史理论
六、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体裁--史体各有优劣论
七、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体例--史学体例精细论
八、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史馆--中国大史馆论
九、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功能--史学经世论
十、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史家--当代史家超越古代史家论
十一、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家之爱国主义史情--史家六长论
十二、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史料--史料源头活水论
十三、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史籍--史籍为史学精华论
十四、近现代中国民族史学之特色对象--百科皆史论
十五、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地方史--国史与地方史志互为表里论
十六、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大众史学--精英史学与大众史学一体化发展论
十七、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的国际化--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得益彰论
十八、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之弊端--当代中国史学八病论
十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的发展--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螺旋式发展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