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不纠结的修行(这是一本写给“纠结症候群”的灵魂解救书,洞悉内心因果,方得人生豁然自在。日本超人气禅师小池龙之介带你共享禅意人生。)

書城自編碼: 22740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小池龙之介 著 李颖秋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209631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8/10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NT$ 717.0
花路
《 花路 》

售價:NT$ 493.0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NT$ 493.0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NT$ 437.0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NT$ 437.0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NT$ 447.0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NT$ 391.0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NT$ 27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24
《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改变从心开始(你远比想象中强大,如此的坚强勇敢,不要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用努力去证明和掌控你的人生!) 》
+

NT$ 324
《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
+

NT$ 272
《 原来,懂比爱更重要 》
+

NT$ 218
《 做个有本事任性的女人 》
+

NT$ 149
《 悦读时光 不生气的智慧 》
+

NT$ 295
《 平常心 》
編輯推薦:
1 这部作品十分贴合现下大众心理困境。主打有着“纠结症候群”的读者人群,倡导“禅意的生活”,提出可循法化解的解决方法与练习。
2 这本书语言简约却不失深刻的哲理意味,结合实际生活状况和经历,配合幽默漫画,是一本轻松易读的生活禅。毛丹青、张德芬盛赞推荐。
3 本书风靡日本、台湾、韩国,日文原版书一经出版,立即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销量已经突破20万册
內容簡介:
本书写给以下症候群:
明知道没什么好担心,却老是杞人忧天!
明知道后悔也没有用,却仍然耿耿于怀!
明知道不该生气,却忍不住动怒!
明知道无法强求,却不甘心放手!
明知道事事无法尽善尽美,却总要苛求面面俱到!
为什么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困在同一种情境无法自拔?
一旦纠结的滋味不断啃噬你时,该如何当机立断,做出“不纠结的选择”,实现心平气和、幸福过一生的愿望呢?
日本超人气僧侣小池龙之介以自身的体会,精炼出 25 个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纠结”课题,搭配日本超人气漫画家铃木智子绘制的幽默漫画,从《不纠结的修行》中教你在每一个当下里解放自己,找回平静的自我。
關於作者:
小池龙之介
出生于1978年,日本山口县人。月读寺住持,正现寺(山口县)住持。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系。2003年,创建“家出空间”网站。2003年~2007年期间,开设了兼具寺庙和咖啡馆功能的“iede cafe”咖啡馆。是日本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大众佛法推广禅僧。
作者著述众多,在青年读者中颇受热捧,已经引进简体中文版的著作有:《恋爱成就寺》《消除烦恼的练习册》《不思考的练习》等,本次文治图书引进出版的有:《恋爱成就寺》《不纠结的修行》;《平常心》《佛陀话语》(待出版)
目錄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调整你的人际关系
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
Lesson 1 直面非议 /003
无论你做得有多完美,总会有人对你抱有反感,这是无法避免的
Lesson 2 告别幼稚 /009
为情所困是因为你总是苛求无条件的爱
“爱情测试”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
Lesson 3 测量与家人的距离 /017
尝试着先从家人开始练习
Lesson 4 孝敬父母 /025
和父母做朋友才能摆脱父母的束缚
Lesson 5 让配偶安心/033
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告诉他
尊重对方的自我意识,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
Lesson 6 辨识真朋友 /039
当你被指出缺点和错误时,正是你改变自己的机会
Lesson 7 择良友共前行/047
所谓真正的伦理就是心灵的明晰
人生伴侣也好,闺中密友也罢,绝不能与愚钝之人做伴
Lesson 8 经得起分离 /053
要知道思念只不过是多巴胺的中毒症状而已
Lesson 9 保护自己,远离恶魔 /061
冷静观察对方的混乱和痛苦
第二章 让纷扰的心平静
好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焦躁
Lesson 10 严于律己/071
自己尚未实践尚未验证过的事情,就不要去劝诫别人
Lesson 11 战胜自己 079
珍惜你的善心,多做善事
当别人有求于你时,无私地给予可以收获内心的安宁
Lesson 12 不要撒谎 /087
当你想要撒谎的时候,停下来,静静地观察事实就好了
Lesson 13 行善积德 /095
纠结于痛苦的回忆是在还作孽的债
Lesson 14 品味孤独 /103
和他人共享的幻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弊害
Lesson 15 积极进取 /111
怠惰是掩盖自己的痛苦,苟延残喘
Lesson 16 接受限制 /119
一旦有了选择的余地就会纠结、容易生气
Lesson 17 活在当下 /127
把自己的悲喜寄托在周围人的褒贬上是很危险的
积蓄能量,时刻保持内心的充实
第三章 认识真我
彻底认识现在的自己是告别纠结的第一步
Lesson 18 拒绝美化/135
体会死亡,可以获得安宁
要认识到人原本只不过是一个肉体而已,把多余的无谓的贪恋清零
Lesson 19 凝视自己的身体/141
不要活在梦幻和小说之中,要审视此时此刻的现实
Lesson 20 不要对外表过于讲究/149
如果只是一味坚持自己喜欢的服饰风格,容易把自己固化成特定的精神类型
Lesson 21 平静你的呼吸 /157
养成持续关注呼吸的习惯,培养“意念”的力量
Lesson 22 识破大脑的幻觉/165
让欲望放任自流,只会加剧病情的恶化
Lesson 23 意见分歧 /173
执着于自己的意见,就会难以接受眼前的现实
自己说明得很清楚,为什么传达不到
Lesson 24 戒骄戒躁 /181
欲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破坏欲
要修炼出一颗不被外界变化所左右的平常心
Lesson 25 准备迎接死亡 /187
比悲伤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调整你的人际关系
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感
Lesson 1
直面非议
当你听到有人说你坏话并因此而感觉很受伤时,最好可以想开点。坏话不是现在才有的,坏话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都存在的。
文静、沉默寡言的人,会被说成“像个呆子”,而能说会道的人会遭到“油嘴滑舌”的指责,就连注重礼节说话毕恭毕敬的人也会被说成是“别有用心”。
人都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哪怕对方做得很完美,也要鸡蛋里头挑骨头。这就是世道。
“从来没有被别人说过坏话的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法句经》227~228
每当我遭遇非议和指责时,我经常会想起这段话。
如果我只是面对十个人说话,有可能这十个人都会赞同我说的。而当我面对的听众再翻一倍变成二十人时,随着听众人数的增加,得罪人的概率也会随之提高。
尤其是像佛陀这样世间妇孺皆知的名人,虽然深受大部分人的拥戴,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过严厉的批判,甚至诽谤和中伤。类似的经历和场景在佛教典籍中记述颇多。
当一个人的想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时,百分之百注定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这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人的喜好千差万别。世间注定有人喜欢热闹,也难免有人讨厌聒噪。人心各有喜好,这点是无法改变的。当你在表达自己喜欢的某件事情时,难免会在无意中触犯到某一些人。所以在这世上,任何人都会无可避免地得罪人,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到指责和批判。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将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完美到不会被人说一句坏话的人。
现代社会,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工具,每一个人都可以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会因此经常遭到指责和批判。
当你在网络上的发言遇到否定性的评论时,当有人指责你的主张和想法时,你可能会因此而纠结,感到痛苦不已。甚至严重的话会因此而伤心、动怒,以至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安心生活。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直存在一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妄想。“如此伟大的我怎么可以被否定呢?我无法容忍别人都不认可我的意见。”
虽然很多现代人都有相对主义的意识,都认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但内心深处还是保持着幼稚的思维方式,很强烈地觉得只有自己的意见最正确,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了不起的。
虽然口口声声地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潜意识里的想法却是完全相悖的。这点甚至连自身都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还是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想法,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出现和自己唱反调的人时,大脑内的妄想就会破灭,心灵就会因此而遭受到重大打击。
如果你讨厌这种被否定的感觉,那放弃对自身想法的过度执着就好了。就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中总是期待着赞赏而不是指责,所以我们很难改变这种心态。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内部一直存在一个深深的烙印,觉得“我的意见就是正确的”。因此,我们经常会忘记有可能会存在遭遇到否定和指责的风险。来自周围人的认可,让我们乐观地沉浸在自我营造的妄想之中,误以为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都是对的。
无论你做得有多完美,总会有人对你抱有反感,这是无法避免的
当你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注定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即使是在有着类似喜好的圈子之中,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各自的记忆构造。
比如说,同样喜欢欣赏某段音乐的人中,每个人听到这段音乐时所想象的场景、和谁一起聆听、在什么样的季节聆听、聆听时的心境都不一样,同样的音乐带给每个人的回忆也都不一样。
因此,假设有一百个人喜欢欣赏这段音乐,这段音乐带来的记忆其实有一百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也就是说给这一百个人留下的印象是各自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只是粗略地说:“这段音乐真不错。”可能大家都会同意。但如果仅凭“这段音乐真不错”这一大家都赞同的语言表述,就认定这群人是有共鸣的,那就错了。每个人在这段音乐的刺激下,脑海中所浮现出的形象和心灵中所受到的震撼都是完全不同的,真正意义上的共鸣是不可能的。
可是,人就是这样,很容易仅仅因为一句共同的语言表述就产生彼此意见相同的错觉。在这种期待心理的作用下,越是貌似有共同语言的圈子之间,越是容易发生分歧和争议。同样的话语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动机。如果刚开始认可对方说的话,后来却发现彼此的背景完全不同,难免要受到打击,并因此而痛苦纠结,甚至想要反击。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发言:“说这首曲子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种解释好像有点不太对。”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却无意间勾起了别人一些不太好的回忆。我们因此而遭到反击,甚至可能遭遇人身攻击。
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曾遭遇过严重的人身攻击和诋毁。不仅仅是批判,甚至有其他宗教流派的掌门人派出刺客企图谋杀佛陀,还有孕妇在公众面前骂街,声称怀上了佛陀的孩子却被佛陀抛弃。后来,孕妇上衣里装的东西不小心掉了下来,一场闹剧才得以终结。
当你表达你的见解时,世上肯定不止一个人表示接受不了,甚至对你表示反感。无论什么样的见解都注定要面对反对者。那些反对者,轻者只在心里嘀咕,重者则会通过语言和行动发泄出来。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心就是如此。
所以,你要放弃那些天真的期待,不要再指望世上的人都能够明白你的心思。可以说,要调整心态,先让幻想破灭是为人处世的重中之重。
你要知道,当你面对指责和非议时大动肝火,正是因为你之前抱有太多天真的幻想。如果你提前就让幻想先破灭,那么即使遭到反击也不会感到有太大的打击。你会觉得世道就是如此,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而然地在发生而已。
如果你还有余裕,你可以这样去想:“我之所以会遭到如此非议,是因为我确实说了些招惹那些人的话。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人曾经在这方面受到过某种程度的伤害,也与我自己的煽风点火有关,是我无意间刺伤了他们。他们也很可怜。他们受伤之后,以他们自己特有的自我保护方式,也就是在潜意识中的自我防卫本能的驱动下,对我进行了攻击。他们其实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说服自己。这是必然的过程,是没办法的,所以只能接受。”
当然,责怪你的不止一个人,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当你表述某种见解时,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如果你能时时刻刻都保持这样的觉悟,用“幻想的破灭”来防御,你就能在各种非议、指责、诋毁甚至人身攻击面前保持淡定。你会觉得虽然面对非议是件让人痛苦纠结的事情,但那是早晚要发生的,就让他们去说好了。
Lesson 2
告别幼稚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无意识地算计,“和这个人交往,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在这种得失心的支配下选择人际交往的亲疏远近。
在如今这样的世道下,没有被得失心所污染的真正的朋友是很难得的。
如果你身边的人,尽是些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人,那你还不如清清静静地一个人过。
《经集》75
佛陀说过,这个世上的人际关系都是有目的的。想和你交往、好好相处的人,大多都会盘算着,和你的交往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得失心的基础上的。而你如果非想寻找一个不计较任何利害关系的真朋友,那是很难的。因此,你还不如摆脱对他人的寄托和依赖,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
这话虽然说得重了点,但也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和任何人交往,不能相信任何人。佛陀想要强调的是“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会难以保持精神上的独立,特别想要依赖别人呢?
从工作上的交往来看,虽然利害关系和各种算计是理所当然的,但还是有不少人在潜意识中期待能在职场中收获爱情或友情。
有些杂志还利用这种心理介绍这方面的攻略和技巧。比如说在谈公事之前,先问问对方的私事,不要老是把生意当作唯一的目的,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只是很单纯地对其自身抱有兴趣。要把对方的自我陶醉感激发出来,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依赖感。抓住对方的弱点打情感牌,让对方发自内心地想从你手里购买商品。
一般来讲,类似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这是因为,原本人类就有“作为一个人,希望无条件地被爱”的欲求。每个人都希望身边的人不是因为对其所拥有的资产以及社会影响力乃至职位等感兴趣而与其交往,每个人都期待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感情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为情所困是因为你总是苛求无条件的爱
前几天我和某位精神科医生交流,我们一致认为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无非是“对自我的无条件的肯定”。
这位精神科医生说,来找他治疗的患者,都像孩子一样,希望得到无条件的宠爱。
为了实现这种“无条件的爱”,基督教中讲“神爱世人”,用神话故事来满足人们对爱的需求。
但现实世界毕竟不是神话。虽然很少有人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但潜意识中多多少少还是有所期待,而这种期待正是一切纠结与痛苦的根源所在。
举个例子,在夜总会之类的风月场所里,花钱买温柔本该是这个行业存在的大前提。但还是会有人忘掉现实的残酷,指望在类似的风月场里找到真爱。
小姐们的温柔妩媚,耐心倾听,还有不绝于耳的甜言蜜语和赞美之词,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你付费了。如果你在享受这一切的时候,忘却了这个大前提,反而想去追求真爱,那你就惨了。
不过,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出现这种爱情中毒症状。
如果对方看起来像真的爱上你那样,和你温柔缠绵,耳鬓厮磨,换谁都会喜笑颜开。
风月场上的小姐除了卖身,还卖笑,那是因为她们企图通过“爱情”这种诱饵来吸引客人。她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客人,都能交谈甚欢,都能让客人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那是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抓住客人的心,让客人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依赖。
之所以会产生各种错觉,误以为这不是心机,而是真爱,那是因为还不够成熟,过于幼稚和天真。
无论多么愚钝的人,都会知道对自己好的人有可能是因为金钱的关系。但潜意识中却会在很多事情上渴求无条件的爱,以至于最后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伤痕累累。
当一个人,对无条件之爱的欲求越强烈,就越容易妄想对方能够超越金钱关系爱自己,慢慢地就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越来越看不清对方的真实目的。
于是,当忽然有一天发现对方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钱,而不是因为爱,就会深受打击,以至于消沉抑郁。
追求无条件之爱还有个弊害,就是会被对方利用。比如说,在夜总会之类的风月场大笔地花钱,以至于落魄潦倒。
在生意场上,因为对方出于礼貌说了些客套话,赞美了几句,就大大满足了自尊心,误以为自己很受重视,很受尊敬,以至于中了对方的圈套,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结果可能是选了质量不怎么好的供应商,或者是被迫买了质量不怎么好的商品。
更加严重的是,对无条件之爱的追求,会让自己活在对方“爱”的阴影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觉得对方变心了,并为之痛苦伤心。
原本对方对你好,一切都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你却因为抱有太多的期待而让自己经常陷入伤心失落中,甚至想要指责攻击对方。
一个人,越是不想被利用,就越是容易抱怨他人,这就是幼稚的表现。
“爱情测试”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
所谓的真爱,原本确实是“打算”或“企图”之外的存在。所谓的“打算”或“企图”,换个说法其实就是欲望。
即使是相恋的两个人之间,当一方发现对方爱的不是原本的自己,而是出于自身的欲望而爱着自己,也会感觉被利用了,并因此而伤心难过。
比如说,恋爱中的一方每次在约会时都会一个劲儿地吐槽工作上的烦恼。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甚至质疑:你真的是喜欢我吗?你是不是只是利用我,把我当吐槽的对象而已呢?
于是,慢慢地就会开始表现出故意拒绝倾听,冷漠不配合,随意打断对方的话,以此来测试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通过类似的“爱情测试”和“友情测试”来看对方能多大程度地容忍自己,来确认彼此之间的爱情是不是没有任何企图的真爱。而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在于对彼此的感情感到不安。
如果觉得对方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利益和意图,就会质疑彼此友情的纯洁性,于是,故意通过一些有违于对方利益的行为来验证友情的真伪。如果对方包容了自己的一切任性,就会觉得很开心。这种测试验证的欲望正是极端的依赖表现。
无条件的爱毕竟是很稀有的,人们几乎很难做到不计条件和回报地对一个人好。因此,再怎么渴求也没用,因为原本就是得不到的。
佛陀不仅仅是在感叹,他是在告诫我们必须要清楚地意识到这点。
没有任何企图和心机的真爱,以及真正的友情,几乎是不存在的。人不可能毫无企图地无条件地对别人好。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
再进一步来说,正因为无条件的爱是如此稀有,所以当你身边出现了不计条件和你交往的人,那将是无价之宝,请一定要好好珍惜。
那些总是请你吃饭的人,那些总是愿意听你吐槽的人,是因为他们和你有共同讨厌的人,他们很享受和你一起抱怨吐槽……长期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就会不断地唤起彼此之间共同的欲望和怨气,结果就是彼此都互增烦恼。
比如说,你讨厌A,你和同样讨厌A的B在一起,你们彼此对A的怨气就会因共鸣而增加。看起来,好像两个人在一起吐槽A是件很痛快很过瘾的事情,实际上两个人都因为互相增加的怨气而变得更加痛苦。那种找到共同语言和知心朋友的兴奋感,只不过是错觉而已。长此以往,你的人际关系只会不断恶化。
如果你身边不存在愿意无条件和你交往的人,你可以选择没有朋友,没有恋人,一个人孤身前行。
你不要觉得一辈子必须要有几个真朋友,也不要觉得没有恋人的日子就是孤独寂寞的。没有好的交往对象,那就索性一个人“单纯”地过吧。孤独能让我们告别幼稚,走向成熟。
Lesson 3
测量与家人的距离
“我的孩子是我自己的财产。这个财产是我的,谁也不会给。”如果你还抱有如此浅薄的想法,那么你会在支配欲的作用下,过得紧张而疲惫。
即使是你的心境,也无法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变化,因此也不能说心境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更何况你的孩子、你的财产,那些都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意志来支配的。
《法句经》62
仅仅是因为自己拥有财产的使用权,就认为自己拥有财产,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比如说,手上有很多现金,如果你能觉得即使丢了也没关系,这种对待金钱的态度能让你变得心境平和,不会动不动就紧张不已。
反之,如果你老是觉得“这是我的钱”,你就会很紧张,老是担心钱丢了怎么办,钱少了怎么办。
不仅仅是金钱和财物,人也一样。我的男朋友,我的女朋友,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所谓的支配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你的心灵。
为什么会产生支配欲呢?因为只有支配欲可以补充“自身的不足”。当自身感觉不够安定、不够满足时,就会想“我拥有这么多财产,所以我是幸福的”“我的孩子上了很好的学校,所以我是幸福的”,通过类似的想法来进行自我安慰,达到自我满足。
举个例子,当一个女孩子和帅哥交往时,或者一个男孩子和美女交往时,会经常把自己的交往对象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以此来炫耀。这其实就是把男朋友或女朋友当成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轻易得不到的东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到处炫耀。
正是因为自己一个人的不满足感不断地侵蚀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才会对丈夫对孩子寄予厚望,说白了就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欲望处理的代理战斗员”。
在日本经典动漫片《机动战士高达》中,出现了一种名为机动战士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操纵。“支配欲”的本质与此类似,就是想要将自我的意识扩展到对方身上,想要操纵对方,给对方洗脑。
在这里,“仅仅是存在”的人和物,上升到了“我拥有”的高度。如果你只是觉得我有钱,我有孩子,你的心境还是平和的,而一旦你觉得“我拥有那些钱”“我拥有这个孩子”,你的心态就开始变得紧张了。
有位男士曾对我说过,他每次回父母家都会和父母吵架。这位男子快五十岁了,依然单身,每周回家父母都会提结婚的事。刚开始还只是说:“还没考虑结婚?”“有没有中意的人在交往?”渐渐地语气就变得越来越重,变成了责备。“怎么还不结婚?真是个败家子。”其实这位男士事业很成功,也很有社会地位,但在父母的话里,他就是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每次面对父母的责备,这位男士都会抱怨父母养的很多只猫。他通过抱怨父母宠爱的猫,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反击。于是,每次回家探亲最后都是以吵架收场。
从他父母的价值观来看,快五十岁了还不结婚就是社会的完败者。
于是,他们就会觉得:“如果我的儿子是个完败者,那么我们自己也是完败者……”他们因此而感觉非常烦躁。他们希望儿子快快完成终身大事,摆脱完败者的角色。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他们自己也才能摆脱完败者的角色。
然而,仔细想想,孩子结不结婚,作为其父母,内心深处的幸福度并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可能他们觉得儿子如果结婚了,就会成天对着媳妇儿抱怨。
也就是说,这对父母把他们对生活的不满转嫁到了儿子身上,觉得他们过得不好是因为儿子至今还没成家,所以才老是去责备他们的儿子。
这对父母原本就喜欢干涉自己的孩子,他们通过“担心的样子”来操纵儿子,企图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这就是争吵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耐心等待儿子的好事。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他们就不会那么焦躁。他们本该耐心等待儿子自己做出选择。他们对儿子的选择没有任何期待,而是每周都指责儿子,这绝不是出于对儿子的担心。
越是干涉得多,儿子就会越发觉得寂寞。因为他很清楚只有自己结婚了,父母才会觉得自己能够摆脱完败者的角色。父母只想让自己按照他们的意志来生活,他觉得父母是在利用自己来满足他们自身的欲望。于是,他才会拿父母最疼爱的猫来作为攻击对象。因为看起来,猫得到了他所未能得到的父母的爱。儿子的潜意识里已经对父母宠爱的猫产生了嫉妒。
为什么每周回去都吵架,可他还是坚持每周都回家?这只能说明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求父母的爱的。
尝试着先从家人开始练习
如此说来,一旦把某人当作自己支配欲的对象,就会大大满足对方的自我陶醉心理,而自身的不满足感和空虚感,也会随之不断增长。
而在这种糟糕的支配欲的冲击下,可怜的受害者,肯定会是我们的家人、亲朋好友以及恋人,也就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存在。因为一般来说,一个萍水相逢的过路人是不会对你说“怎么还不赶快结婚”之类的话的。
可以说,一般会被列入我们的代理战斗员范围的对象,无非是“自己的亲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恋人”。
正是因为如此,越是和别人关系亲密,越是处得好,就越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支配别人,感情会变形成一种很自然的责备。质问你怎么还不结婚的母亲,指责你态度傲慢的恋人,抱怨你邋里邋遢的家人,等等。好不容易住在一起,却又耳根不得清静。
于是,互相指责互相抱怨的人,一旦走出家门,都会不自觉地戴上假面具,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表现得温柔和善,仔细认真。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普通的朋友和同事不足以成为你的“支配欲”的对象而已。
对待职场上刚刚认识的同事和朋友,对待刚刚认识的恋人,要做到恭恭敬敬、和和气气地相处,一点儿都不难,任何人都能很轻易地做到。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彼此的关系日渐亲密,潜意识中的“支配欲”开始滋长,对对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务必在这个日期前给出答复”“接受这样的委托是理所当然的”,诸如此类的想法和说法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这些随意任性的期待值的作用下,我们开始随意地伤害彼此,并为之纠结、烦恼、痛苦。
而且在矛盾出现,开始不断地为彼此间的关系感到烦恼时,我们很容易会觉得对方好讨厌,既然处得这么痛苦,那干脆断绝关系算了。
任性随意的期待、伤害以及对对方的厌恶……当内心的憎恶感风起云涌时,如果不及时对心灵的习性进行治疗,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不管和谁在一起,在经历最初的幸福之后,注定会在某个时间点莫名其妙地开始讨厌对方,彼此的关系一旦变得亲密,很快就会步入不幸。
于是,痛定思痛,彼此疏远、分手,甚至绝交。然后再结识新的人,刚开始还很快乐,但随着彼此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在日渐膨胀的“支配欲”的作用下,再度陷入痛苦。如此翻来覆去,一辈子都将无法真正收获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从现在起,从身边的家人开始练习,摆脱“支配欲”的控制,尝试着去练习不要总想着让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经过这样的练习,当我们再结识新的朋友和人生伴侣时,就可以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感中实现幸福的相处。
摆脱“支配欲”不等于“抛弃”“舍弃”,而是说不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东西来随意操纵。无论是财物还是人,我们都不要过于执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