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医脉学--历代医籍脉诊理论研究集成

書城自編碼: 21234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杨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466698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96/4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3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国际秩序:法律、武力与帝国崛起(1898—1922)
《 国际秩序:法律、武力与帝国崛起(1898—1922) 》

售價:NT$ 442.0
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售價:NT$ 1221.0
这才是金朝史
《 这才是金朝史 》

售價:NT$ 325.0
梦中银币
《 梦中银币 》

售價:NT$ 269.0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售價:NT$ 459.0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售價:NT$ 549.0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售價:NT$ 493.0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

售價:NT$ 6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47
《 象脉学 》
+

NT$ 324
《 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二).中医师承十元丛书 》
+

NT$ 233
《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
+

NT$ 152
《 胃肠病漫话(李克绍医学全集) 》
+

NT$ 314
《 大医脉神 》
編輯推薦:
首部系统整理历代医学典籍中有关脉诊的学术专著。通过对中医脉诊发展源流的细致梳理,使中医脉诊的技法真切的呈现出来。一本学习中医脉诊、提高脉诊水平的必读之书。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进行中医脉诊理论研究,从脉诊理论研究源流入手,对脉学相关术语进行探讨研究,系统整理脉名的含义与演变,包括非典型脉和典型脉。并对脉名的构成原理、方式、规律等,系统归纳总结。从脉理分类法、脉名统类法、特征提取法、特征要素法等角度对脉的分类法进行研究。对脉的程度进行脉的分级法研究,提出对脉的理解方法,提出脉学内涵的基础理论研究,规范常见脉象要素。
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收集、整理与中医脉诊相关的各类古今文献资料及相关参考书。运用文献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逻辑学方法等方法,系统开展中医脉诊理论研究;提出中医“脉”的内涵及外延;以四属性十二要素规范常见脉象,为中医脉诊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關於作者:
杨杰,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诊法与证候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诊法与证候的临床与科研工作,重点开展脉诊与舌诊研究。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2项、省部级成果三3项。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医诊法项目等多项科技课题。
杨博士坚持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理论指导临床,临证注重疗效,在多年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一种恒动整体观、双向判别、三因特色、四条途径”的中医诊法理论框架,构建“形-神-运气”的中医诊疗模式,诠释现代语言的“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人体整体调整的医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医诊断、治疗与养生模式。
目錄
第一章脉诊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与“脉”相关的几个术语
二、脉名的发展演变历程
三、脉名的构成
(一)脉名的结构
(二)脉名用词的方式
四、兼脉名称的构成
(一)兼脉名称内部构成优化的规律
(二)兼脉名称构成的方式
(三)兼脉名称的称谓形式
五、脉名的归纳
(一)脉的分类法
(二)脉的分级法
六、脉名研究的意义
(一)理解“脉”的方法
(二)规范“脉”的思路
(三)注意事项
第二章脉学内涵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脉的内涵
(一)脉的本质
(二)脉的功用
二、脉特征共性的探讨
(一)脉形属性各要素的层级变化
(二)脉法各要素层级变化的八纲辨证病机
(三)脉的属性层级特征与八纲关系的概要第三章脉象名称的研究
一、平脉
二、非典型脉
三、正式命名脉
第四章古籍中的常用脉
一、浮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沉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三、迟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四、数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五、虚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六、实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七、滑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八、涩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九、紧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弦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一、缓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二、细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三、芤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四、促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五、结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六、代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十七、长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八、短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十九、洪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十、微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十一、濡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十二、弱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十三、伏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二十四、牢脉
(一)脉象特征
(二)脉形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主病
(四)兼脉
(五)分部
第五章脉诊研究中的复杂性科学
一、脉诊内涵的复杂性
二、脉诊研究中复杂性科学的方法
三、脉动信息关键技术第一章脉诊的基础理论研究
內容試閱
纵观历代医家所列之脉分歧较大,众说纷纭,对各脉脉体的描述各医家颇有不同,王叔和在《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中说:“牢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而崔嘉彦在《四言举要》中称:“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类似情况在脉学古籍中比比皆是,也是“其体难辨”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了后人研究脉学的难度。晚清医家周学海认为:“盖求明脉理者,须将位、数、形、势四字讲得真切,便于百脉无所不赅,不必立二十八脉之名可也。”具体阐述为“位者,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结促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面体也;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故而“脉有四种,位、数、形、势而已”。
通过辨析脉的形态特征,终不离言“位、数、形、势”四种属性的不同要素不同层级的组合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种属性、十二个要素、若干层级。四种属性指脉位、脉数、脉形、脉势;四种属性具体包括十二个要素,即浮沉、厚薄、高深、迟数、断续、长短、宽窄、强弱、滑涩、刚柔、敛散;在每一要素中有若干级别或层次。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无论是单脉(如浮脉、沉脉),还是相兼脉(如浮数脉),都有“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实质上,任何一种属性分别是脉象的一个变量,脉象是多变量系统中的变量组合,即“位、数、形、势”四种属性变量的不同级别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脉象。在脉象描述过程中,少数单脉表示单一要素(如浮脉、沉脉、迟脉、数脉、长脉、短脉),多数单脉实质是某一属性要素有侧重的相兼脉(如微脉“极细而软”、牢脉“实大弦长”、促脉“数而时一止”),突出强调与平脉不同的属性要素和层级,而忽略与平脉相同的属性要素和层级,并在临床上体现特定的病机。如濡脉,脉数属性正常,故在脉体描述上强调脉位属性为浮、脉形属性为细、脉势属性为极软,三个要素组合,提示气血阴阳不足,尤其精血不足,或主湿。各个属性中不同要素和不同层级,按不同比例交互组合,根据排列组合推算,形成的脉象可有几万种组合方式,以满足机体状态各异、环境迥异导致的脉象变化。
(一)脉形属性各要素的层级变化
诊脉总要从“位、数、形、势”四种属性中辨别脉象的特征,四种属性中的任何一种属性中的要素都存在着多层级变量。同一要素特征反映同一病性,同一特征中的不同层级,反映病性的程度不同。
1?脉位属性的变化脉位属性的变化主要包括浮沉、厚薄、高深要素的变化。浮沉要素主要是指脉气位置的变化;厚薄要素主要是指三部取脉续断地变化;高深要素是指脉气所至,脉动的过程,强调脉的上下、去来、至止的变化过程。
(1)浮沉:浮沉要素主要指脉位的深浅,以脉位命名的单脉以浮沉为代表。从古籍中可见脉位的深度可分极浮、浮、平、沉、极沉等不同级别的变化。
洪脉脉位较浮脉更浅,《三指禅·对待总论》曰:“浮之最著者为洪,水面上波翻浪涌。”
浮脉,《难经·十八难》曰:“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曰:“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
沉脉,《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论为:“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医碥·四诊切脉》曰:“候之于筋骨间乃得之者,谓之沉。”
伏脉脉位极沉,《四言举要》曰:“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
故四者脉位依次由浅变深,随着深度的不断加深,由量变到质变,形成洪、浮、中、沉、伏五种脉象。
每种脉象都存在于特定的脉位,如细脉与微脉的脉体相似,均为较细,区分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两者存在脉位差别,相对而言,微脉脉位浅,细脉脉位深,《医碥·四诊切脉》曰:“古以微属浮,细属沉,分微为阳衰,细为血少。”弦、紧、革的区别主要体现脉势递进关系,在脉位上也有不同。弦脉,《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论述为“按之不移,举之应手”,《脉诀·七表脉》中称“弦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紧脉,《脉诀·七表脉》则称:“按之有余,举指甚数,状若洪弦,曰紧。”革脉,《诊家正眼·革脉阳中之阴》:“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从脉位来比较弦、紧、革三脉,可见弦脉浮中沉三取皆有,举之应指,按之不移;紧脉轻取即得;革脉沉取强直弦紧,按之中空。
(2)厚薄:厚薄要素主要是指三部取脉续断地变化。三部取脉的脉位续断变化,以浮沉、虚实脉最为典型。
厚是指三部取脉连续变化,如实脉三部取脉均有力,《四海同春》曰:“实乃充实之谓,幅幅然浮中沉按之皆有力。”虚脉三部取脉均无力,《诊家正眼》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薄是指三部取脉间断,变化不连续,如浮脉,《脉经》中云:“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又如沉脉,《脉经》中云:“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曰重按之乃好。”
(3)高深:高深要素是指脉气所至,脉动的过程,强调脉的上下去来至止的变化过程。如乍数乍疏、参伍不调、左右弹、来不盛去反盛等脉。
脉气所至,脉气变化不明显,如缓脉,《脉经》曰:“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同等)。”
脉气所至,脉气变化明显,如钩脉,《素问·玉机真脏论篇》:“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难经·十五难》:“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成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2?脉数属性的变化脉数的变化主要包括迟数和断续的变化,迟数要素变化主要是指脉率的变化,断续要素的变化主要是指脉律的变化。以迟数为代表的单脉有数脉与迟脉,以断续异常为代表的单脉为促、结、代脉。
(1)迟数:迟数要素变化主要是指脉率的变化,脉搏波动的快慢以迟数疾为代表,脉率变化有迟、缓、数、疾等级别的变化。
《四言举要》中定义迟脉为“三至为迟”;《诊家正眼·缓脉阴》中称缓脉:“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飐,初春杨柳。”《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中称数脉:“数,太过也,一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濒湖脉学·疾》中称疾脉:“七至为极为疾,八至为脱,九至为绝”。
不以脉数属性命名的单脉常常也体现了一定的脉率关系,常见单脉中脉率快的有洪、滑、动、弦、紧,属性的不同要素与脉率组合形成有相兼性质的单脉。
《诊宗三昧·师传三十二则》描述洪脉为“洪脉者,既大且数”,《四诊抉微·切诊二十九道脉析脉体象主病·滑》称滑脉,“滑则如珠,数则六至”,《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亦称,“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诊家正眼·动脉阳》称动脉为“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弦脉,如《脉诀·七表脉》云:“弦者,阳也,……状若筝弦,时时带数,曰弦。”紧脉,如《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云:“脉紧数如切绳状。”
涩脉、弱脉是主要描述脉势的单脉,同时兼有脉率慢的特征,《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曰:“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外科精义·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曰:“弱脉之诊,……似软而极微,来迟而似有。”
(2)断续:断续要素的变化主要是指脉律的变化,脉律的均匀度以促结代为代表,脉律有整齐、规则间歇、不规则间歇等级别。
鉴别促、结、代脉,《诊家正眼·代脉阴》云:“促结之止,止无定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至。”
临床常见脉象脉律多整齐,故描述脉律整齐的脉象,常常忽略该要素,而特别强调脉律不齐的脉象,如《脉诀刊误集解》强调散脉:“指下见得来动,一二至中又至一至,更不曾来往整齐,或动来又动去,或来至多去至少,或去至多来至少。”涩脉虽为脉律整齐之脉,但容易误诊为间歇脉,故《医述》中特别指出:“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
3?脉形属性的变化脉形的变化主要包括长短、宽窄、粗细的变化。长短主要指脉体长短的变化,宽窄主要指脉体宽窄的变化,粗细主要指脉体波动范围的变化。
(1)长短:主要是指脉体长短的变化。长短为特征的脉象主要为长脉和短脉,长短有长、平、短等级别的变化。
脉体长短相对平脉而言,医家在论述时,没有具体强调,而是以“骨度同身寸法”度量。《医学心悟》描述长脉时指出:“长,过乎本位也”,《四海同春·辨二十四脉相类》亦云:“长谓长出于常脉之两头”;同时《医学心悟》指出短脉:“短,不及本位也”,《四海同春·辨二十四脉相类》则说:“短谓短缩于常脉之两头”。
脉体的长短常常与脉象其他属性相兼,紧脉、牢脉脉体长,《脉诀·七表脉》指出紧脉:“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指甚数,状若洪弦,曰紧。”《濒湖脉学·牢》指出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而涩脉、动脉脉体短,《濒湖脉学·涩》曰涩脉:“细迟短涩往来难”;《四言举要》云动脉:“厥厥动摇,状如小豆”,《诊家正眼·动脉阳》同样指出:“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
(2)宽窄:主要指脉体宽窄的变化。大脉、细脉常常用来描述脉体宽窄的代表脉象,宽窄分为洪、大、平、细、微等级别,就脉体而言,微、细、平、大、洪脉的脉体依次增宽。
大脉提示脉体较宽,《诊家正眼·洪脉阳》云:“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诊宗三昧·师传三十二则》曰:“大脉者,应指满溢倍寻常。”
细脉脉体较正常为细,吴鹤皋在《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曰:“小脉形减于常脉一倍”“细脉大小于微,常有但微耳。”《四诊抉微·切诊二十九道脉析脉体象主病·微》言:“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素问》谓之小。”
除以上脉象描述脉体宽窄的变化,其他脉象也常兼有宽窄要素的特征。如涩脉与细脉的脉体宽窄程度相似,《濒湖脉学·涩》云涩脉:“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虚脉、实脉、牢脉则与大脉的脉体宽窄程度相似,《灵枢·终始》云虚脉:“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濒湖脉学·实》述实脉:“浮沉皆得,脉长而大,微弦应指愊愊然。”《濒湖脉学·牢》述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3)粗细:主要指脉体波动范围的变化。脉管的收缩过程以三维运动形式出现,轴心不断位移,在解剖知识贫乏的条件下,历代医家没有列出位移变化的代表脉象,但在描述脉体变化时却给出了该要素变化的特征,轴心位移变化有大、小等级别的变化。
弦、紧脉主要以脉势言,但李时珍在《濒湖脉学·弦》中不忘比较其脉形,“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又如朱丹溪所说“紧如二股三股纠合为绳,必旋绞而得,始得紧而成甚”,《诊家直诀》中也补充紧脉:“亦有势艰而撼,撼者,左右弹也。”弦脉呈一条直线,波动范围相对小,而紧脉呈两三条绳索状,屈曲不直,波动范围大。
又如洪脉脉管搏动范围大,《濒湖脉学·洪》指出:“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细脉脉管搏动范围较小,《素问·大奇论篇》曰:“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