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绝响

書城自編碼: 210359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李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4428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13-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9/12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

售價:NT$ 437.0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 》

售價:NT$ 946.0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售價:NT$ 773.0
向上社交:拿捏分寸 跨越社交圈层的底层逻辑 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向上社交:拿捏分寸 跨越社交圈层的底层逻辑 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售價:NT$ 330.0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售價:NT$ 325.0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售價:NT$ 269.0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NT$ 269.0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NT$ 53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51
《 坐久落花多 》
+

NT$ 288
《 现场中国五十年 》
+

NT$ 270
《 半生书缘 》
+

NT$ 335
《 独立文丛-写作的叛徒 》
+

NT$ 323
《 纸上苍凉("三十年集"系列丛书) 》
編輯推薦:
在书信、日记、文献里,跟随巴金、曹禺、萧乾、胡风、丁玲等文化老人的身影,穿越八十年代,别样品读中国文学的那段历史……
八十年代拉开帷幕时,《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作者李辉以文艺记者和副刊编辑的身份,走进文化界的风风雨雨。如今,他在书信日记文献里,重拾亲历,以自己的方式走进八十年代的集体回忆——再看那些老人的身影,再听嬉笑怒骂长吁短叹,再触摸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內容簡介:
在书信、日记、文献里,跟随巴金、曹禺、萧乾、胡风、丁玲等文化老人的身影,穿越八十年代,别样品读中国文学的那段历史……
《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为作者李辉在《收获
》(2011年)栏目“绝响谁听”上所发表文章的结集 出版。《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六篇文章,作者以
自己独有的史料收藏,独特的审美视角,独具的智性 美文,给读者带来了曹禺、巴金、胡风、丁玲、萧乾 等文化老人立体性的才情展示。
这些文化老人,从“五四”走来,从三十年代走
来,与我们一同走进八十年代。然后,他们渐行渐远 ,身影从此消失。八十年代的记忆中却不能没有他们
:没有那些旋转不定的苍老身影,八十年代不会呈现 千姿百态的景象;没有那些高低起伏明暗互现的声音
,八十年代也不会浑然而成一曲历史交响;没有那些 走在前面的跌跌撞撞,不会有后来者头顶上渐次拓展 的天空……
關於作者:
李辉,湖北随州人,生于1956年。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工作,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主要作品有《萧乾传》、《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巴金传》、《黄苗子与郁风》、《传奇黄永玉》、《沧桑看云》、《陈迹残影》等传记与随笔集。
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因在《收获》开设《封面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专栏,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2006年散文家”奖项。
《封面中国》结集出版后,被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
《传奇黄永玉》一书被评选为“2010年十大有影响力图书”。
目錄
序 孙绍振
自序 李辉
一、伤痕何处
复旦四号楼,“七七一一”走过来
走廊墙上的《伤痕》
从《望乡》到《姿三四郎》
面对“天窗”
“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
余悸,心中永远的痛
二、归来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解冻时节
勿忘我
人归来,君知否
目光
三、舞台旋转
那一声自责
何处再启程
在风波中
海洋与溪流
四、风从远方来
“人艺”戏单
“极大的幸福”
圆梦《培尔·金特》
地平线延伸何处
五、向左走,向右走
转向,唯美中,历史中……
既生瑜,何生亮
心中之痛如何言说
却看性隋挥洒时
六、甲子年冬日
引子
穿红毛衣的身影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潮起潮落,台上台下
內容試閱
复旦四号楼,“七七一一”走过来 又进复旦校园。
每一次回到母校,总要走到当年住过的学生宿舍 四号楼。打量楼房四周,
缓步走廊,伫立宿舍门前,三十年前的诸多场景一时 间又奔至眼前。
我们中文系七七级,于一九七八年二月初入校, 被安排住四号楼,一住整
整四年,直到一九八二年一月离开。在学校,每个班 设有一个信箱,我们文学 专业的信箱序号为“七七一一”,自此,这一序号成
了班级代名词,同学们称呼 至今。
四号楼位于校园最东侧,为“凹”形下面为东 向,围墙外即国顺路。四
号楼似是五十年代建筑,共四层,由男女生同住,当 时在复旦这是唯一例外。
男生全部为中文系,住北向一侧的下面三层,东向一 侧则从中间拦腰隔断,留
一半供男生使用;女生以中文系为主,另有新闻系或 别的系的部分女生,分别 住四楼全部及下面三层楼与男生隔开的另一部分。女
生主要从南侧一楼的西门 进入宿舍,也可以从我们男生宿舍的西门步人走上四 楼。四年间,男女生同住
一楼,有故事,有绯闻,不过大致平稳,彼此相安无 事,并无轰动校园的举动。
离校已有三十年,老楼更老了。近些年,它已不 再用作学生宿舍,相邻几
幢老楼陆续被拆除,它也渐渐步入被蚕食被改造的境 地。一次去看它,被围起 来,变成工地;又一次去看,发现女生住过的南向一
侧从上到下完全被拆除, 只留下东向与北向两侧。或许,下次再去,整栋楼的 影子也难寻了。
四号楼,在或不在,并不重要。与之相关的种种 往事,早在心中。此刻,
撰写这篇“绝响谁听”文章,首先在记忆中浮现的场 景,就发生在我们男生居 住的一楼走廊上—— 同学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一九七八年四
月率先在这里亮相,随之 由《文汇报》发表,顿时轰动社会。《伤痕》之后, 反映“文革”带给民族伤痛
的文学作品,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丛维熙的《 大墙下的红玉兰》、古华的 《芙蓉镇》等,如井喷而出。《伤痕》之前,已有刘
心武的《班主任》问世,在 时代转换之际开文学揭示精神伤痕之先声,但是,卢 新华的这一小说,因其具
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篇名更通俗、明确,故很快 被用来命名新时期文学的 第一波创作潮流——“伤痕文学”。
入住四号楼时,没有哪个同学能想到,眼前普普 通通的一栋宿合楼,很快
就将与当代文学史,与时代的替换转折,有了密切的 、引人注目的历史关联。
七七级学生在“文革”结束不久后参加高考,顺 利进入大学,的确是同代
人之中的一个幸运群体。至今,我依然难忘在十二月 阴冷天气中走进考场的场 景,当年的准考证、大学寄来的报到须知,也珍藏至
今。就我个人而言,当年 参加高考时,并不清楚这将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契机。
这一年,我二十一岁,已 离开农村,招工到位于县城的一家大型省直工厂—— 湖北油泵油嘴厂,然后被
分配到工厂子弟学校当一名教师。当时,这可算是返 城知青获得的一份颇为不 错的工作。从获知恢复高考消息到参加高考,其间仅
相隔两个多月,既来不及 准备,更无从考虑高考之后的未来。虽然内心存有读 书渴望,但并无急于改变
现状的想法与需求,这与那些仍滞留农村的知青,或 返城后工作条件不好的考 生相比,情况尚有不同。现在回想,之所以参加高考
,很大程度上自己有不妨 一试且含有“玩”的心态。自小生活在乡下和县城, 一直向往远处的世界,常
在手边翻阅的是一本中国地图,总幻想着能走进早在 地图上不断抚摸的一个个 地方。因此,填大学志愿时,我选择的学校都在湖北
省之外:上海、南京、广 州…… 七七级学生之中,与我情况类似的人想必不在少 数。卢新华比我大三岁,
参加高考时已是南通柴油机厂的油漆工。之前,他没 有下乡当知青,而是在部 队当兵,曾是一名侦察兵班长。从他生活的环境与条
件来说,也并没有必须改 变工作的紧迫性。紧迫或者无所谓,明确或者懵懂, 无论怎样,一个极其壮观
且带几丝悲凉的历史景观,出现在一九七七年冬天的 中国——几十万考生,含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前后十一届的高中毕业生
其中还有少量初中毕业 生,结伴走进同一年的考场。
走进之时,大概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 走进的不只是一个个简陋
的考场,而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他们面前 铺开的不只是仓促间用寒 碜的白纸印出的试卷,而是厚重的历史册页在掀开。
的确,只有随着现实场景 的一幕幕替换,随着每个人阅历的逐步增加,恢复高 考的历史重要性,当事者
才有可能对之多一些体味,多一些认识。
一九七七年冬天恢复高考,是在“四人帮”被逮 捕一周年之后。此时,“文
革”名义上已被宣布结束,但是,浩劫如何真正结束 ,百废待兴如何起步,转 机到底在哪里,有几人清楚?从社会与政治角度审视
,可以说,恢复高考真正 拉开了时代转换的大幕。
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应有尊 重。“文革”荒唐事甚多,
废除高考制度,提出只办理工科大学,恐怕是其中最 不可思议的大事之一。走 进二十世纪,环顾世界,有哪个国家竟会发展到废除
大学教育的地步?恢复高 考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尚未开 始,对“文革”的否定和对
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批评与总结,也还没有列入国家的 议事日程。然而,恢复中 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无疑已经从尊重人类现代文明的
角度,拆除了“文革”的 一个支撑点,曾经陷入混乱乃至近乎于疯狂状态的中 国,有了最低限度的现实 清醒。
历史贡献不限于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 代,“公民歧视”曾影响
千万个家庭,不少年轻人由于父辈是“地、富、反、 坏、右”分子而被归为 “可以教育好的子弟”。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就
学、入伍、就业等方面受到 政治歧视。“文革”中期一度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的推 荐选拔制度,但“可以教育
好的子女”几乎都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公民接受教 育的平等权利。
P2-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