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学生必读名家-故都的秋(带你走进郁达夫的美文世界(大家经典美文+入选课本+精彩赏析))

書城自編碼: 19706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语文阅读
作者: 郁达夫
國際書號(ISBN): 9787538567366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76/1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NT$ 442.0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NT$ 549.0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NT$ 4474.0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NT$ 437.0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

售價:NT$ 1501.0
观鹤笔记.全三册
《 观鹤笔记.全三册 》

售價:NT$ 837.0
Hello算法
《 Hello算法 》

售價:NT$ 727.0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

售價:NT$ 43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0
《 中学生读名家:青山不老 》
+

NT$ 238
《 中学生读名家-海上的日出(专家评析导读彩绘版)巴金代表作+巴金研究会副会长精彩赏析+全新四色彩插 》
+

NT$ 200
《 中学生读名家——秋天的怀念 》
+

NT$ 200
《 中学生读名家——雅舍小品 》
+

NT$ 200
《 林家铺子 中学生读名家(茅盾经典代表作,青少年彩绘导读评析版) 》
+

NT$ 200
《 给我的孩子们 中学生读名家(彩绘导读版 中学校长精彩赏析 丰子恺珍贵留念照片 作者小女丰一吟撰写小传 ) 》
編輯推薦: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內容簡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解剖自我,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与窒息,率真洒脱,不拘形式。沉吟家国之伤,亦叹生平落寞,因而笔下时时流露出浓郁的感伤。
關於作者: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精通英文、德文和日文。1921年6月,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负责创造社刊物的编辑工作,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震惊国内文坛。自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同鲁迅等人发起并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至苏门答腊,1945年失踪,据传是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但至今尚未有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代表作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薄奠》,散文《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等。
王永祥,
1975年生,甘肃天水人,任教于重庆文理学院,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生,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錄
散文
故都的秋
钓台的春昼
北平的四季
西溪的晴雨
寂寞的春朝
雁荡山的秋月
超山的梅花
江南的冬景

小春天气
水样的春愁
一个人在途上
怀鲁迅
扬州旧梦寄语堂
移家琐记
志摩在回忆里
杭州
小说
东梓关
茑萝行
薄奠
春风沉醉的晚上
內容試閱
郁达夫生平事略及文学创作

郁达夫,原名文,字达夫。1896年生于浙江富阳,三岁丧父,家庭生活陷于困顿,靠母亲佣工买货的收入维持生计。
1902年入私塾,1907年入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九岁即能作古诗。
1909年春初考入嘉兴府中学,暑假后转入杭州府中学,与徐志摩同学。1910年春又转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办的育英书院,两月后因参加学生反抗校长压迫的风潮而被开除,旋即进入美国浸礼会在杭州办的一个中学。1911年至1913年因时局动荡,在家自修。
1913年随长兄郁华至日本留学,于1914年夏季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开始官费留学生活,1918年夏季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获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精通英文、德文和日文。
郁达夫在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负责创造社刊物的编辑工作。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1926年3月间,于编辑《创造月刊》创刊号后,即奔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同年十一月离职。1927年编辑《洪水》半月刊、革命政论性的小型刊物《民众》。同年《郁达夫全集》开始出版。
1930年2月,同鲁迅等人发起并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又退出。1933年年初加入宋庆龄、蔡元培所主持的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夏天,移家杭州。
1936年2月,赴福建任福建省参议,抗战爆发后离开。1938年春末,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同年末赴新加坡任《新洲日报》的副刊编辑,并任《华侨周报》的主编。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华侨组织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创办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任工作团主席和训练班主任。1942年春,日军逼近新加坡,同胡愈之等撤退并辗转到达苏门答腊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据传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1952年郁达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
郁达夫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和散文创作上。前期以小说为主,小说写作主要集中在日本留学和归国后的几年;二十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减少,开始偏向散文和古体诗的写作。
从总体来看,郁达夫的前期文学创作偏重情感的宣泄,不加掩饰地坦露内心,特别是小说,以青春期的生命冲动为小说叙述的原动力,表现青年人的性苦闷,以及生命力受到传统道德和社会现实的阻压后,内心世界的狂躁与冷静、自傲与自卑、纯洁与罪恶等矛盾情感相交织的内心搏斗。特别是在对“零余者”形象的塑造上,以自我生活经历为审视对象,不注重故事情节的逻辑关联,而是以情感为组织故事的脉络,着力营造情调。与此相适应,这时候的小说和散文在文体上几乎难以分别。如1922年写的散文《归航》,叙述留学日本归国途中的所见所感。除了情感的抒发更为芜杂恣肆外,和他的代表作《沉沦》在写法上几乎非常接近。郁达夫早期创作并不严守体裁的规范,对他而言如何把被压抑的感受抒发出来才是他关注的中心。故而在情感抒发和写作手法上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就是他所谓的“自叙传”创作主张的体现,读其作品,诚如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所言:“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2」因此郁达夫前期的创作带有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他身上体现了典型的“五四”精神。在东西方思想的冲撞下,“五四”时代是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凸现个性和“真我”是时代的最强音。以个性主义为武器,他们不仅要冲破整个社会的束缚,也要冲破传统因袭对自我的束缚。青少年时期严格受传统教育的郁达夫,一到日本这样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又十分开放的社会,在自我意识萌生壮大的同时,又感受到老大帝国子民的屈辱和传统道德意识的挤压,心理和情感难免失衡,郁达夫前期创作正是表现出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矛盾和痛苦,代表作《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故而其早期创作在青年人中引起很大的共鸣。这种情绪端倪,在我们所选的小说《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小春天气》中都有所体现。
郁达夫的后期创作,无论从情感还是文体,都趋于纯净和规范。一般认为以1927年发表的《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逐渐由肉欲的冲动转到表现情欲的净化,同样由对“性的苦闷”转而表现“生的苦闷”,自我坦露有所节制,社会性的写实内容得到加强。艺术风格也由情感宣泄的汪洋恣肆变为社会关照的平静通达。后期郁达夫的创作以散文特别是山水游记为重,前期那种极富张力的浪漫情感变为带有名士的孤傲激愤,面对1930年代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郁达夫不断地向传统回归,企图以带有“名士气”的放浪形骸和隐遁田园的淡泊宁静为自己寻找思想出路。但作为关注现实的现代知识分子,郁达夫仍旧是不能忘怀现实的,我们在《钓台的春昼》《雨》《寂寞的春朝》等散文中依然可以体会到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在郁达夫后期大量的山水游记中,在艺术创造我们最可注意的地方是:他创造性地将传统游记散文转化为现代美文,融合古代游记布局谋篇的手法,借鉴古典意境,在观照山水的过程,将个人心境、情绪融入景物描写中,既可看出郁达夫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也可看出他心与物游,情与景谐的自由心境。读他的游记散文,不但让人体会的身历其境的逼真,更感觉到心历其境的忘情入微。在他笔下充分地将自然美创造性地转化为艺术美,同时也达到了文体美与境界美的高度统一,这在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雁荡山的秋月》《西溪的晴雨》都有所体现。郁达夫在写记游散文的同时,也创作出一批记人的名篇,诸如《志摩在回忆里》《怀鲁迅》,知人论世,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一个两个细节,生动地传达出人物的神韵,如徐志摩的天真洒脱、鲁迅的冷峻睿智,宛如在人眼前。
参考文献
「1」参见冯雪峰遗稿:《郁达夫生平事略》,1978年想《新文学史
料》第1期。 
「2」《〈沉沦〉自序》,《郁达夫文集》(七),第149页。花城出
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① 。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①?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