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梦境人生:荣格传

書城自編碼: 19577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人文/社会学家
作者: 黄秀丽
國際書號(ISBN): 9787505730144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2-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7/15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

售價:NT$ 381.0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日耳曼通识译丛: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到康德 》

售價:NT$ 150.0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我的灵魂是日落时分空无一人的旋转木马:聂鲁达诗精选 》

售價:NT$ 381.0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NT$ 257.0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NT$ 215.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NT$ 439.0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NT$ 594.0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NT$ 70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8
《 我心自由:杜尚传 》
+

NT$ 238
《 共和的守护者:蔡锷传 》
+

NT$ 238
《 为文化找出路:费孝通传 》
+

NT$ 238
《 伟大的旁观者:李普曼传 》
+

NT$ 238
《 宇宙与人生:爱因斯坦传 》
+

NT$ 238
《 改造中国的实践:梁漱溟传 》
編輯推薦:
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提出了性格类型和潜意识理论
他一只脚在西方,一只脚在东方
既是一个科学家
又广涉哲学、文学、炼金术、占星术、东方宗教
曾追随弗洛伊德,又与之分道扬镳
一度与纳粹主义纠缠不清
他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是身心灵运动的先锋和教父
他,就是荣格
內容簡介:
荣格(Carl G.
Jung,1875-1961)是人类现代史上的智者。他曾经是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定的“皇储”,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最终“叛出师门”,另创分析心理学。这位敏锐多智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一生热爱东方智慧,他研究炼金术、诺斯替教以及佛教、道教,从神秘主义和宗教之中获取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洞见。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西方心理学甚至西方文明影响巨大。二战时期他和纳粹扑朔迷离的关系,他与妻子、情人长达四十年的三角情爱,又令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更加神秘。
關於作者:
 黄秀丽,重庆人,70年代出生,传媒人。曾为《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参与过国内多个公共事件的报道。热爱心理学,神秘学,数年前投身于新时代灵性运动,关注现代人身心灵的疗愈与蜕变。
目錄
目录
序言:难以定义的人生
上篇 人生传奇
第一章
一个少年的自我分裂
第二章
对上帝产生了怀疑
第三章
走上精神病学的道路
第四章
父亲,为他及时地死去
第五章
改变世界的发现!
第六章
与弗洛伊德的恩恩怨怨
第七章
崩溃边缘,和潜意识对峙
第八章
每个人的心理都可以分类
第九章
与东方文明的相遇
第十章
寻找集体无意识和原型
第十一章
那些爱他的女人们
第十二章
他是这样一位魅力型的医生
第十三章
他是纳粹主义者吗?
第十四章
不相信上帝的基督徒
第十五章
脱离尘世肉体,回归永恒自性
第十六章
他的追随者们
中篇 代表作品
《荣格自传: 回忆·梦·思考》序言
弗洛伊德与荣格
作为心理关系的婚姻
《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
灾难过后
未发现的自性——与群体思维相抗衡的宗教
共时性:非因果性联系原则
下篇 开放讨论
讨论一:荣格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讨论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是否可能
堕入相对主义和国家主义?
讨论三:荣格对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划分
是否过于刻板?
讨论四:荣格与妻子艾玛、情人托尼的三角关系
关系反映了他怎样的婚姻观?
后记:一次对自我心灵的探索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一个少年的自我分裂
1875年7月26日,荣格降生于瑞士塞戈维亚州境内的一个叫凯斯威尔的小村庄里。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哥哥都夭折了。
这是一个牧师家庭。除了父亲保罗是牧师外,在他的叔叔和舅舅之中,有八个是牧师。那时的瑞士本来就是保有着严格清教徒传统的国家,因此,这个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是小男孩很小就有所体会的。
小卡尔身上带着祖父和外祖父的特色。老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本是一名信仰天主教的医生、科学家、剧作家,后来在新教神学家施莱尔马赫的影响下,改信新教。据英国人文森特?布罗姆写作《荣格,人与神话》时到荣格故地的考察,老荣格有着好胜、坚韧的个性。他曾因一起刺杀俄国参赞事件入狱一年。他先娶了当地一名女招待,第一任妻子死后,又向巴塞尔市市长的女儿索菲亚求婚,索菲亚后来成了荣格的祖母,两人共生下十三个孩子。
显然,老荣格身上富于激情和非理性的成分,影响到了他的孙子卡尔。荣格虽然性格内倾,但对生命本源强烈的探索冲动贯穿一生,这一点不能不说来自祖父的遗传。
另一个对荣格的影响是:当时有一个传言,称老荣格是歌德的私生子。虽然这看起来更像一个恶作剧的谣言,但是这件事给他的孙子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荣格一生钟情于歌德,而且将浮士德作为他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荣格的外祖父塞缪尔?普里斯沃克则是个奇异的人。据说他可以同鬼魂沟通。他的第一任妻子死后,他在书房里放着一张椅子,以便召唤她的灵魂。母亲家族很多人都具有通灵能力,这一点也遗传到荣格身上。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可以想见幼小的荣格的模样。这是个敏感又孤独,又大胆的孩子。在荣格出生六个月时,一家人搬到莱茵瀑布边的洛枫堡,那时,父亲被任命为这个教区的牧师。他在洛枫堡住到4岁。作为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没有玩伴,总是一个人孤独地玩耍。花园、洗衣房、瀑布、教堂、城堡,这就是他周围的一切。
4岁的时候,全家人搬到巴塞尔附近的村庄小惠宁根,情况并没有好转。他的妹妹直到他九岁时才出生。在这之前,他都是一个人,即使是玩着男孩子的游戏,用砖头砌塔,再毁灭,在本子上涂上很多战役画面,也是一个人完成,不喜欢别人打扰。
荣格幼时有一位朋友叫做阿尔贝特?奥里,那时他的父亲也在莱茵瀑布附近的地方当牧师,两个父亲都希望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然而“卡尔却无动于衷,他坐在屋子中间,独个儿玩着一个小木滚球,对任何人都置之不理”。
荣格有时候也会叫奥里去捉弄他的表弟,“这男孩抱怨不干时,荣格就会开心地发出一阵印第安人那样的狂放的笑声”。
在荣格幼年时留下的照片上,那双略带忧伤的大眼睛和腼腆的微笑看起来更像一个女孩。
从小,他就是一个极端内倾的人。是荣格,首次将人的心理类型分为外倾、内倾以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交互而成的八种心理类型。内倾的人,常常从内心的隐秘世界中发掘资源,思考、情感的产生不依赖外在环境的给予。
当然,这是四十多年以后的事了。那时的荣格,常常沉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这个世界有梦、有幻觉、有鬼魂。他并不以为稀奇,也不感到害怕。他经常看到母亲的房间里,有无头人飘出来;有一次他假性哮喘发作时,金色的天使也飞到了他身边。
他有时会陷入庄周梦蝶似的追问。他们家的花园里有一堵墙,墙的前面有一段斜坡。他常常坐在墙上胡思乱想。先想到自己这个“我”:我坐在石头上,石头在我下面。然后想到石头这个“我”:我躺在这道斜坡上,他坐在我上面。这个“我”到底是哪一个呢?是坐在石头上的这个呢?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呢?石头和他的神秘关系令他着迷。
对荣格来说,那个坐在石头上苦思冥想的童年时代是永恒的。它属于黑夜,神秘、自然而然。然而,他却不能永远在这个世界徜徉,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感觉到自己被强行拉出了这个世界,如同他在晚年回忆录《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中描述的那样:“坠入不断滚滚向前的时间中,越走越远。那个世界的拉力是那样强大,我只能粗暴地把自己拽走,以免失去对未来的控制。”
从童年到少年、青年,他经历的就是这个“强拉”的过程。那时的他,并不清楚那个夜晚的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一直试图弄懂的秘密。
6岁那年,荣格上了小学。班级里有农民、渔夫的孩子。他是牧师的儿子,他学过拉丁文,他和这些孩子不同,他不属于这些孩子的阶层。他第一次感到了白天的、外在世界与黑夜的、内心世界的对抗。那时,有一个农民的儿子,经常欺负荣格,讽刺他耽于幻想的性格。那个孩子辍学之后,才减轻了荣格的苦楚。
即便是这样,他仍然喜欢上学。长期的孤独使他渴望走入这个新的世界,渴望和同类发生联系。他越来越感到那个白日世界的美,那里“金色的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那是一个很大的,充满吸引力的外在世界。然而他又觉得这个世界是含混的,甚至暗含敌对的,这些孩子强迫“我和我自身分离”。
生命为何如此古怪?白天的世界需要和自身分离,因此无论多么美好他都听得到黑夜的世界的召唤;回到黑夜的世界安全舒适,然而有一种动力驱使他必须走出黑夜的世界。他在二者之间进退两难,他被拉锯,他不知道去哪里好。
10岁那年,他无意识地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当时的他,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用尺子刻了一个两英寸高的小矮人。小人穿着礼服、高帽、黑靴,很神气。铅笔盒就是床,小人躺在里面,盖着羊毛大衣。他还在莱茵河边找了一块光滑的长方形黑石头,涂上水彩,装进了铅笔盒陪伴小人。铅笔盒被荣格悄悄地藏在阁楼上,那个阁楼是禁止人进去的。
对这个敏感多思的孩子来说,家庭生活的氛围很少让他感到幸福。父亲脾气暴躁,母亲病情沉重,两人长期分居。他很小就知道,父母之间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在当时的瑞士,避孕是一件可耻的事,大多数家庭都有成群的孩子,而荣格家的孩子少得可怜,直到他9岁,妹妹才出生。父母的关系可见一斑。
每当他心情低落时,他都会想到那个小人和石头。小人和石头具有一种说不出的魔力,总是能将他的烦恼一扫而光。这个小人的存在,使他拥有了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能够对抗不那么让人愉快的现实生活。隔几个星期,他还会爬到阁楼上去,看着小人和石头,把写满字的纸片放进去。那些字,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其中的含义。每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是多么愉快。这真是一个庄严的仪式!
小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幼小的荣格不会知道,他做着这一切,只不过是无意识地寻求一种精神的慰藉。三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精神病医生,对炼金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读到有关灵魂石的传说时,猛然想起了小人和石头,才明白小人是一个披着斗篷的小神。原来,他当年的行为和原始人没什么两样。古代的心理因素在他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了他的心灵,并通过仪式,帮助他稳稳地站在了两个世界中间,而不至于被两个世界撕裂。
11岁那年,荣格进入了巴塞尔大学读预科。这个乡下孩子得以走进城里,见识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大,很繁华,充满诱惑又令人畏惧。他的分裂越发严重了,平生第一次,他发现了竟然有两个“我”。
第一个“我”是个学生,无比普通的学生。出生于贫穷的乡村牧师家庭,瘦高、形单影只、落落寡欢、天分中等,心比天高。还有一堆的缺点,自卑、幼稚、自私自利、好虚荣、敏感、懒惰。
这个学生是活在白天的,活在大城市里的。他是多么矛盾啊,他渴望在大城市里寻找到一席之地,然而渴望越强烈,他的表现却越不好。他太贫穷了,其他同学的富有对他来说是个一个很大的刺激。他们讲着文雅的德语和法语,住着大房子,出行有豪华马车,还经常讨论去阿尔卑斯山度假的情景。而他呢?他当然不能去。他的鞋有洞,他的袜子湿了也不能换。羡慕、嫉妒,一波一波的情绪袭来,后面跟着的是对这种情绪的恐惧。
他的老师似乎也对他有偏见。他写出了很好的作文,他以为可以拿到九十多分甚至一百分。他在等老师提到他的名字夸奖他。他等了很久,老师把其他的作文都评点完了,说,荣格的文章本来可以得一百分,“但不幸的是,这却不是他写的。你从哪里抄来的呢?你给我坦白!”
荣格气得肺都炸了,大声抗议,老师却始终不信,甚至威胁他:“如果我查出你确实抄袭了别人的,我一定把你撵出学校。”在同学们怀疑、嘲笑的眼光中,荣格再次感到了这个世界的可怕:充满了邪恶和不义。
他在学习上的表现也一塌糊涂。他弄不懂数学,不明白为何数学要用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为什么数字应该由声音来表示?人们也可以用苹果树来表示a,用盒子来表示b,用个问号来表示x。”更令他恼怒的是,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如果a=b,b=c,那么
a=c”。a
和b的意思完全不同,怎么可能相等呢?这不就是“太阳=月亮”、“猫=狗”吗?对这一细节,荣格到83岁还记忆犹新。他说,他一辈子也没搞懂数学原理,当年他能通过考试,纯属因为他记忆力惊人,将数学符号变成图画记下来。
据他的朋友阿尔伯特?奥里回忆,荣格在数学上就是一个白痴。而这一点遗传于他的祖父。
他在绘画上本来很有天赋,却因为不愿意在老师要求的范围内临摹作画,而遭到失败;他长得又高又壮,体育却很差。好多次跌伤,使他对体育极端厌恶,莫名其妙地对自己的身体怀有一种羞怯。
除了拉丁文老师,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他反应迟钝。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亚伯拉罕大爹”。
童年那个永恒的世界似乎离他越来越远,眼前这个世界又那么不令人顺心。终于,在12岁那年夏天,他的晕厥病发作了。那是一个中午,他上完课后站在大教堂广场等同学。另一个男孩突然推了他一下,他倒地时头撞到石头上,几乎失去知觉。从此他患上了昏厥症,只要必须返回学校,以及父母让他做功课,他就会昏厥。
这次晕厥,让他重新成为那个坐在石头上追问“我是石头,还是石头是我”的世界里。“游荡、收藏东西、阅读、玩耍”,整整六个月没有上学。
然而,那个逃避了的可鄙的年轻穷学生“我”并不甘心。这样的无忧无虑,并没有让他觉得找到真正的幸福,尤其是听到父亲请来的医生诊断他为癫痫时。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患上癫痫。“我是从自我中逃脱开来”。这道亮光从头脑里闪过,他忽然意识到,这“自我”,是决计逃不开的。
他立刻拿起了一本拉丁语法书读起来。他要振作起来,他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以前他一拿起语法书头就会发昏,然而这道亮光之后,他没有松懈,依然坚持看,过一会儿头就不昏了。这样坚持越久,他“治好”了自己的昏厥病。
这是一次令他羞愧的经历。他知道是自己一手导演了自己的疾病。而这一经历,又成为将来他从事精神病研究的一个重要启示。
昏厥病好了之后,在一次从学校到巴塞尔的途中,他突然感到,“现在我是我自己了。在此以前我也存在着,但只是一切发生在我身上,而现在则是我发生在我身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在第一人格之外,还有一个“我”存在!
故事发生在卢塞湖畔,他应邀到朋友家度假。他在湖里胡乱划船,主人十分不满。在两人的争执过程中,他忽然感到,对面那个发怒的成年人并不可怕,他以一个有职位有尊严的老人的面目面对那个人,他对自己受到的侮辱感到怒不可遏。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发现,这个老人生活在十八世纪,穿着扣形装饰鞋、戴着白假发、驾着辆带有凹面后轮的轻便旅行马车。
他的感觉十分强烈。当他看到一辆十八世纪的马车,心中有一个声音:那是我的;看到姨妈家十八世纪的两个雕塑小人,穿着扣形装饰鞋,他就知道,那衣服和鞋子是他以前穿过的!
第二人格的出现,令不到12岁的荣格内心充满疑惑。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人是谁呢?是不是歌德?那时有一个传说,称荣格的祖父是歌德的私生子。荣格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趣味低级的传言,然而他并不否认,这个“我”与歌德很相似。他甚至认为,歌德就是他精神上的教父。几年后,他开始阅读《浮士德》,这本书是他通往精神领域研究的重要桥梁。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我”从哪里来的呢?他并不清楚,只是隐隐约约知道,这个“我”是和童年那个世界相连的。那个夜晚的,精神性的,神秘的世界,那是个超时空的存在。
是不是真的有超时空的存在?那个超时空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很快,借助第二人格,他直接经验到了上帝,令人惊恐地,极不愉快地见到了上帝的“真面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